胡偉先
老伴是1959年從江西農校畢業(yè)后開始工作的。退休后,她總會談起當年讀書時她和同學在稻田實習的情景,也會談起農民在田野勞作的艱辛。她對糧食生產的辛苦深有感觸,因此,每次吃飯時,老伴總會提醒我們不能浪費糧食。
老伴的惜糧情懷,不是嘴上說說,而是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上。去年暑假的一天,我們從老家回縣城,乘坐的公交車在一個村旁拐彎的地方出故障了,我們隨許多乘客下車查看,司機師傅說,可能要一個多小時才能排除故障。我與老伴商量:這個村離縣城只有兩三里路程,我們走回去。老伴同意了我的意見。于是,我們提著小包,沿著公路往縣城走。走到一個斜坡處,老伴看見路上有幾根金黃的稻穗,趕忙停下腳步,蹲下拾起那幾根稻穗說:“可能挑稻子的人不注意,從扁擔上掉下的?!蔽艺f:“你撿這個做什么?我們住在三樓,又沒有養(yǎng)雞?!崩习檎f:“前面有幾戶人家,我把稻穗丟到他們家給雞吃,要不灑在路上,人來人往踩掉了多可惜?!闭f完,老伴緊走一段路,把那幾根稻穗扔進了一戶農院內,看見幾只覓食的雞跑來啄食才拍拍手上的灰返回公路上。
前年8月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老伴忙著洗曬衣被。上午10點鐘,我正在看一本雜志,老伴突然叫我用電飯煲煮飯。我心里有點煩,剛開始看幾頁書,她就“指揮”我煮飯,但我不好拒絕。洗米放水時,我的心思還在雜志上,所以電飯煲鍋內放了米,卻放少了水,但沒細想,插好電,我又去看雜志了。臨近12點吃飯時,我打開電飯煲一看,飯燒焦了一半,便不好意思地對老伴說:“唉,放少了水?!崩习榭戳艘谎酆诤鹾醯拿罪?,氣得眼淚都流出來了,說:“你只會伸手端碗吃,真應了那句‘伸手吃,縮手放,浪費這么多米,也是你的罪過呀!一粒米,從栽禾到脫粒,種田人需要流多少汗??!”那天老伴氣得沒有吃飯,而且近半個月沒有給我一個好臉色看。我深知錯了,沒有責怪老伴對我發(fā)脾氣,而且反復告誡自己以后做事決不能三心二意。
我的三兒子及三媳婦,每日都在工作單位吃午飯,晚上才在自家燒飯,所以小孫子上中學時,每天中午與我們兩個老人一起吃飯。有一天中午,作業(yè)特別多,下午就要交,所以中午吃飯時,小孫子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飯,連他喜歡吃的紫菜炒肉也沒嘗一口,就直奔書房做作業(yè)了。由于小孫子吃飯?zhí)?,桌上掉了一些飯粒,老伴收拾餐桌時,嘴里不斷念叨:“這孩子吃飯怎么這么會掉飯呢?”她扭著脖子對著書房,想叫小孫子回來撿干凈桌上的飯粒,我制止她說:“你不看他多忙???要是讓他回來撿飯粒,還不耽誤他做作業(yè)?”老伴氣得瞪了我一眼說:“明天中午吃飯,我要教育他,吃飯不能掉飯,要愛惜糧食?!比缓?,老伴將小孫子掉在桌上的飯一粒一粒撿起,放到自己碗里吃了。
老伴的惜糧情懷,是她進農校學習就養(yǎng)成的習慣。她以身作則,給我們全家人樹立了一個好榜樣。我們全家都戲稱她為“惜糧官”。現(xiàn)在國家提倡愛惜糧食,反對舌尖上的浪費,老伴聽了喜笑顏開地說:“這個倡議好,我們以后吃飯時更不能浪費糧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