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卿
又是一年冬季。鄱陽湖敞開它水草豐茂、魚蝦豐富、濕地闊野的胸懷迎來越冬的候鳥大部隊。我又一次懷著激動的心情走近珍禽王國與“老朋友”白鶴相見。當一道白色的候鳥長城映入眼簾,我的腦海中立即顯現(xiàn)出20世紀80年代那段既艱辛又快樂的日子。
1985年,為反映我省鄱陽湖科學考察的成果,我接受了拍攝一部大型科教電影的任務,其中反映候鳥經(jīng)歷5100公里漫長旅途飛來鄱陽湖越冬是影片的一個重要章節(jié)。為拍攝好《鄱陽湖白鶴》,我?guī)ьI攝制組歷時三個年頭的冬天,拍攝了大量的白鶴生活畫面,留下了一組組珍貴的鏡頭。
那時候,飛來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shù)量還不是很多,鳥與人處于陌生狀態(tài),難以接近。要想拍攝到白鶴覓食、引吭、起舞、飛翔等鏡頭,實非易事。于是大家開動腦筋,設計了多個方案,采用了多種方式,一切只為拍攝到白鶴仙女般的美麗影像。首先,我們從中央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租借來了號稱“大炮”的高倍望遠長焦鏡頭,把它架設在湖岸上,遠眺湖中白鶴。對焦一瞧,哇,一只只精靈活躍在鏡頭里!大伙兒爭先恐后趴在地上搶著透過取景框欣賞白鶴飄逸、潔白的身姿,攝影師竟忘了開機拍攝。采用這種“大炮”鏡頭是拉近了白鶴的影像,但壯觀的場面拍不到。于是我們就采用另一方案,讓攝影師藏在堆滿稻草垛的牛車上,慢慢移向湖中心接近白鶴。未等牛車靠近,大批的白鶴就滑翔展翅,飛到山丘后的沙湖池去了?;氐酱謇?,村民告訴我們,白鶴能嗅到人的氣味,所以很難接近,但它們對小漁船似乎沒有警覺。于是,我們馬上租來一條小劃子,花了兩天時間,用白布偽裝了起來。等到晚上,我和其他兩人帶上攝影器材、棉被、棉衣、干糧等物品,冒著嚴寒悄悄將小漁船貼著湖灘推到湖中心。由于小心翼翼地蹚行,我連雨鞋掉了都不知道,光著腳在淺水灘上走著,等鉆進小船后才發(fā)現(xiàn)雙腳早已凍僵了,同伴趕緊拿來棉被捂暖我的雙腳。我們屏聲靜氣地半躺著,掀開白布上預留的攝影窗,欣賞著外面月光下的波光,聽聞白鶴陣陣委婉的鳴叫,靜靜地等待天亮。
早晨,陽光照耀著湖面,我們偷偷地將攝影機架貼在布洞外,期待著奇跡的出現(xiàn)??社R頭環(huán)顧四周,竟然不見一只白鶴,唯有遠處傳來白鶴一聲長一聲短的鳴叫,大家頓時大失所望。我們連續(xù)蹲守了三個晚上,干糧都吃完了,人也疲憊得腰酸背痛,還是沒有等來奇跡。隨后,全組分析原因,合計對策并達成共識——仍用“守株待兔”的辦法在湖岸搭起草棚,藏在里面靜靜等候。一天兩天堅守,期待全成泡影,大家都快泄氣了。正當大伙兒垂頭喪氣的時候,這天一大早,湖上天氣驟變,竟然下起了鵝毛大雪,我們感覺寒冷,正準備搬到村民家中去時,放哨員驚呼:“來了,白鶴來了!”我們忙探頭向湖灘望去,啊,足足有幾百只白鶴就在眼前!攝影師扔下棉衣手舞足蹈,我忙招呼他安靜下來趕緊搶拍,早已架好的攝影機立即攝取了眼前的情景,全景近景變焦,把白鶴美麗的身姿,覓食的動態(tài),引頸長鳴、沖天盤旋、從天降落等畫面統(tǒng)統(tǒng)攝入了鏡頭之中,定格在了膠片上。
到第三個年頭的冬天,我們又千方百計尋求到了向塘空軍的支持,大膽地采用了航拍,連飛兩個架次,冒險低飛,記錄下了白鶴展翅沖上藍天的壯觀畫面。最終共用了2000多米膠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接下來我們?nèi)ド虾k娪凹夹g廠剪輯配音,彩色科教片《鄱陽湖白鶴》攝制完成,很快獲得了當時國家電影局的批準在全國發(fā)行放映,并在我省對外宣傳影片評獎中及省農(nóng)業(yè)“百花獎”評選中分別獲得一、二等獎。我在當年受邀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xié)會大會,大會特別展映了這部影片,它獲得了世界專家們的一致肯定與好評。
在鄱陽湖拍攝白鶴的歲月,真是有焦慮,有辛苦,有驚險,有驚喜,有收獲,有價值,讓我難以忘懷,成為我一生中最具意義的往事,永留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