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柏林
一個人沒有錢不一定窮,但沒有夢想那就窮定了
我一直喜歡寫作。19歲那年,一位編輯告訴我,出版社決定扶持青年作者,要出一套青春文學作品集,問我有沒有興趣參與,我想都沒想就拒絕了。怎么可能是我呢?我寫作水平一般,作品發(fā)表的數(shù)量也不多。那位編輯鼓勵我:如果不去爭取一下就錯過機會了。我是在自我懷疑中完成了自己的首部書稿的。
大學時,有一次學院舉行征文比賽,我恰巧拿了第一名。在頒獎典禮上,我認識了當時是主持人的一個播音系男孩。后來我去參加播音系的小課,經(jīng)常與他碰面,覺得他很優(yōu)秀。可當他暗示喜歡我的時候,我卻轉(zhuǎn)身逃開了。其實不是不喜歡,只是覺得自己何德何能,能成為如此優(yōu)秀之人的最愛呢?我在這種自我懷疑中度過了整個青春。
直到后來我去參加一個詩歌活動,活動有朗讀環(huán)節(jié),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都上去朗讀詩歌。突然,一位朋友對我說,你也上去讀一首吧。我依舊搖頭拒絕,緊張到手心出汗。我能行嗎?算了吧,我還是靜靜地坐在下面聽吧。當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上臺朗讀,他們是那么從容自信時,我環(huán)顧左右,看著一位位優(yōu)秀的前輩,這樣一個場合,我是怎么進來的呢?那是我一關關闖過來的??!我突然有了很強的自信心,我走上臺,講述一個小鎮(zhèn)姑娘靠著寫作實現(xiàn)夢想的故事。在那一刻,我才覺得,人為什么要自卑呢?我明明就配得上鮮花和掌聲啊。許多作品,都是我深夜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許多書,也是我獨處時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來的。曾經(jīng),我就像自己去種了一棵樹,當開花的時候,我卻以為是因為春天,而不是因為我的辛勤澆灌;當結(jié)果的時候,我卻以為是因為秋天,而不是因為我的努力付出。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覺得自己不配。在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通過逃避來證明自己的平庸。甚至我們在談戀愛的時候,也會問身邊的人配不配,而忘了自己愛不愛。很多時候,我們都在委屈自己,明明很努力,卻不敢相信這個世界的回報。
而現(xiàn)在,我回頭看“我不配”的那些年,跌跌撞撞走過彎路,有過心碎,掌聲來的時候不敢去聽,獎牌來的時候不敢去接,我不禁有一些心疼自己,但更多的是感謝那些年的笨拙與真誠。正因如此,我才一直在奔跑的路上。每一個不放棄自己的人都配得到掌聲,如果沒有人鼓掌,也要自己告訴自己,只要在努力,你就配得上。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