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靖俠
現(xiàn)代語文教學理論告訴我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是學生獲取作文素材、優(yōu)化寫作方法、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是學生寫作活動的起始時期,從字到詞到句再到段到篇,教師應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寫作訓練。夯實了字詞句等基礎(chǔ),學生就可以進行廣泛的閱讀,不僅要閱讀課本,還應適度開展課外閱讀。實踐證明,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而且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所以,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將課外閱讀的相關(guān)知識用于寫作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欲望,通過閱讀來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筆者試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探究。
一、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皮亞杰的認知理論告訴我們,處于具體運算階段的兒童是靠興趣的引領(lǐng)來認識世界的,而且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效率的一個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教師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就需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眾所周知,文學藝術(shù)來源于生活,是人們真實生活的寫照。在閱讀中,學生可以找到生活的影子,能夠體會閱讀的樂趣。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小學生喜歡看一些有趣的故事書或者童話書等,這些書籍能夠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fā)點,根據(jù)作文教學的目標選擇學生喜歡并對寫作有幫助的課外閱讀文本,通過閱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調(diào)動他們寫作的欲望。
以“觀察日記”的寫作教學為例,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興趣,讓學生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并把觀察所得記錄下來。為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找一篇以“生活中的事物”為主題的課外閱讀文章。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和閱讀不同的文本,有的選擇了描寫爬山虎的文章,有的選擇了描寫火燒云的文章,有的選擇了描寫石頭的文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分享交流搜集到的文章,引導學生談談“為什么選擇這篇文章?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平時你觀察過這些事物嗎?”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既學習借鑒了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又體驗到了觀察的樂趣,于是產(chǎn)生了寫作的沖動,從而將自己的觀察所得用文字記錄下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重視閱讀教學,豐富學生寫作素材
小學生怕寫作文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缺少必要的素材儲備。我們知道,小學生年齡小,生活閱歷少,對生活的感悟能力不強,因而在寫作時覺得沒有內(nèi)容可寫。沒有活水涌進來,渠水何以清如許?因此,對于教師而言,豐富學生的素材儲備尤為重要,那這源源不斷的活水應該從哪來呢?筆者認為閱讀是最直接的途徑。
當前的寫作教學仍然是以課堂教學為主,內(nèi)容多立足課本,教學形式和內(nèi)容比較單一。我們可以借助課外閱讀,補齊作文教學的短板。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文章優(yōu)美的語段或新穎典型的事例摘錄下來,并利用課余時間時常翻閱,在不斷的積累中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速度和質(zhì)量。
例如,在以“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主題的寫作課上,教師讓學生把自己喜歡的一個好地方推薦給大家,并寫出推薦理由。由于描寫地方風景特色的文章有一定的共性,學生可以借鑒吸收并融入自己的文章。所以,在本節(jié)課教學之前,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描寫美麗的風景和地方的文章,將文章中的優(yōu)美句子抄錄下來。當然,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按照主題進行課外閱讀,方便學生歸納整理。在課堂上,學生就可以借助自己整理的資料展開學習。比如,學生想要介紹江南水鄉(xiāng),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你參觀的水鄉(xiāng)是什么樣的?那里有什么?有什么與眾不同的特點?學生在思考的時候會參考自己手中的資料,看一看過去摘錄的句子是否可以用來介紹和描寫這個水鄉(xiāng)。如果有的并不太適合這次作文,教師則讓學生思考“這些句子可以用來介紹哪些地方呢”,從而讓學生學會積累并有意識地靈活使用這些素材。
三、加強閱讀指導,指明寫作方向
布魯姆的教學觀告訴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是教學的有效保障,可以使學生持續(xù)開展學習活動。閱讀是一種心智活動,體現(xiàn)學生的信息篩選與處理能力。在作文教學中開展課外閱讀,需要教師的指導與點撥。學生有了明確的閱讀與寫作方向,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從而保證寫作活動的正常進行。不難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寫。所以,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寫作主題選擇一些課外閱讀文章,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把握寫作的方向。
以“我和________過一天”的主題寫作為例,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童話故事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寫作能力。學生可以大膽發(fā)揮想象力,想象與自己喜歡的動漫人物、神話人物、作家等過一天是怎樣的場景。學生,初次接觸這類寫作內(nèi)容,可能一時間找不到寫作方向,不會構(gòu)思,不知如何下筆,不知道寫什么。為打開學生的寫作思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學生喜歡的有趣的動畫、童話圖片等,讓學生回憶和聯(lián)想:你希望故事中的人物出現(xiàn)在你的生活中嗎?如果真的出現(xiàn)了,他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學生暢所欲言,明確了寫作方向。另外,教師還可以和學生一起收集與本次寫作相關(guān)的范文,以這些范文為藍本,幫助學生理清寫作思路。
四、強化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強化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與認知有一定的聯(lián)系,很多時候行為需要一定的約束力,進而讓認知活動得以正常開展。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應該是一種自主的、自覺的活動。因為課外閱讀是學生的主體行為,必須是學生自主、自愿的行為。所以,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引導,并通過一定的策略來強化學生的閱讀能力。好文章能給人帶來一種美的體驗,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在課下閱讀多樣的文本,在閱讀中感受作者的寫作方式和寫作風格,從而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例如,可以每天布置一個課外閱讀任務,讓學生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學生不能僅僅只是粗略的閱讀,而應在閱讀時思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方法。
比如,在學生閱讀《我的頑皮爺爺》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他們用簡潔而精煉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在寫作課上,教師則要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并理清完整的寫作思路:爺爺?shù)男蜗竺鑼憽獱敔斉c病人的故事—總結(jié)—表達對爺爺?shù)那楦小H缓?,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你對爺爺有怎樣的印象?你與爺爺發(fā)生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是什么?你對爺爺有怎樣的情感呢?”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最后,教師讓學生將交流討論的內(nèi)容加以整合,然后寫作。在課外閱讀的基礎(chǔ)上,學生能夠把握文章的整體寫作脈絡,學習借鑒讀本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并將閱讀所得融入自己的作文中,進而提高寫作能力。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是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對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作用,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從課外閱讀中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掌握正確的寫作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另外,教師要進一步探究課外閱讀對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唯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