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燕新
內(nèi)容提要:殷璠《河岳英靈集》版本,今存者可概括為宋本系統(tǒng)與明本系統(tǒng)。宋本,主要整理本有傅璇琮、李珍華《河岳英靈集研究》以及中華書局本《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之《河岳英靈集》;明本,主要整理本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唐人選唐詩(十種)》之《河岳英靈集》以及王克讓《河岳英靈集注》等。比較宋本與明本,其重要區(qū)別之一即孟浩然品藻及詩什。前者評孟浩然詩,較后者多“《建德江宿》”以下二十五字。前者錄存孟浩然詩,較后者多三首。同時,以宋本、明本收錄孟浩然詩所見異文觀之,宋本與孟浩然別集的近似程度高于明本。另,明本失載孟浩然《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當(dāng)據(jù)宋本補入;明本置孟浩然《渡湘江問舟中人》《夜渡湘江》于崔國輔名下,當(dāng)依宋本正誤。
宋本與明本《河岳英靈集》的差別,主要在卷帙、存詩總數(shù)以及孟浩然、崔國輔詩與品藻三方面。其中關(guān)鍵點,是孟浩然。以《四部叢刊》本收錄秀水沈氏藏明翻刻本為例,其置孟浩然于卷之中,錄詩六首,失載孟浩然《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致使明本《河岳英靈集》存詩總數(shù)不同于宋本。又,明本將孟浩然《渡湘江問舟中人》《夜渡湘江》置于崔國輔名下,這樣,兩種版本存錄詩人詩什篇目及詩什歸屬均出了問題。因此,研究《河岳英靈集》之孟浩然詩及其品評,是研究兩種版本系統(tǒng)差異的關(guān)鍵。
關(guān)于《河岳英靈集》選錄孟浩然詩,我曾經(jīng)撰寫《〈河岳英靈集〉選評孟浩然詩及其詩歌史意義》,該文以宋刻《河岳英靈集》為準(zhǔn),討論了殷璠選評孟浩然詩的特點及其價值。另,我有會議論文《〈國秀集〉與〈河岳英靈集〉選錄孟浩然詩比較〉》,該文以宋刻《河岳英靈集》與《四部叢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國秀集》比較,探討了盛唐選本對孟浩然詩的選錄特點。然而,由于篇幅與研究論題的限制,宋本與明本《河岳英靈集》選錄孟浩然詩的差異,尚未深入探討。茲略為考論,以饗同仁。
關(guān)于《河岳英靈集》的版本,傅璇琮、李珍華《河岳英靈集研究·殷璠生平及〈河岳英靈集〉版本考》說:“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一、殷璠自編的本子原為二卷,這個本子一直流傳到南宋。二、宋元之際或元明之際,二卷本的《河岳英靈集》極少流傳,幾至失傳。而自明代前期開始,有三卷本出現(xiàn)。三卷本在流傳過程中亦幾經(jīng)翻刻,各本之間也頗有不同。三卷本與二卷本,分卷不同,字句有不少差異,但詩人、詩篇的數(shù)量是相同的。三、二卷本屬宋本系統(tǒng),三卷本屬明本系統(tǒng)。三卷本有可能據(jù)宋時某一刻本翻刻,因此在文字上保留了某些合理部分,不能因其明本而忽略之?!边@段文字,亦略見于傅璇琮、陳尚君等主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前記》??梢?,《河岳英靈集》版本主要有兩類:宋二卷本系統(tǒng)與明三卷本系統(tǒng)。
宋本與明本,國家圖書館善本部均有存者。傅璇琮、李珍華《河岳英靈集研究》點校《河岳英靈集》(下文稱傅《?!罚?,底本即宋二卷本。該整理本,后收入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繼而收入傅璇琮、陳尚君等編《唐人選唐詩新編》(增訂本)。其評孟浩然云:
這段品評,“亦為高唱”以前,傅《校》有三點:“(一)罄,原作‘聲’,據(jù)汲本、毛本、叢刊本改。(二)甚,毛本、叢刊本作‘臺’。按似以作‘甚’為是。(三)動,毛本作‘撼’?!薄啊督ǖ陆蕖贰币韵拢怠缎!罚骸鞍础端藿ǖ陆芬韵露遄?,汲本、毛本、叢刊本無?!备怠缎!分?,“汲本”即汲古閣毛晉刻本,收入《唐人選唐詩八種》,附何焯批校;“毛本”即毛扆翻刻汲古閣本三卷本、校以舊鈔兩卷者;“叢刊本”即《四部叢刊初編》影印沈曾植藏明刻三卷本。除文字有異,宋本《河岳英靈集》評孟浩然比明本多了“《建德江宿》”以下部分,總二十五字。
今存明三卷本,主要有上文所述汲本、毛本、沈曾植藏本(下文稱“叢刊本”)。較早的整理本為上海古籍出版社據(jù)叢刊本所編《唐人選唐詩(十種)》,其第三種即《河岳英靈集》。此后,蔡宛若編《唐人選唐詩六種》、昆侖出版社《唐人選唐詩》、王克讓《河岳英靈集注》,均采用叢刊本。據(jù)上文考,與宋刻二卷本比較,明刻本評孟浩然,止于“亦為高唱”,其文字與宋本略異。對于明本所闕文字,《唐人選唐詩(十種)》附錄《河岳英靈集校文》曰:“‘唱’下,何本尚有二十三字云:《建德江宿》云:‘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對此,傅增湘《藏園群書題記》卷一九“《河岳英靈集》三卷”考釋曰:“臨何義門評校本……此集義門所據(jù)似是鈔本,故篇中誤字咸未刊正,惟于評點致力耳……諸家評語中,如崔顥、孟浩然文頗有異……蓋自明代翻刻以后,沿訛襲繆,已匪一日矣?!备佃取逗釉烙㈧`集研究》亦云:“而由此倒使我們可以推知,即何焯是見過兩卷本的宋本的……傅增湘是臨何焯的批?!笨梢?,何焯所見的宋本《河岳英靈集》錄殷璠評孟浩然,“高唱”以下確有二十五字。
宋本評孟浩然比明本多出的部分為“《建德江宿》云”及以下詩什部分。該詩題,《文苑英華》卷二九一“行邁”類亦同。然而,宋以后諸本,亦有題為“宿建德江”者,如《唐音》“唐詩正音”卷之五。對此,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下文稱“佟《注》”)卷下“《建德江宿》”校曰:“題:活字本、凌本、嘉靖本、《叢刊》本、《王選》《絕句》四‘宿’字在上?!笨梢?,宋以后詩文別集與總集中,“建德江宿”或“宿建德江”并存。以盛唐選本觀之,“宿”在“建德江”后似更可信。
由此可見,宋本與明本《河岳英靈集》評孟浩然詩,各有其獨特的學(xué)術(shù)價值,確如傅先生所說,“不能因其明本而忽略之”。
《河岳英靈集》選錄孟浩然詩,以宋二卷本與明三卷本比較,其中有兩點值得關(guān)注:
第一,詩題。兩種版本詩題相同者四首,分別是《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九日懷襄陽》《歸故園作》《夜歸鹿門歌》。宋本《過融上人蘭若》,毛本“融”字空格,叢刊本無“融”字;宋本《裴司士見尋》,汲本、毛本、叢刊本作“《裴司戶員司士見答》”。
第二,選詩。以篇目觀之,宋本《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夜渡湘江》《渡湘江問舟中人》,明本無。以內(nèi)容觀之,參傅《校》,錄異文如下: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1)過憩獨澘然:“憩”,汲本、毛本作“客”。
(2)既禮新松塔:“松”,毛本、叢刊本作“墳”。
《過融上人蘭若》:
(1)窗外無人越鳥飛:“越”,宋本注“一作溪”,汲本、毛本作“溪”。
(2)卻聽松聲聯(lián)翠微:“聯(lián)”,汲本、毛本作“戀”。
《裴司士見尋》:
(1)誰道山翁醉:“翁”,毛本作“公”。
《夜歸鹿門歌》:
(1)人隨沙道向江村:“道”,汲本、毛本、叢刊本作“路”。
據(jù)上文摘錄可見,宋本與明本異文總七條。這七條異文,今所見孟浩然詩集幾種主要注本——佟《注》、徐鵬注《孟浩然集校注》(下文稱徐《注》)、李景白注《孟浩然詩集校注》(下文稱李《注》)、楊軍注《新譯孟浩然詩集》(下文稱楊《注》)均有校考,現(xiàn)摘錄如下:
《過景空寺故融公蘭若》:
(1)過憩獨澘然:“過憩”,徐《注》作“過客”:“唐鈔本唐詩卷、宋本、顧本、《河岳英靈集》《文苑英華》作‘過憇’;《又玄集》作‘攀樹’?!辟 蹲ⅰ纷鳌斑^憩”:“活字本、凌本、嘉靖本、叢刊本作‘過客’,《又玄》作‘攀樹’?!崩睢蹲ⅰ芬嘧鳌斑^憩”:“原作‘過客’,明、清各本《全唐詩》同。宋本及《英靈集》《英華》作‘過憩’。今從唐宋古本?!队中纷鳌蕵洹?,非。”
(2)既禮新松塔:“松”,徐《注》、佟《注》、楊《注》均作“松”。李《注》:“新松塔:宋、明、清各本及《全唐詩》《又玄集》《英華》同。《英靈集》作‘新墳塔’,意同?!?/p>
《過融上人蘭若》:
(1)詩題,李《注》:“題目:宋、明、清各本及《全唐詩》同?!队㈧`集》無‘融’字?!?/p>
(2)窗外無人越鳥飛:“越”,徐《注》、楊《注》作“溪”。佟《注》:“‘溪’,《英靈》作‘越’。凌本、《季稿》作‘水’?!崩睢蹲ⅰ芬嘧鳌跋保骸八伪尽⒚骰畋就?。汲本、清本、《全唐詩》作‘水鳥’?!队㈧`集》作‘越鳥’?!?/p>
(3)卻聽松聲聯(lián)翠微:佟《注》作“戀”,曰:“《英靈》作‘聯(lián)’?!崩睢蹲ⅰ芬嘧鳌皯佟保唬骸八?、明、清各本同?!队㈧`集》作‘聯(lián)’,非?!?/p>
《裴司士見尋》
(1)詩題:徐《注》、佟《注》、楊《注》作“裴司士員司戶見尋”,李《注》作“裴司士見訪”,曰:“題目:明活本同。宋本、汲本、清本、《全唐詩》作‘裴司士員司戶見尋’?!队㈧`集》作‘裴司戶員司士見答’。《又玄集》作‘喜裴士曾見尋’?!对娺x》《詩林》作‘裴司功員司士見尋’?!镀穮R》作‘裴司士見尋’。據(jù)毛校記元本亦作‘裴司士見尋’。未詳孰是,暫依原題。”
(2)誰道山翁醉:“翁”,徐《注》、佟《注》、楊《注》作“公”。李《注》:“山公:宋本、汲本、《全唐詩》《詩選》同。明活本、清本、《英靈集》《又玄集》《詩林》、《品匯》作‘山翁’,意同?!?/p>
《夜歸鹿門歌》
(1)人隨沙道向江村:“沙道”,徐《注》作“沙岸”,曰:“‘沙岸’,宋本、顧本、毛本、《全唐詩》《河岳英靈集》《唐百家詩選》作‘沙路’;《文苑英華》作‘沙道’。”佟《注》作“沙路”,曰:“‘路’,活字本、凌本、嘉靖本、《叢刊》本、《文粹》作‘岸’,《英華》作‘道’?!崩睢蹲ⅰ芬嘧鳌吧陈贰?,曰:“沙路:原作‘沙岸’?!队⑷A》作‘沙道’。宋本、汲本、《全唐詩》《英靈集》《詩選》作‘沙路’,據(jù)改?!?/p>
綜上,將宋本、明本《河岳英靈集》收錄孟浩然詩與今人幾種主要孟浩然別集整理本比較,可以看出三點:第一,宋本、明本《河岳英靈集》所見孟浩然詩異文,宋以后孟浩然別集傳本均存在。第二,今所見孟浩然詩集整理本,以明本《河岳英靈集》收錄孟浩然詩為參校本者,顯易致誤。第三,以“過憩”“新松塔”“山翁”“沙道”以及詩題《過融上人蘭若》觀之,宋本《河岳英靈集》錄孟浩然詩與宋本孟浩然別集字形相同的比率,高于宋以后孟浩然別集。
宋本、明本《河岳英靈集》選詩,據(jù)傅《校》、叢刊本統(tǒng)計,其選錄詩人詩什數(shù)量及排序如下:
宋本:
上卷:常建:15 首;李白:13 首;王維:15 首;劉眘虛:11 首;張謂:6 首;王季友:6 首;陶翰:11 首;李頎:14 首;高適:13 首;岑參:7 首。
卷下:崔顥:11 首;薛據(jù):10 首;綦毋潛:6 首;孟浩然:9 首;崔國輔:11 首;儲光羲:12首;王昌齡:16 首;賀蘭進(jìn)明:7 首;崔署:6 首;王灣:8 首;祖詠:6 首;盧象:7 首;李嶷:5首;閻防:5 首。
明本:
上卷:常建:15 首;李白:13 首;王維:15 首;劉眘虛:11 首;張謂:6 首;王季友:6 首;陶翰:11 首;李頎:14 首;高適:13 首。
卷中:岑參:7 首;崔顥:11 首;薛據(jù):10 首;綦毋潛:6 首;孟浩然:6 首;崔國輔:13 首;儲光羲:12 首;王昌齡:16 首;賀蘭進(jìn)明:7 首。
卷下:崔署:6 首;王灣:8 首;祖詠:6 首;盧象:7 首;李嶷:5 首;閻防:5 首。
對比兩種版本,其中有兩個關(guān)鍵問題:
第一,孟浩然在選本中的位次問題。以傅《?!放c叢刊本觀之,宋本與明本中,孟浩然在選本中總體位次沒有變化。其以前,依次有常建、李白、王維、劉眘虛、張謂、王季友、陶翰、李頎、高適、岑參、崔顥、薛據(jù)、綦毋潛;其以后,依次為崔國輔、儲光羲、王昌齡、賀蘭進(jìn)明、崔署、王灣、祖詠、盧象、李嶷、閻防。雖然從排序上看孟浩然位次沒變,但是,宋本兩卷置其于卷下,明本三卷則置于卷中。對此,《四庫全書總目》卷一八六總集類《〈河岳英靈集〉提要》云:“是集錄常建至閻防二十四人,詩二百三十四首。姓名之下各著品題,仿鐘嶸《詩品》之體。雖不顯分次第,然篇數(shù)無多,而厘為上中下卷,其人又不甚敘時代,毋亦隱寓鐘嶸三品之意乎?”四庫館臣謂“二百三十四”,與今存?zhèn)鞅静煌?,?dāng)為逸佚所致。其謂“隱寓鐘嶸三品之意”,頗遭學(xué)界質(zhì)疑。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卷二四:“璠序云:‘粵若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靈也?!粍t璠意中本無高下之分,即令有之,于其所舉三人,亦是相提并論,而今本王維在卷上,昌齡、光羲乃在卷中,若以此為三品,豈璠之意乎?”“本無高下之分”“豈璠之意”云云,雖然接近選本主旨,但終屬臆測。實則,四庫館臣所見者,乃明人所為三卷本。
對明本《河岳英靈集》以及《四庫全書總目·〈河岳英靈集〉提要》中所存在的問題,傅璇琮《殷璠〈河岳英靈集〉版本考》指出:“問題最大的還是卷數(shù)的差異……而《四庫全書總目》作三卷,《提要》中還就三卷之分作出解釋,說是‘毋亦隱寓鐘嶸三品之意乎’,也就是說鐘嶸《詩品》中分上中下三品,殷璠的書作三卷,則對所選的詩人也有高下評價的不同?!短嵋返倪@一說法曾招致后人的譏評。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一七九四),黃丕烈得到一部毛扆(斧季)手校的二卷本,認(rèn)為與《直齋書錄解題》所載卷數(shù)相合,于是說:‘近人撰集書目,僅據(jù)俗本分卷之三而為之說曰,推測其意,似以三卷分上中下三品,實啻癡人說夢。古書可貴,即此可見?!颂幩f的‘近人撰集書目’,即指《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近代學(xué)者余嘉錫又進(jìn)一步申論……黃、余二氏之說是對的,由此我們可以明確這樣一點,即《河岳英靈集》原為二卷,以后才在流傳過程中逐漸變成為三卷……”由此可見,宋本與明本分卷的差異,極易導(dǎo)致后人對《河岳英靈集》選本批評價值產(chǎn)生誤解。再進(jìn)一步看,即使是宋二卷本,殷璠選詩排序,也是極為講究的。雖然不一定“隱寓鐘嶸三品之意”,但《河岳英靈集》中確實寓寄著殷璠的選本批評觀,這是毋庸置疑的。也就是說,宋本置孟浩然于下卷,明本置于中卷,其體現(xiàn)的批評方式、品評重點以及選本批評的文化淵源,都是不同的。四庫館臣未見到宋本而將明本視為善本傳本,因此考釋致誤而遭譏諷。
第二,選詩數(shù)量問題?!逗釉烙㈧`集》選詩數(shù)量問題,均和孟浩然相關(guān):一是叢刊本等《河岳英靈集》存詩229 首,總篇目比宋本少了1 首,乃孟浩然《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二是宋本錄孟浩然《夜渡湘江》《渡湘江問舟中人》,明本置于崔國輔名下。
先看第一個問題。《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傅《?!窊?jù)宋本,補入該詩。這樣,選本所選者得二十四人,詩得二百三十首,距殷璠自謂“粵若王維、昌齡、儲光羲等二十四人……詩二百三十四首”,人已足數(shù),詩尚差四首。何焯?!逗釉烙㈧`集》,見有此詩,列于《過融上人蘭若》之后。位置雖與傅《校》稍有不同,但何校所見選本中確有《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一詩。
再看第二個問題?!抖上娼瓎栔壑腥恕放c《夜渡湘江》是孟浩然所作,還是崔國輔的詩?《渡湘江問舟中人》,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國秀集》卷中作“《渡浙江》”,歸于孟浩然名下。《文苑英華》卷二九一“行邁三”、《會稽掇英總集》卷五等,均題作“濟江問舟人”,亦作孟浩然詩。其他,《唐人萬首絕句》《唐詩品匯》等,也作孟浩然詩。今所見孟浩然詩集整理本,徐《注》、佟《注》、李《注》、楊《注》,雖然詩題不同,但均訂為孟浩然詩。
《夜渡湘江》,《文苑英華》卷二九一“行邁三”、《唐音·唐詩正音》卷之三等,均作孟浩然詩。佟《注》:“此詩宋刻本之《河岳英靈集》作孟浩然詩,而同書之汲古閣本、毛扆校本、《四部叢刊》本作崔國輔詩,似誤?!段脑酚⑷A》卷二九一作孟,而胡震亨《唐音統(tǒng)簽》、季振宜《全唐詩稿本》《全唐詩》之崔國輔集中皆不收,當(dāng)為孟浩然作?!逼渌?,徐《注》、李《注》、楊《注》,均以此詩為孟浩然詩。故,宋本《河岳英靈集》是,而明本非。
殷璠《河岳英靈集》,今存者有宋本系統(tǒng)與明本系統(tǒng)。前者,整理本有《唐人選唐詩新編》之《河岳英靈集》、傅《?!?;后者,整理本有《唐人選唐詩(十種)》《河岳英靈集注》等。比較宋本與明本,前者評孟浩然詩,較后者多“《建德江宿》云:‘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二十五字。同時,宋本、明本《河岳英靈集》收錄孟浩然詩所見異文,今人整理孟浩然別集均存在,以“過憩”“新松塔”及詩題《過融上人蘭若》觀之,宋本《河岳英靈集》錄孟浩然詩與宋本孟浩然別集吻合者甚多。另,明本《河岳英靈集》失載孟浩然《永嘉上浦館逢張子容》,當(dāng)補入。明本置孟浩然《渡湘江問舟中人》《夜渡湘江》于崔國輔名下,當(dāng)正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