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健
內(nèi)容提要:《裕憽霆藏書目錄》不是目錄學著作,而是書坊庫存之清單。裕憽霆有實物可證的藏書,多未見《裕憽霆藏書目錄》著錄?!对■貢夸洝酚?934 年版《新紅樓夢》等,可證“己未年(1919)”朱印當為后來補蓋。其待填補的年月日,則是通同作弊的證據(jù)。利益的驅(qū)動,是作偽的最大動力。借裕瑞之名頭與《棗窗閑筆》之白紙黑字,以確立曹雪芹“身胖頭廣”的形象,為的是證明曹雪芹小像之真;借《裕憽霆藏書目錄》之著錄,則是為了確認《棗窗閑筆》之真,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謂自出機杼。用一個謊言來掩蓋另一個謊言,露出的破綻就更多了。
從“新紅學”考證需要看,題名思元齋的《棗窗閑筆》,當屬“存世文獻”含金量最高者:它既提供了兩大支柱——作者與版本的隱秘信息,還觸及其核心要義——“自傳說”。誠如吳恩裕所言:“從提供史料的觀點說,他的《棗窗閑筆》描繪了曹雪芹的形象;也說明了脂硯齋與曹雪芹的關(guān)系。這都是前此大家所不知道的事實?!毕啾戎拢切┲恢v曹雪芹、不講《紅樓夢》,或只講《紅樓夢》、不講曹雪芹的“文獻”,則一律瞠乎其后矣。
而從紅學研究實踐看,《棗窗閑筆》卻備受冷落:紅學大佬如胡適、俞平伯、顧頡剛,以及吳世昌、啟功、吳組緗、馮其庸輩,都未發(fā)表過《棗窗閑筆》的評論;唯周汝昌半貶半褒、貶大于褒地說:“他提到關(guān)于雪芹家事的掌故,不免望風捕影,不盡靠得住”,“他這個‘聞’本身也不過是‘自傳說’的一種變相(可稱之為‘叔傳說’),小小轉(zhuǎn)換,本質(zhì)無殊,因此思元齋的推論說脂硯是‘其叔’也不過是附會之談”。
紅學家態(tài)度的冷漠,反映出《棗窗閑筆》自身的復雜性。它縱是“有用”的材料,卻又真?zhèn)坞s糅,信疑參半,令人不能放心。查知網(wǎng),以《棗窗閑筆》為題的論文,1994 年前空無一篇;1994 年后,則搜得文章15 篇:
1.唐順賢:《裕瑞曾見脂批甲戌本淺考——兼辨〈棗窗閑筆〉“偽書”說》,《紅樓夢學刊》,1994 年11 月15 日
2.勞揚:《琵琶不是這琵琶——試論〈棗窗閑筆〉作者裕瑞的文風》,《紅樓夢學刊》,2005 年9 月25 日
3.溫慶新:《〈棗窗閑筆〉辨?zhèn)握摗?,《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年3 月25 日
4.趙建忠:《清人裕瑞書齋名“萋香軒”誤刻“凄香軒”釋疑——兼談〈棗窗閑筆〉的稿本筆跡問題》,《紅樓夢學刊》,2012 年9 月15 日
5.青梗、韋力:《〈萋香軒文稿〉Vs.〈棗窗閑筆〉:紅學史一大懸案再檢討》,《中華讀書報》,2015 年7 月29 日
6.歐陽?。骸侗娎飳に皽D香軒”——黃一農(nóng)先生“E 考據(jù)”再回應》,《明清小說研究》,2015 年1 月15 日
7.高樹偉:《也說紅學史大懸案》,《中華讀書報》,2015 年8 月5 日
8.高樹偉:《裕瑞〈棗窗閑筆〉新考》,《曹雪芹研究》,2015 年8 月15 日
9.董志新:《南酒南味與曹雪芹飲食習慣——〈棗窗閑筆〉〈瓶湖懋齋記盛〉〈紅樓夢〉合讀偶得》,《曹雪芹研究》,2017 年2 月15 日
10.黃一農(nóng):《再論〈棗窗閑筆〉之真?zhèn)巍?,《紅樓夢學刊》,2017 年9 月15 日
11.劉廣定:《〈棗窗閑筆〉之真?zhèn)闻c成書時間》,《曹雪芹研究》,2017 年11 月15 日
12.吳佩林:《“萋香軒”非裕瑞書齋考——兼證〈棗窗閑筆〉之偽》,《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 年12 月29 日
13.吳佩林:《黃一農(nóng)先生〈裕瑞《棗窗閑筆》新探〉質(zhì)疑》,《明清小說研究》,2018 年1月15 日
14.吳佩林:《〈梅石犬戲圖〉證偽——兼評黃一農(nóng)先生對〈棗窗閑筆〉的“e 考據(jù)”》,《圖書館雜志》,2019 年9 月15 日
15.高樹偉:《裕瑞〈棗窗閑筆〉補考》,《曹雪芹研究》,2020 年6 月15 日
為何研討《棗窗閑筆》的專論1994 年之前空無一篇?不能放心暢論,故避而不談也。自1994 年拙著《紅樓新辨》“史料辨疑”一章提出:“綜合版本、內(nèi)容、史實三方面的種種破綻,說《棗窗閑筆》乃出于后人之偽托,誰曰不宜?”首啟百分之百質(zhì)疑之端,頓使從百分之百地信到百分之十地信的九成研究者警覺起來,爭論綿延至今,未曾消歇,蓋有由也。若在紅學研究者中做問卷調(diào)查,對《棗窗閑筆》既有百分之百地信,亦有百分之十地信;反過來講,既有百分之百地疑,亦有百分之十地疑。當然,百分之百地信是信,百分之十地信也是信。從這個意義上講,對《棗窗閑筆》信與疑的比例,大約為九比一。也就是說,相對信《棗窗閑筆》的,占百分之九十;絕對不信《棗窗閑筆》的,只占百分之十。
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裕憽霆藏書目錄》的發(fā)現(xiàn),為《棗窗閑筆》信疑之辨提供了新的線索。書上所鈐“裕憽霆己未年五月十九日YUSUNGTING”朱印,是為最大亮點。按,己未年為1919 年。因《裕憽霆藏書目錄》著錄“《棗窗閑筆》一本 抄本 八毛 一套”,一道極簡明的算術(shù)題就擺在眾人的面前:
胡適1921 年發(fā)表《紅樓夢考證》,1919 年在1921 年之前:“《棗窗閑筆》‘迎合新紅學觀點的偽書’破產(chǎn)”……
問題還可再前推一步:
胡適1927 年發(fā)現(xiàn)甲戌本,1919 年在1927 年之前:“《棗窗閑筆》‘為脂硯齋作偽證’破產(chǎn)?!?/p>
合乎邏輯的結(jié)論便是:
《棗窗閑筆》為裕瑞稿本,并非迎合新紅學觀點的偽書,應重視其文獻價值。
問題就這樣嚴峻地擺在質(zhì)疑者面前,回避不得;而我作為“百分之百地疑”的首倡者,更無逃遁的理由。盡管深知不見實物是研究的大忌,但因主客觀條件限制,暫時不能去北京大學目驗《裕憽霆藏書目錄》原件,也得不到全書的復印件。幸好通過友人的幫助,從不同渠道獲得若干信息,嘗試對其作初步辨析與答復,識者正之。
從書名看,《裕憽霆藏書目錄》似是一本目錄學著作,細案之則并不盡然。目是篇目,即一書的名稱;錄即敘錄,對一書內(nèi)容、作者生平、??苯?jīng)過等作扼要介紹。汪辟疆曾為目錄學下過四種界義:“綱紀群籍簿屬甲乙之學也”“辨章學術(shù)剖析源流之學也”“鑒別舊槧校異同之學也”“提要鉤元治學涉徑之學也”;學人因此將第一種稱為“目錄家之目錄”,第二種稱為“史家之目錄”,第三種稱為“藏書家之目錄”,第四種稱為“讀書家之目錄”。然而不論何種目錄學著作,有兩條是不能或缺的:一是每目必包括書名、卷數(shù)、作者、刻版年代等要項;二是必按七略與四部兩大系統(tǒng)分類。
茲以與其年代相近的《販書偶記》為例。孫殿起(1894—1958),經(jīng)營琉璃廠通學齋數(shù)十年,將一生經(jīng)眼的11240 種古籍按四部分類。其《略例》有兩項規(guī)定:第一,凡見于《四庫全書總目》者概不收錄,錄者必卷數(shù)、版本有不同者;第二,非單刻本不錄,間有在叢書者,必系初刻的單行本或抽印本。
《販書偶記》經(jīng)部卷一“易類”,前二書為:
易經(jīng)以俟錄無卷數(shù) 明江漢瞿九思撰 無刻書年月,約萬歷間平陽史學遷刊 案原編次作五卷。
易經(jīng)生生篇七卷 明溫陵蘇濬撰 萬歷丙午刊 上經(jīng)二卷,下經(jīng)二卷,系辭二卷,說卦二卷。四庫存目載易經(jīng)兒說四卷,周易冥冥篇四卷。
《裕憽霆藏書目錄》無序跋交代體例。其第一頁俱為《四書》諸書,前二條為:
四書大全 十六本 明板
四書大全學知錄 三十四本 三槐堂 四套
其第五頁為:
批點四書讀本 六本 文選樓 一套
四書章句(附音義字句辨)八本 一套
四書章句 十六本 朝鮮板 一套
蘇批孟子 二本 明 一套
論語話解 五本 一套
四書者,是為《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敦湑加洝方?jīng)部卷三,依次為“論語類”“學庸類”“孟子類”“四書類”?!对■貢夸洝穮s將四書居前,《孟子》次之,《論語》居后,顛倒錯亂,莫此為甚。且其每一書目,除書名外,無卷數(shù)、作者、刻版年代等要項,偶有版本項,亦不全。第五頁已著錄《蘇批孟子》二本一套,第七頁又重復著錄《蘇批孟子》二本一套。
《裕憽霆藏書目錄》最令人觸目的,是本數(shù)、套數(shù)與價格的著錄。價格單位有“兩”“錢”“元”。套數(shù)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最多者為二十。茲將其八套以上者,抄列于后:
十三經(jīng)注疏,一百六十四本,二十套
佩文韻府,五十五本,二十套
武英殿聚珍板書,一百二十四本,二十套
欽定全唐詩,一百二十本,十二套
九洲分類總纂,八十本,十套
經(jīng)世文編,八十本,十套
香艷叢書第一集至第十集,四十本,十套
滿漢名臣傳,六十本,十套
通覽輯覽,五十八本,八套
廿二史文鈔,六十四本,八套
分類字錦,四十本,八套
登壇必究,八十本,八套
前后漢,三十二本,八套
順天府志,六十四本,八套
歷代名臣奏議,八十本,八套
綱鑒匯纂,八套試想有哪位收藏家,會不計成本購買如許復本?有哪本目錄學著作,會不厭其詳?shù)刂浲话姹镜膱D書?
可見,《裕憽霆藏書目錄》不是目錄學著作,而是書坊可供出售的書目,或是其貨架之清單。此類書目,古已有之,如許旭《閩中紀略》云:
制府到任后,購閱各坊書目,適有《紀事本末》一部,計四十二本,紙白板新,按之為宋末時物,索值四兩二錢。制府如價買進,命余評點。惜余歸促,留置幕中,定歸丙丁矣。
許旭(1620—1689),嘗客范承謨幕,康熙十二年(1673)隨范承謨?nèi)慰偠街},文中的制府即范承謨。他所見書目有書名(《紀事本末》)、本數(shù)(四十二本)、價格(四兩二錢)?!对■貢夸洝氛?,正此類也。它不是目錄家之目錄,不是史家之目錄,不是藏書家之目錄,不是讀書家之目錄,而是書坊庫存之目錄、書商手寫的賬簿,如此而已。
弄清了《裕憽霆藏書目錄》的性質(zhì),再來考證它的“成書年代”。
《裕憽霆藏書目錄》不是刻本,沒有標出刊刻年代的內(nèi)封,也沒有注明刊刻年代的牌記,也沒有可借知成書年代的序跋。判定其年代的,甚至不是寫本上的字跡,而是外蓋上去的印章。
那么,這枚印章是什么時候加蓋的?大眾的理解,是《裕憽霆藏書目錄》成書之后蓋上去的。也就是說,當蓋上“裕憽霆 己未年五月十九日YUSUNGTING”的朱印時,上面著錄的全部圖書都已入藏。正是按照這個邏輯,當《裕憽霆藏書目錄》1919 年著錄“《棗窗閑筆》一本 抄本 八毛 一套”時,《棗窗閑筆》就已經(jīng)存在并為裕憽霆所收藏了。
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對《裕憽霆藏書目錄》略作抽檢,便能立知分曉。
仿佛是為了顯示藏主對紅學的關(guān)注,《裕憽霆藏書目錄》著錄了與《紅樓夢》相關(guān)的圖書。依其先后排次如下:
《紅樓夢散套》 八本 三兩五錢 一套(葉22a)
《紅樓夢圖詠》 二本 一套(葉30a)
《紅樓夢群芳觴政全書》 一本 抄本(葉40b)
《石頭記》 十六本 一套(葉46a)
《原本紅樓夢》 二十本
《金玉緣》 十六本 兩套
《石頭記》 兩套(以上葉54b)
《后紅樓夢》 四本 一套
《紅樓圓夢》 四本 一套
《紅樓夢續(xù)集》 六本 一套
《紅樓夢影》 四本 一套
《倚樓重夢》 六本 一套(以上葉55)
《紅樓夢》 二十四本 聚珍堂印 四套
《紅樓夢》 二十四本 翰苑樓印 四套(以上葉57a)
《瀟湘館筆記》 二本(葉102a)
《新石頭記》 八本(葉120b)
《新紅樓夢》 二本(葉131b)
《林黛玉筆記》 一本(葉153a)
《紅樓夢寫真》 一本(葉188a)
共著錄《紅樓夢》各版本及相關(guān)書籍19 種,記載曹雪芹與《紅樓夢》軼事的《棗窗閑筆》,由其購藏,自在情理之中了。
書目中有《林黛玉筆記》一本。查此書為上下卷,題“綺情樓主喻血輪著”,書前有署“戊午仲夏黃梅吳醒亞識”的《題詞》:
……今夏始束裝返里,避暑于遁園之西偏。余亦蟄居多暇,互相過從。見其案頭草稿一束,題曰《黛玉筆記》,余甚訝之。綺情知余意,笑向余曰:“子有疑乎?此殆余讀《石頭記》而不能忘情者也。子昔謂我化身黛玉,淚無乾時,今其驗否?為我遍告世人,幸無嗤為多事?!庇嘣唬骸拔】衽蕬B(tài),雅自可憐。愿附片言,以曉讀者?!?/p>
黃梅吳醒亞的《題詞》,署戊午(1918)仲夏,恰在己未(1919)五月十九日之前一年??紤]到從題詞到印刷出版還需時日,則《裕憽霆藏書目錄》所錄之《林黛玉筆記》,當是一本新書了。
書目中又有《新紅樓夢》二本。按,晚清盛行“翻新小說”(此一術(shù)語系筆者首創(chuàng),后為學人所認可,如王慎2013 年《晚清民初“翻新小說”研究綜述》云:“直到歐陽健《晚清“翻新”小說綜論》一文發(fā)表,這類文學現(xiàn)象才真正浮出歷史地表,開始進入研究者視野。文中‘翻新小說’的概念被首次提出并逐漸得到了學界認可,代替了阿英‘擬舊小說’的命名,對其價值也給予充分肯定,從此,翻新小說逐漸得到學界重視,其研究也掀開新篇章”)。當年我編纂《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遍訪各圖書館,知書名《新石頭記》者,有吳趼人(老少年)與南武野蠻二種,唯無題《新紅樓夢》者。后查一粟《紅樓夢書錄》有云:
陸士諤《新紅樓夢》(1928 年上海亞華書局版),全系抄襲此書(吳趼人《新石頭記》)。陸士諤(1878—1944),青浦朱家角人,名守先,字云翔,號士諤,亦號云間龍、沁梅子等。所作《新三國》《新水滸》,為“翻新小說”中之杰出者。1928 年上海亞華書局出版署陸士諤名的《新紅樓夢》時,陸士諤尚健在,恐是出版社冒其名之所為。
友人吳修安先生告知:上海大達圖書供應社,于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出版了鉛印本《新紅樓夢》四十八回。其封面題“言情長篇說部新紅樓夢”,版權(quán)頁署“標點者:王祖箴;校閱者:周夢蝶”。據(jù)悉,王祖箴在民國間,還校點了《雙美奇緣》《風月傳》《平山冷燕》等小說。
民國二十三年即1934 年?!对■貢夸洝芳戎?928 年版的《新紅樓夢》,又著錄了1934年版的《新紅樓夢》,其非1919 年成書,當無疑義。
鈐有“己未(1919)五月十九日”印章的《裕憽霆藏書目錄》,卻著錄了1928、1934 年出版的書,問題出在哪里?要么是《目錄》不對,要么是印章不對,甚或《目錄》印章俱不對。這就需要進一步弄清當事人裕憽霆的身世經(jīng)歷了。
據(jù)金問濤《裕憽霆生平與集藏事略考》,晚清八旗子弟裕壽,別號頌廷(又作松亭、憽霆)、孤鴻、孤鴻和尚,納哈塔氏。其人喜花鳥魚蟲,尤嗜集郵,時號“郵王”。1924 年3 月15 日上?!多]聲》第17期,載有《介紹萬國交換通信社》信息一則,中云:
萬國交換通信社(中國部),系北京裕憽霆君于去年間所創(chuàng)辦,成績極佳,信用卓著。開辦至今,社員已達二百余人,并印行一種英文季刊,內(nèi)容亦甚豐富(該刊只分送各社員,社外人不能購閱)?,F(xiàn)本刊愿為介紹,入社證函索本刊或北京東四牌樓十條胡同四十五號裕君即寄。
就裕壽而言,集郵不僅是個人嗜好,且是一筆大好生意。他曾與德之米歇爾、英之奇蓬司、法之香檳、美之司各脫諸大公司多有往還,所有大宗華郵之輸出,當以此為濫觴;凡華郵古票及變體品,則大量捜求,由各公司寄讓者,大有可觀。
裕壽亦喜購書藏書?!陡邓鼓陥D書館善本古籍題跋輯錄·第一冊·釋文》,著錄《奚囊寸錦》四卷四冊,中有光緒二十六年裕壽手跋,鈐有“孤鴻和尚”“納哈塔氏”“吟秋山館”“仲眾過目”“書業(yè)堂自□□浙蘇閩揀選古今書籍發(fā)兌印”等印記。裕壽手跋云:
光緒庚子遭拳匪之變,由營口乘太古洋行通州輪船赴上海,換輪到澳門,改坐騾駝轎,經(jīng)河南,過大行山,至山西祁縣內(nèi)羊市坡路南小住,閑步至東街書業(yè)德(堂)購此書。時裕壽年十七歲,光緒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記。
裕壽所藏之書,偏于鼓曲、子弟書一類。吳曉鈴《綏中吳氏雙棔書屋所藏子弟書目錄》,錄有《隨緣樂》不分卷一回,案語曰:“右曲錄自那哈他氏裕壽吟秋山館舊藏百本張鈔本?!卑刚Z又附啟元伯(啟功)函云:
裕壽,別號松亭。其嬸母為先繼祖母之胞妹。松亭平生蓋一紈绔子,稍知藏書,但不知吟秋山館是其齋名否?此公好聽鼓曲,藏此等書或有其故。弟曾得《霓裳續(xù)譜》,亦其舊藏者。
裕壽藏書之名章,見首都圖書館藏百本張子弟書《入塔數(shù)羅漢》,藏書印為橢圓形:“裕松亭秘記藏 那哈他氏 吟秋山館”,題有“大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初三日那哈塔氏存閱”“大清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初六日裝訂”“那哈塔氏收藏”字樣。又,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有裕壽藏書,其收藏章為正圓形,“YU SHOW 吟秋山館 SUNG TING BE CHI”。
裕壽還于1919 年自行出資,擺印何六吉《心傳韻語》,并自為序,譽為“學道入門之秘訣”。該書于1920 年由京華印書局出版,鈐有“孤鴻和尚”,書末刊有僧裝之“孤鴻小像”。
根據(jù)上述情況,就會發(fā)覺有些事情不大對頭:
首先,裕壽至今有實物可證的藏書,如《奚囊寸錦》《隨緣樂》《入塔數(shù)羅漢》《霓裳續(xù)譜》等書,未見《裕憽霆藏書目錄》著錄;而已著錄之《十三經(jīng)注疏》一百六十四本、《佩文韻府》五十五本,裕壽即便家資萬貫,富得流油,也不至于收藏二十套之多同版書。《裕憽霆藏書目錄》非裕壽之物,足可認定。
更大的問題,在藏書印刻有年月日。按,藏書印從普通名章,到書齋、書室、堂名,乃至“二十年前舊板橋”式的抒情言志、垂誡子孫,五花八門;真草篆隸,各體皆精。據(jù)印章考訂收藏源流、版本真?zhèn)?,已成有力手段;借藏書印以作偽者,遂應時而生。如李盛鐸“木犀軒”藏書,1939 年轉(zhuǎn)讓北大圖書館,藏書印卻未隨同進館。李氏之不肖子孫,將一錦匣十多個印章,賣與某書鋪。北大某講師聞之,與書鋪合謀,借李氏藏書印加蓋己書,以博善價。1952 年“三反”運動,書庫管理編目人員大受其累。幾經(jīng)內(nèi)查外調(diào),水落石出,某講師被逐出北大。白化文《藏書家身后蓋印》回憶道:
我當時是學生,擔任過幾次不重要的外調(diào)任務,取回《老子》查對并送回,并在書鋪中目驗那一錦匣藏書印,“旁聽”過對講師的審訊,至今記憶猶新。這一匣藏書印今歸何處,我就不知道了。我從而學到了一招:加蓋名家藏書印的舊書能多賣錢。
那么,蓋于《裕憽霆藏書目錄》的“己未五月十九日”與《棗窗閑筆》的“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之印,算不算得藏書印?需與裕壽其他藏書相比而論。
《裕憽霆藏書目錄》與《棗窗閑筆》上的兩枚印章,均為陽文橢圓朱印,橫分三欄,上欄為藏主名號(裕頌廷、裕憽霆),中欄為年月日,下欄為英文名號(YUSUNGTING)。上下欄格式固定,中欄則可靈活調(diào)節(jié)年月日。此印蓋于《棗窗閑筆》尚可,蓋于《裕憽霆藏書目錄》則不可。因其所標,乃是某時的庫存;圖書既是商品,自然有進有出,處于變動不居的狀況。從裕壽經(jīng)歷看,此印應是與萬國交換通信社社員聯(lián)絡寄送英文季刊之信函,或與外國諸大公司交易大宗華郵之賬單所鈐,猶如郵政日戳,實為可調(diào)日期的印戳,而非真正的藏書印。
這樣一來,就造成了撲朔迷離的《裕憽霆藏書目錄》之謎。因為有兩個謎底:“裕憽霆 己未年五月十九日 YUSUNG ING”之印,或者是后人偽刻,或者是“身后蓋印”,二者必居其一。要解開這個謎團,得從追溯《棗窗閑筆》交易過程入手。
促成《棗窗閑筆》交易的關(guān)鍵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史樹青。他在《程偉元指羅漢畫冊及其它》中說:“1943 年,我在北京隆福寺街青云齋書店發(fā)現(xiàn),后為孫楷第先生所得?!毖韵轮猓芭既弧痹诼「K陆智嘣讫S書店“發(fā)現(xiàn)”了《棗窗閑筆》,知孫楷第正從事古代小說的研究和教學,便向他“推薦”了此書。
案,孫楷第于1931 年任北平圖書館編輯、寫經(jīng)組組長,1932 年出版《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十二卷,1945 年任北京大學國文系教授,1948 年轉(zhuǎn)入燕京大學國文系,可謂此行之專門家。如何讓《棗窗閑筆》入孫楷第的法眼?史樹青自會導引他看所鈐“納哈塔氏”滿漢合璧圓印,及“裕頌廷 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 YUSUNGTING”陽文橢圓朱印,提示這是裕瑞的后人,住東四牌樓八條胡同三十一號的裕頌廷家傳的“稿本”。孫楷第也許仍有疑慮,史樹青又提供《裕憽霆藏書目錄》以為旁證。孫楷第見兩書同有“納哈塔氏”滿漢合璧圓印,及“裕頌廷(裕憽霆)□□□□□□□□ YUSUNGTING”陽文橢圓朱印,相間年月一前一后,如合符契。孫楷第縱然老到,亦不能不視為秘笈孤本,刮目相看。周汝昌回憶道:“1948 年的這個暑假度過了,我與胡先生的通訊關(guān)系又進入新的階段。不想與此同時,又有意外的考《紅》因緣:小說專家孫楷第(子書)先生開始移帳京西,在燕園設帳授業(yè)了。這時我并未選他的課,卻聞名而去旁聽。真是巧極了:他正講到《紅樓夢》的事,涉及曹雪芹,便講出一段鮮為人知的雪芹軼事,說其人的相貌、性情、口才、風度、飲食等等,皆前所未聞。我高興極了,課后便向?qū)O先生探詢他寫在黑板上的那部書《棗窗閑筆》的所在。他告知我,書在北平圖書館,他有錄副摘抄本。我不揣冒昧,又向人家借閱。他也慨然惠諾?!睂O楷第以重金買下《棗窗閑筆》,順帶將《裕憽霆藏書目錄》也留下了。后來他將《棗窗閑筆》捐贈給了北京圖書館,《裕憽霆藏書目錄》便入了北京大學圖書館了。
孫楷第的《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初版于1932 年中國大辭典編纂處,尚未著錄《棗窗閑筆》;1957年作家出版社再版,《棗窗閑筆》則赫然在列。這證明《裕憽霆藏書目錄》1932 年前尚未入藏北京大學圖書館。
我編纂《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時,直為孫楷第執(zhí)意將不是小說的《棗窗閑筆》破例著錄入《中國通俗小說書目》而大惑不解。后得天津師大張守謙(關(guān)永吉)先生啟迪,方知目錄學家的底氣之所自。他們多是坐擁書城的藏書家,故能飽覽群籍,經(jīng)眼著錄。而通俗小說歷來不登大雅,不為正統(tǒng)圖書館所重。孫楷第1931 年編纂《中國通俗小說書目》,不到兩年即告成功,秘密在所恃之書多來自馬廉(1893—1935)所藏,中有小說372 種,孫楷第依之成籍,多少有些愧疚,故發(fā)愿撰《日本東京所見小說書目》《大連圖書館所見小說書目》以彌補之。而《棗窗閑筆》是唯一由他本人發(fā)現(xiàn)購買,且又備受胡適冷遇的書,豈能不另眼相看?故在《中國通俗小說書目》鄭重寫道:“作者距曹雪芹時代不遠,其論《紅樓夢》有他人未曾道者,可供參考?!?/p>
現(xiàn)在看來,兩枚“裕頌廷 □□□□□□□□ YUSUNGTING”“裕憽霆 □□□□□□□□YUSUNGTING”陽文橢圓朱印,即使不是偽造的,也是“身后蓋印”。其中間待填補的年月日,就是史樹青與青云齋書店通同作弊的證據(jù)。比起一般古籍造假挖改內(nèi)封牌記的干支、序跋的倒填年月,更能不落痕跡,尤為高明。其命多人趕抄(筆跡不同)青云齋書店庫存書目(中有定價與套數(shù))二百多葉,將《棗窗閑筆》插入靠前的第七葉,以讓人容易發(fā)現(xiàn);且以罕見的十二眼兒綠色雙股細線線裝,右側(cè)裝訂一函一冊,以黑白條凹凸紋織錦包角,前書衣左上側(cè)貼金色題簽,上有墨筆篆書“裕憽霆藏書目錄”,前書衣中下右側(cè)鈐“納哈塔氏”橢圓形陽文朱印,書根有墨筆隸書“愛吾廬書集目錄”,顯得古香古色,可謂煞費苦心。
也許有人會問:史樹青伙同隆福寺街青云齋書店作弊,能將《棗窗閑筆》賣得多少高價呢?其實,他們偽造《棗窗閑筆》的動機,不在為脂硯齋的“存在”作證,而在為“曹雪芹畫像”提高價碼出力。
事情要追溯到1923 年。李祖韓從上海古董商手中購得“曹雪芹畫像”,1928 年曾請葉恭綽為之題跋。葉恭綽(1881—1968),字裕甫,又字譽虎,號遐庵,書畫家、收藏家、政治活動家,1927 年出任北京大學國學館館長。考慮到胡適是紅學的權(quán)威,葉恭綽于1928 年11 月28 日給他寫了一封信,附去李祖韓所藏曹雪芹小像的照片,請予鑒定。1929 年4 月20 日,胡適參觀全國美術(shù)展覽會,“曹雪芹畫像”在焉。日記寫道:“有李祖韓先生藏之曹雪芹畫像手卷,他邀我去細看??戳酥?,我說:‘此人號雪芹,但不姓曹?!骓n大失望,頗不心服。此卷之照片本,曾載在我的日記中,其人頭面團團,已很令人生疑?!焙m懷疑的理由是:壬午年是雪芹最窮的時候,不會有皇八子這樣的闊人為畫像題詠;加之他營養(yǎng)肯定不良,不可能長得“頭面團團”。據(jù)說后來有南京富商金成西,花了一萬個大洋,從李祖韓手中買了這幅畫,又懷疑是一幅贗品,將其告到了法庭。李祖韓當庭應訴道:“你說這幅畫是贗品,請給我講出理由,我愿意付雙倍的賠償給你;可是你要是誣告,就必須在南京的報紙上登報道歉?!?/p>
在涉案金額高達一萬大洋的曹雪芹像真贗官司中,《棗窗閑筆》所載“‘雪芹’二字,想系其字與號耳,其名不得知,曹姓,漢軍人,亦不知隸何旗。聞前輩姻戚有與之交好者。其人身胖、頭廣而色黑,善談吐,風雅游戲,觸境生春,聞其奇談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是以其書絕妙盡致”云云,無疑是支撐其為真品的關(guān)鍵物證。贏了官司,不就保住了聲名與一萬大洋了么?史樹青《〈書畫鑒真〉序》引李虹若《朝市叢載》光緒間竹枝詞,言琉璃廠畫商云集,搭札席棚,懸掛求售:“唐宋元明件件陳,滿墻字畫盡名人。由來俱是搗持貨,不必深追問假真?!睆亩凳邸稐棿伴e筆》到為金縷玉衣作鑒定,深諳“搗持貨”之道的史樹青,確實賺得缽滿盆滿了。
利益的驅(qū)動,是作偽的最大動力。借裕瑞之名頭與《棗窗閑筆》之白紙黑字,以確立曹雪芹“身胖頭廣”的形象,為的是證明曹雪芹小像之真;借《裕憽霆藏書目錄》之著錄,則是為了確認《棗窗閑筆》之真,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謂自出機杼,卓然不凡。然而,用一個謊言來掩蓋另一個謊言,露出的破綻就更多,反致弄巧成拙。如果沒有《裕憽霆藏書目錄》,蓋有“裕頌廷 壬子年十二月二十日YUSUNGTING”陽文橢圓朱印的《棗窗閑筆》也許還能撐持一陣;有了“裕憽霆 己未年五月十九日YUSUNG ING”之印的《裕憽霆藏書目錄》,就讓人看破了中間待填補的年月日的把戲,《棗窗閑筆》就徹底破產(chǎn)了。正如炮制脂硯齋本一樣,如果只出來一個甲戌本,脂硯齋的神話還能維持一陣;可惜貪得無厭,又出了己卯本、庚辰本,又出了北師大本、庚寅本,脂硯齋的神話就徹底破滅了。
《裕憽霆藏書目錄》被發(fā)現(xiàn)后,有友人諄諄相勸,道是“偽則斥,真則葆,乃治學之正途”,要我信從這份“能夠證明脂本為真的史料”,“修正”自己的觀點,其意勤勤懇懇,令人動容。
我想到的是,持續(xù)三十余年的脂本、脂批、脂學之爭,勢由硬、軟兩翼展開。硬者即證據(jù)之辨,軟者即學理之辯。所謂證據(jù),即認定事實的依據(jù),通過證據(jù)和證據(jù)形成的證據(jù)鏈,以再現(xiàn)還原事件的本來面目。俞平伯曾說:“人人談講脂硯齋,他是何人,我們首先就不知道”;1973 年在給毛國瑤的信中寫道:“歷來評‘紅’者甚多,百年以來不見‘脂硯’之名,在戚本亦被埋沒,及二十年代始喧傳于世,此事亦甚可異?!奔t學的特殊性在于,涉及脂學的證據(jù)之辨,與脫疑者需要“不在場”證據(jù)、偵破者需要“在場”證據(jù)的指向相反,擁脂者需要的是“在場”的證據(jù),即脂硯齋在乾隆甲戌、己卯、庚辰、壬午與曹雪芹“同場”的證據(jù),至少是脂硯齋在1928 年“始喧傳于世”之前存在的證據(jù)。
可惜的是,為了證明脂硯齋在乾隆年間的“存在”,只找到嘉慶道光間的《棗窗閑筆》“在場”來作證;為了證明嘉慶道光間的《棗窗閑筆》的“存在”,只找到1918 年的《裕憽霆藏書目錄》“在場”來作證,窘迫之境,可見一斑。
魏子云先生1992 年1 月12 日在脂學之爭開啟之日來信,說我的《紅樓夢》研究“掘了先賢的根”,鼓勵道:“我們只要在學術(shù)的理論上掌握到真理,就不必耽心十八個鐵金剛,十八個鐵金剛也拉不動個理字?!蔽抑畧孕拧稐棿伴e筆》必偽,其理可歸為以下三條:
一曰:“反方”觀點,不可能先于“正方”觀點。《紅樓夢》“非自己寫照”的“叔傳說”,不可能先于胡適的“自傳說”。
二曰:小說家與讀者的親密對話,不可能早于清末民初。歷來小說作者與受眾是隔膜的。書場聽書,買票即可;書坊購書,付費即可,根本不知作者是誰。唯至清末民初,小報雜志逐回發(fā)表,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釀成了現(xiàn)作現(xiàn)賣、先睹為快的心態(tài)?!都t樓夢》非連載之小說,豈能讓“紅迷”用南酒燒鴨相饋贈,方能先睹為快乎?
三曰:對于“罹罪同案”“落難貴人”,不可能冷漠無情。高鶚是裕瑞同案處分官員,程偉元是裕瑞落難相遇之“貴人”,對高鶚、程偉元力加詆斥,殊違常理。
三條大理,涉及學術(shù)史、傳播史、心理學的根本原理,是十八個鐵金剛也拉不動的。京劇《白虎節(jié)堂》中,林沖有一段著名道白:“太尉要斬卑職的人證,就是引俺前來的陸謙;太尉要斬卑職的物證,無非是太尉要看的寶刀。如今,卑職人證成了太尉人證,卑職物證成了太尉物證,我縱然渾身是口,也難辯明此冤?!痹诒景钢?,《裕憽霆藏書目錄》是《棗窗閑筆》的物證,裕壽是裕瑞的人證,似乎天衣無縫,不容置辯;如今反轉(zhuǎn)過來,證明《裕憽霆藏書目錄》乃蓄意偽造,還原其本來面目,將《棗窗閑筆》從紅學文獻中剔除,豈不是一大收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