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鳳
【摘要】英語學習活動觀對英語閱讀教學有明確的指導意義。本文以《牛津英語(廣州版)八年級下冊》Unit 3 “Fishing with birds”教學為例,探究如何在英語學習活動觀的三個層級下去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思維,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目標。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初中英語課程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英語課程既要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又要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yǎng)?!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教育部,2018)提出的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五大基本理念中,發(fā)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和實踐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提出是英語課程建設的一個重大的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教學中,依舊存在以下問題:
(1)過多關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學習,如對文本中音標、單詞、語法等內容的教學,忽略了文化知識和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2)關注對文本文字的理解,但忽略了對文本主題語境和文本類型的分析。
(3)閱讀教學重視知識的教學,輕視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本文嘗試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指導,結合教學實踐,探究有效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英語學習活動觀的概念和內涵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學習活動觀是指學生在主題意義引領下,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活動等體現(xiàn)綜合性、關聯(lián)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依托不同類型的文本,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發(fā)展、文化內涵理解、多元思維發(fā)展、價值取向判斷和學習策略運用(教育部,2018)。教師可以通過這三個層面開展英語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層次問題、促進學生思維進階發(fā)展。
二、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英語閱讀教學實踐探究
(一)教學語篇的分析
《課程標準》指出英語教學的基礎資源是文本材料并建議教師在進行語篇分析時要嘗試回答三個問題即主題和內容是什么(what),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什么(why)和文體和語言的特征是怎樣的(how)。下面筆者從這三個方面對《牛津英語(廣州版)八年級下冊》Unit 3 “Fishing with birds”進行文本解讀。
【What】文章首先介紹了主人公和他的捕魚工具鸕鶿,然后介紹主人公用鸕鶿捕魚的過程,最后描述了鸕鶿捕魚這種傳統(tǒng)技藝是何現(xiàn)狀。
【Why】本單元所在模塊主題是“藝術和工藝”。本單元話題是“傳統(tǒng)技藝”,不同篇章介紹了多個中國的傳統(tǒng)手藝。本文通過介紹中國傳統(tǒng)技藝—鸕鶿捕魚,引發(fā)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現(xiàn)狀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重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
【How】本文用圖文并茂的形式介紹了鸕鶿捕魚這種傳統(tǒng)的技藝。采用時間順序描述了鸕鶿捕魚的方式。文本中的插圖描繪了大民利用鸕鶿捕魚的場景,可以利用圖片引入主題,并引起學生的興趣。本文通過描述鸕鶿捕魚這種傳統(tǒng)技藝,希望引起讀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
(二)教學目標
通過略讀和尋讀等閱讀策略理解文章內容;通過對文章部分句子進行開放性的設問,引導學生學會深度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通過學習和討論文本材料,激發(fā)學生關注并保護中國傳統(tǒng)技藝的意識。
(三)教學過程
1.學習理解類活動:包括感知與注意、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等基于語篇的活動。(教育部,2018)
(1)感知與注意類活動:這部分活動目的是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對語言和文化知識做鋪墊,引出所要解決的問題。
Activity 1: Watch a video about Chinese traditional skills.
Activity 2: Match the pictures of some Chinese traditional skills with their names.
Activity 3: Figure ou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ormorant fishing and fishing with nets according to two pictures.
Questions: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ways of fishing?
【設計說明】筆者圍繞主題在導入部分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播放介紹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視頻,視頻中不同類型的手藝人在展示中國傳統(tǒng)工藝的精湛之處,視頻中的其中一個傳統(tǒng)手藝就是鸕鶿捕魚的畫面。第二個活動展示了剪紙、中國功夫、京劇、鸕鶿捕魚等傳統(tǒng)技藝的圖片,讓學生將圖片和傳統(tǒng)技藝名稱配對練習,引出本課的話題。第三個活動通過比較兩種傳統(tǒng)的捕魚方式不同之處,讓學生體驗鸕鶿捕魚的特別之處,激活相關詞匯,鋪墊語言。
(2)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類活動:旨在以解決問題為目的,鼓勵學生通過梳理概括整合信息間的關聯(lián),理解語言所表達的信息和語篇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取向。(教育部,2018)
Activity 4:Skim text and match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ctivity 5:Read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to get the facts about Damin and the cormorants.
【設計說明】活動4要求學生略讀課文,結合圖片匹配段落大意,對文章有整體的理解。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用尋找關鍵詞方法來快速匹配信息?;顒?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根據表格提示獲取并整合故事主角的基本信息,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鸕鶿捕魚這一傳統(tǒng)手藝?!墩n程標準》提出,教師在設計學習活動時應注意“利用不同的工具和手段,如思維導圖等,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化與運用。”(教育部,2018)在這部分活動中,筆者通過圖片,將提問和表格相結合的形式來幫助學生獲取、梳理并整合信息。
2.應用實踐類活動:主要包括描述與闡述、分析與判斷、內化與運用等深入語篇的學習活動,即在學習理解類活動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圍繞新的知識開展交流活動,逐步實現(xiàn)對語言和文化知識的內化,助力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教育部,2018)
(1)描述與闡釋類活動
Activity 6:Scan paragraph 3 and find sentences to go with each picture and put the pictures into correct order.
Activity 7:Read paragraph 4 and answer the question.
Question: What may happen to cormorant fishing in the future?
【設計說明】第6個活動要求學生仔細閱讀文本,按邏輯順序把所給圖片正確排列出來,并且要學生在文中尋找與圖片相匹配的句子。這部分活動,需要學生對鸕鶿捕魚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判斷,并對圖片內容進行描述和闡釋,理清各個動作的先后順序才能正確完成任務?;顒?提出要思考鸕鶿捕魚的前景是怎樣的。這需要學生在對前文鸕鶿捕魚方式上進行思考,分析和判斷未來鸕鶿捕魚是否還會存在及其原因。旨在引發(fā)學生思考這門技藝的現(xiàn)狀,喚起他們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技藝的意識。
(2)分析與判斷類活動
Activity 8: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1.Why does Damin usually set off in the late afternoon?
2.What kind of place is the right place for cormorant fishing?
3.Why does Damin hang a light on the post? Only to attract fish?
4.Why may cormorant fishing disappear?
【設計說明】以上4個問題是開放性問題,讓學生深入思考文本內容,細致琢磨文章的詞句,集體討論并匯報成果。旨在啟發(fā)學生跳出文本,發(fā)散思維,訓練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品質,推進學生思維進階。
3.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主要包括推理與論證、批判與評價、想象與創(chuàng)造等超越語篇的學習活動。學生通過將已經獲得的知識運用于新的情境,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問題。(教育部,2018)
Activity 9: Work in groups. Write down your ideas.
1.Should we protect the traditional skills? Why?
2.How can we protect them?
【設計說明】由于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很多傳統(tǒng)技藝和工藝已經開始慢慢被取代甚至消失,筆者提出以上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論證,并且提出合理辦法解決問題。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學生跳出文本故事,將思維從鸕鶿捕魚這個傳統(tǒng)技藝轉移到中國其他面臨同樣處境的傳統(tǒng)工藝和技藝。要求學生由點及面去思考如何去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這個活動中,同學們通過頭腦風暴的討論形式,能加深對文本主題意義的理解,通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進行多角度發(fā)散性思維,解決陌生情境中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批判性,創(chuàng)造性等高階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總結與反思
(一)以上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閱讀教學課例框架可以總結如下:
(二)本課做得好的方面:(1)注重主題語境引領:本課教學的主題是“傳統(tǒng)工藝和技藝”。本課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跟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視頻和圖片讓學生感知主題。閱讀理解完課文后,引領學生關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現(xiàn)狀,并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去保護中國傳統(tǒng)文化。(2)注重學習方法指導:筆者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滲透找讀,尋讀,找關鍵詞,推理判斷等閱讀微技能。幫助學生快速梳理文章內容,理清文章結構。在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中,筆者設置了小組合作討論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3)注重思維品質的發(fā)展:筆者根據布魯姆目標分類法將文本學習任務分為三種:展示型問題,參閱型問題和評估型問題。展示型問題考察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學生通過對課文淺層次的理解或快速查找就能找到答案。參閱型問題需要學生理解并獲取事實信息后,進一步解讀語篇。評估型問題要對文本內容進行拓展和靈活運用。這三類問題難度逐層遞進,邏輯清晰明了,與語篇內容聯(lián)系緊密,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和主題,也能由低階向高階不斷推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fā)展。
四、結語
不同的學習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活動觀對我們一線教師指導性很強。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以活動觀為指導思想,設計不同層次的閱讀教學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筆者通過教學實踐得出活動觀的實施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各個層面的活動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關聯(lián)的。每個課時的設計并非要把活動觀所包含三個層級活動都覆蓋到,而是要根據文本的內容來靈活設計。設計要符合語言學習的本質,遵循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進一步領悟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內涵,設計高質量的活動以促成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4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62-63
[3]肖利蓉、吳智敏﹒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以Unit2 Daily Life閱讀部分A Day At School為例 [J],英語教師2020,8
[4]李曉燕﹒指向英語學習活動觀的初中英語讀寫教學活動設計——以Unit 6 Head to Head 教學為例 [J],英語教師,2019,2
(責任編輯:鄭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