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才先
(中國石油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北京設計分公司,北京 100086)
原油通過抽油機或者電潛泵從井下開采出來之后,通過集輸管線輸送到接轉站或者混輸泵站實現(xiàn)原油的匯聚和轉輸。從井口到站場的集輸管線采用埋地敷設方式,通常地溫溫度都低于原油溫度,因此原油在輸送過程中存在著溫度向管道周圍擴散的現(xiàn)象,通過工藝模擬計算,在集輸管線末端原油溫度可能會低于其自身的凝點溫度,導致原油在管道內凝結堵塞集輸管道,給生產(chǎn)和運維帶來較高的風險。因此,需要在井口設置電加熱器,以提高井口原油溫度,避免管道堵塞。電加熱器出口溫度過高,雖然避免了凝管,但造成過多的電能消耗,降低了油田的經(jīng)濟效益,而溫度過低則會導致原油凝管。因此,電加熱器出口溫度的控制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某項目常用的電加熱器結構進行分析,探討兩種溫度控制方案。
電加熱器的殼體內排布有電加熱棒,電加熱棒的數(shù)量根據(jù)工藝核算的電加熱器功率來確定,通常設置6 組或更多。電加熱棒需要浸沒在導熱油里面,以防止電加熱棒表面溫度過高使原油結焦,降低電加熱器的使用性能。導熱油加熱之后會發(fā)生膨脹,為防止導熱油脹裂加熱管路,需要在電加熱器上部設置一個導熱油膨脹罐。另一方面,便于后期導熱油的更換。
圖1 電加熱器結構示意圖Fig.1 Structure diagram of electric heater
圖2 階梯式控制邏輯圖Fig.2 Ladder control logic diagram
原油井口的介質通常為油、氣、水三相混合介質。當井口混合介質進入電加熱器之后,由于比重不同,電加熱器內介質會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尤其是氣體會聚集在電加熱器上部,而氣體的導熱系數(shù)和油水混合物的導熱系數(shù)差別比較大。當上部氣體溫度升高到設定溫度時,下部油水混合物的溫度已經(jīng)超過了溫度設定值,而原油溫度過高,輕烴類的氣體又會從原油中析出,進一步加劇電加熱器內部上下的溫度差。因此,電加熱器通常設置為底進上出,并且進出口交錯排布,使介質進入電加熱器后盡量混合均勻,避免發(fā)生分層,電加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 所示。
通常在電加熱器入口和出口設置溫度和壓力變送器,入口的溫度(TIT NO.A)變送器和壓力(PIT NO.A)變送器主要做監(jiān)視用。出口設置2 個溫度檢測點,一個用于出口溫度的控制(TIT NO.B),另一個用于出口溫度的報警聯(lián)鎖(TIT NO.C),出口壓力變送器(PIT NO.B)用于出口壓力的檢測和報警。對于電加熱器出口溫度的控制有兩種方式實現(xiàn),一種為階梯式控制方式,另一種為連續(xù)控制方式。
如前所述,電加熱器內有6 組或以上電加熱棒,每組電加熱棒內布有發(fā)熱元件,利用電流的焦耳效應把電能轉化為熱能,通過導熱油把熱能傳導到油水混合物介質中,提高介質溫度。通常加載在電加熱棒上的電壓為380VAC,發(fā)熱元件電阻值為恒定值,從而加載在發(fā)熱元件上的電流也為恒定值。當入口介質溫度發(fā)生變化時,需要通過調整通電電加熱棒的數(shù)量來穩(wěn)定出口溫度。比如入口介質溫度升高,出口介質溫度也會升高,此時需要停掉一部分電加熱棒,減少發(fā)熱量,把出口溫度降下來。為了避免出口溫度波動較大,需要單獨控制每組電加熱棒的通斷,組數(shù)越多控制越平滑。
以上控制都是由電加熱器自帶的控制盤自動完成,控制盤內設有PLC 控制器,實時采集電加熱器出口溫度變送器(TIT NO.C)4mA ~20mA 連續(xù)信號,在PLC 內部轉換為對應的溫度值并與預先設定的溫度值進行比較。如果測量值高于溫度值,則PLC 輸出一個DO 觸點信號到電氣配電盤內,斷開一組電加熱棒的供電回路;如果出口溫度仍然在升高,則PLC 輸出另一個DO 觸點信號,斷開第二組電加熱棒,直到溫度降到設定值,通常有幾組電加熱棒PLC 就需要設置幾個DO 輸出點。如果電加熱器出口溫度低于設定值,則逐個加載電加熱棒供電回路,達到溫度設定值,其控制邏輯如圖2 所示。
隨著大功率電子器件的廣泛應用,可控硅(SCR)[3,4]被應用到了電加熱器的調溫系統(tǒng)中??煽毓杈哂畜w積小、效率高、壽命長等優(yōu)點,可實現(xiàn)小功率控件控制大功率設備的優(yōu)良性能。通過控制可控硅的導通角,可實現(xiàn)電加熱器的連續(xù)調功,使溫度調節(jié)實現(xiàn)平滑調節(jié)[2]。
由于溫度檢測本身存在不均勻性和滯后性,溫度的PID 控制本身存在一定的難度,再加上井口來液溫度的波動和含氣量的不確定性等干擾因素,如果用普通的PLC 控制器進行控制,即使在一定時期內控制器的P、I、D 參數(shù)整定完成,工況一變化就需要調整控制的整定參數(shù),這在油田現(xiàn)場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采用專用的溫度控制器,此控制器在工況發(fā)生變化時,可自動對控制器參數(shù)進行整定,以適應新的工況。
圖3 連續(xù)溫度控制方式邏輯圖Fig.3 Logic diagram of continuous temperature control mode
另一方面,根據(jù)工程實踐,當入口來油介質中含氣量較大時,電加熱器殼體內仍然會存在分層現(xiàn)象,導致上層電加熱棒溫度過高,電加熱器內部溫度場不均衡。因此,在上層電加熱棒、中層電加熱棒和下層電加熱棒上面,分別安裝了熱電偶測溫元件(TIT NO.D,TIT NO.E, TIT NO.F),用于實施檢測每層電加熱棒的表面溫度。當某一層的電加熱棒溫度超過設定值,則直接斷開相應電加熱棒的供電回路,以保護電加熱棒。此功能可以用常規(guī)的PLC 控制器來實現(xiàn),并且PLC 控制器可以采集撬內的所有信息,通過RS485 或者TCP/IP 上傳到更高一級的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電加熱器撬的遠程監(jiān)視,同時PLC 也可以接受上一級系統(tǒng)來的遠程啟停命令,實現(xiàn)電加熱器撬的遠程啟停。圖3 為連續(xù)溫度控制方式邏輯圖。
本文對電加熱器的兩種控制方式進行討論。其中,階梯式控制方式邏輯簡單,易于實現(xiàn)。但出口溫度控制精度比較差,只能控制在一定的溫度范圍內,并且電加熱棒的頻繁起跳容易對整個油田電網(wǎng)造成影響,在可控硅應用之前是一種主要的控制方式。現(xiàn)階段主要采用專用溫度控制器加可控硅的方式進行溫度控制,可以實現(xiàn)較好的出口溫度控制,再加上PLC 的監(jiān)視和控制有效地延長了電加熱器的使用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