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家康
渡江戰(zhàn)役紀念館雕塑群
繁昌是皖南小縣,位于長江南岸。渡江戰(zhàn)役發(fā)起時,先遣渡江大隊在繁昌地下黨和人民的幫助下,積極策應大軍渡江,從而使這個小縣成為渡江戰(zhàn)役解放的江南第一縣。
渡江戰(zhàn)役發(fā)起前,第三野戰(zhàn)軍二十七軍組建了一支300余人的先遣渡江大隊。這支隊伍是在軍偵察營基礎上組建的,大隊長由二十七軍八十一師二四二團參謀長亞冰(即章塵)擔任,副大隊長由軍偵察科科長慕思榮擔任。
根據(jù)上級指示和多日的觀察,先遣渡江大隊擬在1949年4月6日晚9時左右過江,整個大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大隊長亞冰率領,以十里場、皇公廟段為登陸點;另一部分由副大隊長慕思榮率領,以北埂王至夾江口段為登陸點。登陸后部隊分別迅速穿插到戴公山和獅子山隱蔽。軍部批準了先遣渡江大隊這一渡江計劃。
4月6日晚9時30分,亞冰等率第一部分隊伍先期出發(fā),分乘8只木船,從無為縣石板洲葉家墩東南側的鯉魚套啟渡,目標是繁昌縣的十里場、皇公廟。月色下,敵人的碉堡、鐵絲網越來越近。就在船即將靠岸的時刻,被敵人發(fā)現(xiàn)了,偷渡變?yōu)閺姸伞?/p>
亞冰后來回憶說:“我馬上意識到,敵哨兵已發(fā)現(xiàn)了我們的行動,如不急速登岸,就有陷入背水作戰(zhàn)的危險。我命令:‘全速前進,強行登陸。’戰(zhàn)士們迅速拿起備用的木槳和鐵鏟,全力劃水,飛快前進。這時,槍炮聲已響成一片。炮彈爆炸激起的水柱像山一樣高,落下來能把人打歪,小船在風浪中顛簸前進。在紛飛的彈雨中,戰(zhàn)士們用身體掩護船工們,對船工們說:‘子彈打不著你們,只管用勁劃!’船工們很受感動,劃得更快了?!?/p>
登陸后,隊伍在繁昌縣荻港鎮(zhèn)大成圩會合。隨后,部隊按照預定的方案,又馬不停蹄地向銅陵境內的獅子山穿插。次日清晨,部隊登上了獅子山。大隊長亞冰立即發(fā)報給華東野戰(zhàn)軍二十七軍軍部,報告已順利過江,并占領了獅子山。
慕思榮率領的另一部分隊伍,處長江上游,當他們聽到下游傳來密集的槍聲時,慕思榮立即命令起渡,時為晚上10時左右。當船行至江心時,敵人發(fā)現(xiàn)了目標,立即用輕重武器予以射擊。戰(zhàn)士們奮力劃船,實行強渡,多名同志光榮犧牲。
慕思榮率隊到達銅陵迪龍沖時,已是7日的凌晨。下午5時左右,亞冰派人送來行軍指示,讓他們向南陵縣塌里牧村靠攏。晚7時,他們從迪龍沖出發(fā),于次日凌晨到達塌里牧村。兩支隊伍又會合成一支隊伍。當天,他們又繼續(xù)南下,向銅陵、南陵間的張家山進軍,于晚8時到達張家山。當時,部隊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人地生疏和糧食短缺,如果再不與地方黨組織取得聯(lián)系,他們將很難在江南立足。
在向導的幫助下,4月10日晚,先遣渡江大隊由張家山轉移至戴公山區(qū)老廟。次日11時許,哨兵報告,有一股敵人向老廟撲來,并占領了西北側山頭的制高點。亞冰命令二連長高錦堂率三排分三路,向敵人隱蔽迂回,不和敵人拼火力,待接近敵人后,再發(fā)起猛攻,一舉占領敵人控制的制高點。戰(zhàn)斗打響后,敵人很快被擊潰。這時候才知道,他們不是正規(guī)軍而是國民黨南陵縣保安大隊。
亞冰將戰(zhàn)況電告江北軍部,軍部立即回電并指示,大軍渡江時間已向后推遲,你們應繼續(xù)南進,待命行動。部隊在莽荒的山嶺間急行,12日上午10時左右,他們終于在南陵、涇縣交界的紫云湯通過秘密聯(lián)絡點,找到了中共南陵縣委委員、南陵縣行政辦事處主任王克祥。王克祥又帶領部隊于黃昏時分,到達陳塘沖里的莊里村。在這里,先遣渡江大隊領導與中共皖南沿江支隊支隊長陳洪、中共南陵縣委書記陳作霖見了面。
陳洪和陳作霖派人配合先遣渡江大隊偵察敵人江防部署、兵力調動等。同時,他們還派出交通員,送信給中共皖南地委書記胡明、中共沿江工委書記孫宗溶,信中說先遣渡江大隊“已安抵我處(十二日晚會合),并有電臺與北岸密切聯(lián)系,有要務研究,請接信率兩個營全部來此”,“你們來的時間越快越好,因所來部隊即要行動”。
孫宗溶接信后,率沿江支隊一營和三營,于17日晚,在陳塘沖里的坎上王與先遣渡江大隊會合。
4月18日,軍部發(fā)來電報,明確電示:“我軍定于20日發(fā)起渡江戰(zhàn)斗?!避姴棵鞔_指示他們攻占龍門山、馬鞍山(螞蟻山),破壞敵人通信聯(lián)絡,打亂敵人指揮系統(tǒng),策應大軍渡江。接軍部電報后,先遣渡江大隊立即改南下為北上,迅速接近敵人江防。
一路上雨驟夜黑,路窄地滑,他們強行軍90里,于19日拂曉到達張家山。在這里休息了一天,亞冰、慕思榮又給陳洪、孫宗溶寫了一封信,讓交通員務必于當晚送達,信中告知他們,先遣渡江大隊將在板石嶺與楊鵬(王安葆)部會合,渡江戰(zhàn)役將于20日晚上打響,并重點在信中轉達軍部給沿江支隊下達的任務:
“(1)主力立即北上南陵以西地區(qū)掃清土頑,開展前進陣地,作為相互依托和呼應。(2)轉告銅陵縣委,以槍炮聲為號,機動向江邊挺進,破壞電話,實行擾襲。(3)有計劃破壞長途電線,請布置該力量。(4)并隨時監(jiān)視南宣間、南繁間縱深情況變化,隨時由楊(指楊鵬)處轉我們?!?/p>
根據(jù)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在國共和談破裂的情況下,人民解放軍第二、第三、第四野戰(zhàn)軍一部將在長江北岸的不同地段,強渡長江天險。第三野戰(zhàn)軍第九兵團二十七軍主攻的方向,是安徽繁昌境內的荻港、馬鞍山、雞頭山、油坊嘴和大磕山。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的登陸地點定在油坊嘴以東,登陸后奪取油坊嘴、雞頭山。
天公作美。4月20日的晚上,天空群星璀璨,萬里無云。渡船已經拖入江面,戰(zhàn)士們一言不發(fā),靜靜地等待著作戰(zhàn)命令的下達。按照原定的作戰(zhàn)計劃,晚上7時30分,二三五團的指戰(zhàn)員們都上了船,團長王景昆傳令檢查登船情況,聽令開船。就在渡江開始前,意外發(fā)生了。時任二三五團政治部主任的王濟生后來在文章中回憶:“三連連長王鳳奎立即叫通訊員向各排傳達命令:‘調好船頭,待命開船?!赡苁沁^分緊張,通訊員在向下傳達時,竟把命令中‘待命’兩個字漏掉了,使命令變成了‘調好船頭開船!’,說時遲,那時快,只見早已憋足了勁的第三排第五班那條船,在班長劉德翠率領下,猶如一支離弦之箭,(嗖)地沖了出去……”三連二排排長林顯信當即指揮全排開船。這個排的3個班分成3個戰(zhàn)斗集體,駕駛的3只船霎時間就像滿弓緊弦的箭,一齊開動起來,直指江南岸。七連的船見狀后哪甘落后,也隨即下了開船的命令,駕船向江南岸疾進。九連見七連的船啟動,也憋足勁向江心飛去……幾個團負責人見狀,急得沒有辦法,立即將情況報告師領導。師首長為爭取偷渡長江的成功,即令該團和第二三七團比預定時間提前10多分鐘渡江。
南岸的敵人此時還蒙在鼓里,怎么也沒有料到會有神兵天降。直到最先行動的我二三五團各連的船離南岸僅百米左右時,他們才發(fā)現(xiàn),立即驚慌失措地集中火力向江面上掃射。載我三連五班的船上掌舵的船老大的右肘中彈,戰(zhàn)士李世松為船老大包扎了傷口,船老大忍著疼痛,盡力把船頭撥正。敵人的火力更加猛烈,船板又被打穿了好幾個洞。還好離岸不遠,戰(zhàn)士們跳下船,一邊還擊一邊強行登陸。
他們把梯子靠在岸崖,班長劉德翠第一個攀崖而上。戰(zhàn)士們接著往上攀爬,濕漉漉的沙地承受不住重量,梯子直往沙里陷,大家只好跳下梯子。已在崖上的劉德翠失去后應,十分危險。戰(zhàn)士李世松和小黃奮力拔起梯子,把梯子架在肩膀上,讓戰(zhàn)士們一個個登梯上了岸。他們上岸后首先端掉了敵人的地堡,掃清了登陸前進的障礙。這時,劉德翠命令發(fā)射信號彈:“快向毛主席報喜,我們過江了!”
3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在夜空里分外燦爛。此時是4月20日21時15分。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zhàn)軍九兵團第二十七軍七十九師二三五團一營三連二排五班在百萬渡江大軍中,最先突破國民黨的長江防線,在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保定鄉(xiāng)夏家湖以西廟下陳登陸,是為渡江戰(zhàn)役第一船。
團長王景昆看到夜空中升起的信號彈,立即催促全團各梯隊突擊登陸,以支援先行登陸的部隊,并令參謀長向師部發(fā)去暗語電報:“飯已做熟了,飯已做熟了!”接著,三營登陸的地點也升起了3顆信號彈……
“宜將剩勇追窮寇。”渡江大軍后續(xù)部隊全部登陸后,又馬不停蹄地乘勝追殲敵軍。從4月30日開始,部隊在吳興休整了3天,對渡江作戰(zhàn)進行總結和表彰。第三野戰(zhàn)軍九兵團4個連隊被授予“渡江英雄連”、4個班被授予“渡江英雄班”、3名個人被授予“渡江英雄”的稱號。
中共皖南沿江工委、皖南沿江支隊處在策應大軍渡江的第一線。早在1949年2月20日,中共皖南沿江工委就作出《為緊急完成迎接大軍渡江任務的決議》,要求做好圍繞策應大軍渡江的一切準備工作,特別指出:“繁昌縣委負責建立蕪湖、魯港、螃蟹磯、三山、小洲、大洲、油坊嘴、高安橋、舊縣、箬帽山、荻港各工作站,并以大小洲、三山、油坊嘴一帶為重點?!备鶕?jù)這個決議,中共繁昌縣委指示各游擊隊隱蔽待機,以策應大軍過江。
當時,國民黨軍第八十八軍布防繁昌江防,軍部設在繁昌縣城。該軍第一四九師擔任繁昌十里場至銅陵段的江防,師部設在銅陵順安;第三一三師擔任繁昌十里場至頭棚段的江防,師部設在繁昌半邊街;第四十九師駐防于南陵。
國民黨軍第八十八軍還在繁昌、南陵進行“清剿”,以隔絕大江兩岸的聯(lián)絡。堅持地下游擊斗爭的江南游擊隊避敵鋒芒,待令出動。
4月20日晚,南繁蕪游擊總隊全部出擊,破壞南陵長山頭至繁昌以南的電話線,使敵人聯(lián)絡不暢,陷入混亂的狀態(tài)。從油坊嘴、焦灣、孫灘到三山一線,凡有敵人的地方,游擊隊都燒了火堆,給江北的炮兵指示炮擊目標。江北的炮兵看見火堆,即實施精準的打擊。炮聲隆隆,炮火映紅了長江南岸的山川田野,敵人的碉堡工事,頓時灰飛煙滅。
沿江武工隊隊長毛和貴后來回憶說:“我們在黃垅割斷了敵軍舊縣團部通往小磕山師部的電話線,敵團長發(fā)覺電話不通,立即乘車逃跑。我大軍登陸以后,公路上潰兵如潮。南繁蕪游擊總隊和先遣渡江大隊分成數(shù)路襲擊敵人軍部、師部,向桃沖、大磕山、白象山發(fā)起攻擊。地下黨員紛紛出來給大軍帶路。午夜(4月20日),江邊游擊隊在大磕山西側徐家黃村同我二十七軍某團部隊會師,而后將大軍送往大磕山。江邊游擊隊和先遣渡江大隊一道受到了二十七軍首長的親切接見。首長表揚了我們,并要我們代向江南人民致以問候?!?/p>
國民黨軍八十八軍為我二十七軍的正面之敵,它的兵力主要部署在荻港、舊縣、油坊嘴等地,形成一道5公里左右的江防線。我二三五團由油坊嘴以東的夏家湖突進后,二三七團則由西側跟進,于24時20分,全殲守敵。隨后,兩團繼續(xù)向南突破,擴大戰(zhàn)果。21日5時,渡江二線部隊二三六團過江后,協(xié)同二三五團作戰(zhàn),于6時30分,一舉攻克磯頭山。隨后,二三六團占領舊縣東南方向的大磕山,控制了敵軍由江邊往南逃竄的必經公路。人民解放軍二三八團、二四〇團、二四一團、二四二團等相繼順利過江。21日15時55分,繁昌縣守敵向南陵逃竄。是日17時30分,我二三六團占領并控制了縣城。
皖南地下黨和人民對渡江戰(zhàn)役,充滿必勝的信念。早在渡江戰(zhàn)役發(fā)起前,就籌組新的政權機構,成立了繁昌縣行政辦事處。4月22日下午,中共繁昌縣委代理書記阮致中,南繁蕪游擊總隊隊長、繁昌縣行政辦事處主任王安葆等,由距縣城三四十里的八分村進入繁昌縣城,接管舊政權。
5月5日,中共繁昌縣委由秘密轉為公開,正式成立中共繁昌縣委,縣委書記為阮致中。同時,正式成立繁昌縣人民政府,縣長為王安葆。繁昌成為渡江戰(zhàn)役解放的江南第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