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廣州市荔灣區(qū)環(huán)翠園小學 高 適
為了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很多學校會舉辦名師講座,宣傳愛、孝義、誠信等美好品質,這確實能帶給學生一定的影響。但是,很多學校卻忽略了日常小事對學生的影響。
在學校如此,在家也是一樣的。家長言行不一致,難以做到言傳身教。孩子雖小,但卻會以老師和家長的一言一行作為學習的榜樣,因此不要只顧及大方面而忽略了小細節(jié),畢竟細節(jié)決定成敗。
生活德育是將生活過程與道德觀念的教育過程融為一體,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離。老師要在注重自己行為舉止的同時,關注小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緒變化。道德教育可以和班級整體相互配合,學生在集體生活中感受到教育的熏陶,被積極向上的推動力所影響,逐步明白自己和班級是一個整體,自己的進步和退步都將直接影響班級的其他人和整個集體的榮譽。在此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起點,關注他們生活中的問題,發(fā)現(xiàn)道德教育方面的隱患并及時止損,尋找切入點,不斷激發(fā)學生們的道德動機。而在教育過程中,因為情景均融于生活,因而不會過于刻板,容易引起共情。學生們的世界是純潔的又是懵懂的,所以情景道德教育十分容易被接受,潛移默化下,他們的性格也會漸漸變得外向和樂觀。
在學校里,對于每個學生來說,老師既是最嚴厲的存在,也是最親近的那個人。在生活中育人,首先需要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知道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走進他們的世界,才有機會及時糾正他們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陋習。好的師生關系,對于一個學生,尤其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感受到善意,他們才更愿意接受老師所說的話,才能在老師的教導和自己的想法發(fā)生分歧時選擇相信老師,接受老師的勸導。
1.保持原則,注重思想,給學生足夠的成長空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時刻牢記活動原則,不可為了最終的結果而打破活動原則,同時也要把這種想法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注重學生的思想道德走向。此外,在活動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只是引導者,不可過多參與決策,要讓學生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自我體悟、自我發(fā)展。
2.用心策劃,全員參與,讓學生全身心融入其中。學校的活動不應該只是少數(shù)人的精品活動,而應該是大多數(shù)人的集體活動。在學校舉辦各種育人活動,要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參與感。假如活動不需要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或參與門檻太高,或無趣乏味,那大多數(shù)學生就會缺乏參與的欲望,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效果也就差強人意了。
3.抓住重點,樹立典型,讓學生學榜樣、做榜樣。在活動過程中,應設置相應的獎勵機制,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相結合,活動結束時要進行總結和頒獎。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肯定更是一種激勵,同時也會讓學生更具集體榮譽感,參與度更強。當然,儀式感也是每一項活動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
如今,大部分小學都開設了課后社團活動,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培養(yǎng)自信心,增強個性化發(fā)展。在活動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教會他們自愛、自重和學會為他人著想。每一個人都不會是一個孤島,每個人都要學會和他人交流,引導學生從小學會與他人相處,也是學校教育工作的育人宗旨和培養(yǎng)標準。
在生活中培德和在活動中育人是分不開的,二者相互合作才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教育學生,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擁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