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莞市寮步鎮(zhèn)香市中學 楊 東
課外作業(yè)是學生在上課以外的時間自主進行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教育部鼓勵布置分層次作業(yè)、彈性作業(yè)、個性化作業(yè),注重設計探究性作業(yè)、實踐性作業(yè),探索跨學科作業(yè)、綜合性作業(yè)。道德與法治學科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實踐性等特性,結合學科特點,我們該如何布置課外作業(yè),才能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和生活經驗有機結合,提升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在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能更好的增“效”減“負”,踐行立德樹人理念。結合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嘗試建立“任務單”,探究議題式課外作業(yè)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施路徑。
初中學生議題的選取應該是源自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霸醋越滩摹笔侵缸h題的選擇可以通過充分閱讀教材,受教材的啟發(fā)而自主尋找。教材中有“運用你的經驗”“探究分享”“閱讀感悟”和“相關鏈接”等環(huán)節(jié),里面的情景事例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精心挑選的,這就是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議題的源頭;“不拘泥于教材”是指即可用教材的事例,也可以在教材的啟發(fā)下,自主探究最新的時政熱點或者是學生自己的生活經歷等。以九年級第一課第一框《堅持改革開放》為課例一,本框的拓展空間選取了南泥灣的發(fā)展事例,旨在引導學生調查改革開放以來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變化,讓學生從身邊的變化切身感受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也提升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力。參照教材設置的這一欄目,我們可以把議題定為:如何通過家鄉(xiāng)的變化來認識改革開放對我們的影響?
課例一中,在借助拓展空間,確定議題后,我們將進任務單中的行議題信息拓展和相關知識點整理。如何通過家鄉(xiāng)的變化來認識改革開放對我們的影響?教材有相關的內容的講解,在百度中搜索“改革開放的影響”,再結合家鄉(xiāng)的變化這一要求,整理議題情景——改革開放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fā)展,國家的綜合國力也不斷提高,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伴隨著國家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收入較快增長,家庭財產穩(wěn)步增加,中國人民通過改革開放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整理知識點:1.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2.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3.改革有利于激發(fā)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性,改善人民生活,有利于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社會發(fā)展活力。
議題任務的完成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活動任務的設置是關鍵。關于活動任務的設置,這里主要有兩種途徑,第一是參考教材的設問。因為我們的議題是源自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的,那么議題任務的選擇也可以在教材設問的基礎上變通,拓展,遷移;第二是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的經歷,身邊的見聞,大膽的去設置問題,即可以是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有關的話題,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
課例一中,圍繞既定議題,學生可以調查家鄉(xiāng)某一方面的變化,并體會這一變化對我們的影響為活動任務。學生在這里可以從很多個角度切入,比如他們可以通過訪談他們的長輩,聽他們講述自身的經歷,講述時代的變遷,生活的變化;也可以了解家鄉(xiāng)道路的變化,通過一個側面去感受;還可以通過村莊整體面貌的變化去感受……在認識這些變化過程中,理解強國之路,關鍵抉擇等相關知識點,認識改革開放對我們的影響。
成果展示既是學生思維過程的呈現(xiàn),也是知識和經驗輸出的一個過程。開放式的議題任務,其成果展示也是豐富多彩的,可以是制作手抄報、攝影作品,也可以是文字表述類報告、還可以是ppt或者微視頻展示……在多元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有時候是出乎我們意料的,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展示的成果,接受學生的錯誤,這也是給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供一片沃土,讓其飛翔。在課例一中,學生在完成議題任務的基礎上,可以把訪談結果以文字報告的形式陳述,也可以通過制作課件,繪制手抄報或者是圖片攝影來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