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杏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際參與日漸頻繁,同時又伴隨著我國際地位的提升,大眾對英語學習較為關注。但翻譯界水平參差不齊,沒有一套完備的翻譯標準來評判翻譯好壞,功能翻譯理論的出現(xiàn)優(yōu)化英語翻譯的效果,在遵守功能翻譯理論的原則下,運用多種翻譯技巧,提高英語翻譯內容的質量。除此之外,翻譯者可以根據(jù)讀者要求,使用不同的翻譯方法,讓讀者對翻譯內容理解更加透徹,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翻譯能力。在功能翻譯理論提出的背景之下,要求翻譯者在遵守翻譯原則的情況下,通過靈活變通的翻譯、動靜態(tài)翻譯、整理譯文的方法來提高英語翻譯內容的質量。
關鍵詞:功能翻譯;英語翻譯;方法
引言:
英國著名的翻譯理論家彼得·紐馬克?(Peter Newmark)充分強調語言在社會層面的價值,把語言當做思考和自我表達的工具,其理念十分重視語言的交際功能,因此實現(xiàn)不同語言之間交流順暢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功能理論下的英語翻譯技巧為我國學好英語提供了有力保障。英語翻譯內容包含文化背景和情感的不同、是語言之間的相互轉化,最終實現(xiàn)不同語言之間交流順暢。功能翻譯中的英語翻譯技巧極大的提高翻譯質量,因此掌握好英語翻譯技巧至關重要。
一、功能翻譯理論視角的翻譯原則
(一)、目的性原則
任何實踐活動都有一定的目的性,翻譯亦是如此,功能翻譯主要是以為讀者服務作為目的,讀者是整個翻譯過程的核心。讀者的目的決定翻譯者翻譯方式的不同,翻譯者需根據(jù)讀者的要求改變翻譯方式,比如讀者想要了解翻譯內容的語法結構,就需要翻譯者對原文仔細研究,對句子成分仔細標注,最終將翻譯內容整體細致的翻譯,但是如果讀者只想大概了解翻譯內容的意思,那么翻譯者就應使用便于讀者理解的翻譯方式。根據(jù)功能翻譯的目的,翻譯者應根據(jù)讀者的要求,使用不同的翻譯方式,進而滿足讀者的翻譯需求。
(二)、忠實性原則
將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語言實現(xiàn)相互貫通是翻譯的體現(xiàn),在翻譯過程中,在語言相互轉化的過程中,結合語言的特點,翻譯出跟原文相近的內容。翻譯過程中,應根據(jù)文化背景,在轉化語言過程中,保證其真實性,避免翻譯內容和原文存在較大的差異,將原文意思盡量忠實地表現(xiàn)出來,進而實現(xiàn)翻譯的意義。翻譯者使用功能翻譯翻譯原文時,不要改變原文本來的意思,進而保障翻譯內容的真實性。
(三)、實用性原則
功能翻譯的目的是為了讓翻譯的每一篇文章都用到實處,注重實用性。翻譯的最終翻譯結果需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需要翻譯者在排除一切語言障礙,保證原文和翻譯內容一樣的情況下,促進讀者對原文的理解。遵從實用性原則的前提下,要求翻譯者對原文內容充分掌握的情況下,確保實用性落到實處。
(四)、連貫性原則
翻譯者在對原文翻譯的過程中,應注重翻譯內容整體的連貫性,在遵從連貫性的原則下,在保持原文內容意思不變的情況下,對翻譯內容進行適當改動,不要讓翻譯內容只停留在原文上。眾所周知,原作者在寫文章時,為了保障語言的通順會使用一些替代詞或對其進行適當增減,這就要求翻譯不要受到這些的客觀因素的制約,在對原文內容充分掌握之下,對文章進行適度的修改,進而保障翻譯內容整體的連貫性。
(五)、協(xié)調性原則
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協(xié)調好讀者、原作者及自身之間的關系,在對原文翻譯時,應以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篇翻譯內容,在尊重原文作者寫作思想的情況下,結合讀者的需求,使用易于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的翻譯方式,進而幫助讀者更好理解翻譯內容。因此,翻譯者在翻譯過程對影響的相關因素有效協(xié)調,并緊跟時代的步伐,運用讀者喜聞樂見的翻譯方式,進而體現(xiàn)翻譯價值。翻譯者在遵循協(xié)調性原則之下,也提高翻譯技巧和滿足讀者需求。
二、功能翻譯理論視角的英語翻譯方法
(一)、靈活變通的翻譯方法
功能翻譯相比其它翻譯理論更注重翻譯過程的靈活性。功能翻譯理論下的翻譯活動是人之間共同作用的結果。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要僅注重對原文重塑,更多是結合原文內容的語境靈活的對翻譯內容調整。翻譯者在翻譯過程時,應根據(jù)讀者的需求,采用靈活的翻譯方式,通過翻譯過程體現(xiàn)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同時也滿足讀者的需求。
(二)、加強對互動關系的處理方法
從功能翻譯的發(fā)展過程來看,每個發(fā)展關節(jié)都關系著文化環(huán)境之間的過渡。整個翻譯過程是有原作者、翻譯者、讀者共同構成的。三者交流的時候必然對語言進行轉化,在此基礎上,情感也隨之轉變,由于每個人對于原文內容的理解構架不同,因此需要翻譯者深入研究原文的意義,從而使溝通更加順暢,優(yōu)化翻譯效果。除外,在翻譯過程中盡量不改變原文的語言文化,在了解原文本意基礎上對原文思想情感歸納整合,科學合理的翻譯。
(三)、動靜態(tài)翻譯方法
眾所周知,英語一直都是以靜止的狀態(tài)呈現(xiàn),而漢語多以動態(tài)形式出現(xiàn),這源于英語中所用的動詞較少,因此,翻譯者在翻譯前應篩選合適的動詞,盡量選擇符合語境的動詞,進而抓住句子的主干。在翻譯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難翻譯的長句子,句子結構極其復雜,常常以定語前置,賓語后置及倒裝句的形式出現(xiàn),這就需要翻譯者找出句子的核心成分,確定句子主謂成分,這樣才能確保翻譯內容讀起來更加順暢。很多英語長難句,句子開頭主要是以狀語及定語的形式出現(xiàn),非謂語形式起的主要是修飾作用,對于動詞后加ed,很多學生一致認為是被動語態(tài),其實加ed的動詞大多數(shù)都是以作定語為主,修飾句子的作用,這就要求翻譯者正確掌握謂語動詞的主被動態(tài)形式,從而保障翻譯內容的合理規(guī)范。
(四)、譯文的整理方法
在翻譯過程中對句子充分掌握之后,運用自己的語言將原文翻譯整理,一般來說,原文內容中蘊含著作者獨有情感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翻譯者不要只停留在字面的翻譯上,更多注重是對原文內容中的思想情感進行翻譯。除此之外,翻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需要運用合理的翻譯方法,根據(jù)原文的語境意義將作者想表達的情感表現(xiàn)出來。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情感是提升翻譯效果的關鍵所在。
三、結論
功能翻譯理論主要是以翻譯為根本任務,這就使翻譯者可以使用多種的翻譯方法翻譯原文。根據(jù)對功能翻譯理論的了解,要求翻譯者必須根據(jù)原文內容,深入了解原文的寫作意義,再結合原作者寫作的時代背景,準確掌握原文主要的思想情感,在遵守功能翻譯理論原則基礎下,明確原文中的蘊含語境的意義,運用合適翻譯技巧,實現(xiàn)原文的意境融合貫通,讓讀者真正體會到原文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夏光.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J].傳播力研究, 2018(32):237.
[2]李婷.功能翻譯理論視角下英語翻譯技巧探析[J].英語廣場, 2013, 000(002):19-19.
[3]鄭紅.基于功能翻譯理論的英語翻譯技巧芻議[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 2013(36):2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