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流、英那河源頭都是同一高山濕地"/>
徐巍巍 張云翠
1.北京文合瀚華教育咨詢公司 北京 海淀 100089
2.大連工業(yè)大學 遼寧 大連 116000
什么是母親河?
對于某一個區(qū)域而言的,這條河流養(yǎng)育了當?shù)氐娜嗣?那么這條河流就可以成為是當?shù)氐哪赣H河。有人把河流稱為大地的動脈,河流世世代代的滋潤大地哺育著人民,成為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搖籃。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稱為“母親河”[1]。母親河帶有區(qū)域特色的文化元素。
大連80年代開始馬欄河上游的西山水庫已經(jīng)無法滿足城市用水,實施了引碧入連和后期的引英入連工程,因此碧流河和英那河都是大連的母親河。
什么是河流源頭?
也就是通常說的河流正源,河源即河流發(fā)源地,是指河流干流(或其支流)距離河口處流程最遠的、常年有地表流水的地方,徑流量較大的河流干流通常發(fā)源于山脈中的溪、泉、冰川、沼澤或湖泊等。較小的河流通常發(fā)源于丘陵或平原地帶的地下含水層附近的泉眼。河源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變遷對河流的影響舉足輕重。
確定河源標準:
首先考慮的是長度(“河源唯長”)和水量(“水量唯大”)這兩項標準。
從長度上看,“河源唯遠”;從流量上看,用“流量唯大”確定河源;從方向上看,以“與主流方向一致”確定河源。[2]
同時滿足三個條件是不可能的。一般以“河源唯遠”為標準。但由于歷史習慣等原因,在確定源頭上有爭論。隨著勘探技術(shù)的發(fā)展,有些河流的源頭會被重新確定。
在前期多年的調(diào)查基礎上,2020年會同張云翠副教授等對大連母親河之碧流河、英那河和復州河進行集中的源頭勘察。
2020年3月14-15日帶徐秀芝等人對碧流河上游及源頭進行考察,確定正源是主要目標之一。
1.西線從玉石洞水庫上緣蔣家屯開始向上到錢家河段(錢夾河橋)為19公里,河流在此基本中斷,這一區(qū)域為上午較平坦區(qū)域,當?shù)爻蔀殄X家河名稱值得進一步考證。但這一段河流基本形成內(nèi)陸季節(jié)河,至北陽村為4公里。河流斷斷續(xù)續(xù)。從北陽至新開嶺腳下的腰堡子村為2公里,沒有河水。恰逢這里修堤壩,是一個人造河床。
2.東線從蔣家屯至廟溝口20公里,至石洞溝以上為23公里。
3.中線為南八溝,從蔣家屯到呂家堡為23公里,水量較大,至魏嶺下高山濕地(金三角沼澤)當?shù)胤Q海眼為32公里。
2018年3月17日帶交通大學學生測量時:
1.中線從玉石水庫蔣家屯至呂家堡上源頭33公里
2.西線從玉石水庫蔣家屯至北陽24公里。
利用電子設備,從碧流河水庫北邊緣萬福鎮(zhèn)算:
1.西線北陽新開嶺腰堡總長38公里
2.中線呂家堡魏嶺根底總長42公里
3.東線廟溝石洞上總長40公里。
對比分析:三條分流源頭最長且流量最多為南八溝呂家堡魏嶺根底。
萬福以上河流西岸山多為光禿禿的,是地質(zhì)災害易發(fā)地,右岸是赤山,森林覆蓋水量充足。
呂家堡山林覆蓋較高,2000年第一次考察源頭魏嶺高山濕地草地兩側(cè)為原始森林無法進入。
2017年至源頭已經(jīng)修成公路,金三角原始森林部分建成了養(yǎng)參場。2018年初考察,見不少直徑約兩米的大樹從山林運出。2020年3月科考,養(yǎng)參場擴大,從魏嶺修了多個排水溝。
高山濕地草甸已經(jīng)縮小成水塘。但是這里冬季依然有很多積雪。
最高程1131米(步云山)
2018年2月19日從英那河水庫上游沿支流沙河(岫巖)經(jīng)新甸鎮(zhèn)、龍?zhí)舵?zhèn)到達龍?zhí)洞宓睦媳睖现Я髟搭^,總長23公里(賈店子起),該支流水源沒有相信村大,支流龍?zhí)毒皡^(qū)龍?zhí)逗铀枯^大。如到源頭鹿圈需要翻過兩個山梁,說明岫巖境內(nèi)的沙河上游在龍?zhí)舵?zhèn)老北溝源頭并不是英那河的正源。
2020年2月25日從天門山出發(fā)徒步穿越無人區(qū)即大連和鞍山山區(qū)邊境線,到大堡5.6公里。
這一段水深,有冰雪,需要涉水過河,在關(guān)門溝西側(cè)山石滑坡比較嚴重。
原計劃測量老北溝,當?shù)厝苏f老北溝沒有水,只有山西這個溝一直不斷流是正源。從我在大堡橋口觀測北溝支流的確沒水。于是,從大堡折返經(jīng)過兄弟橋、小堡子、山西屯抵達溝里,沿河朔溪約3公里抵達河流源頭,有水潭、積雪。當?shù)厝苏f再往前就是魏嶺。這說明碧流河和英那河有共同源頭,即正源都發(fā)源于魏嶺高山濕地“金三角草甸”。
2020年5月25日會同“水杉”等3人再探源英那河源頭。我們直接到達鹿圈村,向太平嶺的老北溝進發(fā),沿著河的走向,水流不大,斷斷續(xù)續(xù),直接到達了太平嶺西溝,在太平嶺堡西約1里處斷流的河床找到一個小水坑。當?shù)厝苏f,原先河有水,八十年代發(fā)大水,地表、河床發(fā)生改變,基本就斷流了,只有夏天雨季發(fā)水才有水。
我們折返到太平嶺東側(cè),找到?jīng)]有水的北溝支流。老北溝很多擋水壩和堤壩,河溝里也僅僅有幾個小水坑。當?shù)厝苏f以前有水,也是因為八十年達發(fā)水河床發(fā)生改變,加上山上當年過度放牧植被稀少,沒有大樹蓄水。這條河早就沒水了,只有夏天雨季發(fā)水才有水。
經(jīng)過實地勘察,證明鹿圈村太平嶺的老北溝和西溝都不是英那河的正源。
因資金等因素限制,本階段勘察未能前往前豹溝考察。
復州河是大連第二大河總長137公里(碧流河160公里,英那河96公里),2020年會同工業(yè)大學的張云翠教授、陳君院長等人進行了四次探源考察,證實源頭為普蘭店北部山區(qū)的華子尖山即姜屯以北山溝,只有部分泉水從東大頂山根下匯入復州河。
大連母親河上游及源頭所檢測到的物種:一級保護白尾海雕、金雕等,二級保護有黃嘴白鷺、鷂等猛禽,三有保護動物有狍子、野豬、狗獾等;保護植物有椴樹、黃菠蘿等。
大連母親河源頭即四河發(fā)源地,有石器時代遺址相當于或早于紅山文化,不完全統(tǒng)計這種巨石文明留下的石棚超過120座。值得深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