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推拿職業(yè)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3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年輕人群體中衍生出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其中,針對于大專院校學生的思想現(xiàn)狀,如何通過有效的手段對其思想進行引導,成為了大專院校育人過程中的重要話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可以針對于大專院校學生的專業(yè)知識以及技能特點,引領學生正確的價值風尚,構建優(yōu)秀的道德水準。因此,探索出一條在大專院校中構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途徑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與現(xiàn)實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性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教學途徑,恩格斯說:“馬克思的整體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因此,在大專院校開展思政教育課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教學對象以及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在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執(zhí)行方法,促進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接納性,進而構建長效穩(wěn)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1]。
單純的灌輸式理論講解不能很好的發(fā)揮思想者政治的育人效果,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針對于大專院校學生的年齡情況、教育情況,通過調整教學結構,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及呈現(xiàn)方式的轉變。此外,針對于現(xiàn)階段大專院校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積極性不高的情況,需要通過完善的運行機制,培養(yǎng)學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熱情,如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可以拉近學生與理論知識的距離感,并通過視頻的展示,提升學生對于思政課課堂教學的興趣。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落實,可以增進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程度,但現(xiàn)階段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于思想政治實踐的參與度不強,因此,需要利用創(chuàng)新式的思維,借助有效的實踐方法,發(fā)揮各部門的功能,通過教學內容以及方式的改進,進一步使思想政治教育貼近學生的特點,進而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應有價值。因此,在大專院校中,構建一個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極為必要。
(一)將思想政治教育應用于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為滿足思想政治體系構建的需求,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程度,使用簡單的教學模塊的聯(lián)動來彌補局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轉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思政課程理念的解讀,以相關的優(yōu)秀事例填充教學過程,進而通過實踐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融入,讓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個充分的認知,為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提供基礎。例如: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我過優(yōu)秀的黨員事例以及國家的先進思想,融入普通學科的教學過程中,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完善思政教育實踐過程的針對性,進而引導學生全面認知思政體系,調動學生對于課程的喜愛度的同時,有效滿足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基本學習需求。
(二)構建思想政治教育保障平臺。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一般會認為其沒有專業(yè)課重要,而忽視對于思想政治的學習,進而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思政課堂的亂象叢生,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因此,需要通過以既有的教學體系為依托,利用保障平臺的搭設,提升思政課的教學效能。
思政教學作為教學平臺的系統(tǒng)之一,需要通過各級多層次的配合,來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理論做有效的支撐,需要通過經費保障體系、組織保障體系、管理保障體系等多平臺的共同協(xié)作,整合育人資源,為思想政治育人體系的構建提供保障。例如:現(xiàn)階段的組織體系中,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教學大綱、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步驟等方面銜接度不足,會限制思想政治教育在實踐中的有效執(zhí)行,此外,由于經費投入的不充分,相關聯(lián)的管理平臺很難有效的構建。因此,需要通過多平臺的完善,有效的整合教學機制,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落實提供保障。
(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多部門的聯(lián)動性。通過大專院校內部教與學、黨與政的有機融合,協(xié)調相關部門工作,進而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專院校的建設中,以校內各部門的支持,提升思政工作的可操作性。通過協(xié)調各部門間的職權范圍,明確職責分工,將聯(lián)動工作落到實處。一方面,要建立黨員干部與學生的溝通聯(lián)動機制,在校內相關工作中,以制度的優(yōu)勢,強化黨員干部對于學生動態(tài)的了解,搭建黨員干部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通過課堂教學對于思政工作以及基本價值體系進行有效的宣傳;另一方面,提升多部門聯(lián)動的有效性。例如:通過學生處、院系黨組織間聯(lián)動機制的建設,提升大專院校內部工作的一致性,在發(fā)現(xiàn)問題時可以有效的整合資源,提升應急響應的實效性,推動黨與政的工作水平[2]。
(四)強化信息化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性。借助于當今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通過學習項目的設置,對于學生綜合素質做以有效的引導與培養(yǎng)。通過網絡信息的整合,讓學生快速的了解時政,培養(yǎng)黨性。此外,要通過一種體驗式學習模式的構建,依靠思政教學的基本思想來對于學生的學習行為做以規(guī)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普及,大專院校在進行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需要借助網絡載體的輔助作用,提升思政工作的宣傳度,并以此促進思政工作與日常的教學工作的有機結合,利用信息化的數(shù)據(jù)收集手段,使教師可以更好的對于學生信息進行掌握。并借助通訊技術與學生建立溝通。例如:可以在黨組織內部建立微信群等形式,實現(xiàn)相關人員對于信息的分享以及師生間的實時溝通,促進大專院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五)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教師在進行學生思想政治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學生思政工作的直接責任者與引領者,為此,需要讓思政教師對于思政育人內容做到深入的理解,進而通過教師以及相關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拉動大專院校日常工作與學生思政的融合性,可從以下方面進行考量:(1)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作用,課堂是學生接受新鮮事物,提升學生理論知識水平的重要陣地,相關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利用好課堂教學,融合思想政治工作的內涵對于課程進行合理的設置,并利用實踐活動的開展,潛移默化的提升學生對于黨組織的向往;(2)提升思政教師的理論水平,通過完善思政教師的基礎理論知識,提升思政教師在思政育人工作開展過程中的業(yè)務能力;(3)完善教師的參與機制,通過任課教師對與思想政治活動的參與,為學生樹立榜樣。
(六)在實踐中落實思政政治育人機制。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構建,要把溝通落在實處?,F(xiàn)階段大專院校中,由于學生年齡還不足以支撐其完善的社會認知。因此,為有效的踐行平等對話的教學理念,需要大專院校構建一個和諧、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以此為前提,拓展課堂教學的教學效能。例如:2008年,上海交通大學成立了“施索華工作室”,已成為上海交通大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試驗田,被譽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心靈花園”。因此,要通過有效的組織,提升學生心理健康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性。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之所系,以此為出發(fā)點,拉近與學生的溝通距離,提升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活動的參與性與積極性。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構建要與時代向結合,構筑以知識為基礎,以思政為導向的育人機制,進而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實施的實踐性與開放性。教育工作者要以制定有效的思政課學案為載體,以時政要聞、社會熱點、日常生活、學生興趣、學生疑點為核心,完善思想政治的教學體系。例如:針對以新冠疫情中全國上下一心抗疫的思考,利用對于民族國家的問題了解,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3]。
綜上所述,為保證在大專院校中,有效提升對于學生思想行為的規(guī)制作用,需要相關的從業(yè)人員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確的認知,并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步的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校內不同機構間的協(xié)同運作,融入信息化技術手段,構建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并通過對于教師隊伍的鍛造,引導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踐行思想政治教育成果,進而引導學生行為,推動大專院校辦學水平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