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和可穿戴技術的最新進展改變著人類。英國時尚專家斯特拉·麥克·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在2019年的時尚潮流大會上說,“科技才是真正的性感尤物!”年輕一代有不同的期望。我們若還想明天有生意,就必須以另一種新的方式來處理現(xiàn)在的業(yè)務。
談及可持續(xù)的時尚,她指出需要改變該行業(yè)浪費、有毒和污染的制造方法。時尚業(yè)使用創(chuàng)新技術已不僅僅是一種選擇,而是必然。從利用生物學和可穿戴技術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服裝到使用人工智能和混合現(xiàn)實,這里強調了時尚世界中的10項先進技術。
這些創(chuàng)新要么是將場景推向一個更可持續(xù)的路線,要么是給消費者一個新的數(shù)字自我裝飾的數(shù)字服,要么是將AI視為下一個時裝設計師。
被稱為適應性服裝,設計師瑞安·杰欣(Ryan Jasin)的時尚創(chuàng)造與穿著者同步“成長”,且多達7個標準尺寸。瑞安的創(chuàng)新圖案由輕盈的褶皺織物組成,使服裝“好玩”,可機洗,最重要的是完全可回收。
英國皇家時裝學院的一個創(chuàng)造是,把變形服裝作為一個庇護所。最初的想法是針對難民,因為他們無法在數(shù)千英里的旅行中隨身攜帶物品。然而,“改變形狀和功能”的時尚服裝的概念已開始吸引極簡主義的時裝設計師和可持續(xù)的時尚品牌,以盡量減少浪費。
從橘皮中提取的新的可持續(xù)纖維已成為可持續(xù)時裝設計師的常態(tài)。最初被塞爾瓦托·費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用于制作T恤和圍巾膠囊系列,橘皮纖維在有生態(tài)意識的時裝設計師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采用和使用。
早在2018年,藻類服裝就由H&M公司設計出來并獲得全球創(chuàng)新競賽獎。該公司已從藻類和環(huán)保染料中生產出可生物降解的纖維,用于制造創(chuàng)新的時尚服裝。此外,這些服裝可以在白天向穿著者的身體釋放營養(yǎng),如維生素和礦物質。
野夫·比哈(Yves Behar)是福斯項目(Fuseproject)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了一種最初的想法,即設計出一種能讓肌肉萎縮癥患者不僅能夠活動,包括行走、站立和長時間保持活動狀態(tài)在內的內容,這使他們看起來還不錯。
這個概念現(xiàn)已吸引有興趣尋求用超人能力來增強人類能力的創(chuàng)新時裝設計師。荷蘭設計師鮑林·凡·冬根(Pauline van Dongen)點燃了類似羊毛衫形狀的原型。她在服裝嵌入了由導電紗線制成的柔性傳感器,旨在收集和分析佩戴者的身體數(shù)據,并確定最有效的身體練習和姿勢。
皮革在時尚中的使用不僅受到為供應皮革而殺死的動物血液的污染,還受到日光和制造過程中所涉及的溫室氣體和有毒化學品的大量排污的影響?,F(xiàn)在乃至今后,消費者都厭惡這種情況,因為時裝設計師別出心裁,用“實驗室種植皮革”的方式向人們提供新型皮革。
時裝因采用了大量創(chuàng)新技術,這導致許多時裝設計師不得不改變設計模式,新型技術應運而生。3D設計和印染是目前最受時尚界歡迎的兩大“工具”,艾里斯·范·赫本(Iris Van Herpen)被認為是這一趨勢的領導者。設計師的激光切割和3D打印使她能夠創(chuàng)造出超凡脫俗的服裝。此外,3D打印的使用使時裝設計師能夠使用生物墨水打印完全可持續(xù)的服裝,因成為更清潔的時尚而深受歡迎。
強化的虛擬現(xiàn)實使時尚在零售方面獲得了很大的吸引力。古奇公司(Gucci)為展示體驗電子商務的力量,打造了一家豪華服裝商店,線上線下同時演示他們塑造的版本。其特色是個黑暗花園,它充滿鉆石、有吸引力的模型和有趣的墻圖。同樣,西班牙扎拉(Zara)公司已在全球120家商店推出了自己的AR體驗。扎拉時尚迷現(xiàn)在可讓顧客舉起智能手機即能在AR模式下觀看時裝展。雖然AR在時裝設計中看起來相當不尋常,但該領域迅速獲得人們的青睞。
時尚在技術的幫助下,整體凸顯出特殊的意義,使人類把夢想變成了現(xiàn)實。在倫敦時裝學院時裝創(chuàng)新機構負責人馬修·德克沃特(Mathew Drinkwater)的努力下,他們加速推出了一款立體景觀式的時裝展秀場,適合全世界的AR觀眾觀看。其間的獨特舞臺、隆重的步道,幾乎與光鮮的雜志照片如出一轍,這意味著他設計了一個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又難以匹敵的虛擬現(xiàn)實,這就是為什么AR最適合時尚界的原因。人們已越來越“數(shù)字化”,“無形現(xiàn)實”與社交媒體無形融合增強現(xiàn)實感,使人類變得越來越“數(shù)字化”。為此,新一代基于AR的模式無疑將成為明天的新常態(tài)。
之前,人們一直在想,基于AR的時尚是否會做得更多,而恰恰相反,AR影響了個人的自我認同,創(chuàng)造了數(shù)字化的自我。一種新的自我認同,將彌合實際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它可能對時尚景觀產生未知的后果。
時尚行業(yè)的人工智能已使客戶趨勢性地發(fā)現(xiàn),他們在產品設計和定制、購買、操作自動化和供應鏈庫存管理領域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一個人工智能設計的時尚標簽、人工智能角色、超越傳統(tǒng)領域的機器任務,無一不成為客戶時尚的助手。它們成為觸及創(chuàng)造力領域的角色,模糊了技術、人類和創(chuàng)造力之間的界限。
由于以上原因,時尚消費者可能提出這樣的疑問:他們是喜歡上了人工智能還是智能化的高級時裝?但確定無疑,今天的服裝概念漸漸有了這樣的概念:一件人造服裝概括了其創(chuàng)作者的工藝、遺產、經驗、過去、歷史、記憶、選擇、偏好甚至情感。全能化和突出的人工智能將接觸到不僅僅是一個人的歷史,而是整個人類的歷史。人工智能設計師將根據最相關的制造技術結合人類過去汲取的靈感,為其預期的創(chuàng)作選擇最合適的材料。靈感來自我們的進化“痛苦和斗爭”,如藝術、音樂和科學所描述的那樣。更復雜的是,人工智能可賦予人類的個人人格特征。這無疑將賦予人類時尚一大飛躍。
(據英國《時尚未來之聲》https://wtvox.com/digital/future-of-fashion/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