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亭芬,何燕梨,葉素華,許志華
(中山市黃圃人民醫(yī)院婦科,廣東 中山 528429)
陰道穿刺術為臨床婦科中常見診治有創(chuàng)手術之一,在取卵患者中廣泛應用,經(jīng)陰道穿刺進入卵巢內達到取卵目的[1]。陰道沖洗在陰道穿刺術患者中實施沖洗時機、沖洗次數(shù)臨床中尚無統(tǒng)一定論,有學者研究認為,陰道穿刺術前多次沖洗能提高陰道清潔度,對降低穿刺術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有重要預防價值[2]。
選取2018-03~2020-04我院實施陰道穿刺術患者60例進行研究,根據(jù)患者沖洗次數(shù)分為A組(沖洗1次,28例)和B組(沖洗2次,32例),A組年齡22~43歲,平均(32.2±5.6)歲;B組年齡21~44歲,平均(32.1±5.8)歲;根據(jù)患者沖洗時間分為C組(術前24h~36h內完成沖洗,35例)和D組(術前36h~48h內完成沖洗,25例),C組年齡21~43歲,平均(32.0±6.2)歲;D組年齡22~44歲,平均(32.4±5.9)歲;A組和B組、C組和D組年齡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患者均采用“灌腸袋-連接管-肛管”方式實施陰道沖洗,具體實施方法如下:(1)陰道沖洗前向患者充分講解陰道沖洗方法、步驟、沖洗目的,提高患者對陰道沖洗認知度和配合度,幫助患者完成陰道沖洗前準備,包括更換消毒腿套、在臀部墊上軟墊等。(2)患者在膀胱截石位下實施陰道沖洗,用無菌棉簽蘸取1%聚維酮碘消毒液進行陰道常規(guī)消毒,或者直接進行沖洗。(3)陰道消毒完成后進行陰道沖洗,在灌腸袋中裝入0.9%氯化鈉注射液,溫度在35℃~42℃,以降低對患者造成溫度刺激。灌腸袋懸掛在輸液架上,連接連接管、肛管,預沖沖洗全部充填連接管和肛管。緩慢、輕柔將肛管插入陰道后穹隆,打開連接管開關,在陰道后穹隆位置左右、上下移動進行陰道沖洗,沖洗完成后關閉開關,將肛管在陰道內輕微轉動,排出殘余沖洗液。(4)陰道沖洗完成后,撤離沖洗裝置,用無菌棉球對外陰部擦拭干凈,幫助患者更換干凈軟墊,沖洗完成。所有患者陰道穿刺均由同一醫(yī)療小組完成。
根據(jù)患者穿刺過程中陰道觀察及穿刺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評定。顯效:穿刺過程中觀察陰道無殘留,穿刺后無感染、疼痛等;有效:穿刺過程中觀察陰道少許分泌物殘留,穿刺后無感染、疼痛等;無效:穿刺過程中觀察陰道中等或大量分泌物殘留,或穿刺后患者出現(xiàn)感染、疼痛等[3]。
用SPSS 24.0統(tǒng)計軟件包(美國SPSS公司)對此次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年齡用(±s)表示,t檢驗;療效用x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A組和B組陰道沖洗有效率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92.86%vs.87.50%,P>0.05]。見表1。
表1 A組和B組引導沖洗效果[n(%)]
C 組患者陰道沖洗有效率顯著高于D 組[9 7.1 4%vs.80.00%,P<0.05]。見表2。
表2 C組和D組陰道沖洗效果[n(%)]
陰道穿刺術時機和沖洗次數(shù)在臨床中無統(tǒng)一定論,陰道沖洗同樣對陰道有一定損傷,如沖洗不到位可導致陰道分泌物殘留,沖洗過度能增加患者痛苦。本研究結果得出,引導穿刺術前沖洗1次和術前沖洗2次患者對穿刺效果無明顯影響(P>0.05)。目前陰道沖洗設備、技術快速發(fā)展,多數(shù)患者在進行1次陰道沖洗后既能達到?jīng)_洗治療效果,再次增加沖洗次數(shù)并不能顯著提高對穿刺效果影響。有學者在實施陰道穿刺術患者中同樣對比術前陰道沖洗次數(shù),同樣得出1次或多次沖洗陰道并不能協(xié)助提高穿刺效果[4]。本研究結果得出,陰道穿刺術前陰道沖洗距離穿刺時間越短,其穿刺效果越顯著(P<0.05),表明陰道沖洗時機對陰道穿效果有重要影響。分析指出,陰道沖洗目的在于清潔陰道內分泌物、減輕陰道水腫等,陰道沖洗后距離陰道穿刺術時間越短,陰道清潔情況和水腫情況保持效果越良好,進而更有利于引導穿刺[5]。
綜上所述,陰道穿刺術患者陰道沖洗次數(shù)對穿刺效果無明顯影響,但沖洗時間間隔縮短能提高穿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