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雙鴨市龍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龍興支行 黑龍江 雙鴨 155100
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對宇宙的認識,是隨著知識的更新不斷發(fā)展變化的。目前,人類對于宇宙空間的認識,停留在三維空間,也就是長、寬、高方面。人類的各種活動,都沒有離開過這個三維空間。有一點科學常識的人,一直認為我們的世界是多維的,但多維是什么樣的,卻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理論。
其實,三維時空是最原始的空間,人類對三維時空有充分的認識,但對多維時空卻所知甚少,這也證明了人類還停留在原始的科技狀態(tài)。這并不改變?nèi)祟愂巧钤诙嗑S時空的事實。
因為地球上的生物、地球外的天體,都在運動,都在變化。運動變化的本身,也就存在著運動的速度V。物體的移動,物體的所處三維空間,是隨著移動而不斷發(fā)生變化的,移動即意味著速度,速度則是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三維空間加上速度、時間,變成了五維空間,在速度、時間的影響下,三維空間的本身就在不停地變化著。它們運動的速度越快,空間發(fā)生的變化越大,空間發(fā)生的彎曲就越大。
是不是僅僅是速度、時間影響著三維空間的變化呢?不是的,椐目前所知,還有一個因素影響著它的變化,就是重力。重力越大,時空的彎曲度也就越大。很久以前,人們以為光線是直的,后來,經(jīng)過觀察認證,光線到達地球時,受到重力(地球吸力)的影響,發(fā)生了彎曲。這個彎曲,就是在重力的影響下,時空發(fā)生了變形,太陽的光線也在變形的時空里,彎成了一道弧。這也間接證明了重力對時空形態(tài)的影響。
在這里,我把空間維度發(fā)生的彎曲度,用字母B表示。影響時空彎曲度的三個因素分別是速度、重力、時間。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述:
在我閘述這四者之間的關系前,先要介紹一下,我們所處的時空的運動方式。現(xiàn)在的宇宙時空,是以螺旋形的形態(tài)向前高速運動的。因此,地球的時空也是呈螺旋形的。但為什么我們地球上的人感覺不到扭曲呢?這是因為,地球上的人和物相對比宇宙的時空來講,太渺小了。猶如在哥倫布航海證明地球是圓的之前,人們都以為地球的大地是平的一樣。
這個時空的彎曲度,在速度和重力的影響下,速度、重力越大,時空扭曲的也就越快。并分成兩種形態(tài),一種在速度、重力無限大時,比如黑洞狀態(tài),時空就會彎曲成一個圓,甚至一個點。另一種是當速度、重力沒有絕對大時,時空就呈螺旋形高速運動。
下面,我們逐一閘述這四個要素之間的關系。當V(速度)越大時,時空的彎曲度就越大,當它不斷加快時,三維空間的長、寬、高,在呈螺旋形前行中加快變形,在長、寬、高呈螺旋形扭曲到極點時,就會交匯成一個點。也就是空間的三維交匯成一個點。這樣,再從這個點出發(fā),就會到達不同的長寬高宇宙空間世界。G(重力)同樣如此,重力大越,時空的彎曲度也就越大。當G(重力)無限大到黑洞的程度時,時空就會彎曲成一個圓。在時空彎曲度這個公式中,V(速度)、G(重力)與T(時間)的關系是,速度越快,時間越慢。重力越大,時間越慢。這個公式中的單位參數(shù),可以根據(jù)自已的實際用途或計算需要,根據(jù)人類常用的計量單位,即V(速度)、G(重力)與T(時間)的單位進行設定。也可以統(tǒng)一設定,例如,時間定為秒,熏力設為牛頓,速度設為千米/每秒。
這個公式的意義在于,揭示了影響時空彎曲的因素之間的關系,在人類對三維空間認識的基礎上,加上了時間、速度和重力。變成了六維時空。其實,人類從古至今就生活在六維的時空里,人類生活的地球每天都以每秒近30千米的線速度前行。只是因為V(速度)、G(重力)都是我們習以為常的數(shù)值和環(huán)境,沒有感覺而已。如果想真切體會六維時空是什么樣的感覺,當然是在速度和重力無限加大,時間變慢的環(huán)境中去體驗。
基于以上論述,為了取得對宇宙世界更深入的了解,科研工作者最應該做的,我認為就是對銀河系,對周邊的宇宙,進行統(tǒng)一的測量,繪制出宇宙的時空彎曲度圖譜,即時空彎曲度的太空圖。以便對我們周圍的宇宙有更清晰準確的了解。知道任何一處的時空彎曲的情況。這樣,對于快捷宇宙旅行提供有益的幫助。對于人類還不清楚的蟲洞研究也會有促進作用。一般來講,兩個時空彎曲的形態(tài)靠的越近,越可能發(fā)生蟲洞現(xiàn)象。這樣就會發(fā)現(xiàn),在宇宙中最有可能存在蟲洞的某些區(qū)域,或是真實存在著螺旋形卷曲的時空洞(蟲洞)。蟲洞就象人體肌肉中的血管或是筋一樣,通向宇宙中的各處。當然,發(fā)現(xiàn)蟲洞的過程可能有很遠的路要走,主要取決于蟲洞的開啟和關閉的狀態(tài),目前還不能確定,它是常態(tài)的,還是由暗物質(zhì)維持著蟲洞出口的開啟,這個以待科學工作者的探索。
我們知道,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光具有一個事物的兩面性。在蟲洞中,光的波的屬性體現(xiàn)的會更強些。蟲洞極有可能就是由長、寬、高的三維空間,加上時間、速度、重力這三個維度,然后由波的特珠屬性與以上維度交織在一起,形成蟲洞并保持著延伸,達成可以做瞬時的空間轉移或者時間旅行。也就是說,在蟲洞中,由波形成了七維時空。說到波,現(xiàn)代科學已經(jīng)建立了量子力學,在量子糾纏等領域的研究中躍進。量子糾纏以及其它波的屬性,共同構建了蟲洞的七維時空。
順便說一下,在時光旅行中,能否到達未來,答案是肯定的,這毋庸質(zhì)疑。在時空彎曲度的公式中,對速度、重力與時間之間關系已經(jīng)做過闡述,當時間變慢,而其它星球的時間還在正常運行時,你回到那個星球,就是到了未來。這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在速度、重力無限大的環(huán)境里,時間慢的近乎不動了,但地球等其它星球的時光卻還在正常流逝,等在這樣環(huán)境里的飛船回到地球自已的家園后,看到的將是已經(jīng)過了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地球,真讓人感嘆,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那么,能到達未來的什么時間段,就全在于對速度、重力、波等數(shù)據(jù)的把握和控制了。
能不能回到過去呢?我認為,這個也是可以實現(xiàn)的。在同一個蟲洞中,如果進行正方向螺旋旋轉,可以到達未來,那么,把蟲洞中重力、速度、波的特殊屬性進行相反方向的作用,讓它反螺旋方向旋轉,就能回到過去。因為你正方向地運行,時間在前行,你反向運動,就是逆回到了從前。但是到達的可能不是原來的平行世界,而是另一個平行世界。
這里強調(diào)的是同一個蟲洞。如果不是同一蟲洞的話,我們所進行的時光旅行,到底是去向未來,還是回到過去,這個就不能簡單地判斷了。因為,宇宙中的蟲洞是有分別的,有通向未來的蟲洞,也有回到過去的蟲洞。由于宇宙自奇點大爆炸以來,一直在做膨脹的運動,時間是順著膨脹的方向前行的。蟲洞的主要形態(tài)(不是絕對的形態(tài))只要順著膨脹的方向就是到達未來,如果逆著膨脹的方向,就是回到過去
在這種時空旅行中,人類乘坐的飛船需要特殊的保護。在各種保護措施中,高強力磁場會是其中重要的措施之一。也就是說,在飛船的周圍,建立起類似地球磁場那樣的高強磁場,象地球磁場抵御日冕一樣,抵擋宇宙中的各種粒子、射線的傷害。我們所看到的極光,就是太陽發(fā)出的粒子,在地球磁場作用下,被帶到南北極形成的。人類幸免受到這些粒子的照射傷害。在地球磁場的保護下,人類繁衍生息。同樣的道理,在飛船周圍建立起的高強磁場也會起到同樣的作用。同時,這個磁場的南北極回收的電子、質(zhì)子、氦核等帶電粒子,以便飛船進行再利用。這讓我想起了地球上的人類報告的目擊不明飛行物事件,駕駛的車輛、表盤會猝停,那就是遇到了高強力磁場。
前面,在時空彎曲空度公式中,我論述了重力、速度對時間的影響。下面,我論述分析一下這個公式中的時間。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一粒微小的塵埃。地球上的生命放在浩瀚的宇宙中,更是渺小至極。但人類是有智慧的生命,人類將智慧之光射向蒼茫宇宙,使得那些冰冷的星球籠罩在智慧的生機之中。
時間是人類智慧的起點。從感知白天夜晚開始,人類開始了智慧之旅。
那么,時間到底是什么?
時間是游離于萬物之外的一把尺子,它是測量時空和物質(zhì)變化的尺子。在沒有萬物的時候,時間就存在了。把時間歸屬于有萬物就有時間,沒有萬物就沒有時間了,這本身就是個錯誤。時間的長度是無限的,處于+∞無限大與-∞無限小之間。它沒有開始,也沒有終點。只有用這把尺子測量具體事物時,針對具體事物才可能有開始和結束。比如,斯蒂芬·威廉·霍金創(chuàng)作科學著作《時間簡史》中,說,時間起始點——宇宙大爆炸奇點;時間終結于——黑洞。就是用時間的尺子去測量宇宙這個具體的事物。
在本文中,我要用時間這把尺子,以黑洞為參照物,來描述時間?;艚鹪凇稌r間簡史》中,說,時間終結于——黑洞,這是不全面的。應該是時間既終結于——黑洞,也起始于—黑洞。大家對這點應該明白,這很重要。后面的論述,都是基于這點出發(fā)的。下面論述的時間旅行中的時間,就是以某個具體的黑洞為標準的。
具體的黑洞與黑洞之間也不相同,包括重力、速度、波、事件視界等,所以,當人類科技水平進化到一定程度時,必定會以具體的某個黑洞的數(shù)值做為宇宙時間0的坐標。也就是時間的起點。在本文前半部分論述蘇氏定律——時間彎曲度猜想時,曾講過,當重力和速度無限大到黑洞的狀態(tài)時,時間就會慢下來,一直到近乎停止不動,也就是時間近似于0。那么,當重力和速度發(fā)生微小趨弱的變化時,所用的時間就可以定義為1秒,也就是以此黑洞為標準定義的宇宙時間1秒。
那么,有了這個宇宙時間1秒,就會延續(xù)下去,2秒、3秒、4秒……10秒。也許將來科學界會統(tǒng)一宇宙時間是10進位制。10秒就換算成宇宙時間單位分,10分換算成宇宙時間單位小時
有人問,這個進位制怎么與地球時間進位制不一樣呀,地球的時間換算是60秒就是1分鐘,60分鐘就是1小時呀。
這是因為,我們定義的是宇宙時間。是為了將來開展星際旅行時,方便與各個星球的時間進行換算。我們知道,地球的日(24小時)是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單位,通常也叫一天;月是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自然軌道周期,傳統(tǒng)上是以月相變化的周期作為一個月的長度;年的定義有各種,但基本是地球在軌道上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單位。那么,其它星球,行星繞恒星運動的時間與地球是不一樣的。其它星球的日、月、年都是有各自的標準。所以應該統(tǒng)一宇宙時間的進位制,宇宙時間1小時=10分=100秒。方便與各星球的時間進行換算,也方便計算機數(shù)據(jù)處理。
有的人問了,你定義了宇宙時間,它的實際意義是什么?
是為了時間旅行。(注:應該是時空旅行,只是本段落處以時間為重點論述,才叫時間旅行)
以下講到的,就是地球上的人類為了應付可能遇到的災難,所進行的時間旅行。
當?shù)厍虻纳鷳B(tài)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時,例如人類遇到了核戰(zhàn)爭、大規(guī)模的火山噴發(fā)、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等,地球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得惡劣,人類無法在地球上生存時,就需要離開一段時間,讓地球經(jīng)過幾千年,上萬年的演化,重新恢復生態(tài)平衡。
前面我在時空彎曲度公式中講過,當重力和速度無限大到黑洞的狀態(tài)時,時間就會慢下來,一直到近乎停止不動,也就是時間近似于0。人類就可以利用人造黑洞(這個黑洞是由人控制的,可以隨時叫停),在人造飛船中,進入速度、重力無限大,時間近乎不動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中起用的時間,是我前面定義的宇宙時間,宇宙時間過去了1秒,可能其它星球的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幾百年。當我們的飛船在這樣的宇宙時間過去了1小時,地球可能已經(jīng)過去了幾千年,上萬年。當乘坐飛船的人們控制人造黑洞,讓它恢復到起動之初時,看到的地球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上千年、上萬年的演化,已經(jīng)恢復了生態(tài)平衡,那里一片綠色,生機盎然,原始森林布滿了大陸。當然,計算不準確的話,也可能是火山布滿了地球大陸等其它景象。
宇宙時間的定義,不光有以上的應用。我們還注意到,它有三個性質(zhì):
1.時間的連續(xù)性,這個不用我講,大家都能理解。
2.時間的可選擇性。它的含義是,當我們在黑洞時間近乎于0,即時間近乎不動時,我們想到達其它行星的某個時間點,就要計算好需要經(jīng)過多少宇宙時間,才會到達那個行星幾百年或是幾千年的時間點,然后前往。這時,這個行星的時間演化,就是一段歷史。把這段歷史以最小的時間單位切成無數(shù)片,我們的前往,就象是抽取了那個時間切片一樣。如果我們到達后,發(fā)現(xiàn)不是我們想到的那個時間點,或者是我們又反悔,改變主意不去了,我們就可以利用時間的第三個性質(zhì),時間的跳躍性。
3.時間的跳躍性。如上所說,我們改彎了主意,重新回到近乎宇宙時間的0點,重新計量好數(shù)據(jù),重新前往。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在一個目標行星的時間歷史中跳躍前行。如同重新抽取新的時間切片一樣。如同從宇宙時間0點出發(fā),到達地球唐朝后,發(fā)現(xiàn)不對,想到達的是宋朝,就重新回到宇宙時間的0點,重新計量好數(shù)據(jù)前往。我們會發(fā)現(xiàn),抽取不同的時間前往,到達的場景都不一樣。這點很象量子力學里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在實驗中單個的電子可以同時穿過兩條縫隙,在屏幕上留下干涉條紋??茖W家在實驗中利用偵測儀器試圖觀察電子到底是如何同時穿過兩條縫隙時,電子又表現(xiàn)出了粒子的特性,只是穿過了其中的一條縫隙,在屏幕上留下的不再是干涉條紋,而是點狀的圖像。這樣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意料,就好像電子知道有人在觀察它,觀察這種行為可以影響電子的選擇。時間的可選擇性,很象量子力學里人類開展的雙縫實驗,不看它時,結果可能多樣的,看時,就變成了一個。
以上,我論述了四個內(nèi)容:
一、時空彎曲度
二、蟲洞里的第七個維度可能是波
三、同一蟲洞反螺旋方向旋轉,會回到過去,到達另一個平行世界。
四、宇宙時間和時間旅行
以上內(nèi)容的研究,對于人類更好地利用多維時空,取捷徑到達宇宙中想去的地方,快捷宇宙旅行提供了研究方向和理論指導。也有助于人類在宇宙文明中,從行星文明向恒星文明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