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麗冬
浙江省臨安區(qū)昌南初級中學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任務。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教師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多元教學方法的運用,開展探究活動,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教師的功利性太強,重應試輕素質,教師講學生被動的聽,習題的反復強化練習,這就是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缺乏主動的深層次的思維,沒有培養(yǎng)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連基本的科學原理和概念理解都不透徹,為了應試教師把大量時間花在強化練習上,而在探究活動上用的時間少得可憐,長此以往造成惡性循環(huán),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沒有得到及時的培養(yǎng)。
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從問題或任務出發(fā),設計方案,積極主動地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從實踐中獲取事實證據(jù),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以獲取知識和智能的發(fā)展、培養(yǎng)情感體驗的學習方法。學生從傳統(tǒng)的被動接受,轉變?yōu)橹鲃荧@取知識,有助于對科學基本知識與原理的理解,有助于基本知識的落實。
探究活動是在明確主題、精準方向的前提下,通過動手操作、實踐探索,從而完成學習目標的一項教學活動。而探究活動集合了大腦、手等多種感官于一體,在動腦與動手相結合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增加科學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習體驗感,而且還可以激活思維。思維是支配學生行動、操作的指南,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激活思維是前提,同時,在探究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不僅有問題引領,還會涉及到分析推理、合作探究、交流溝通等,既是思維碰撞的階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關鍵時期。
初中科學新課標中指出:在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科學學習方法以及科學技能、科學能力等素養(yǎng)。但是,在傳統(tǒng)科學教學中,教師都是以知識傳授為主,而忽視了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被動接受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完成新課標的育人要求,而探究活動教學法的運用就不同了,是基于學生為學習主體展開的教學方式,旨在通過切實參與、動手操作、探究學習,在經歷科學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認識科學本質,使其結合自己所學知識,對科學問題有新的認識和看法,不僅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素養(yǎng),還可以完成新課標要求,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質量。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開展的探究活動,是一項有計劃、目的、有結果的活動。為避免探究活動中形式大于實效的問題,在開展探究活動的時候,要遵從啟發(fā)引導的原則,重視有效問題的情景設置,在層層引導、發(fā)現(xiàn)、探索、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活課堂活力,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索方法、科學學習態(tài)度和科學學習精神,讓學生在經歷科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促使創(chuàng)造思維得到最有效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和學是兩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新課標理念下倡導師生雙邊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為此,在初中科學探究活動開展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需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要做學生探究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在合作探究、平等對話、和諧交流的過程中,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做,從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提供前提條件。
學生的科學知識掌握的較弱,所以農村中學的科學探究活動內容選擇要符合農村中學的實情,有實際應用價值;探究活動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難度要適宜,隨著活動開展的進行,難度逐漸增加;內容要新穎,從學生喜歡的活動出發(fā),讓所有的學生都愿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為每個學生都提供一個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機會。
沒有對科學的興趣,何以談科學創(chuàng)新思維,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首先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模型探究就是學生對已學知識,在老師的啟發(fā)下,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動手實踐,用具體的實物制作模型的過程。如制作等高線模型、地球儀模型、植物細胞模型等,通過模型制作來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案例:植物細胞模型的制作:
(1)畫出細胞結構,使學生在制作模型時有所依據(jù)。
(2)準備好從家中帶回細胞結構的各種物品,物品盡量是現(xiàn)成的,不需要另外購買,不加重學生的經濟負擔,同時也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3)學生制作和展示,在展示過程中,也可幫學生樹立信心。
上面就是其中幾位同學的作品,雖不夠精致,也不完美,但學生所用的材料很豐富,有橡皮泥、泡沫、透明塑料袋、綠豆、板栗等,這說明學生是經過思考的,學生動手與動腦相結合,遠比單一的、機械的記憶或反復的強化練習要有趣。既加深了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又讓學生體會到了科學探究活動的樂趣,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打開創(chuàng)新思維的大門。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一個偉大的創(chuàng)新都是從一個疑問開始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品質。疑問探究就是在學習科學基本原理和概念時,學生會存在疑問,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以此問題作為科學探究活動的問題而開展探究活動。
案例: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
教師演示往同一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深度的水,觀察到橡皮膜的凸出程度隨深度增加而增加。問:在這個過程中水的哪些物理量發(fā)生變化?學生很容易就觀察到水的深度、重力都在變化。再問:水的深度越大,水的壓強越大你這對結論有疑問嗎?學生就會提出問題:為什么不是水的重力越大水的壓強越大?這時教師直接告訴學生重力對液體壓強沒影響,不僅不能解決學生心中的疑問,而且會扼殺學生心中萌發(fā)質疑的種子。請學生設計方案來探究水的重力與壓強大小有什么關系,反而可以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更深層次,學生設計出如圖方案,在粗細不同的玻璃管中加入相同深度質量不同的水,觀察橡皮膜的情況。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橡皮膜凸出程度相同,證明水的重力與液體壓強大小確實無關,請同學們再把書本上的實驗方案修改,使其與結論更符合。學生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在實驗中把等質量的水加入粗細不同的玻璃管,觀察到細玻璃管的橡皮膜更凸出,就得出水對容器底的壓強與深度的關系,確實與水的重力無關。通過探究解決了心中的疑問,還完善了書本的方案,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質疑書本、質疑權威的能力,使學生敢于提出探究的問題,能用控制變量法對實驗活動進行探究,加深對科學知識和原理的理解,完成課標的任務,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問題意識、質疑能力,激活了創(chuàng)新思維。
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探究活動中,選擇一些有多種方法或常規(guī)方法不可以解決的問題作為探究的內容,讓學生完成方案的設計,在設計方案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書本的分組實驗有現(xiàn)成的實驗方案和步驟,學生往往會按照書本去做,缺乏自己的思考,限制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把實驗對象或實驗器材變更一下,創(chuàng)設情景再讓學生重新設計探究方案,既可以完成分組實驗的基本任務,又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如沒有電流表怎樣用電壓表測電阻?怎樣用天平測一捆細鐵絲的長度?七年級密度分組實驗中的石塊改成雞蛋,使學生更有新鮮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雞蛋容易破,會讓學生的操作更細致,雞蛋的體積不能直接用量筒排水法測,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案例:測雞蛋的密度的設計
要求:從天平、量筒、大小燒杯、細線、水等器材中選出儀器較精確的測出雞蛋的密度,完成方案設計。
討論:雞蛋的體積怎樣測量?
量筒和大燒杯在測量體積時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
怎樣選擇合適的儀器讓雞蛋既能放進去,又能教精確測出雞蛋的體積?
方案甲:
(1)用天平稱出雞蛋的質量為m。
(2)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把雞蛋放入大燒杯中并在燒杯上做上液面位置記號,把雞蛋用手取出。(學生先用細線綁住雞蛋,發(fā)現(xiàn)不容易綁住,放棄用細線取出雞蛋)。
(3)量筒中量取100mL水,把量筒中的水倒入大燒杯直到記號處,讀出量筒所剩水的體積為V。
(4)用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雞蛋的密度( )56 48 52 52 1.08雞蛋甲的質量(g)量筒中所剩水的體積(cm3)倒入燒杯中水的體積(cm3)雞蛋的體積(cm3)
討論:
方案中用手取出雞蛋時會把燒杯中的一部分水帶出,會造成倒入的水的體積有什么樣的誤差?引起密度有什么樣的誤差?能不能把測雞蛋的體積變“加進去”為“流出來”減小體積的誤差。
方案乙:
(1)用天平稱出雞蛋的質量為m。
(2)把大燒杯底部一部分墊高,往大燒杯中加滿水。(發(fā)現(xiàn)水從燒杯四周溢出,才想到把杯底墊高,讓水只從燒杯尖嘴一個地方流出)。
(3)把雞蛋慢慢放入大燒杯,水慢慢從大燒杯的尖嘴流入小燒杯。
(4)把小燒杯中水倒入量筒測出體積為V。
(5)用密度公式算出密度。
雞蛋的質量(g)雞蛋的體積(cm3) 雞蛋的密度( )56 51 1.1
討論:燒杯中的水倒入量筒有殘余液體留在燒杯,會造成雞蛋的體積有什么樣的誤差?小燒杯中的水的體積還可以怎樣測,才能減小上面方案中的誤差。
方案丙:
(1)用天平稱出雞蛋的質量為m1。
(2)用天平稱出空小燒杯的質量為m2。
(3)把大燒杯底部一部分墊高,往大燒杯中加滿水。
(4)把雞蛋慢慢放入大燒杯,水慢慢流入小燒杯。
(5)用天平稱出小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3,算出水的體積。
(6)算出雞蛋的密度。
雞蛋的質量(g)空小燒杯的質量(g)小燒杯和水的質 量(g)水 的質 量(g)水 的體 積(cm3)雞蛋的密度()56 23.3 74.6 51.3 51.3 1.09
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學生經過實踐發(fā)現(xiàn)自己方案的不足之處,能從問題出發(fā)用不同的方法調整自己的方案,使自己的方案更加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掌握了科學探究的方法,發(fā)展了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
初中科學新課標指出: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以致用,讓學生能夠運用科學的眼光、科學的思維、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探索生活、認識生活和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生活探究就是把科學探究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探究活動。學校要舉行年級紙飛機直線距離比賽,為參加區(qū)的比賽選出人選,所以把紙飛機直線飛行距離作為探究活動的一次內容。
案例:紙飛機模型飛行直線距離與飛機的長度、機翼寬度的關系。
要求:A4紙一張,不能把紙裁掉,折法不限。
制作: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把A4紙,折成紙飛機。
試飛:由一同學統(tǒng)一試飛(便于試飛過程中速度、高度、角度的控制)
討論:觀察飛的較遠的紙飛機與自己的紙飛機外形上有什么差異?紙飛機直 線距離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測:(1)可能跟機翼的寬度有關。(2)可能跟飛機的長度有關。
設計方案1:紙飛機直線距離與機翼寬度的關系。
同一種折法控制長度相同,機翼寬度不同折成不同的飛機,試飛比較飛行距離。(從窄到寬編上1-5的數(shù)字,同一人,要求飛出的瞬間各種要素基本控制成相同)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1號模型 7.41m 7.25 m 7.32 7.32m 2號模型 8.53m 8.34m 8.23m 8.37m 3號模型 6.18m 6.01m 6.27m 6.15m 4號模型 6.40m 6.22m 6.18m 6.27m 5號模型 3.50m 3.42m 3.70m 3.54m
得出飛行距離與寬度的關系:2號模型的寬度飛得最遠,寬度要適宜。
設計方案2:紙飛機直線距離與飛機長度的關系:
控制機翼寬度相同(選擇方案一中2號紙飛機的寬度),折成不同長度的飛機,試飛比較飛行距離。(從長到短編上1-5的數(shù)字,同一人,要求飛出的瞬間各種要素基本控制成相同,5號飛機,多次試飛,飛出去,都會往回偏轉,基本落在起點,所以取了4組有效數(shù)據(jù))
飛機模型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1號 7.09m 7.04m 7.35m 7.16m 2號 7.70m 7.32m 7.65m 7.56m 3號 4.10m 4.5m 4.32m 4.31m
4號 4.7 5 m 4.8 4 m 5.0 2 m 4.5 4 m
得出飛行距離與長度的關系:2號模型最遠,長度要適宜。
這次探究活動雖然只探究了一種折法,但學生能把探究方法應用到實際練習中,能折出各種各樣的飛機,用控制變量法找出自己的飛機合適的長度和機翼的寬度,和飛出時適宜角度、速度等,在不斷練習中找出飛得最遠的折法、飛出的角度、速度等。在這次活動中大多數(shù)同學的紙飛機的直線距離有很多進步,兩個班中有19人獲得學校的獎項,圖片1中的男生表現(xiàn)尤為突出,文化課成績在年級中倒數(shù),在年級紙飛機直線距離比賽中竟然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在這次探究活動中,用科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了實際問題,學生有很大的成就感,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也有很大的提升。
通過問卷調查,多數(shù)學生認為科學探究活動能加深科學知識的理解,能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還可以體會到科學的樂趣,激發(fā)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思維。
問題(任教的兩個班48人) 是 否不 確定是的人數(shù)科學探究活動對你的科學是否有幫助? 46 1 1 46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是否提高了學習科學的興趣? 47 1 0 47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是否加深了對該知識點的理解? 45 3 0 45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是否鍛煉了動手能力? 46 1 1 46在科學探究過程中有疑問是否會提出來? 39 9 0 39是否能通過科學探究活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40 8 40是否愿意繼續(xù)采用科學探究活動這種教學方式? 47 1 0 47
在實踐過程中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紙飛機的直線距離的探究活動時間遠遠超出了我們原計劃的時間,怎樣處理好時間與效果的關系,將是今后科學探究要深思的一個問題。讓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教學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