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燕,張 煜
(1.上海市第八人民醫(yī)院,上海 200030;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南院,上海 201112)
急性呼吸衰竭的在急重癥患者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病癥,導致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也是多種多樣,患者其肺通氣或換氣功能都會出現(xiàn)嚴重的障礙。目前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是使用鼻導管和氧氣面罩對患者進行吸氧治療,但這種治療方式存在各種問題會減少患者的治療舒適性和耐受性。目前國外廣泛應用了一種新型吸氧治療方法,經(jīng)鼻高流量鼻導管濕化氧療治療(HFNC)主要通過對患者輸送恒溫恒濕并且可調(diào)節(jié)氧流量、氧濃度的混合氣體,使傳統(tǒng)的吸氧治療方案中的存在缺點得到了有效改善。這種治療方式主要還被應用于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治療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應用還不夠多,所以本研究就此探討NFNC與傳統(tǒng)治療方式治療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療效果的區(qū)別,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31日收治的30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對其治療方法按照氧療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HFNC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鼻導管氧療,觀察組15例,對照組15例。觀察組中男8例,女7例,年齡39~84歲,平均年齡(65.4±3.6)歲;平均收縮壓(120.0±31.4)mmHg,平均舒張壓(72.6±21.3)mmHg,平均呼吸頻率(23.5±6.3)次/min。對照組中男7例,女8例,年齡40-81歲,平均年齡(64.4±5.6)歲;平均收縮壓(122.4±28.3)mmHg,平均舒張壓(73.5±20.1)mmHg,平均呼吸頻率(23.9±6.7)次/min。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差異不顯著,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選研究對象均有急性呼吸衰竭癥;②無精神病史、無語言溝通障礙、無理解障礙[2];③無藥物過敏史;④自愿參加者。排除標準:①有先天性心肺功能障礙者;②因外部原因如煤氣中毒、異物堵塞等造成的急性呼吸衰竭癥;③休克性急性呼吸癥患者;④非自愿參加者。
所有患者都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抗感染治療。在次基礎上,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鼻導管氧療,觀察組采用經(jīng)鼻高流量鼻導管濕化氧療(HFNC)治療,選擇 Fisher-Paykel呼吸濕化治療儀,氧流量設置在20~70 L/min,設置吸氧濃度在 30% ~90% ,濕化吸入氣體溫度保持在恒溫37 ℃。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身體機能恢復正常或者接近正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身體機能好轉。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無緩解甚至更加嚴重[3]??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100%。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7.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s”表示,率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治療效果(92%)顯著高于對照組(70%),組間數(shù)據(jù)比較存在較大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治療效果對比[n(%)]
急性呼吸衰竭癥患者在我國的急危病例中出現(xiàn)的頻次越來越高,因此危及生命的人越來越多,對急性呼吸正患者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刻不容緩。吸氧療法是在臨床上治療呼吸衰竭患者一種常用的方法,一般治療采取鼻導管以及氧氣面罩等治療工具,但是在臨床上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阻礙作用。例如通過鼻導管和面罩吸入的氧氣存在溫度和濕度的較低的問題,導致患者呼吸道干燥,治療過程中會感受到強烈的不適;患者吸氧時由于鼻導管和氧氣面罩封閉性較差,患者會吸入外源性空氣,導致患者實際吸氧量和設定吸氧量存在差異,造成對患者的治療難以檢測評估的問題。此外由于輸入的氧流量不能得到精確的控制,與人體自主呼吸的吸氣峰流量差距較大,會導致患者呼吸道解剖死道滯留大量的CO2,加重患者的二氧化碳重吸收,從而影響患者的治療。
經(jīng)鼻髙流鼻導管濕化氧療是一種有效療法,屬于新型無創(chuàng)呼吸支持模式[4]。其操作簡單,療效良好,不易對患者造成醫(yī)學感染[5]。其主要的治療思路是通過鼻導管向患者輸送濕度和溫度恒定并使人體支氣管感到舒適的氧氣,并且氧氣的濃度以及流量都能夠被精確的控制。NFNC的治療特點一方面是通過輸送適合患者生理條件的溫濕氣體,保證患者纖毛黏液系統(tǒng)功能以及氣道黏膜功能的正常運行,同時利用輸入高流速氣體將患者呼吸道內(nèi)殘留的二氧化碳,使患者二氧化碳的重吸收減少,并使肺泡通氣量的比例得到有效提高。另一方面,NFNC能夠促進患者肺部生理復張,并使上氣道保持正常狀態(tài),并通過產(chǎn)生氣道正壓使患者的肺泡避免塌陷,有效增加患者的肺泡通氣量,使氣體在肺泡中保持均勻的分布,保證患者的呼吸能夠更加順利。
本研究通過對急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不同的吸氧治療的方法,并觀察對比兩者之間治療的效果的差異,我們發(fā)現(xiàn)采用HFNC治療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采用常規(guī)吸氧治療的患者組,能夠減輕提高患者的痛苦程度,使患者的病情出現(xiàn)好轉。
綜上所述,采取37℃恒溫氣流的經(jīng)鼻高流量鼻導管濕化氧療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顯著的提升,并且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治療舒適度和滿意度。促進患者康復,值得醫(yī)院進行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