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麗姣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科目中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文字表達、理解分析能力都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在當前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尊重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從提升學生閱讀喜好入手,引導學生明確閱讀目標,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通過構建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學生搭建自學平臺;通過讀寫結合,提升學生閱讀運用能力,從而提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體現(xiàn)
1.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喜好程度,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在一切學習活動中,興趣是永恒不變的最佳動力,只有當學生對學習任務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興趣后,才能提升學習的專注力與知識的掌握程度。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方式對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與否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是學生后續(xù)深入閱讀的基礎,對于學生成長與更高層次的學習有著重大的作用。做為閱讀過程中的引導者,教師應當靈活運用巧妙的、有效的方法,來提升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喜好程度,進而從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充實情感因素,優(yōu)化寫作能力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生通過對文本的理解的學習,能夠有效充實學生的情感因素。在閱讀中潛移默化獲得的知識,能夠逐漸內(nèi)化為學生寫作中運用的素材。隨著學生閱讀量的逐漸增加,學生的思想情感也能得到相應的提升,學生在寫作時的情感與素材也隨著變得更加豐富。除此之外,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努力做到閱讀每一篇文本時都能有所收獲,在這樣的有效閱讀中,學生的閱讀水平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有效性閱讀的課堂教學策略
1.明確閱讀目標,合理設計閱讀方法
在小學語文的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nèi)容開展閱讀教學。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都有單元導語,指明這一單元的閱讀教學重點。因此教師應當認真研究學生要閱讀的文本,結合單元導語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目標。其次,教師還可以深入研究各個單元之間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探尋單元內(nèi)容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之處。在準確把握閱讀的重點與目標之后,為學生設計合理有效的閱讀方法,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例如教學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橋》時,教師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單元導語:“讀小說,關注情節(jié)、環(huán)境,感受人物形象?!泵鞔_這一文本閱讀的目標。在學生開展閱讀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課文中老支書的人物形象,關注文章中是如何描寫雨、洪水和橋這些環(huán)境的。在學生進行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對人物形象與小說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進行自主思考,在學生自主開展精讀之后,引導學生用筆將文章描寫人物形象、重要的情節(jié)與環(huán)境用筆勾勒出來。
2.運用小組合作方式,構建學生自學平臺
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結合課程內(nèi)容,鼓勵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閱讀。在小組合作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對文本中蘊含的主題思想、情感內(nèi)涵、作者意圖等研讀方向,以組內(nèi)寫作的形式,開展合作探究。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自主閱讀、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感受自身學習主體的位置,獲得有效的閱讀體驗,在以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結構中,提升閱讀的有效性。例如在閱讀篇幅比較長的課文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學習。例如在教學部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盼》一文時,教師可以首先拋出課本中提出的問題:課文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哪些地方具體描寫了“盼”這一心理活動,并選出你覺得最生動的兩處,說一說這樣寫的好處。以問題為前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來優(yōu)化閱讀的有效性。比如將按照小組的人數(shù),合理分配朗讀的任務,在互相配合的朗讀中完成整篇課文的粗讀,在粗讀中初步了解文章內(nèi)容。再帶著問題自主進行精細閱讀,在精細閱讀后,帶著自己對于問題的答案,與小組成員分享閱讀感受與自己對于文章問題的答案,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對問題答案進行討論探析,并且最終形成小組統(tǒng)一的閱讀答案。在發(fā)散思維、小組探析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盼》這一文本形成完整、深入的有效閱讀與認知,進而優(yōu)化學生閱讀的效率與質量,落實閱讀的有效性。
3.讀寫結合,從閱讀運用能力中提升閱讀有效性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篇幅都較為短小,同時具有明確的中心思想,語言文字、描述方法等方面都極具特色。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中,應當充分發(fā)揮教材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促進作用。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閱讀、寫作這兩者之間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通過閱讀中的日積月累,能夠為學生儲備寫作時能夠運用的素材。通過寫作,能夠讓學生更能深入的開展閱讀,分析感受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因此教師應當以語文教材為依托,以寫作的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有效性。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明確的閱讀目標、良好的閱讀方法,合作探究的閱讀模式幫助學生掌握文本的特色。教師可以挑選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文字與語句,在學生閱讀完畢后,結合自己的想象,對文本中優(yōu)秀的、具有代表性意義的語句開展仿寫練習。從仿寫練習中優(yōu)化學生對于詞語與語句的運用,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文字表達能力,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例如在開展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的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閱讀體會作者對于母親的熱愛與感情之情,體會場景和細節(jié)描寫中蘊含的情感之后,教師可以挑選出課文中具有特色與意義的句子,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進行仿寫。通過語句仿寫的方式,加深學生對于語句的分析能力,從語句中感知文本情感,從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通過有效閱讀,積累寫作情感、素材,從而促進學生文筆的提升,為寫作奠定基礎。
結束語
在語文科目的教學中,閱讀有著極大的占比。閱讀即是開展語文教學的途徑,同時也是語文教學的階段性目的。通過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字理解程度、語言運用能力,優(yōu)化學生的寫作過程與能力,能夠促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得到發(fā)展。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其引起重視,還應當以學生對于閱讀的喜好為著手點,通過多種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尕讓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20,(3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