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報道·
2020年中國食品學界大事記
趙麗芹1.1
十年磨一劍 做好中國食品安全的守望者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處1.16
十大熱點解讀傳遞科學共識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處1.18
·前沿觀點·
多酚化合物對黃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的研究進展
洪鑫月等2.1
蛋黃凝膠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張根生等4.1
Nutri-score標簽的應用實踐及其對中國的啟發(fā)
黃澤穎等5.1
海藻膳食纖維改善炎癥性腸病(IBD)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曹峻菡等6.1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營養(yǎng)風險及管理措施
裘 勝6.8
秈稻后熟對米粉品質的影響研究進展
莫西亞等6.11
磁性共價有機骨架材料在食品安全分析中的應用研究
楊大雨等8.1
美國NuVal評分標簽發(fā)展的經驗分析與啟示
黃澤穎等8.12
食品中微塑料污染現(xiàn)狀及防治對策
吳冠樺等9.1
在油茶籽油國家標準中增設脂質伴隨物營養(yǎng)聲稱指標的可行性研究
王 錚等9.8
·基礎研究·
濕熱處理淀粉的糊化特性及糊化機制
邢俊杰等1.19
肉桂醛添加方式對乳清濃縮蛋白凝膠特性的影響
崔歡歡等1.25
基于神經網絡的菠蘿香氣成分色譜保留值研究
秦正龍等1.30
羅文莎葉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及抑菌與酶抑制作用
李佳楠等1.34
賴氨酸—木糖體系美拉德反應產物的優(yōu)化制備及抑菌性
孫煒煒等1.40
預處理條件對食味計評價江南地區(qū)粳米品質的影響
徐琳娜等1.44
牛背最長肌高鐵肌紅蛋白還原酶的分離及其酶學性質
趙莉君等1.49
江西地方品牌醬鴨游離脂肪酸和風味特性分析
劉光憲等1.53
運動飲料對不同光固化復合樹脂顏色穩(wěn)定性的影響
張 煒1.61
打葉復烤協(xié)同醇化對四川涼山烤煙煙葉多酚含量的影響
馬亞萍等1.66
γ-聚谷氨酸對全麥冷凍面團烘焙特性的影響
王家寶等2.9
基于氣相色譜—離子遷移譜分析楊梅酒和糯米楊梅酒的風味特征
鮮靈芝等2.14
西藏不同海拔牦牛酥油的營養(yǎng)、風味及功能特性比較
謝司偉等2.19
甘草油食用安全性評價
豆康寧等2.24
西米品質特性研究
常 蕾等2.28
煙草中淀粉降解菌的篩選、鑒定及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
張曉瑞等2.34
大米蛋白酶解物—大豆苷元復合納米粒子的構建
陳秀文等2.42
羊肝蛋白穩(wěn)定性及NaCl質量分數(shù)對其功能特性的影響
張曉燕等3.1
濃香型白酒釀造車間空氣中酵母菌的分離鑒定及生長特性研究
黃治國等3.7
一株具有高效抑菌活性乳酸菌的分離鑒定及生長特性研究
徐云鳳等3.12
低劑量X射線系統(tǒng)動力學機理分析及對大麥發(fā)芽的影響
董 琛等3.15
香蕉果醋連續(xù)固定化發(fā)酵過程中揮發(fā)性香氣成分含量變化
韋 璐等3.22
控溫控濕對西式發(fā)酵火腿理化性質及風味物質的影響
劉 鑫等3.29
擠壓膨化對青稞中不同形態(tài)多酚組成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何揚航等3.36
滾筒復烤方式下不同尺寸煙片的干燥與收縮特性對比分析
段 鹍等3.41
超聲波輔助糖基化對β-乳球蛋白消化過程中致敏性的影響
馬秋平等4.6
發(fā)酵酸肉煮制過程品質動力學研究
吳慧琳等4.12
5株雙歧桿菌代謝產物及細胞中脂肪酸構成的氣相色譜—質譜分析
陳拾旸等4.19
重慶市江津區(qū)含硒稻谷碾減率與硒損失關系探究
孫 瑞等4.26
pH和緩沖體系對植物多酚抑制脂氧合酶活性的影響
葉鳳凌等4.32
葫蘆巴膠改善吞咽障礙者飲水安全性的流變學研究
郝路路等4.42
大孔樹脂對二角菱殼多酚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研究
袁 歡等4.47
還原態(tài)吡咯喹啉醌清除氮自由基能力研究
馬 科等5.6
苦瓜功能稻米的淀粉理化特性分析
陽永建等5.10
高溫大曲曲房空氣中可培養(yǎng)細菌的分離鑒定及產酶特性
黃治國等5.15
傳統(tǒng)泡菜中兩株耐酸性乳酸菌的分離與鑒定
馮金曉等5.22
黑茶菌添加量對包包曲培菌過程品質的影響
范斌強等5.27
腸桿菌發(fā)酵對煙草浸膏化學成分及卷煙品質的影響
葉建斌等5.33
不同涂布率再造煙葉的熱解特性及動力學分析
張 果等5.39
冷鏈米飯多尺度結構的變化及慢消化淀粉形成機制
王麗麗等6.18
動態(tài)高壓微射流處理對方竹筍膳食纖維理化及結構特性的影響
湯彩碟等6.24
微波對膳食纖維結構和功能特性的影響
羅舜菁等6.30
山楂酸調控STAT3磷酸化保護LPS致RAW264.7細胞炎癥反應的研究
岳彩霞等6.36
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改善脾虛藥膳的組方規(guī)律
蔡文靜等6.43
一株耐酸性釀酒酵母的篩選鑒定及特性
向麗萍等6.51
UPLC-MS/MS分析紫薯酒發(fā)酵前后花色苷種類和含量變化
袁江月等6.56
不同產地香榧假種皮精油組分分析
朱海東等6.62
不同品種金針菇的營養(yǎng)成分分析與評價
陸 歡等6.69
高壓射流磨處理對燕麥漿穩(wěn)定性的影響
黃素君等7.1
高溫高濕處理對小麥中蛋白質性質的影響
周小玲等7.7
貝萊斯芽孢桿菌zk1對鷹嘴桃果肉組織的影響及酶學特性
陳少先等7.14
火龍果果實甜菜苷類色素組成與分布
陽辛鳳等7.20
不同品種亞麻籽營養(yǎng)成分分析與品質綜合評價
王麗艷等7.26
植物蛋白肽美拉德反應中間體與加香卷煙燃吸品質香氣風格的相關性
雷 聲等7.33
鐵皮石斛莖、葉、花功能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其相關性
唐文文等7.45
湘式柑普茶——湘柑茶主要化學成分及揮發(fā)性成分分析
李 想等8.16
四川黑茶活性成分、抗氧化能力及品質評價
朱柏雨等8.24
磁性殼聚糖改性對高嶺土吸附蔗糖溶液中咖啡酸性能的影響
盤艷梅等8.33
碾磨程度和蒸煮方式對優(yōu)質秈稻米飯品質的影響
李柳燕等8.40
氣流超微粉碎對苦蕎粉物化特性的影響
張 雪等8.45
基于少數(shù)參數(shù)表征的西紅柿形態(tài)三維幾何建模
劉 瑩等9.15
擠壓吹塑過程中淀粉的粉、母粒、膜三態(tài)結構演變規(guī)律
朱 潔等9.23
即食秋刀魚加工過程中揮發(fā)性成分變化規(guī)律
吳麗香等9.29
基于GC/MS結合多元統(tǒng)計學篩選爆珠香精中香味標志物
張 華等9.37
熱處理對不同品種青稞全粉結構及理化特性的影響
景孝男等9.44
不同亞麻籽品種氨基酸含量測定及品質綜合評價
王麗艷等9.53
乳化交聯(lián)法和蒸發(fā)溶劑法制備檸檬精油微球的比較
常香玉等9.60
微波功率對月柿果片微波間歇干燥中水分遷移及品質的影響
覃焱婷等10.1
拮抗銅綠假單胞菌的乳酸菌篩選及機制研究
李建周等10.6
一株產纖維素酶枯草芽孢桿菌的麩曲制作及其產酶特性研究
鄭自強等10.12
無糖藜麥發(fā)酵乳的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
張 裕等10.18
新疆吐魯番坎兒井飲用水中微生物多樣性分析
日孜萬古力·艾山等10.23
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白酒酒花分類研究
潘 斌等10.30
面包吸附等溫線的測定及測定方法比較
董 磊等10.38
油茶籽粕多糖羧甲基化、乙酰化修飾及其對透明質酸酶的抑制作用
楊建安等10.44
剝皮率對藏青27青稞粉營養(yǎng)成分、抗氧化能力及面條品質的影響
閻瑩瑩等10.50
新型靜態(tài)混合器強化臭氧水產生羥基自由基
劉新宇等11.1
米糠膳食纖維纖維素酶水解工藝優(yōu)化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劉艷蘭等11.6
改性方法對辣木籽殼生物炭吸附亞甲基藍的影響
董 程等11.12
殺青方法對紫色芽葉加工綠茶品質的影響
宋憲穎等11.19
副干酪乳桿菌HCS17-040的篩選鑒定及其益生特性
余 萍等11.28
不同地區(qū)不同成熟度青梅有機酸的測定及相關性分析
趙旭珠等11.34
蕓豆/大豆復合發(fā)酵液代謝組分及功能性研究
李志芳等11.38
8種中心電加熱卷煙煙氣釋放特性分析
何紅梅等11.44
檸檬果肉真空凍結過程中揮發(fā)性風味成分變化
王海鷗等12.2
百香果全果與果汁發(fā)酵酒滋味成分及香氣成分對比
胡來麗等12.10
GC-MS結合ROAV分析評價加工工藝對藤茶香氣成分的影響
張錦程等12.20
基于GC-IMS分析碾減率對秈米米飯揮發(fā)性物質的影響
吳永康等12.26
抗性淀粉飲食模式下L-茶氨酸對大鼠腸道免疫功能的調節(jié)作用
屈青云等12.32
大盤雞炒燉加工過程中蛋白質降解和微觀結構變化
趙電波等12.40
玉米漿發(fā)酵液對杏鮑菇營養(yǎng)價值和非揮發(fā)性呈味物質含量的影響
李 晶等12.46
·安全與檢測·
基于核酸適配體調控噻菁染料聚集體構建鉛離子檢測方法
趙 晗等1.73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大米、小麥粉中滅草松及其代謝物殘留量
劉 迪等1.79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食品中淫羊藿苷等20種功能成分
范小龍等1.86
一種多菌靈酶聯(lián)免疫快速檢測方法的建立
蔣文慧等1.94
基于高光譜成像技術的水果表面農藥殘留無損檢測
張 萌等1.99
大數(shù)據(jù)環(huán)境下基于神經網絡技術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
孟慶杰等1.104
食品中常見病原微生物的DNA條形碼識別技術
鐘文濤等2.47
基于單鏈DNA模板合成銅納米簇的四環(huán)素無標記檢測
楊麗霞等2.52
新疆主產區(qū)西瓜農藥殘留水平及其差異性評估
張雁鳴等2.58
生鮮電商食品安全監(jiān)管機制效用模型仿真
楊浩雄等2.64
食品供應鏈基于區(qū)塊鏈的溯源體系研究評述與展望
丁錦城等2.72
基于Fisher線性判別分析方法的卷煙主流煙氣質量預測模型構建
單秋甫等2.78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嬰幼兒營養(yǎng)米粉中維生素A、D3和E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張榮彬等2.85
海苔和茶葉中鋁的亞細胞分布及風險評估
宋 政等3.46
基于近紅外光譜技術的黃桃脆片可溶性固形物和硬度定量檢測方法
曹念念等3.51
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柚子中的4種黃酮苷和檸檬苦素
張 珊等3.58
QuEChERS凈化—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食用植物油中4種合成抗氧化劑
鄭鴻濤等3.64
殺撲磷降解產物的鑒定及在蔬菜中殘留量的檢測
朱正偉等3.70
基于二氧化錳納米片和核酸外切酶I構建熒光適配體傳感器檢測氯霉素
馬鵬飛等4.53
核磁共振波譜法結合氧彈燃燒測定茶葉中的總氟
周 密等4.58
食源性致病菌高光譜識別模型構建
段朋生等4.63
基于深度學習的白酒分類識別方法
劉 鑫等4.68
德國網絡食品貿易的行政監(jiān)管制度及其啟示
邵茹花4.72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植物油中游離棉酚的不確定度評定
龍錦林等4.76
基于最優(yōu)最劣和熵值法的肉制品中重金屬污染程度綜合評價模型
王現(xiàn)發(fā)等4.80
乳制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張立平4.87
基于多特征神經網絡的便攜式地溝油快速檢測儀
張志鵬等5.47
食品中甲醛的穩(wěn)定碳同位素特征分析及其在甲醛源解析中的應用
韓 莉等5.53
同位素稀釋—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雞蛋中金剛烷胺的不確定度評定
馬 凱等5.60
同位素稀釋—氣質法測定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王開宇等5.66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水果和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王 霞等5.73
氣相色譜法快速測定嬰幼兒配方奶粉中肌醇含量
朱 禮等5.78
基于近紅外光譜的大米蛋白質含量快速檢測
殷 坤等5.82
米糠油安全生產標準方法的研究與實踐
吳曉娟等5.89
利用二茂鐵檢測植物油過氧化值方法的建立
姚云平等6.76
CARS-SVM預測哈密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郭 陽等6.81
加熱卷煙氣溶膠中香氣成分的GC-MS/MS同時測定和比較
司曉喜等6.86
食品質量追溯中RFID多標簽識別防碰撞算法
姚金玲等6.97
基于供應鏈視角的網購食品安全風險識別與評估
劉永勝等6.102
高效液相色譜—蒸發(fā)光散射法測定植物油中9種脂肪酸含量
牛倩倩等7.51
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同時檢測肉類中11種鼠藥殘留
鐘菲菲等7.57
HPLC-Q-TOF/MS測定保健食品中19種抗抑郁藥物
劉 杰等7.63
液相色譜—質譜/質譜法測定豬肉中4種磺胺類藥物殘留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閆順華等7.69
鹽酸可樂定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鼠源多抗血清ELISA鑒定
王 耀等7.76
市售食品中丙烯酰胺污染現(xiàn)狀風險分析
黃 燕等7.81
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蜂蜜中10-羥基-2-癸烯酸
胡麗俐等8.52
QuEChERS-氣相色譜—三重四極桿質譜法同時測定黑茶中10種酰胺類除草劑殘留
易守福等8.57
液液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快速檢測原料乳中18種喹諾酮藥物殘留
周艷華等8.63
QuEChERS-GC-MS法快速同時測定水質中12種硝基酚類化合物
武建強等8.70
高壓離子色譜法快速測定水中7種無機陰離子
李倩盈等8.77
果蔬粉含水率在線檢測系統(tǒng)設計
趙 勇等8.82
橙汁飲料中橙與橘成分雙重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技術
陳茵茵等8.86
醬鹵肉制品中食品添加劑的固相提取與精確分析
王曉君等8.94
食品安全突發(fā)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國際經驗及啟示——基于對美國、歐盟的考察
孟 強等8.100
基于低場核磁共振技術的奶粉品牌快速判別
楊 莉等8.105
水果腐敗傳感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試驗
郭 闖等9.66
茂名地區(qū)主要水產品汞含量分析與風險評估
王 麗等9.73
基于RGB圖像特征的卷煙梗絲摻配比例檢測
寇霄騰等9.78
融媒體時代食品安全網絡輿情傳動與跨界治理研究
郭卓婭9.86
中國旅游食品安全問題及保障體系的建立
史高嫣9.87
基于QuEChERS的UHPLC-MS/MS同時檢測雞蛋中19種農藥殘留量
黃小波等10.56
基于Fe3O4@C/[BSMIM]HSO4/GCE傳感器檢測鉛離子
劉曉偉等10.61
黑色沖調粉加工過程中細菌與真菌菌群分析
王雅芳等10.67
荷蘭食品選擇標識的實踐經驗及啟發(fā)
黃澤穎等10.73
農村食品安全軟治理研究
黃 軍10.79
搭載微混合芯片的食品內亞硝酸鹽含量光電檢測方法研究
龐浩然等11.50
基于摻雜型石墨烯量子點構建關—開型電化學發(fā)光傳感器連續(xù)檢測Fe3+和F-
張效偉11.55
基于DNA酶催化反應建立適配體比色法檢測雞蛋中氯霉素
程 慧等11.61
QuEChERS-HPLC法快速測定黃豆芽中6-芐基腺嘌呤含量的不確定度評定
劉飛波等11.67
基于改進HMM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方法
熊 慧等11.72
同位素稀釋—超高效液相色譜—串聯(lián)質譜法測定嬰幼兒奶粉中水溶性維生素
黃水林等12.52
基于層次分析法和隨機森林回歸算法的谷物資源風險評估模型
陳 卓等12.58
新媒體環(huán)境下食品安全網絡謠言治理
汪 劍等12.67
食品安全民事公益訴訟中共同侵權連帶責任的適用機制
曾 麗12.71
轉基因食品風險法律規(guī)制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劉麗霞12.76
·機械與控制·
基于不確定性理論的乳品降膜蒸發(fā)器設計
張 霞等1.108
低溫環(huán)境下鰹魚切割系統(tǒng)的分析與設計
梁靜坤等1.114
雙極性頻率可調高壓脈沖電源的建模與仿真
王 卓等1.118
淡水魚往復式去臟裝置設計與工藝優(yōu)化
夏偉偉等1.124
基于EDEM-Fluent仿真的餐廚垃圾渣液分離機設計與試驗
王浩璇等1.130
基于仿生咀嚼平臺的黏彈性食品質地檢測系統(tǒng)研究
顧晨龍等2.93
高壓射流流道結構對纖維素微細化的影響
孫世琪等2.98
懸浮結晶冷凍濃縮蘋果汁的全床離心過濾
丁中祥等2.104
基于氣味在線檢測的綠茶鍋式殺青系統(tǒng)研究
蔣建軍等2.111
紅外—噴動床聯(lián)合干燥設備研制與分析
馬 立等2.119
多工位回轉式灌裝飲料包裝旋蓋機設計
楊 靜等2.125
基于改進光滑滑模阻抗控制的水果分揀機械人夾持機構控制方法
胡國喜等2.130
紙箱提手整理裝置凸輪機構設計
牛振華等2.135
臥式青核桃脫皮機關鍵部件優(yōu)化與試驗
楊忠強等2.139
基于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超聲陣列輔助酶解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試驗
丁艷華等3.76
雙螺旋榨油機中油料出油率影響因素的仿真
馮新東等3.81
基于Fluent的螺旋榨油機壓榨段流場仿真
米國強等3.85
視覺工業(yè)點鹵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研究
黃良沛等3.89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茶葉炭焙烘焙機設計與試驗
高育森等3.96
基于PID控制的全向移動機器人運動連接系統(tǒng)仿真研究
林顯新3.102
一種去柄鮮香菇視覺分級系統(tǒng)設計
汪 威等3.105
基于改進Hough變換算法的圓形零件檢測
熊保玉3.112
多功能一體包餡機的設計及其參數(shù)優(yōu)化
林 雪等3.116
基于YOLOv4神經網絡的小龍蝦質量檢測方法
王淑青等3.120
適應性網格技術在異向雙螺桿擠出機中的仿真
安 琪等4.91
無菌灌裝機預成型凸輪連桿組合機構運動可靠性分析
何咸榮等4.98
基于包絡理論的諧波傳動共軛齒廓求解和嚙合分析
李鵬超等4.103
糙米輪廓截面激光連續(xù)掃描機電系統(tǒng)開發(fā)
楊泗蘋等4.108
魔芋精粉機人字齒傳動系統(tǒng)動力學性能分析
胡清明等4.113
基于自編碼器的制冷壓縮機異常振動檢測方法
王遠濤等4.120
YJ19卷煙機煙支導板裝置改進
吳樹清等4.124
基于線陣相機的巧克力棒上料系統(tǒng)設計
鄭晨旭等5.95
豎凹槽內螺旋波紋管的沸騰換熱與PEC評價
王金鋒等5.101
基于ANSYS的帶行星輪同軸變速單螺桿擠出機三維流場分析
湯霖森等5.107
二階非對稱雙螺桿擠出機三維仿真
于 淼等5.111
斜齒對輥擠壓式杏核破殼裝置設計及壓輥強度分析
祝兆帥等5.115
細長狀海蜇絲自動切割刀具設計與分析
馮怡然等5.120
基于X光檢測的煙絲異物在線剔除系統(tǒng)
韓 明等5.126
煙片增溫機煙片溫度及含水率控制方法改進
崔 升等5.131
有裂紋立式殺菌鍋的力學特性與可靠性研究
李荊禮等6.109
基于改進模糊PID的全向搬運機器人路徑跟蹤控制研究
張 品等6.114
基于量子卷積神經網絡算法的微小零件識別
何 瑞等6.120
基于閉環(huán)和前饋控制的高速食品分揀機器人控制技術
柳振宇等7.87
基于模糊控制的南美白對蝦冰—低溫熱泵干燥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試驗
王國杰等7.94
澳洲堅果脫皮機脫皮輥的力學特性仿真
蔣快樂等8.110
基于DEM離散元建模技術的雙軸槳葉式食品混合機運動仿真分析
徐玉菁8.115
三自由度并聯(lián)包裝機構靜動態(tài)特性建模與分析
董 旭等8.119
基于改進BP神經網絡的食品分揀機器人視覺伺服控制方法
余曉蘭等8.126
食品機械出口保理業(yè)務中法律風險及其規(guī)避研究
陳 健8.132
平房倉倉底余糧清掃收集裝置設計
王明旭等8.136
茯苓丁真空脈動干燥特性及多目標優(yōu)化
張衛(wèi)鵬等9.91
一種新型欠驅動機器人手的設計與靜力學分析
蔣瑞斌等9.99
不同季節(jié)工況下變轉速NH3/CO2復疊制冷系統(tǒng)性能研究
葉夢瑩等9.104
一種盒裝食品裝箱控制系統(tǒng)設計與研究
李愈娜等10.83
基于DEM離散元技術的玉米直線振動篩仿真分析
王 秉10.89
工序尺寸換算中虛公差的產生原因及處理方法
馮文慧等10.93
基于CFX的同軸變速雙螺桿擠出機三維流場分析
湯霖森等11.77
基于AHP與TRIZ的饅頭機生產線設計
付曉莉等11.81
小型棗夾花生一體機設計
郜海超等11.87
基于堆棧自動編碼器的永磁電動機定子繞組故障診斷
田廣強等11.92
基于機器視覺的卷煙爆珠在線檢測系統(tǒng)設計
常景景等11.99
基于Fluent的核桃?guī)竭B續(xù)烘干機設計
魏新龍等12.80
YB25型卷煙包裝機封簽涂膠系統(tǒng)的改進
賀 韌等12.89
煙絲結構在線檢測裝置設計
吳文強等12.95
·包裝與設計·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雞尾酒包裝扁平化設計流程
劉宗明等4.129
文化基因視域下茶品牌包裝視覺表現(xiàn)解析
謝 琪等4.134
指引星包裝正面標簽的國際經驗與啟發(fā)
黃澤穎等4.139
跨界聯(lián)名趨勢下食品包裝設計的互動性
張大魯?shù)?.126
兒童零食包裝多感官設計思路
黃 偉6.131
美國心臟協(xié)會Heart-Check標志的發(fā)展經驗與借鑒
黃澤穎等6.135
代際更迭引發(fā)的食品包裝設計觀念嬗變
潘 虎7.102
網絡營銷視角下的食品包裝設計策略
路 杰7.107
二次元文化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誤區(qū)及其本土化策略
楊 琳7.112
美國食品Facts up Front標簽的主要經驗與啟發(fā)
黃澤穎等7.116
深度編碼網絡下的英語點餐機器人交互系統(tǒng)設計
母濱彬等9.110
鄉(xiāng)土食品包裝的文化價值與創(chuàng)新策略
王巧星9.117
單身經濟下重慶火鍋包裝設計創(chuàng)新
張大魯?shù)?2.101
輕食食品包裝扁平化設計風格及“國潮”趨勢
徐海波等12.107
出口食品包裝中中國文化特色的本土化傾向及矯正
楊美君12.110
·貯運與保鮮·
凍融循環(huán)過程中鮰魚片K值的近紅外預測模型研究
錢曉慶等1.137
基于高通量測序分析紫貽貝凍藏過程中菌群組成變化
蔣慧麗等1.143
1-甲基環(huán)丙烯結合膜氣調處理對河口香蕉貯藏品質的影響
李艷嬌等1.148
基于PCA-SVM的紅棗缺陷識別方法
楚松峰等1.156
基于圖像評價的無核白葡萄成像系統(tǒng)構建
李澤平等1.161
基于機器視覺的辣椒外部品質檢測
任 銳等1.165
黃瓜水分和硬度高光譜特征波長選擇與預測模型構建
馬帥帥等2.145
環(huán)境因素對冷庫地坪立柱散冷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
孫小紅2.152
基于多尺度卷積神經網絡的缺陷紅棗檢測方法
方 雙等2.158
花生傳送帶作業(yè)精準定位方法研究
谷林峰等2.164
冬凌草甲素/殼聚糖復合膜對冰鮮雞胸肉的保鮮效果
王 倩等3.125
雙線陣CCD青豆在線篩選系統(tǒng)設計
吳陳陳等3.131
貯藏條件對核桃仁蛋白質品質的影響
彭 武等4.143
獼猴桃切片流化床干燥特性與干燥動力學模型研究
鄒三全等4.150
Cu/Ce0.75Zr0.25O2催化劑制備及其催化乙醇干氣重整反應性能研究
黃嘉苗等4.157
后疫情時代基于區(qū)塊鏈技術的食品冷鏈物流追溯體系構建
李 航等5.134
馬鈴薯品質鑒別的近紅外光譜與多源信息耦合
李學軍等5.139
交變磁場對豬肉和牛肉凍藏品質的影響
馬國驕等6.140
凍藏時間對不同種類原料肉理化特性的影響
郭云凱等6.150
冰溫貯藏及出庫方式對歐李保鮮效果的影響
李靜儀等6.155
基于改進的GoogLeNet鴨蛋表面缺陷檢測
肖 旺等6.162
滾筒催化紅外—熱風聯(lián)合干燥核桃的貯藏特性
曲文娟等6.168
滾筒式催化紅外聯(lián)合保溫處理對返潮干香菇殺菌效果及品質的影響
李 婷等7.120
小麥胚芽的過熱蒸汽穩(wěn)定化工藝研究
張 楠等7.129
變溫干燥處理對紅茶品質的影響
項 希等7.133
1-甲基環(huán)丙烯結合60Co-γ輻照處理在李子保鮮中的應用
羅冬蘭等7.143
不同處理技術對小麥胚芽鈍酶效果及貯藏穩(wěn)定性的影響
張 楠等8.140
檳榔貯藏及加工過程中細菌群落結構變化
阮志強等8.146
二氧化氯濃度對翠紅李貯藏品質的影響
趙治兵等8.153
基于改進卷積神經網絡的紅棗缺陷識別
張忠志等8.158
基于近紅外光譜和SSA-ELM的蘋果糖度預測
喬正明等9.121
基于高光譜技術的鮮食水果玉米含水率無損檢測
廉孟茹等9.127
基于深度學習的山核桃破殼物料分類識別
李文寶等9.133
基于機器視覺的馬鈴薯加工原料分選系統(tǒng)
李 明等9.139
湘冷鏈——基于區(qū)塊鏈的冷鏈溯源系統(tǒng)
潘慧萍等9.145
基于改進Faster R-CNN模型的櫻桃缺陷檢測
魏 冉等10.98
基于支持向量機的無核白葡萄串分級系統(tǒng)設計與測試
李澤平等10.106
基于變量優(yōu)選的蘋果糖分含量近紅外光譜檢測
張立欣等10.112
基于模糊鑒別主成分分析的生菜貯藏時間鑒別
侯曉蕾等10.119
基于溫度控制的獼猴桃片微波真空干燥特性研究
宋樹杰等10.124
無線傳感技術在糧食倉儲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的應用
黃 嫻等10.133
植物油脂凝膠的氧化穩(wěn)定性及貨架期預測
劉龍龍等11.105
山茱萸微波冷凍干燥動力學及品質變化分析
趙夢月等11.111
冷鮮海鱸魚新鮮度指示標簽的制備及應用
鄭玉璽等11.118
基于深度學習的水果缺陷實時檢測方法
周勝安等11.123
貯藏時間對造紙法再造煙葉抗張強度和熱失重特性的影響
曹 毅等11.130
基于COMSOL的煙葉復烤干燥過程仿真
秦基偉等11.136
不同貯藏溫度下豬油品質變化及氧化動力學模型構建
劉姍姍等12.113
紫蘇提取物對裂壺藻油氧化穩(wěn)定性的影響
林榮芳等12.121
基于紅外與可見光圖像融合的蘋果表面缺陷檢測方法
王云鵬等12.127
·提取與活性·
鐵觀音茶渣蛋白水解物擠壓膨化輔助堿酶復合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其功能特性
郭鳳仙等1.169
平菇多糖硫酸酯制備工藝優(yōu)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梁 英等1.175
檳榔下腳料中檳榔堿的提取工藝及應用研究
陳 娟等1.180
左旋芳樟醇的小鼠體內抗氧化及抗皮膚衰老活性研究
陳 耕2.169
超聲輔助提取紅豆多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邵 佩等2.173
雪蓮果葉總黃酮超聲波輔助酶法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戢得蓉等2.179
堿提西番蓮葉多糖的分離、鑒定及生物活性
李 霞等3.137
柑橘精油納米乳的制備及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蔣書歌等3.144
大黃魚小清蛋白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免疫印跡分析
呂春霞等3.150
伸筋草多糖鎮(zhèn)痛功效成分的分離鑒定
田家寶等3.157
玫瑰紅景天醇提物不同溶劑萃取物的生物活性
劉存芳等4.160
響應面法優(yōu)化亞臨界萃取冰島刺參內臟油脂工藝
徐夢豪等4.165
人心果葉不同極性組分的抗氧化與抗菌活性
馬飛躍等5.144
紅小豆種皮色素提取及膜分離工藝研究
金麗梅等5.149
白蓮蓮房多糖分離純化、結構表征及抗氧化與免疫活性
馬廣強等5.156
超聲波輔助提取柚樹葉黃酮及其抗氧化、抑菌能力研究
丘苑新等6.174
大葉千斤拔黃酮類成分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 巖等6.179
金花茶多糖分離純化、結構表征及其體外抗氧化性
龔 雯等6.184
玉木耳多糖對小鼠的抗疲勞作用
任廣泉等7.148
復合杏仁粉對糖脂代謝紊亂模型大鼠的降血糖活性研究
生慶海等7.153
水油混相協(xié)同微波提取辣椒堿工藝優(yōu)化及應用研究
闕小峰等7.159
烏飯樹樹葉藍黑色素對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
包正宇等7.165
體外模擬消化對酸棗仁蛋白酶解產物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韓榮欣等7.171
青海亞麻籽中木脂素含量測定及抗氧化活性分析
陳昀昀等7.177
山葡萄花青素對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認知障礙的改善作用
劉 賀等8.163
冠突散囊菌發(fā)酵液對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學指標的影響
彭 穎8.169
小麥醇溶蛋白沸石分離工藝優(yōu)化及其組分分析
王丹麗等8.174
貴州狐臭柴不同部位提取物及其抗氧化活性
楊寧線等8.180
龍牙楤木多糖復合酶法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張桂娟等8.185
靜態(tài)超高壓制備黑茶多糖鐵及其體外消化特性
賈時榮等9.153
微波輔助提取刺梨多糖工藝優(yōu)化及抗腫瘤活性研究
唐健波等9.160
合成四氫姜黃素結構表征及體外抗氧化性
杜淑霞等9.168
紅車軸草不同部位多酚提取工藝優(yōu)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欣燃等9.173
藥食同源材料組合中二氫楊梅素水提工藝優(yōu)化
張榮彬等10.138
南極磷蝦油亞臨界萃取工藝優(yōu)化及揮發(fā)性成分分析
孫德偉等10.144
魚皮膠原蛋白中透明質酸酶抑制肽的制備工藝優(yōu)化
韓秋煜等11.142
火炭母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及穩(wěn)定性研究
楊艾華等11.148
紫蘇葉提取物對1型糖尿病小鼠降血糖作用
齊 欣等11.153
生物轉化對羅漢果提取物揮發(fā)性成分的影響
魏 敏等11.159
超聲輔助復合酶法提取莓茶多糖的工藝優(yōu)化
王曉慧等11.166
西瓜籽油脂肪酸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盤鵬慧等12.132
荊芥多糖制備及對百合荊梨汁的抑菌效果
曹 陽等12.137
白蘇葉揮發(fā)油超臨界CO2萃取工藝優(yōu)化、成分分析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齊富友等12.142
·開發(fā)應用·
基于熵權法和灰色關聯(lián)分析的藤茶理化品質評價與分級應用
張 敏等1.186
粳米與秈米組合對嬰幼兒米粉食用品質的影響
張榮彬等1.193
山藥薏米芡實混合粉對小麥粉加工品質的影響
石晶紅等1.199
超聲—遠紅外輻射干燥對香蕉片品質的影響
石曉微等1.204
高產植酸酶乳酸菌及其黑豆酸面團發(fā)酵低植酸營養(yǎng)面包研究
曹偉超等2.186
切絲寬度對細支煙卷制質量、主流煙氣及感官質量的影響
郭華誠等2.194
基于十二碳烯醛的番茄紅素全合成
陳 果等3.162
百合多糧白酒半固態(tài)法釀造工藝及風味研究
游湘淘等3.168
干燥方法對茯苓產品顯微性狀、營養(yǎng)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響
肖揚波等3.175
不同品種菌菇加工脆片適宜性評價
王 純等4.171
萌發(fā)對苦蕎籽粒品質的影響及工藝優(yōu)化
童曉萌等4.176
秋香梨果醋醋酸發(fā)酵工藝優(yōu)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顏飛翔等4.184
基于機器學習的切絲后含水率預測及控制方法
高立秀等4.189
不同部位煙葉的葉絲烘焙特性
李金蘭等4.195
核桃滾筒催化紅外—熱風干燥試驗及能耗分析
曲文娟等5.163
干燥工藝對姜黃中姜黃素類化合物和揮發(fā)油的影響
田思慧等5.169
雪蓮菌發(fā)酵豇豆工藝優(yōu)化及其揮發(fā)性風味成分分析
王玉瑋等5.176
南瓜粉對小麥粉粉質特性及面團品質的影響
李良怡等5.183
干燥工藝對紅茶品質的影響
胡 源等6.191
酶解馬鮫魚下腳料制備海鮮醬工藝優(yōu)化
鄭瑞生等6.201
卷煙紙參數(shù)對卷煙持灰能力的影響
李 歡等6.207
脈沖強光對飲料瓶蓋殺菌效果
陳金定等7.183
食用檳榔貨架期內品質控制研究
李良怡等7.188
響應面法優(yōu)化人參糖蛋白制備工藝
俞 萍等7.194
響應面法優(yōu)化火龍果真空冷凍干燥工藝
韋云伊等7.200
基于催化式紅外的西紅柿干法去皮技術
劉 瑩等8.193
黃秋葵酒渣膳食纖維超微粉制備及特性研究
羅 欣等8.201
椰子油基膽鹽脂質體的制備及工藝優(yōu)化
時振振等8.207
復烤后煙葉分切方式對烘后煙絲品質的影響
靳 毅等8.212
超微綠茶粉對面條品質特性的影響及綠茶面條配方優(yōu)化
蔡茜茜等9.179
南瓜粉添加量對鮮濕面品質特性影響
譚玉珩等9.186
富含玉米胚芽油西式兔肉火腿制作工藝及其品質分析
張學全等9.194
基于電子舌技術的食用檳榔滋味分析
巢雨舟等9.200
咖啡果殼微晶纖維素制備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王 碩等10.150
薄板干燥工序煙絲水分對顆粒賦香卷煙致香成分及抽吸品質的影響
李 超等10.155
細支卷煙片煙原料的片形需求分析
田 震等10.161
全麥粉面包生產工藝優(yōu)化
陳艷紅等11.173
復方海帶代餐粉的輔助降血脂作用
張 李等11.178
白肋煙烘焙工藝溫度參數(shù)擬合優(yōu)化及驗證
程傳玲等11.183
近紅外光譜結合線性非負回歸測定梗絲摻配比例
劉 靜等11.188
基于煙氣成分相似度分析的卷煙質量穩(wěn)定性評價
張 瑋等11.193
辣椒風味牛油加工工藝優(yōu)化及揮發(fā)性物質分析
李 東等12.149
甘蔗糖蜜料酒制備工藝優(yōu)化及品質分析
吳德光等12.155
基于MIV-BP神經網絡的成品煙絲質量預測模型構建
卓 鳴等12.161
卷煙紙參數(shù)對中支卷煙逐口通風的影響
關 欣等12.167
基于最優(yōu)組合賦權的打葉復烤過程煙葉可用性研究
李書浩等12.174
高彈性素食腸配方優(yōu)化
秦建鵬等12.181
·食育研究·
主持人語:非學不訓無以成食
饒平凡10.167
聯(lián)合社會各界,推動中國食育
吳 敏10.169
日本食育理論體系與實踐經驗對中國推行食育行動的啟示
蘇 佳10.171
中國古代食育思想及其對中小學食育的啟示
豐 碩等10.176
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融入食育路徑研究
李曉燕10.181
“食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的關系探析
陳 迪等10.185
運動員食育實踐的困境與應對策略
蔡利霞10.189
·研究進展·
熱誘導雞蛋蛋清蛋白凝膠化影響因素研究進展
劉欣慈等1.210
冷凍和解凍技術在水產品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張亞瑾等1.215
魚鱗膠原蛋白可食性膜研究進展
李巖朧等1.222
植物源性抗真菌肽研究進展
王小咪等2.199
分子印跡電化學傳感器在食品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韓 爽等2.205
蘋果多酚提取和純化關鍵技術研究進展
許先猛等2.211
石榴皮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及應用研究進展
徐云鳳等2.215
藻類揮發(fā)性物質及其提取方法研究進展
劉璐璐等2.220
海參皂苷生物活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鐘靜詩等3.180
貝類中麻痹性貝類毒素的蓄積及代謝研究進展
呼曉群等3.187
物理改性在蛋清蛋白功能特性改善中的應用
吳永艷等3.195
體外模擬消化技術研究進展
李 諾等3.201
定量核磁共振磷譜在食品分析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韓 智等3.207
黑果腺肋花楸果的活性成分、生理功能及應用
殷夏偉等3.213
黑豆種皮花青素生理功能、分離純化及應用研究進展
魏心源等3.221
煙用水基膠中化學成分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何靜宇等3.228
食品中諾如病毒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廖小艷等4.200
甘蔗糖蜜和甜菜糖蜜中主要活性物質及其生理功能研究進展
李清嵐等4.207
植物源納米纖維對食品乳狀液穩(wěn)定性的影響
孫哲浩等4.212
核酸適配體在食品危害物多靶標檢測中的應用進展
高林晨萌等4.217
蛋黃凝膠特性影響因素及改善方法研究進展
張玉鳳等5.187
唐菖蒲伯克霍爾德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的研究進展
汪廷彩等5.194
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形成機理、檢測方法及控制措施研究進展
柴晴晴等5.203
類PSE禽肉(肉雞、火雞)加工特性及蛋白質功能性質改善研究進展
劉 爽等5.209
仿生咀嚼裝置及其在食品質地評價中應用研究進展
謝桂林等6.213
原料特性及打印參數(shù)對食品3D打印制品品質的影響
張鵬輝等6.219
阿膠及其制品質量檢測方法研究進展
林曉伊等7.207
物理場預處理對淀粉改性及其多尺度結構的影響研究進展
李光耀等7.213
過熱蒸汽干燥技術研究進展
李少斌等7.219
相變蓄冷材料及其在冷庫中應用的研究進展
孫錦濤等7.227
竹筍加工副產物功能成分研究進展
湯嬌嬌等7.233
紫薯粉對小麥面團加工特性影響的研究進展
胡 瀚等8.217
植物單寧分離提純及功能活性研究進展
黃達榮等8.225
油菜蜂花粉破壁技術研究進展
鄭 慧等8.231
膳食多酚改善炎癥性腸病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
林鵬程等9.205
食用菌多糖調節(jié)炎癥性腸病研究進展
楊晰茗等9.211
競技運動員營養(yǎng)誤區(qū)及改善途徑
曾 佳9.218
運動員膳食營養(yǎng)管理研究進展
荊西民9.222
美食旅游開發(fā)模式研究進展
劉 滄9.228
復配食用膠在肉制品加工過程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張根生等9.232
凍藏對水產品脂質氧化影響研究進展
郁慧潔等10.193
食物中的嘌呤及其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降解方法
陳志炎10.202
鮮濕米粉抗老化研究進展
錢 鑫等10.208
魷魚加工副產物中油脂的綜合利用研究進展
葉麗姿等10.215
番茄深加工及其副產物利用研究現(xiàn)狀
李穎慧等10.222
質譜技術在黃曲霉毒素檢測中的研究進展
葉 萍等10.227
油脂對面團特性及面制品品質影響研究進展
馬啟昱等10.235
益生菌快速檢測技術研究進展
呂秀莉等11.198
魚油提取、多不飽和脂肪酸富集及EPA和DHA的應用研究進展
陳彥婕等11.205
竹節(jié)參生物活性與質量控制研究進展
申佩瑤等11.211
沙棘活性成分、生理功能及開發(fā)利用研究進展
寧志雪等11.221
基于核酸適配體檢測動物性食品中卡那霉素殘留研究進展
馬婧怡等12.188
分子印跡傳感器在真菌毒素檢測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丁同英等12.197
色譜技術在黃酮類化合物分離純化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楊發(fā)容等12.202
食用植物酵素中有機酸功能活性研究進展
黃 穎等12.209
勾調自動化在白酒生產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韓 強等12.215
·市場分析·
畜禽屠宰加工智能化裝備及技術研究進展
李 君等4.226
液體飲料PET無菌灌裝工藝與裝備研發(fā)進展
陳金定等5.215
葡萄酒泥高價值產物開發(fā)及生物煉制研究概況
郭志君等5.221
市售15個產區(qū)黑木耳營養(yǎng)品質綜合評價
王麗艷等5.227
新冠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中國禽蛋產業(yè)發(fā)展的問題及對策
劉 穎等6.224
運動營養(yǎng)食品的市場現(xiàn)狀、趨勢與發(fā)展對策
謝 凱6.229
英國食品GDAs標簽的發(fā)展經驗及對中國的啟發(fā)
黃澤穎等11.228
區(qū)塊鏈視角下食品供應鏈多方演化博弈模型
任立肖等11.232
美國營養(yǎng)事實標簽發(fā)展經驗與啟示
黃澤穎等12.221
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背景下品牌休閑食品供應鏈的重構
李 霞等1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