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向東,湯紅亮,葉勁松,張慧
作者單位: 432900 湖北省孝昌縣第一人民醫(yī)院
上消化道出血是臨床較常見的內(nèi)科急癥,主要指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等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常伴嘔血、黑便、頭暈、口渴及肢冷等癥狀,其病因多與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胃癌等因素有關,具有一定的致死風險[1-2]。目前,臨床多以泮托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療方式,以發(fā)揮抑酸作用,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3]。隨著近年來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xiàn),將法莫替丁等H2受體拮抗劑與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獲得顯著效果[4]。本研究觀察法莫替丁聯(lián)合泮托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選取2019年4月-2020年4月湖北省孝昌縣第一人民醫(yī)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23~64(43.4±2.5)歲;出血量110~1 000(560.5±220.2)ml。對照組男23例,女27例;年齡23~65(43.5±2.4)歲;出血量110~1 000(560.3±220.2)ml。2組患者性別、年齡、出血量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選擇標準 納入標準:(1)經(jīng)胃鏡檢查確診為上消化道出血;(2)依從性及配合度較好。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病變的患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者;(3)對治療藥物存在禁忌證的患者;(4)依從性及配合度較差的患者。
1.3 治療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止血、補充血容量、補液、抗炎及禁食等對癥措施。在此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揚子江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19990170,規(guī)格:40 mg)40 mg靜脈滴注,于15~30 min滴完,每天2次,療程為7 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法莫替丁注射液(海南利能康泰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國藥準字H20058418,規(guī)格:20 mg)20 mg靜脈滴注,每天2次,療程為7 d。
1.4 觀察指標與方法 比較2組患者臨床療效、止血時間、住院時間,治療前后胃液pH值、血紅蛋白、炎性因子[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C反應蛋白(CRP)]水平及預后情況。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2組患者治療前后IL-6、TNF-α及CRP水平。預后情況包括治療后3個月內(nèi)再出血率及不良反應。
1.5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治療7 d后,患者嘔血及黑便等癥狀消失,胃管內(nèi)抽出胃液清亮無血跡,潛血試驗呈陰性,脈搏及血壓等體征穩(wěn)定;顯效:治療7 d后,患者嘔血及黑便等癥狀顯著減少,胃管內(nèi)抽出胃液清亮伴有少量血跡,脈搏及血壓等體征穩(wěn)定;有效:治療7 d后,患者嘔血及黑便等癥狀有所減少,胃管內(nèi)抽出胃液清亮伴有部分血跡,脈搏及血壓等體征趨于穩(wěn)定;無效:治療7 d后,各項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或加重??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2.1 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7 d后,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癥狀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2 2組患者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2.3 治療前后胃液pH值與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胃液pH值及血紅蛋白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2組患者胃液pH值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3。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胃液pH值及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2.4 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IL-6、TNF-α及CRP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7 d后,2組患者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4。
表4 2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5 再出血與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患者再出血與不良反應比較 [例(%)]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內(nèi)科較常見的臨床急癥,多與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及門靜脈高壓等原因有關,病情復雜多變,且病程遷延[5]。若未及時接受診治,極易引起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等,從而誘發(fā)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后果,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6-7]。目前,針對消化道出血的治療原則,國內(nèi)外學者已基本達成共識,以pH值>6.0作為止血成功的關鍵[8]。臨床多以質子泵抑制劑作為抑酸的重要藥物,發(fā)揮止血功效[9]。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大量報道顯示,H2受體拮抗劑也具有較好的抑酸作用,可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中,以改善療效,促進患者病情的轉歸[10]。
泮托拉唑是第3代質子泵抑制劑,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部位準確及不良反應小等優(yōu)勢,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在胃壁細胞的酸性環(huán)境下被激活為環(huán)次磺胺,并與質子泵上的巰基相結合,以抑制泌酸功能,從而減少胃酸的分泌,達到止血的目的[11]。以往報道顯示,泮托拉唑等質子泵抑制劑可增加血小板的聚集力,因此大量使用存在心血管病發(fā)生風險[12]。法莫替丁為一種呱基噻唑類的H2受體拮抗劑,對H2受體具有較高的親和力,可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對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增加也具有積極的抑制作用,且具有起效快、藥效持久等優(yōu)勢,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中具有重要的意義[13]。法莫替丁對胃排空速率、胰腺功能、心血管系統(tǒng)及腎臟功能等均無不良影響,具有較高的安全性[14]。二者聯(lián)合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顯著提高止血療效,且大大降低了大量泮托拉唑引起的心血管病風險,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15]。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愈率及總有效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止血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1)。表明法莫替丁聯(lián)合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顯著提高臨床效果,縮短止血及住院時間,對治療具有更積極的推動作用。本研究結果亦顯示,治療7 d后,2組患者胃液pH值及血紅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1),充分表明法莫替丁聯(lián)合泮托拉唑具有較好的抑酸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胃內(nèi)pH值,從而緩解出血癥狀,提升血紅蛋白水平。研究表明,CRP等炎性因子指標與消化道出血的發(fā)生及治療過程均有密切的關聯(lián),其中IL-6在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及胃液中均呈現(xiàn)高表達,可有效反映機體的炎性反應及應激過程[16]。治療7 d后,2組患者IL-6、TNF-α及CRP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1),表明聯(lián)合用藥可顯著緩解機體的炎性反應狀態(tài),對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觀察組患者再出血率低于對照組,但2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法莫替丁聯(lián)合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的預后效果較好,不僅可有效降低再出血發(fā)生率,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風險,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法莫替丁聯(lián)合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療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提高臨床療效,縮短止血時間,具有良好的抑酸及抗炎作用,對病情的轉歸具有積極的應用價值,用藥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