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對全身各個器官都是一次考驗。隨著氣溫逐漸下降,容易誘使一些疾病發(fā)作或慢性病復發(fā)。以下為您介紹預防之道,助您安度寒冬。
心梗一般有三次“報警”
冬季心梗高發(fā)。但心梗發(fā)作一般有“三次報警”,就看大家有沒有聽到“報警聲”。
第一次報警:長期抽煙酗酒、久坐不運動、肥胖、不健康飲食、熬夜、壓力大……這些因素越多,得病的風險越高。有家族史、高危因素、“三高”等,心梗會無聲報警。
第二次報警:明知“三高”卻不控制或已知冠心病而未正規(guī)治療。
第三次報警:反復發(fā)作心絞痛。心梗最典型的癥狀就是心絞痛,每一次心絞痛都可能是心梗最后一次報警!
建議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如果突發(fā)心梗,要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患者心臟突然停止跳動,家人應立即進行心肺復蘇,直到救護人員到來。
防中風避免情緒激動
冬季天氣變化會使血壓升高,冷空氣會加重心臟和腦部負荷。此時,血小板也易于凝集而形成血栓,增加卒中發(fā)生的風險。因此有心腦血管基礎疾病的人群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還要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室溫控制在20℃左右,避免室內外溫差太大;保持心態(tài)平和,避免情緒激動;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原發(fā)基礎疾病的人群,冬季更需按時服藥,不可自行減量或停藥。
寒冷干燥呼吸系統(tǒng)受傷
老年人抵抗力較弱,對冬季氣溫、濕度等變化極為敏感,如果長期處于寒冷干燥的環(huán)境中,很容易發(fā)生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fā)慢阻肺、哮喘等,嚴重的甚至可能致命。建議室內空氣保持一定的濕度,因為空氣干燥會影響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外出加強頭部、頸部、胸部和背部的保暖,但也不要穿太多而捂出汗。中午氣溫升高后,可適當開窗通風。
天冷宅家小心深靜脈血栓
天冷了,很多老年人不愿活動,“蟄伏”在家,要當心深靜脈血栓來作亂。深靜脈血栓以下肢靜脈多見,老年人發(fā)病率高。血栓一旦脫落,可誘發(fā)肺動脈栓塞,有致命風險。如果身體出現(xiàn)這些癥狀,要高度警惕,體內的血栓可能已經(jīng)形成,應及時就診:一條腿看起來比另一條腿腫脹,常見于小腿;腫脹的肢體皮溫增高、發(fā)紅;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胸口疼痛等;患肢疼痛,且逐漸加劇;感覺極度恐慌、頭暈目眩、有瀕死感等。
預防深靜脈血栓,生活中應保持每天足量的飲水;長期輸液或經(jīng)靜脈給藥的患者,要避免在同一靜脈部位反復穿刺;靜脈曲張患者建議穿減壓彈力襪;手術患者在情況允許下,應盡早下床活動;需用抗凝藥預防的,應在??漆t(yī)生指導下使用。
(摘自《北方新報》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