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仲雯
(南通科技職業(yè)學院 素質(zhì)教育部,江蘇 南通 226007)
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考量,并在圖文形成的意義鏈發(fā)生滑動或者斷裂時進行調(diào)整。
漫畫通常被歸為兒童文學或者大眾文學,漫畫翻譯所受的關注也不如嚴肅文學翻譯那么多,但它卻要求譯者同時具有跨語言和跨文化的專長,并且具備跨媒介的知識。[1]近期漫畫翻譯的研究也主要是圍繞跨模態(tài)和跨文化這兩方面展開的?!翱缑浇椤敝饕侵競鞑デ溃翱缒B(tài)”主要是指讀者的感受方式,現(xiàn)在普遍接受的說法是Kaindl所提出來的漫畫及其翻譯的“跨模態(tài)”屬性。[2]國內(nèi)外都有學者研究漫畫翻譯的跨模態(tài)屬性。楊純芝分文字模態(tài)和圖片模態(tài)從靜態(tài)的視角考查這個問題[3]。Borodo提出了跨模態(tài)屬性的動態(tài)性,但從他所舉的例子來看,他所指的動態(tài)性是單向的,即改變文字,使其更貼合圖片的意義[4]。本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改寫是雙向的,不但可以改變文字來順應圖像,也可以改變圖像來順應文字。至于漫畫翻譯的跨文化屬性,長久以來都是作為一個影響因素來研究幽默和文字游戲[5]的翻譯。直到Zanettin 才從整體上提出了文化身份的構建,并建議使用歸化的譯法[1]。而本研究認為,在保證可讀性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增加文化輸出,構建文本風格,這樣的作品才能走出去。
作為成功走出去的范例,蔡志忠版的《西游記》能夠在國外實現(xiàn)有效傳播,離不開譯本對底本風格的延續(xù)和強化,也離不開譯者不斷地“解讀語境、建構語境、順應語境”[6]5。為使這本充滿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的《西游記》在英文譯本中煥發(fā)新的活力,需要譯者延續(xù)后現(xiàn)代主義改寫一切的風格,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異質(zhì)性的文本和文化因素來構建語境。劉宓慶提出“譯必適境”并認為“文本的情態(tài)化和風格化主要依賴于宏觀語境,但也不能忽視微觀語境”[7]336。因此,譯者需要在翻譯的過程中同時考慮語圖互文的微觀語境和涵蓋社會、歷史、宗教等的大文化語境,進行跨模態(tài)、跨文化的改寫。
漫畫翻譯再語境化的第一個維度是語圖互文維度。圖片具有文化專屬性[8]183,隨著時空的變化,圖片有時在不同的文化語境中會有不同的意義。如果譯者只對文字進行翻譯的話,就有可能割裂圖文之間原本存在的聯(lián)系,這也是漫畫翻譯的難度所在,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應當將圖文1.以文適圖。最常見的跨模態(tài)改寫形式是修改文字,以文適圖,這也是譯者們最擅長的。Borodo指出在圖文意義一致時可進行略譯,圖文意義不一致時可進行解釋或變譯,以形成新的“連貫的跨模態(tài)整體”[4]24。
(1)略譯。中文譯成英文,文字長度通常會增加,而且多數(shù)情況下圖像意義比對話氣泡中的文字意義更為明顯。在圖文意義一致時進行略譯,可以節(jié)省版面,充分發(fā)揮圖像的表意作用。例如在大鬧天宮這一章節(jié)中,四大天王攜各自的武器出場時,譯者將武器的名稱都進行了簡化。“青云寶劍”、“花狐蛇”、“風火琵琶”和“混元傘”分別被譯成了“sword” “snake”“pipa”和“umbrella”[9]61,也即這幾個詞語的中心詞。這些武器的模樣圖畫上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很清楚了,而且武器的威力也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表情等烘托出來,效果顯然優(yōu)于冗長的文字解釋。
(2)解釋和變譯。圖文意義不一致時,采取解釋和變譯會有不同的效果。例如悟空去仙山聽師父講禪,覺得太難懂了,問有沒有簡單一點的禪,這里的“禪”被譯成“chan(Dhyana)”,師父隨后變出一只鳴叫著的蟬問道“這種禪聽得懂吧”,這句被譯成了“This chan(cicada) should be easier to understand”。此處的諧音即用了解釋的譯法。黃袍妖怪一章中,孫悟空、白龍馬和豬八戒玩“石頭、剪刀、布”的游戲。白龍馬由于蹄子的形狀像石頭只能出石頭,孫悟空就一直出布來應對他。書中“布”被譯成“paper”(紙)[9]121。英美國家的孩子在做“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時通常說的是“rock(stone)-paper-scissors”,譯者使用了變譯,這是一種更符合外國讀者語言習慣的譯法,使得漫畫中的幽默文風也得以延續(xù)。
2.以圖適文。具有跨模態(tài)翻譯素養(yǎng)的譯者同時也有修改圖像的能力,在漫畫《西游記》的翻譯中就出現(xiàn)了以圖適文的改寫。Zanettin把這種改寫稱為“視覺性改寫(visual adaptation)”,具體做法有修改圖片和著色,改變布局、字體大小和分頁等[10]。Zitawi將視覺性改寫方法進行概括和歸納,提出了重新排版 (reordering)、復制 (repetition)和視覺篡改 (visual manipulation)等適合漫畫中圖像部分的翻譯方法[11]151,這些對研究漫畫《西游記》的跨模態(tài)改寫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1)視覺篡改。視覺篡改指對圖片內(nèi)容進行了修改。首先可以改變圖片樣式。例如在獅駝嶺斗魔王這一章當中安排了獅、象、鵬三個魔王進行選舉的情節(jié)。在公布投票結果的榜單上,獅、象、鵬三個魔王的得票總數(shù)都是以畫“正”[9]162字的方式顯示出來的。普通外國讀者首先不認識正字,也不知道中國人是畫正字來計票的,因此也不能看明白三個候選人所得“正”字的個數(shù)乘以五也就是最終的得票數(shù)。所以譯者將這幅圖上的正字也用相應的符號進行了翻譯。歐美國家傳統(tǒng)的計票方式是畫豎線,然后再攔腰畫一條橫線。所以英文榜單的最終形態(tài)就是三種動物的英文名稱(lion, elephant, roc)后面跟著一串的“十”字。這樣處理的話,中文版的投票結果內(nèi)容不至于廢掉,而且外國讀者在進行平行閱讀的時候,還可以了解中國人是如何進行計票的。
視覺篡改還可以指圖片性質(zhì)的改變。如果圖片在西方文化中沒有對應符號,譯者的主要做法就是對部分圖像進行刪除或用文字進行替代。例如在無底洞這一章中出現(xiàn)了一張喜帖。喜帖文字的上方正中央有一個雙喜的符號[9]250。如果譯者不處理這個符號,而是把它照搬下來,那成了讓西方讀者不能理解的一個冗余符號了。所以譯者的做法就是直接把雙喜的符號刪掉了,取而代之的是居中的一個英文詞Invitation,這也是英文請?zhí)畛R姷母袷搅?。譯文的行文格式與措辭也按照西方請?zhí)牧晳T寫法進行了調(diào)整。當然這種符號的轉(zhuǎn)變是雙向的,譯者也可以將文字譯成圖畫。例如“南無如律令云來”就被譯成了 “*@!#^$Come hither, cloud”[9]30,其中令人費解的“南無如律令”對應同樣讓人看不懂的亂碼,帶著古韻的“云來”對應使用舊式英語的“Come hither, cloud”。古今語言和符號的并置給了讀者陌生化的感覺。
此外,對譯文的字體形狀或者大小進行修改也能達到視覺篡改的效果。例如在黃袍妖怪那一章中,妖婦的扮演者說了一句話“可是要我化妝成皺皮老婦上鏡頭,我是寧死也不肯演”[9]126。前半句的譯文與書中其他對話的字體大小是一樣的,但后半句的譯文“OVER MY DEAD BODY”明顯改成了加粗加大的字體并且所有的字母都使用了大寫。這一行短促有力的英文通過字體的顯性改變能讓人在視覺上感受到說話者語氣里的狠勁兒。此處視覺篡改對翻譯效果形成了音、形、意全方位的增值。
(2)重新排版。重新排版是指對原文本中文字或者圖畫的位置或順序進行調(diào)整。有時重新排版是出于美觀的考慮。例如第一次出現(xiàn)水簾洞的圖像時,瀑布旁的一塊石頭上豎著刻著“水簾洞別府”[9]9五個字。譯者在處理這個名稱時翻譯得比較簡短,即 “Water Curtain Cave”,取水簾洞的意思。譯者還將這三個英文單詞順時針轉(zhuǎn)了90度,和五個漢字的走向一致。這樣,英文翻譯就不會看起來太突兀了,圖片會更加美觀和諧。
更多的時候重新排版是為了使譯文更加符合讀者的閱讀習慣,給讀者更好的閱讀體驗。例如在唐僧師徒取經(jīng)的過程中,在一座房子的外墻上看到一條告示,上面寫著“征高明法師降服妖怪,賞金3000兩”[9]99。如果不調(diào)整文字布局直接翻譯成英文,外國讀者也能明白這是一條告示。而譯者在翻譯的時候在告示上方加了一個大寫的“wanted”,賞金“award”一詞也單獨成行。讀者即便不讀英文內(nèi)容單單看到獨立成行的這兩個單詞,也知道這是一篇懸賞告示。這樣可以方便讀者很快地獲取信息。
還有的時候調(diào)整文字圖像的位置是為了譯文的意義更加通暢明朗,便于理解。例如在金角銀角這一章中,為了調(diào)侃國際金價,畫者還創(chuàng)造出了錫鐵銅三個大王。這三個大王也像金角銀角一樣,把對應的漢字寫在了肚子上。但譯者沒有直接把這三個字翻譯在三個大王的肚子上,而是在三個大王頭頂?shù)慕桥赃叿謩e添上了“tin horn”,“ iron horn” 和“copper horn”。[9]111這是因為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在出場的時候,分別在頭頂旁的對話氣泡里講了自己的身份。錫鐵銅三大王身份的翻譯放在同樣的位置,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這幾個角色是同一序列的??梢娺m當調(diào)整視覺因素可以對翻譯起到促進作用。
(3)復制。復制是指保留原來的文字和圖片,不加翻譯。保留圖片很好理解,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沒有特別的原因是不會破壞原來漫畫的完整性的。如果是保留文字不加翻譯的話,原本表意性的文字就變成了裝飾性的圖畫,所以譯者對文字進行復制還是非常謹慎的。所有對話氣泡中的內(nèi)容都有相應的翻譯,沒有翻譯的文字本身在情節(jié)的推動上就不起決定性作用。例如一些石頭或者匾額上所題的地名,如果對故事的發(fā)展沒有影響,譯者就不進行翻譯,讓它成為背景的一部分,繼續(xù)保持古樸的美感。
還有一些漫畫格中圖片的表現(xiàn)力本身就很強了,即使不譯文字,圖片也起到了補償?shù)淖饔?。例如孫悟空將一幅書法上寫的篆書“樂”字變成了一個拿著沙錘搖晃著腰肢打拍子的人形“樂”字,身旁還有樂符環(huán)繞。[9]36“樂”原本就是個多音字,可以表示快樂,也可以表示音樂,變形后的“樂”字暗含這兩種意思。將書法中的那個“樂”字進行翻譯容易使意義發(fā)生傾斜,不譯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視覺性的改寫形式多樣,但都是在細微處進行調(diào)整,不會影響漫畫的整體風格。修改圖像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它和文字之間的匹配度,而不是為了突出譯者的作畫能力??梢哉f不留痕跡的視覺修改才是成功的修改。
漫畫翻譯再語境化的另一個維度是大文化語境維度。Zanettin建議漫畫翻譯采取歸化譯法[10]的同時,也十分認同Rampant對于日本漫畫這個特例的論斷[1],即日本漫畫因為讀者的推動,其翻譯已經(jīng)跨越了最初的歸化正在向普遍異化的譯法轉(zhuǎn)變[12]236。在沒有那么大外國讀者群的情況下,中國典籍漫畫需要做的是培養(yǎng)讀者的閱讀品位和審美,從而穩(wěn)定并且擴大閱讀群體。譯者叢阿蘭在翻譯《西游記》時采用的是較為平衡的文化取向,其譯文成功的地方在于后現(xiàn)代風格的延續(xù)。譯者一方面通過增加信息來構建語境,另一方面通過替換和刪除信息來順應語境。譯者增加的信息主要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觀念和蔡式幽默,使讀者閱讀之后不僅能夠感受到這是一本來自中國的書,還是一本有蔡志忠漫畫特色的書;替換的是具有地域特色或使用范圍較窄的表達,這樣能夠方便閱讀、促進交流;刪除的是冗余的信息和過于生僻的文化專屬詞,這樣可以凸顯出漫畫作者想要重點表達的內(nèi)容。
1.語境構建。
文化信息增加。譯者增加文化信息,主要是為了延續(xù)漫畫中的幽默風格,使情節(jié)更加生動。譯者會特別關注每頁漫畫結尾包袱(punch line)的翻譯,旨在為讀者掃清文化上的障礙,營造妙語生花的感覺。例如八戒認為路上妖怪都想吃他們,太危險,建議去取其他的經(jīng),比如“到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去取《可蘭經(jīng)》”。譯文卻是 “Let’s see the Koran from an Islamic country where people don’t eat pork”[9]114,很好地解釋了八戒建議去取可蘭經(jīng)的原因,使原文中隱含的幽默因素浮出水面。
另外譯者還可以通過文化信息增加,介紹文化背景,使讀者順利進入到歷史語境當中。靈感大王這章中每年村民都要送童男童女給通天河怪吃,今年正好輪到陳老伯家。陳老伯細數(shù)自己家產(chǎn)無數(shù),卻又要把孩子送出去,于是哀嘆道“我們陳家要斷子絕孫了”。譯文是 “Now that they are going to leave me, there won’t be an heir to inherit all my wealth”[9]214。要表達斷子絕孫的意思,前半句就可以了;后半句主要是強調(diào)了斷子絕孫的后果,并且邏輯上順承了上個對話框中無數(shù)家產(chǎn)的意思。外國讀者通常不能理解中國傳統(tǒng)觀念中傳承香火的重要性,譯者結合語境補充了繼承財產(chǎn)這部分的原因,雖然這樣的解釋比較片面,但符合財主陳老伯家的實際情況。在出現(xiàn)文化缺省的情況時,闡釋并不是唯一的途徑。譯者對語境進行解讀之后,也可以選擇將部分信息去語境化。在這個例子中,譯者略去了“陳家”這個信息點,也避免了過分渲染古代中國人的宗族觀念。
2.語境順應。
(1)文化信息替換。為了適應目標語言和文化,使讀者更容易理解,譯者會進行信息替換。書中進行信息替換的主要方法是用目標語文化中的地道表達來替換具有地域特色的內(nèi)容。
虎鹿羊角大仙一章中,唐僧求雨不成,空中卻飄下來一些紙片。紙片上寫著“狂風暴雨將至,請做好防臺準備”,英文譯文是 “Violent storm on the way. Take precautionary measures”[9]140。這里的“臺”是指臺風,這種氣象現(xiàn)象在臺灣地區(qū)很常見,在有的國家卻并不常見。所以譯者將具體詞語抽象化了,用預防措施取代了防臺準備。
西天取經(jīng)一章中有孫悟空和豬八戒打架的情節(jié)。孫悟空變出一枚圖釘來對著即將一屁股坐地上的豬八戒。豬八戒大呼“哇,夭壽短命” 。“夭壽”原意短命,是具有閩南特色的俗俚表達,可以作為嘆詞表示不滿和驚訝?!柏矇邸焙汀岸堂眱蓚€詞用在一起表示詛咒。因為沒有必要用大段的文字來闡述這兩個詞的詛咒意思,所以譯者將其譯成了“Waa. You wicked ape”(哇,你這只死猴子)[9]101。雖然沒有做到字面上的對等,可是在表達上卻也非常地道。
(2)文化信息刪除。刪除文化信息能使譯文語言更加精煉,保證文字的合理布局。例如紅孩兒這一章中,悟空看到紅孩兒的父母讓紅孩兒去拍危險鏡頭時說了句俏皮話:“天下父母千百種,這種父母沒見過”,調(diào)侃中帶著點憤怒。原文寫成兩個字數(shù)相同、形式呼應的分句,是為了形成對比來加強語氣。譯文提煉了原文的主要信息,譯成 “I’ve never seen such cruel parents before”[9]184。譯文突出了童星父母的殘忍,更具有譴責意味,但同時也失去了戲謔的表達效果和形式上的美感。
可見信息的增加、替換和刪除各有優(yōu)勢和劣勢。增加信息具有傳播文化的優(yōu)點,也有擠占版面的缺點。替換和刪除信息可以使閱讀更加流暢、文字更加簡潔,卻也模糊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翻譯過程中,譯者需要進行合理的取舍和平衡,這樣才能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使不同文化間“展開真誠的對話”[13]。
典籍漫畫翻譯就其本質(zhì)而言,是一種跨模態(tài)跨文化的改寫。通過對蔡志忠漫畫《西游記》的英譯策略從跨模態(tài)和跨文化兩個方面進行研究后,可以得出兩個結論:第一,就跨模態(tài)改寫而言,譯者可以進行圖文的雙向改寫來調(diào)節(jié)兩者的匹配度。其中改變文字來適應圖像的情況占多數(shù),改變視覺效果來適應文字的情況較少見且對圖像只是進行微調(diào),這樣才能保持和凸顯原作的風格。第二,就跨文化改寫而言,譯者應在滿足讀者閱讀體驗的同時注意跨文化交際的訴求,合理使用信息增加、替換、刪除等方法進行文化的傳遞和交流,做到在展示文化自信的同時實現(xiàn)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