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雪梅
摘 要:吟誦教學時常被運用到語文教學當中,它承載著我國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本文簡要的闡述了吟誦教學的意義及作用,肯定了吟誦教學在學生綜合素質(zhì)及語文教學質(zhì)量方面所起到的正面作用。并根據(jù)實際教學情況,對吟誦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吟誦教學;中學語文;古典詩文
引言
吟誦在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上占領著重要的地位。如今,學校的中學語文教育者大都對吟誦教學有著清楚的認知,并認可吟誦教學與語文教學相互融合的教學方式。教師對中學古代詩歌教學情況和吟誦教學進行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找出具有創(chuàng)新性、突破性的古詩詞教學方法。
一、“吟誦”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與作用
(一)什么是“吟誦”教學
“吟誦”一詞起源于古書籍,早在先秦的文獻中就記載過“吟,歌吟也”。新時期的吟誦是以節(jié)奏感極強和高聲的形式來進行背誦,聲調(diào)的節(jié)奏變化展現(xiàn)著抑揚頓挫的誦讀。對當代中學生來說,更應該運用這種朗讀形式將朗讀的內(nèi)容和內(nèi)心情感融合起來,以便于更好地理解詩詞意境。
(二)吟誦教學在中學語文教育實踐中的作用
作為中華文化幾千年來文人墨客的內(nèi)在情感表達的形式之一,吟誦在教育實踐中起到一定的積極意義。不僅能讓人們對詩詞有更深刻的理解,做到感同身受豐富內(nèi)心的情感,還能讓抽象的詞句顯得鮮活、具象。吟誦方式運用到中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吸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的熱情、活躍,進而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也會隨之提高,對于古詩詞的掌握與理解更會逐漸加深。吟誦屬于古代讀書人的傳統(tǒng)學習方式,對于新課程改革時代下的中學生來說,既可以感受如歌唱般的“吟誦”意境,還能提高整體學習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吟誦教學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把握吟誦規(guī)律
詩歌吟誦會涉及到諸多且難理解的語言知識,包括平仄、押韻、節(jié)奏、曲調(diào)等,因此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有很大的難度。那么,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先對作品進行吟誦,之后在具體詳細的講解。教師需提前準備好名家傳唱的詩文,讓學生從聽覺上感受吟唱之美。比如,課上播放電影《孔子》的主題曲《幽蘭操》,該曲子柔美、動聽,接近于吟誦,學生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還可以親自吟唱《詩經(jīng)》選段,做好示范者的角色,讓其感受吟誦的美感。這樣會提升學生對于吟誦詩歌的興趣,以便于更好的傳授理論知識。不僅如此,教師通過吟誦教學還能加深學生對詩歌聲調(diào)、平仄、押韻的理解。例如,在講解曹擦的《觀滄?!窌r,教師可先播放吟唱音頻,營造身處其境的氛圍。之后對吟誦的平仄、押韻等規(guī)則進行簡單的講解,并要求學生找出詩中押韻的字及平仄規(guī)律。學生在此基礎上,能更好的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教師還可通過和學生共同吟唱李清照的《如夢令》、李煜的《相見歡》等名家作品,并向?qū)W生講解詞譜、樂譜等有關知識,不僅能拉進教師和學生的距離,更能使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掌握吟誦的基本方法。
(二)活躍吟誦課堂
學生了解過吟誦的相關知識后,就會逐漸接受吟誦教學的模式。教師合理的將吟誦運用到語文教學中,不僅能提升學生理解詩詞的能力,還能讓其感受中國古代漢語的魅力,進而激發(fā)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詩詞默寫課堂上,講到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教師可以與學生共同合作,由教師吟唱,會樂器的學生負責伴奏。當詠唱到“夫人之相與,仰俯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時,課堂會呈現(xiàn)出輕松氛圍,學生緊張的學習心態(tài)也會得到一定的緩解。在講授《將進酒》的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各種吟誦曲調(diào)相結合,之后在合理的應用”到教學中。詩歌的開始使用戴君仁先生的吟唱方式,以氣勢恢宏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開始,后一句的“君不見”與第一句的相同,并重復“君不見”的曲調(diào);“朝如青絲暮成雪”需加入顫音,烘托悲涼氣氛?!叭松靡忭毐M歡”到“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四句,逐漸加快節(jié)奏,以此來體現(xiàn)作者寬廣的胸襟。從“烹羊宰牛且為樂”到“請君為我傾耳聽”這四句以拖長腔調(diào)誦讀的方式誦讀。文章剩下的部分運用徐健順先生的吟誦調(diào)。以這種形式進行吟誦,既能讓課堂氣氛變的活躍,還能讓學生感受多樣化的吟誦調(diào)。
(三)進行吟誦自創(chuàng)
教師不能只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還可以通過比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吟誦。比如,班級里可組織吟誦小組,學校內(nèi)可建立吟誦社團等。在比賽結束后,可開展教師與學生互相學習、交流的一系列活動。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里獨立完成對一個作品的吟誦,并在學習期間不斷反復揣摩,感受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吟唱教學方式成功的引入到了語文教學中,初中生所吟唱的作品也呈現(xiàn)多樣化,包括《詩經(jīng)》、《論語》、宋詞、元曲唐宋八大家的經(jīng)典古文等。吟誦的教學方式受到廣大學生的歡迎。當今吟誦界也誕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如徐健順先生吟誦的《千字文》《愛蓮說》,李文文女士吟誦的《孝經(jīng)》等。教師可借鑒、學習名家的作品,以便于更好的開展吟誦教學。例如,在教授文言文斷句的知識時,經(jīng)常以《孝經(jīng)·開宗明義章》作為參考,自己反復聆聽名家的作品,并反復跟著吟誦,在唐調(diào)吟誦調(diào)的基礎上,整理記譜,該方法在教學上起到了很明顯的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吟誦在中華文化傳承的基礎上,更需要后輩教育工作者不斷地創(chuàng)新,使其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可播放詩歌朗讀的視頻,讓學生直接感受詩詞吟誦的規(guī)律;另一方面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吟誦方式使得課堂氣氛變的輕松、活躍;最后借鑒名家的作品對吟誦進行創(chuàng)新,并合理的應用到教學中,以此讓吟誦教學真正的引入語文課堂,,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蘇梁峰.誦讀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的應用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9,000(003):96-98.
[2]黃桂芹.吟誦在初中古詩詞教學中的運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000(037):29-30.
[3]蘇園.”吟·誦”在中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延安大學,2020.
[4]謝明星.誦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