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俊強
《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對自己在日本留學時一段經(jīng)歷的回顧,重點敘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歌頌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也提及自己思想變化的原因,洋溢著作者的一腔愛國之情?!丁磪群啊底孕颉窋⑹隽唆斞赶壬鷮W醫(yī)、學文的原因,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斗稅坜r(nóng)》刻畫了一個倔強執(zhí)拗、孤獨痛苦的知識分子形象,有助于我們理解魯迅先生為什么對當時的社會不滿。
閱讀一
《吶喊》自序
我有四年多,曾經(jīng)常常,——幾乎是每天,出入于質(zhì)鋪和藥店里,年紀可是忘卻了,總之是藥店的柜臺正和我一樣高,質(zhì)鋪的是比我高一倍,我從一倍高的柜臺外送上衣服或首飾去,在侮蔑里接了錢,再到一樣高的柜臺上給我久病的父親去買藥?;丶抑?,又須忙別的事了,因為開方的醫(yī)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藥引也奇特:冬天的蘆根,經(jīng)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對的,結(jié)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辦到的東西。然而我的父親終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
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我要到N進K學堂去了,仿佛是想走異路,逃異地,去尋求別樣的人們。我的母親沒有法,辦了八元的川資,說是由我的自便;然而伊哭了,這正是情理中的事,因為那時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為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只得將靈魂賣給鬼子,要加倍的奚落而且排斥的,而況伊又看不見自己的兒子了。然而我也顧不得這些事,終于到N去進了K學堂了,在這學堂里,我才知道世上還有所謂格致,算學,地理,歷史,繪圖和體操。生理學并不教,但我們卻看到些木版的《全體新論》和《化學衛(wèi)生論》之類了。我還記得先前的醫(yī)生的議論和方藥,和現(xiàn)在所知道的比較起來,便漸漸的悟得中醫(yī)不過是一種有意的或無意的騙子,同時又很起了對于被騙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而且從譯出的歷史上,又知道了日本維新是大半發(fā)端于西方醫(yī)學的事實。
因為這些幼稚的知識,后來便使我的學籍列在日本一個鄉(xiāng)間的醫(yī)學專門學校里了。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yè)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zhàn)爭時候便去當軍醫(y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我已不知道教授微生物學的方法,現(xiàn)在又有了怎樣的進步了,總之那時是用了電影,來顯示微生物的形狀的,因此有時講義的一段落已完,而時間還沒有到,教師便映些風景或時事的畫片給學生看,以用去這多余的光陰。其時正當日俄戰(zhàn)爭的時候,關(guān)于戰(zhàn)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我在這一個講堂中,便須常常隨喜我那同學們的拍手和喝采。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jù)解說,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著的便是來賞鑒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這一學年沒有完畢,我已經(jīng)到了東京了,因為從那一回以后,我便覺得醫(yī)學并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于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于是想提倡文藝運動了。在東京的留學生很有學法政理化以至警察工業(yè)的,但沒有人治文學和美術(shù);可是在冷淡的空氣中,也幸而尋到幾個同志了,此外又邀集了必須的幾個人,商量之后,第一步當然是出雜志,名目是取“新的生命”的意思,因為我們那時大抵帶些復古的傾向,所以只謂之《新生》。
《新生》的出版之期接近了,但最先就隱去了若干擔當文字的人,接著又逃走了資本,結(jié)果只剩下不名一錢的三個人。創(chuàng)始時候既已背時,失敗時候當然無可告語,而其后卻連這三個人也都為各自的運命所驅(qū)策,不能在一處縱談將來的好夢了,這就是我們的并未產(chǎn)生的《新生》的結(jié)局。
(作者魯迅,選自《吶喊》,有刪節(jié))
●比較練習
1.“在日本一個鄉(xiāng)間的醫(yī)學專門學校”即《藤野先生》中的________,魯迅先生學醫(yī)的目的是?________ ?。
2.從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年青時的夢想有三個,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這三個夢想有什么關(guān)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關(guān)于棄醫(yī)從文的原因,魯迅在《藤野先生》中也作了分析,閱讀相關(guān)段落,比較其與《〈吶喊〉自序》的不同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閱讀二
在東京的客店里,一天早晨,辟頭就看見一條從中國來的電報,大概是:“安徽巡撫恩銘被Jo Shiki Rin刺殺,刺客就擒?!贝蠹乙徽?,便研究這刺客是誰。
這是徐錫麟,他留學回國之后,在做安徽候補道,辦著巡警事物,正合于刺殺巡撫的地位。不久,秋瑾姑娘在紹興被殺的消息也傳來了,徐錫麟是被挖了心,給恩銘的親兵炒食凈盡。人心很憤怒。
照例還有一個同鄉(xiāng)會,吊烈士,罵滿洲;此后便有人主張打電報到北京,痛斥滿政府的無人道。會眾即刻分成兩派:一派要發(fā)電,一派不要發(fā)。我是主張發(fā)電的,但當我說出之后,即有一種鈍滯的聲音跟著起來:
“殺的殺掉了,死的死掉了,還發(fā)什么屁電報呢?!?/p>
這是一個高大身材,長頭發(fā),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總像在渺視。他蹲在席子上,我發(fā)言大抵就反對;我早覺得奇怪,注意著他的了,到這時才打聽到,他叫范愛農(nóng),是徐伯蓀的學生。
我非常憤怒了,覺得他簡直不是人,自己的先生被殺了,連打一個電報還害怕,于是便堅執(zhí)地主張要發(fā)電,同他爭起來。
從此我總覺得這范愛農(nóng)離奇,而且很可惡。天下可惡的人,當初以為是滿人,這時才知道還在其次;第一倒是范愛農(nóng)。中國不革命則已,要革命,首先就必須將范愛農(nóng)除去。
然而這意見后來似乎逐漸淡薄,到底忘卻了,我們從此也沒有再見面。直到革命的前一年,我在故鄉(xiāng)做教員,大概是春末時候罷,忽然在熟人的客座上看見了一個人,互相熟視了不過兩三秒鐘,我們便同時說:
“哦哦,你是范愛農(nóng)!”
“哦哦,你是魯迅!”
不知怎的我們便都笑了起來,是互相的嘲笑和悲哀。他眼睛還是那樣,然而奇怪,只這幾年,頭上卻有了白發(fā)了,但也許本來就有,我先前沒有留心到。他穿著很舊的布馬褂,破布鞋,顯得很寒素。談起自己的經(jīng)歷來,他說他后來沒有了學費,不能再留學,便回來了?;氐焦枢l(xiāng)之后,又受著輕蔑,排斥,迫害,幾乎無地可容。現(xiàn)在是躲在鄉(xiāng)下,教著幾個小學生糊口。但因為有時覺得很氣悶,所以也乘了航船進城來。
他又告訴我現(xiàn)在愛喝酒,于是我們便喝酒。從此他每一進城,必定來訪我,非常相熟了。我們醉后常談些愚不可及的瘋話,連母親偶然聽到了也發(fā)笑。
到冬初,我們的景況更拮據(jù)了,然而還喝酒,講笑話。忽然是武昌起義,接著是紹興光復。第二天愛農(nóng)就上城來,戴著農(nóng)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
“老迅,我們今天不喝酒了。我要去看看光復的紹興。我們同去?!?/p>
我們便到街上去走了一通,滿眼是白旗。然而貌雖如此,內(nèi)骨子是依舊的,因為還是幾個舊鄉(xiāng)紳所組織的軍政府,什么鐵路股東是行政司長,錢店掌柜是軍械司長……在衙門里的人物,穿布衣來的,不上十天也大概換上皮袍子了,天氣還并不冷。
我從南京移到北京的時候,愛農(nóng)的學監(jiān)也被孔教會會長的校長設法去掉了。他又成了革命前的愛農(nóng)。
(作者魯迅,選自《朝花夕拾》,有刪節(jié))
●比較練習
1.《藤野先生》與本文在描寫人物的外貌時都運用了? ________(描寫方法),《藤野先生》中作者還通過?________(表現(xiàn)手法)刻畫了一群與“藤野先生”完全不一樣的日本同學。
2.聯(lián)系全文,簡要分析范愛農(nóng)這個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范愛農(nóng)最后死于失足落水,但作者疑心他是自殺。作者為什么對范愛農(nóng)之死表示懷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中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