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博,俞光勝,秦劍,黃曉青,張云輝
(1.大理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云南 大理 671000;2.廣東省汕頭潮南民生醫(yī)院呼吸科,廣東 汕頭 515000;3.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云南 昆明 65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簡稱慢阻肺,是一種常見、可預(yù)防和治療的疾病,具有持續(xù)存在的呼吸系統(tǒng)癥狀和氣流受限的特征,通常與明顯暴露于有害顆?;驓怏w引起的氣道和/或肺泡異常有關(guān)[1]。慢性呼吸衰竭是COPD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2],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存在低氧血癥合并CO2潴留,病情反復(fù)發(fā)作,且逐漸加重,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增加其經(jīng)濟負擔。長期家庭氧療(LTOT)對COPD 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不僅可以提高其生存率及生活質(zhì)量,而且對患者肺功能的恢復(fù)、動脈血及血常規(guī)等指標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3]。近年來,加溫加濕高流量經(jīng)鼻導(dǎo)管氧氣治療(heated and humidified high 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作 為COPD患者的一種新型呼吸支持方式,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也可提倡成為家庭氧療的一種手段[4]。本研究對確診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治療好轉(zhuǎn)出院的患者進行不同方式的家庭氧療,旨在分析其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19年8月在大理大學臨床學院、汕頭潮南民生醫(yī)院、云南省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與重癥醫(yī)學科確診為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87例。納入標準: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分會發(fā)布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14年版)的診斷標準,同時具有長期家庭氧療(LTOT)指征(入院時未吸氧查血氣分析):①PaO2≤55 mmHg 或SaO2<88%,有或沒有高碳酸血癥;②PaO255~60 mmHg,或SaO2<89%,并有肺動脈高壓、心力衰竭水腫或紅細胞增多癥(血細胞比容>0.55)[5]。排除標準:鼻咽部及肺部惡性腫瘤、肺結(jié)核、間質(zhì)性肺纖維化、巨大肺大泡、氣胸或胸腔積液、左心功能衰竭、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癥、嚴重肝腎功能衰竭、出院后未戒煙。87例患者治療好轉(zhuǎn)出院,隨訪6個月,根據(jù)出院后患者氧療方式,分為A 組(未進行氧療干預(yù)組,n=27),B組(常規(guī)鼻導(dǎo)管吸氧組,n=35)和C組(經(jīng)鼻高流量濕化氧療治療組,n=25)。A組男22例,女5例;年齡57~81歲,平均(70.19±5.96)歲;病程10~20 年,平均(14.48±2.85)年。B 組男25 例,女10 例;年齡55~82 歲,平均(69.09±6.68)歲;病程10~21 年,平均(14.60±2.80)年。C 組男19 例,女6 例;年齡57~82 歲,平均(71.28±6.73)歲;病程11~20年,平均(15.56±2.83)年。
1.2 方法 3組患者出院后,均進行基礎(chǔ)治療:平喘,祛痰,并吸入信必可(AstraZeneca AB,瑞典,國藥準字H20090773)320 μg/9 μg,每天2 次,噻托溴銨(Boehringer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國藥準字H20060454)18 μg,每天1次。A組患者出院后,未進行氧療干預(yù);B組患者在基礎(chǔ)治療上,予經(jīng)鼻導(dǎo)管吸氧,流量1.0~2.0 L/min,每天吸氧持續(xù)時間>15 h[5];C 組患者在基礎(chǔ)治療上,給予HFNC:選用斯百瑞經(jīng)鼻高流量濕化氧療OH-70C系列高流量無創(chuàng)呼吸濕化治療儀,設(shè)置參數(shù):氣體流量(Flow)初始設(shè)置20~30 L/min,根據(jù)患者耐受性和依從性逐漸將流量調(diào)至45~55 L/min,達到患者可耐受的最大流量;滴定FiO2維持SpO2在88%~92%,結(jié)合血氣分析動態(tài)調(diào)節(jié);溫度31~37 ℃,根據(jù)患者舒適性和耐受度及痰液黏稠度適當調(diào)節(jié)[6],每天治療>15 h。
1.3 觀察指標 患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 個月復(fù)診,分別收集以下資料進行比較:①6 min步行距離(6MWD)[7];②改良醫(yī)學研究學會呼吸困難量表(MMRC)[8],按照輕重程度依次計分為0~4 分,共為5 個等級;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評估測試(COPD Assessment TestTM,CAT)[9],問卷共包括8 個問題:咳嗽、咳痰、胸悶、睡眠、精力、情緒、日常生活影響、運動耐力。患者根據(jù)自身情況,每項0~5 分,CAT 分值范圍為0~4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受慢阻肺的影響越嚴重。④動脈血PaO2、PaCO2;⑤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⑥肺動脈壓力(由B超室??漆t(yī)生進行心臟超聲測得);⑦肺通氣功能(FEV1、FEV1占預(yù)計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對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3組數(shù)據(jù)比較使用方差分析,若P<0.05 時,兩兩比較使用LSD-t 檢驗;兩組計量資料比較,方差齊使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 組患者生理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3 組6MWD、MMRC 和CAT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B、C 組6MWD、MMRC 和CAT 評分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治療后,A 組MMRC 評分無明顯改善;C 組6MWD、MMRC 和CAT 評分改善效果均優(yōu)于A、B 兩組(P<0.05);B 組6MWD 及MMRC 改善效果優(yōu)于A 組(P<0.05),B 組CAT 評分與A 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2.2 3 組患者肺動脈壓、肺功能比較 治療前,3 組肺動脈壓、FEV1、FEV1%pre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B、C組較治療前顯著改善(P<0.05),A 組肺動脈壓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組FEV1、FEV1%pre治療前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A 組比較,C 組治療后肺動脈壓、FEV1、FEV1%pre 改善效果明顯(P<0.05),B 組FEV1%pre 治療后優(yōu)于A組(P<0.05),肺動脈壓、FEV1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組肺動脈壓及FEV1%pre 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B 組(P<0.05),見表2。
2.3 3 組患者血液指標比較 治療前,3 組動脈血氣[PaO2、PaCO2],血常規(guī)[血紅蛋白(Hgb)、紅細胞壓積(HCT)]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B、C 組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P<0.05),B、C組PaO2、PaCO2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A組(P<0.05),C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B組(P<0.05),見表3。
表1 3組患者6WWD、MMRC、CAT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6WWD, MMRC and C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1 3組患者6WWD、MMRC、CAT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6WWD, MMRC and CAT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C組比較,cP<0.05
項目6MWD(m)MMRC(分)CAT(分)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組(n=27)268.63±37.91 298.00±34.39a 2.59±0.97 2.44±0.64 24.70±5.09 23.70±4.37a B組(n=35)265.20±33.29 345.86±38.77abc 2.68±0.93 2.03±0.57abc 24.43±4.93 22.51±4.51ac C組(n=25)266.72±31.13 394.12±45.67ab 2.76±0.83 1.68±0.69ab 25.40±4.84 25.40±4.84ab F值0.077 38.206 0.218 9.694 0.287 5.140 P值0.926 0.000 0.804 0.000 0.752 0.008
表2 3組患者肺動脈、FEV1、FEV1%pre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artery, FEV1 and FEV1%p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2 3組患者肺動脈、FEV1、FEV1%pre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artery, FEV1 and FEV1%pre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C組比較,cP<0.05
項目肺動脈壓(mmHg)FEV1(L)FEV1%pre(%)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組(n=27)59.04±5.73 58.85±4.50 1.19±0.48 1.27±0.47a 49.48±13.97 52.67±13.73a B組(n=35)59.23±4.94 57.11±3.04ac 1.17±0.40 1.40±0.38a 49.69±11.19 58.91±11.02abc C組(n=25)59.80±6.43 54.82±5.67ab 1.19±0.38 1.55±0.32ab 49.56±8.68 66.56±6.96ab F值0.129 5.580 0.015 3.436 0.002 0.998 P值0.879 0.005 0.985 0.037 0.998 0.000
表3 3組患者血液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表3 3組患者血液指標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indexes among the three groups (±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A組比較,bP<0.05;與C組比較,cP<0.05
項目PO2(mmHg)PCO2(mmHg)血紅蛋白(g/L)紅細胞壓積(%)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A組(n=27)54.64±4.30 56.07±4.40 68.01±6.40 67.05±5.81a 150.56±7.26 149.89±7.65 50.89±5.62 50.22±5.86 B組(n=35)54.27±4.50 61.85±5.50abc 68.49±5.78 64.04±5.79abc 151.03±7.40 144.49±6.51abc 51.06±5.02 47.03±4.62abc C組(n=25)54.01±4.27 71.24±4.56ab 68.75±5.70 58.58±6.27ab 151.40±7.7 136.40±8.90ab 51.16±4.30 44.20±3.74ab F值0.136 62.660 0.105 14.576 0.084 20.625 0.019 10.160 P值0.873 0.000 0.900 0.000 0.919 0.000 0.981 0.000
目前,慢性阻塞性肺?。–OPD)是世界第四大死因,目前,在我國是繼腦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臟病后的第三大死因[10-11],已成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挑戰(zhàn)。慢性呼吸衰竭通常是由于呼吸道氣流受限,肺換氣功能障礙,通氣/血流比例下降所致,也受血清炎癥因子的影響[12]。而慢性呼吸衰竭作為COPD的常見并發(fā)癥,能引發(fā)其他更嚴重并發(fā)癥,如心律失常、肺性腦病等,此類患者容易反復(fù)急性發(fā)作、增加住院風險和經(jīng)濟壓力,降低生活質(zhì)量。有研究提出,COPD患者長期氧療能提高生存率、并對肺功能、肺血流動力學、血液學改變、運動能力及精神狀態(tài)有良好的影響[13]。鼻導(dǎo)管吸氧具有經(jīng)濟、方便的優(yōu)點,但是未經(jīng)過加熱和濕化的氣流,容易造成鼻黏膜干燥甚至出血,且鼻導(dǎo)管吸氧一旦調(diào)高流量必將同時提供高濃度的氧氣,容易加重CO2潴留。無創(chuàng)通氣,因為鼻罩或者口鼻罩的緊密貼合面部,容易導(dǎo)致面部皮膚損傷、憋氣感、誤吸、痰堵等,且不能同時進食和言語交流,患者較難配合,依從性差[14]。國內(nèi)有研究表明,經(jīng)鼻高流量氧療的治療效果與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且并發(fā)癥少,舒適感較好[15]。
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效果,主要體現(xiàn)在臨床癥狀、肺功能指標及血液檢查指標的變化。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C 組(HFNC 組)6MMD、MMRC、CAT 明顯優(yōu)于A 組和B 組,證明,HFNC在家庭氧療中,對緩解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癥狀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明顯優(yōu)勢,與國內(nèi)研究結(jié)果一致[16]。
肺動脈高壓是因為慢阻肺患者長期缺氧狀態(tài)下引起的,逐漸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是慢阻肺患者的嚴重并發(fā)癥,故肺動脈壓的監(jiān)測也是一個重要指標。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不進行氧療干預(yù)時,肺動脈高壓無法得到改善,在持續(xù)低流量給氧的治療中,肺動脈壓較同組治療前有所下降(P<0.05),但是并不優(yōu)于無氧療干預(yù)組,而HFNC 組在肺動脈方面,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也明顯優(yōu)于其他兩組[17]。
肺功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個診斷金標準,故肺功能指標是否改善,也是該研究的觀察指標之一。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3組治療后,F(xiàn)EV1、FEV1%pre與治療前比較均有改善,證明基礎(chǔ)治療對于肺功能改善具有一定作用。同時,HFNC 組改善效果與另外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HFNC治療對患者的阻塞程度有改善。
無論是改善缺氧、降低CO2潴留,還是改善因為長期缺氧而引起的高血紅蛋白癥,氧療均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組無氧療干預(yù)中,以上指標均無明顯改善;在持續(xù)低流量吸氧的長期家庭氧療的治療中,各項指標改善明顯優(yōu)于治療前,也明顯優(yōu)于無氧療干預(yù)組,而HFNC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其他兩組。這是因為高流量氧療對氧濃度的精確調(diào)節(jié)與輸送,不僅能使患者達到對氧的需求,而且在呼氣末對氣道有持續(xù)的正壓效果,使得呼氣末氣道擴張,從而改善患者有效通氣和氧合狀態(tài),并促使CO2排出[18-19]。
綜上所述,對于COPD 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HFNC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精神等生活質(zhì)量和各項檢查指標。國內(nèi)外研究也表明,HFNC 在COPD 的長期氧療中,可以減少COPD 患者急性發(fā)作次數(shù),降低住院率[20],今后HFNC可在COPD患者的長期家庭氧療中進一步推廣[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