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春平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護理安全性影響。方法:本文主要選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58例,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采用護理干預方法。結果: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護理干預措施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應用,要針對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有效的護理服務措施,使用護理干預方法,提升護理工作的安全性,使患者的中毒狀況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使酒精中毒者能夠快速恢復意識,提升治愈效果。
關鍵詞:急性酒精中毒;安全性;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3.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7--01
急性酒精中毒作為醫(yī)院急診科中的一項重癥疾病,由于患者飲用過量的乙醇類及酒類飲料,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刺激,患者的大腦由興奮轉為抑制狀態(tài)。中毒后的患者常表現為步態(tài)不穩(wěn)、興奮及出現幻覺等癥狀,出現自傷、跌倒、墜床、窒息、他傷及投訴等不良事件,增加了患者的安全隱患。近年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升,更加重視生命安全,提升了對護理安全管理的關注力度。醫(yī)院需要將提升護理水平,降低護理質量缺陷作為主要護理工作目標,將護理干預方法運應用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護理中,幫助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早日康復。本文將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6例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對護理干預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護理安全性影響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主要選取2016年5月份至2017年6月份本院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116例,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58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為18~65歲,平均年齡(37.6±4.2)歲,輕度中毒21例,中度中毒26例,重度中毒11例,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觀察組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為19~63歲,平均年齡(38.9±3.8)歲,輕度中毒23例,中度中毒29例,重度中毒6例,采用護理干預方法。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上及病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患者采取平側位,患者頭部偏向一側,護理人員需要刺激患者喉部,幫患者將胃內的食物清除干凈,但是要注意避免胃粘膜出現損傷,防止患者出現窒息。同時,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意識狀態(tài)及瞳孔大小。
1.2.2觀察組
在常規(guī)的護理方法基礎上,采用護理干預方法,包括如下護理內容:
(1)評估不安全因素:觀察和識別患者在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觀察患者臨床癥狀、瞳孔大小及神志等,對患者進行頭顱CT、血和尿檢查,觀察患者是否出現昏睡、躁動及動作不協調等不安全因素。
(2)結合患者臨床中出現的癥狀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記錄患者的清醒及昏睡時間,每隔15分鐘對患者瞳孔檢查一次,當發(fā)現患者瞳孔變大,護理人員要立即向主治醫(yī)師報告,及時做相應的處理工作[1]。
(3)當患者入院后,對患者體內的乙醇濃度進行檢查,確診患者是否發(fā)生急性酒精中毒,避免出現漏診及誤診現象,降低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可能性。
(4)對昏睡期的酒精中毒患者要保持氣道通暢,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的體檢和觀察,提升診斷效果。對昏迷的患者使用納洛酮,判斷患者意識是否清醒,有必要時要對患者的頭顱進行CT檢查,防止出現漏診情況,影響患者的疾病治愈效果。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出現的自傷、跌倒、墜床、窒息、他傷、投資等不良事件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8.0軟件統計處理,以數(n)或率(%)表示計數資料,以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3? 討論
急性酒精中毒作為醫(yī)院急診科中較為常見的急重癥,由于患者受酒精作用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到抑制,誘發(fā)患者出現心血管系統疾病及呼吸中樞麻痹癥狀,嚴重者還會導致死亡。正確的護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急性酒精中毒的治愈率。安全性護理干預方法應用到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中,避免了對患者心理、機體結構及生理功能造成的損害,排除了安全隱患,降低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幾率。安全性護理干預作為一種新型的護理方法,是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效果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要求護理人員要做好臨床觀察工作,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出現的躁動、動作不協調等因素進行識別和評估,避免由于護理操作不規(guī)范,出現護理記錄不及時及操作不恰當情況,針對患者臨床實際情況,及時采取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在根源上控制護理不安全因素的產生[2]。
目前,臨床上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主要采用納洛酮治療方式,對輕度中毒患者注射20mL5%的葡萄糖加0.8~1.2mg的納洛酮靜脈滴注,對重度中毒患者注射500mL5%葡萄糖加1.2~2.0mg納洛酮靜脈滴注。在注射結束后,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情況,降低安全隱患的發(fā)生概率。
綜上所述,在救治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時,在使用藥物治療方法的基礎上,還需要將護理干預措施應用到治療中,要求護理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藥物療效及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針對患者病情的實際情況,采取正確有效的護理服務措施,提升安全性護理效果,使患者的中毒癥狀得到有效的改善,降低不良事件發(fā)生率,使酒精中毒者能夠快速恢復意識,提升治愈效果。
參考文獻:
[1]吳裕范. 護理干預對急性酒精中毒患者護理安全的效果觀察[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21):212.
[2]劉軍,李玲. 護理干預對10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護理安全效果觀察[J]. 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5,31(03):427-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