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云波
(四川省蓬安縣徐家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四川蓬安 637865)
本文對現(xiàn)階段種豬場母豬及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規(guī)程進行了全方面的介紹,以促進種豬場養(yǎng)殖生產不斷規(guī)范化和流程化。
1.1 60 kg 前后備母豬以仔豬料的營養(yǎng)水平飼喂,保持正常的生長與發(fā)育,并且每月定期脫毒、定期投喂預防藥物,每月將各欄的弱豬調整在一起,單獨飼喂。強調一日三餐,定時定質定量,同時保證充足飲水。
1.2 60~100 kg階段,為保證母豬骨骼和生殖系統(tǒng)的發(fā)育,選用專門的后備母豬料,用量多少視營養(yǎng)水平而定,始終保持八成膘。每月將營養(yǎng)過剩的母豬調整在一起,控制食量。同樣每月定期脫毒、投藥,保證充足飲水和一日三餐。
1.3 后備母豬階段每兩月驅蟲一次,按說明投喂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片。
1.4 當后備母豬年齡達到6.5月齡,體重達到80kg左右時群體開始出現(xiàn)發(fā)情。當群體發(fā)情達到三分之一時,應及時通知技術人員,對后備母豬進行疫苗免疫。做好疫苗免疫前的準備工作和分批次免疫,先大后小,每批次30~50 頭為宜,并制作好母豬信息卡,記錄疫苗免疫時間、劑量、廠家。注意注射所用的針頭規(guī)格為16×30 號以上。
1.5 后備母豬不發(fā)情的處理措施:集中合群,科學調整體況;脫毒;適當轉群運動;在飼料中加催情中草藥,利用公豬誘情;注射激素類藥物催情。
2.1 斷奶母豬的管理 凡轉入配種舍的斷奶母豬,根據母豬信息卡檢查疫苗免疫情況、驅蟲情況、投藥時間以及上一胎次生產情況。斷奶母豬轉舍當天不喂料僅喂水,第2 d 投喂哺乳母豬專用飼料,并以哺乳階段最大量優(yōu)飼。注意母豬體況不能過肥過瘦,以保證7 d 內能配上種。至于斷奶母豬前期體況,應該提前和產房飼養(yǎng)人員溝通,確保斷奶前調整好體況。母豬發(fā)情時若有炎癥現(xiàn)象,必須用高錳酸鉀溫熱水沖洗子宮兩次以上,必要時用林可大觀霉素肌注。
2.2 配種 配種時間最好選擇在上午10 點以前,下午5點以后。夏季應該適當提前或延后,公豬應該在喂料1 h 后配種。采用人工授精時,務必確保精液稀釋后的密度、活力、溫度,同時不低于80 mL 的大劑量輸精,每次輸精時間保持在5 min 以上。為了確保配種成功率和產仔率,每頭母豬配種次數(shù)不低于2~3次,若僅生產商品豬可用不同公豬配同一頭母豬,配種后記錄好公豬號、配種時間、預產期、配種次數(shù)以及是否返情復配。
配種后的母豬應避免粗暴驅趕,按照配種先后順序關入限位欄,配種3 d 內用懷孕母豬專用飼料少量投喂,比平時少一半,以利于受精卵著床。配種后3~30 d,每天一日三餐,日總投喂飼料2 kg左右,以利于胚胎發(fā)育。配種后一個月內,注意防感冒,嚴禁注射疫苗、驅蟲、飼喂霉變飼料。配種后18~21 d,每天觀察是否返情,凡返情母豬需重新配種,未返情母豬轉入懷孕舍。
4.1 進入懷孕舍的母豬,一豬一卡,信息卡上記錄配種時間、預產期和免疫情況,嚴禁出現(xiàn)張冠李戴情況,同時按照配種先后有序關欄。懷孕母豬飼料喂量應為:3~30 d,2 kg/d;31~80 d,1.7 kg/d;81~112 d,2.5 kg/d;113~114 d,飼料減半;產前20 d調整為哺乳母豬飼料。整個懷孕期的飼喂量視具體情況而定,30~80 d 母豬保持六到七成膘,81~112 d 保持八成膘,肥減瘦增。凡初產母豬后期加料都應該適量。懷孕母豬舍的飼養(yǎng)人員應當經常與產仔舍的飼養(yǎng)人員溝通,確保仔豬初生重保持在1.75 kg 左右。初生仔豬重量過小會導致成活率低,初生重太大容易造成難產。整個懷孕階段應防止飼料霉變,否則容易造成母豬產死胎和流產。
4.2 懷孕母豬舍應該保持相對安靜,嚴禁強應激。炎熱季節(jié),可以在上午10點左右?guī)жi沖洗一次圈舍,每年夏季應全方位驅殺外部寄生蟲一次。天氣轉涼后,在做好通風的同時應做好防賊風措施。
4.3 懷孕舍飼養(yǎng)人員每天清理糞便時應著重觀察有無返情、流產情況發(fā)生,若有此類情況,應及時告知配種人員,避免空懷母豬進入產房。
4.4 懷孕舍母豬在產前25~30 d 應當注射豬偽狂犬疫苗。10月份以后,初產母豬還應當注射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lián)苗,同時記錄在母豬信息卡上。
4.5 母豬在懷孕階段若出現(xiàn)發(fā)燒、不吃、跛腳等現(xiàn)象,應該及時向技術人員匯報,嚴禁亂用藥物,以免誘發(fā)流產、死胎。
4.6 懷孕母豬提前一周進入產仔舍,轉舍前應當空腹,嚴格消毒,確保非空懷母豬轉入,卡隨豬走,同時向產仔舍飼養(yǎng)人員說明個別母豬的特殊習性。
5.1 待產母豬轉入產仔舍之前,產仔舍必須保持產床、保溫箱、逗食槽、母豬槽的清潔衛(wèi)生,同時確保產仔舍干燥,易于保溫,盡可能排除對母豬、新生仔豬有劃傷、刮傷的隱患。母豬進入產仔舍后,需要帶豬消毒一次,后面定期消毒。
5.2 臨產前,產仔舍飼養(yǎng)人員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檢查保溫設施(保溫箱、插線板、鹽水瓶、保溫燈以及停電時的應急保溫措施),備好接產工具(毛巾、細線、剪刀、注射器具、斷齒鉗、斷尾鉗)和產房必備藥品(高錳酸鉀、縮宮素、酒精、碘酒、消炎藥、防拉稀口服液等)。
5.3 轉入產仔舍的母豬,按照母豬信息卡上的預產期有序關欄,以方便接下來的管理(接產、保溫、逗食、寄養(yǎng)、斷奶、免疫、沖洗等工作)。
5.4 待產母豬在產前一周用伊維菌素或者阿維菌素驅蟲一次,產前3~4 d 于飼料中加土霉素粉、白頭翁散飼喂兩天,清理體內的致病菌。
5.5 待產母豬應該保證一日三餐和充足干凈的飲水。產仔當天不喂料,有利于母豬產后增進食欲和預防產后便秘。夏季待產母豬可以適量采食一些蘇打片。
5.6 當母豬羊水破后,按照接產操作規(guī)程對母豬進行處理。首先是用溫熱水兌高錳酸鉀擦洗母豬乳房、陰戶兩側和尾根部,擦洗面積盡量放寬一些,特別注意清理乳頭上的污垢。當?shù)谝活^乳豬生出來后,立即用毛巾清理乳豬口、鼻上的黏液,用浸泡過高錳酸鉀消毒液的毛巾擦拭乳豬全身,同時用浸泡過酒精的細線結扎臍帶,并用碘酒消毒,然后給仔豬口服慶大霉素和葡萄糖。當產下第三頭乳豬的時候,按使用說明量給母豬注射催產素。乳豬吃完初乳后,給其注射30%含量的氟苯尼考注射液,以有效預防仔豬腹瀉和呼吸系統(tǒng)疾病。母豬生產結束后,給其注射800 萬青霉素和20 mL安痛定,或者注射普魯卡因青霉素,起到產后消炎的效果。
5.7 當母豬難產時,應當助產。助產人員必須磨光手指甲、消好毒、涂上潤滑劑,手進入產道后先確定是胎位性難產、產道狹窄性難產,還是收縮無力性難產,根據不同情況進行正確處理。凡是助產過的母豬,事后必須沖洗子宮,徹底消炎。
5.8 如遇到整窩死胎、木乃伊情況,除了注射縮宮素外,必須沖洗子宮,注射抗菌消炎針。
6.1 剛出生一周內的仔豬,保溫箱溫度控制在32 ℃左右,之后每天降低1 ℃。初生仔豬3 d內實行24 h精心護理,弱小豬采取固定乳頭吃乳和保溫。
6.2 給初生仔豬補鐵是必須做的工作,應選擇易于吸收的鐵制劑。補鐵3 d 后會明顯看出效果來,否則仔豬會出現(xiàn)貧血、拉稀等癥狀。需要注意的是,補鐵必須深部肌注,注射劑量在1.5~2 mL/頭,針頭不宜過粗。一周后對每窩的弱仔再重新補鐵一次。
6.3 仔豬出生后3 d 逗水,7 d 逗食。在逗食時,可將開口料調成糊狀涂在母豬乳頭上。
6.4 斷奶前一周或者仔豬開始拉白稀糞時(體況良好),開始給母豬減料,減料程度視母豬體況而定,以母豬肥不見膘、瘦不見骨為最佳狀態(tài)。當仔豬日采食量達到100 g左右時候,就可以放心斷奶了。
6.5 斷奶時間最好選在傍晚,趕走母豬,斷奶仔豬留在原圈飼喂3 d 以上,用優(yōu)質的仔豬開口料分多次投喂,每天至少5 次以上。斷奶后針對采食較差的仔豬,可將開口料調成糊狀給仔豬灌服。
6.6 斷奶仔豬一般在體重達到6 kg 以上時轉入保育舍。若體重不達標,應提前將每圈的弱小仔豬集中飼養(yǎng),待符合要求后再轉入保育舍。
7.1 轉入保育舍的仔豬應該按照大小、公母分欄,弱小仔豬集中放在光線好、保溫好的圈舍。剛轉入保育舍的仔豬不能立即投料和飲水。轉舍2 h之后再讓仔豬飲用加有葡萄糖和電解多維的清潔飲水。
7.2 由于母源抗體消失和注射疫苗后尚未產生高濃度的抗體,保育舍仔豬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較差,需要飼養(yǎng)人員勤加觀察,尤其是從溫度、飲水、飼料、糞便等多方面觀察,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匯報給技術人員,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
7.3 轉入保育舍的仔豬,應該逐漸將開口料換成乳豬料,換料時間應該控制在3 d以上,否則容易造成腹瀉、水腫等疾病,逐漸將分次投喂變?yōu)樽杂刹墒?。自由采食后,飼養(yǎng)人員應該憑經驗觀察仔豬是否吃料、吃料多少,體溫是否正常、呼吸是否均勻、糞便是否正常、有無跛行情況發(fā)生等。若發(fā)現(xiàn)異常應及時做好記號,匯報給技術人員及時處理。
7.4 保育舍仔豬應該在轉舍后10 d左右驅蟲,過半個月再驅蟲一次,15 d 左右注射口蹄疫疫苗,25 d 左右注射豬偽狂犬疫苗,35 d 左右注射豬瘟疫苗。每次注射疫苗時,飼養(yǎng)人員必須協(xié)助技術人員攔豬、逮豬、注射、做記號,并在保育記錄上注明免疫時間、劑量、免疫人員等信息。注意做到一豬一針,對有應激反應的仔豬,及時用冷水淋或者注射腎上腺素施救,病豬應待病情痊愈后再補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