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中華民族最強大的精神動力,愛國主義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當代大學生,應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每個大學生對愛國主義的認知都有不同的理解,存在多種表現(xiàn)形式,有些問題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每個人的價值觀存在差異,以及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也是不科學的。本文主要在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的基礎上,分析愛國主義對大學生教育意義,以及探索愛國主義實踐的方法。大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學習愛國主義知識。
關鍵詞:大學生;愛國;敘事;實踐探析路徑
愛國主義是人類歷史發(fā)展中形成的,更是人們熱愛祖國一種社會意識,當代大學生對愛國主義認知還存在一定欠缺,需要在情感和思想上進行統(tǒng)一。要充分做好大學生的教育工作,引導學生前進的方向,培養(yǎng)出對社會上有用的人,為國家做貢獻。大學生要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還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理論知識,在實踐中進行愛國主義知識的學習。大學生在學校中所學到知識是有限的,他們需要認識到自身能力的不足,積極學習愛國主義知識,投身于知識建設之中,提高自身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認知與實踐現(xiàn)狀分析
(一)新時代大學生認為愛國與己無關
愛國主義教育都是以傳統(tǒng)授課的方式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教師更多以傳統(tǒng)的授課方法進行教學,很難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大多數(shù)知識內(nèi)容都是固定的知識點,這使學生對愛國主義知識認識不深。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轉(zhuǎn)變教學思想,要以學生為主體,增加學生愛國主義知識。當前,在很多大學生的認知里,這件事與我無關,我無需關注這件事,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并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自身和國家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二)新時代大學生認為愛國可有可無
人在有的時候容易產(chǎn)生從眾心理,不能理性地去認識和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隨波逐流,缺乏理性的判斷認知,從而讓有些人產(chǎn)生錯誤的思想,不能以理性的思想去面對所發(fā)生的問題,也不能更好的去解決問題,有很多的大學生沒有更好地理解和認識愛國的意義,缺乏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這件事放在身后,認為可有可無,這件事并不重要,不關心時事。部分學生已經(jīng)認識到愛國主義的重要性,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對自己的認識,不能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要增強愛國的堅定性,不要把愛國當做我們生活中可有可無的事,要把愛國深入到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
二、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認知與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在愛國主義的認知中存在不確定性
學生的認識是在不斷發(fā)展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反復性。大學時期,是學生形成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要注重對學生的教育,但是絕大數(shù)同學的思想還存在欠缺,并不成熟,不能理性地去面對社會上所發(fā)生的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他們?nèi)菀缀妥约核枷牒陀^點相似的人組成團體,探討出他們自己團體的意見,并把意見強加給其他人,因此,大學生在愛國主義的認知中存在不確定性,他們不能正確把握國家與個人的關系。學生要正確認識愛國主義對國家以及個人的作用,要不斷增加愛國主義信念。隨著科技不斷發(fā)展,學生通過網(wǎng)絡也會獲得更多的信息,他們并不能準確的篩選信息的好壞,有時還會讓他們陷入網(wǎng)絡暴力的困境中。
(二)家庭和學校的愛國主義教育中存在不合理性
現(xiàn)在的大學生大多都是00后,在他們父母的年代,對教育的認識短淺,所以受的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導致對他們不能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只是把自己的一些價值觀通過簡單的形式傳遞給孩子。許多的學校都是通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把愛國主義知識進行灌輸,不能加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學習,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判斷力低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在學習之間產(chǎn)生共鳴,高校要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方法。把愛國主義教育僅僅局限在課堂上,很少組織學生參加愛國主義社會實踐活動,很多學校沒有制定出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和實踐方案,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對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是非常重要,會影響學生的價值判斷以及對愛國主義認知的缺乏.
三、提高大學生愛國主義認知與實踐的策略
(一)提高自身價值認同
大學生愛國的基礎就是正確的價值認同,當前的大學生還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階段,他們的思想和認知并不成熟,并不能準確地去認識社會,這就需要學生遇事冷靜分析,不要盲目的跟風。要努力學習愛國主義知識,把國家和個人的利益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作為未來國家建設者和主力軍的學生們,要學會用理性的態(tài)度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要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學會辨別錯誤信息的能力.
(二)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對學生的愛國主義知識教育還僅停留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之中,這種模式無法正確引領學生愛國主義認知與實踐,學校要轉(zhuǎn)變教學策略,積極開展愛國主義知識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愛國主義理論知識。教師可以把熱點話題引入到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好的學習環(huán)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把愛國主義知識潛移默化地轉(zhuǎn)移到學生學習之中,把學校的宣傳欄等公共設施發(fā)揮到極致,讓他們發(fā)揮到隱形的作用。學校還要開展法律知識教育,學生要知法、懂法、守法,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認知。
總結(jié)
新時代大學生愛國主義的認知和實踐的不斷完善,既需要自身的不斷努力,還需要外在因素的影響,要扎實做好當代大學生的教育工作,培養(yǎng)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的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愛國主義是推動社會主義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大學生要提高自身的價值認同,高校積極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模式,把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作為目標,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理論,在理論學習中聯(lián)想到實踐,要秉著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的原則進行愛國主義知識教育。
參考文獻
[1]梁慧,陳浩然.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認知與實踐探析[J].赤子,2019,000(030):157-158.
[2]龐毅."新時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以Z大學為例."北京青年研究29.1(2020):5.
[3]王瑞.新時期高校開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J].2021(2017-1):42-42.
作者簡介
張揚,男(1986.5.20—),漢族,陜西子長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地址:西安市臨潼區(qū)秦唐大道48號西安科技大學,郵編:71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