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時雨
7月21日,傍晚,劉桂明收拾好辦公室里最后一些個人物品,騰出了自己工作許多年的辦公室,交出了房間鑰匙。
關(guān)上門的那一刻,他想起了一首老歌《讓我再看你一眼》,有些難舍。主編完成《民主與法制》1000期之后,他也調(diào)換了賽道,開始一段新的工作生涯,這對于即將邁進60歲的劉桂明來說,又會是一段奇妙經(jīng)歷。
他并沒有馬上回家。換上紅色跑衣、藍色跑鞋,劉桂明邁著輕松的步伐走出辦公樓,幾位同事正在外面等著他。作為有著7年跑齡的跑者,當(dāng)他想到要以跑半馬的方式向老單位做一場深情的告別時,內(nèi)心激動不已。
他想起,在他參加馬拉松比賽這些年,一般跑到20公里左右的地方,就是半程馬拉松與全程馬拉松的分岔口。此時,工作人員會用大喇叭向參賽選手喊話:“半馬向左、全馬直行?!庇谑?,半馬選手與全馬選手相互招手、各行其道,奔向自己的目標(biāo)。
此時,劉桂明也正處在這樣的人生賽道分岔口。
這場頗有儀式感的深情告別,并不是孤單的。他約了70后知名跑者杜征宇律師和幾位正在馬拉松入門階段的90后,一起在法學(xué)會辦公大樓跑個半馬。法學(xué)會辦公樓一圈是300米,他們一共跑了70圈左右。一場雨后,7月末北京的悶熱一掃而光,綠樹更加透亮,人也精神抖擻。還有幾位90后初跑者加入其中,分別陪他跑了三五公里。
“半馬完成了,接下來就要更換賽道努力完成后半程的半馬了?!彼f。
來到新工作環(huán)境,劉桂明的工作強度沒有以前高了。過去,周末通常是用來開會的,而現(xiàn)在,周末多是用來跑步的。但最近幾日,他被居家隔離了,“你也知道一個跑步的人被居家隔離,那最難受的就是沒有自由,不能跑步?!?/p>
很多人感慨,工作太忙無暇跑步,但這從不是劉桂明的理由。作為國內(nèi)知名法學(xué)人士,生活和工作一樣自律,他說:“就算周末加班開會,都不影響我,只要得一點空,我就還是要出來跑,哪怕跑一個5公里也行。忙不是理由,我主張的是只要有機會就出來跑一段。”今年年初,他做了白內(nèi)障手術(shù),很長時間里不便跑步。但手術(shù)恢復(fù)后,他每月的跑量也有150公里左右,通常是在小區(qū)里跑。
他評價自己是一個認(rèn)真而嚴(yán)肅、嚴(yán)肅而熱愛、熱愛而快樂的跑者。在事業(yè)調(diào)換賽道后,人生狀態(tài)也有多少改變,但人生這場馬拉松依然在繼續(xù)。
在52歲的年紀(jì)時,劉桂明以4小時35分的成績完成了首馬。
作為人生首馬,這是一個不錯的成績,為他繼續(xù)跑下去增添了不少動力。雖是人生首馬,但長跑之于他,從不陌生。
他從小就在山里長大,幼時,在山中到處跑是他和玩伴們的日常。但第一次聽說馬拉松這個典故,還是在初中時代。那是一個下雨天,體育課上不成了,體育老師就給同學(xué)們講起了“一個士兵飛奔42.195公里回雅典傳報勝利喜訊”的馬拉松誕生故事。
“我才知道,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一種極具殘酷性而又更具挑戰(zhàn)極限色彩的體育運動?!彼f。但是,他從未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去挑戰(zhàn)它。只是在13歲時暑假期間有一次去縣城看打工的哥哥,因為被哥哥訓(xùn)斥一頓之后而負(fù)氣從35公里之外的縣城跑回了鄉(xiāng)下,共用6個多小時,但也沒想到自己后來能與馬拉松結(jié)上緣。
直到上了大學(xué),馬拉松的記憶才被喚醒。班里體育課測驗3000米項目,他竟然在最后一刻超越了學(xué)校長跑隊的同學(xué)。事后,體育老師問他是否愿意加入長跑隊。對這個山里學(xué)生來講,跑步當(dāng)然沒有什么問題。沒想到,進入長跑隊之后發(fā)現(xiàn)每天竟然還有2毛錢的訓(xùn)練補助。
作為一名曾經(jīng)的學(xué)校長跑隊隊員,其實劉桂明一直沒有明白跑步到底帶給自己多少快樂?!澳菚r在學(xué)校跑步,就是一個任務(wù)。當(dāng)時跑步不是因為享受跑步,只是我想鍛煉自己的毅力。”他說。
跑步雖然給了劉桂明很大的收獲,但對那時的他來講,跑步,尤其是長跑,是一件相對枯燥的事情。年輕精力旺盛的男生們都更熱愛足球,畢業(yè)之后,劉桂明也一直參加“政法杯”足球賽,以速度和體能特長,被稱為球隊的一支奇兵。
最初觸動他內(nèi)心跑步欲望的,是來自校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技術(shù)信息中心主任趙志剛的一條微博。這條微博里,趙志剛用文字與圖片“直播”了自己在蘭州馬拉松賽場的跑步身影?!拔覜]想到他會如此勇敢地去挑戰(zhàn)馬拉松,如此自信地站在馬拉松比賽的起跑線上?!备腥局拢闹械鸟R拉松夢悄然蘇醒。
之后,同年年底,首屆金平(法學(xué)成就)獎頒獎典禮在西南政法大學(xué)舉行,國內(nèi)泰斗級的法律人劉家琛大法官上臺發(fā)表獲獎感言。劉家琛深情地回憶起了他年輕時在母校跑馬拉松的故事,當(dāng)時劉桂明就想:一位年近8旬的老人,竟然念念不忘的是年輕時跑馬拉松的經(jīng)歷,為什么我這個當(dāng)年的學(xué)校長跑隊主力隊員卻沒有這樣的經(jīng)歷呢?
就這樣,年過5旬的劉桂明開始循序漸進地訓(xùn)練自己,從5公里到10公里,從10公里到半馬,里程一點點增加,讓他有了第一個半馬。2014年的北馬半程賽結(jié)束后,他與趙志剛一道,報名參加2015年的??趪H馬拉松賽的全程比賽。12月的寒冬,室外訓(xùn)練很苦很難,他那時卻能每周擠出時間到奧體中心來一次20公里以上的訓(xùn)練。2015年1月11日在“2015海口馬拉松賽”,他的首馬以435的成績完賽。
首馬之后,劉桂明對跑步的激情,如洪水一樣擋不住。7年里,他的腳步踏遍一百多個城市的公園街道,以另一種方式感知一座城市,擁抱祖國大地的江河湖海。
許多跑友都有一個愿望,期待自己能有一個機會,去拉薩跑個半馬。劉桂明也不能例外。
他喜歡有江河湖海的地方,“讓我更開心,跑起來更舒服,更有記憶,更有美感?!蔽鞑?,就是這樣的地方。
7月份從老單位離開前,劉桂明跟隨“江西律師回訪行”來到西藏。雖然心中一直有在拉薩跑半馬的愿望,但他始終不敢放言自己可以。
7月11日到達林芝,3天后,他想先在林芝小試牛刀,跑了一個10公里,身體沒有什么反應(yīng),又在山南跑了一個5公里。“只要跟誰說去拉薩跑步,百分之百都會反對,沒有一個人會贊成的。所以我就先做好準(zhǔn)備,也不對外宣揚說我要跑。我想跑完這兩次之后,再試試看,應(yīng)該可以?!痹诹种ズ蜕侥吓芎?,他有了底氣,覺得在拉薩跑個半馬,應(yīng)該差不多了。在拉薩的最后一天,工作結(jié)束后,按照行程,當(dāng)天下午回北京,他抓住最后的時機,在出發(fā)前的上午完成了自己的拉薩半馬。
那天天氣非常好,溫度舒適,他只拿了一瓶水就慢慢跑起來,只在紅綠燈時稍作停歇。從拉薩乃倉大酒店出發(fā),跑向布達拉宮,繞過羅布林卡,跑過西藏博物館,轉(zhuǎn)過川藏公路紀(jì)念碑,沿著拉薩河折返,回到迎親橋,回到酒店,順利完成高原半馬目標(biāo)。
“我也不講究速度,也不跟誰比賽,我就是想用自己的精力跑下來。”他說。一個人,一瓶水,加上天公作美的11℃氣溫,他輕松實現(xiàn)了拉薩半馬目標(biāo)。
“目標(biāo)實現(xiàn),心情極好,好到幾乎要飛!樂到在海拔5000米的地方還想歌唱,‘高原風(fēng)光無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第二天他在微信朋友圈中這樣抒發(fā)道。
20年前,也是7月份,劉桂明來到西藏,那時他還沒開始跑步,在西藏只能是慢慢走,不敢跑。而20年后的7月侶日,再到西藏,可以跑步,實現(xiàn)半馬。這樣的人生第一次,讓他覺得真是奇妙。
采訪中他說,如今幾乎所有的跑步夢想和目標(biāo)都實現(xiàn)了,只在心中悄悄藏了一個:全馬330?!斑@個我只能把它埋在心底,為什么呢?因為不敢確定可以把它當(dāng)成一個目標(biāo)?!蹦壳?,他全馬的最好成績是3小時41分,距離330還差11分鐘,但他知道,“要提高這11分鐘,非常難非常難。”
“如果小10歲,那我肯定沒問題。”但是他還是想去試試,2020年,他參加了兩個全馬,想要挑戰(zhàn)一下。“嘿,等跑到傍晚的時候,就絕對不行了。”他笑了笑說。激情和體能,是他現(xiàn)在最大的考驗,
跑過山河湖海,年輪一層一層纏繞。當(dāng)一個跑者失去了高昂的激情,也許并不是一件壞事,他開始學(xué)著從平和中收獲快樂,從而又找回了一位跑者的初心。
劉桂明始終認(rèn)為,只有清楚什么是循序漸進、明白什么是量力而行、深知什么是日積月累的跑者,才是一個真跑者、好跑者。
他說:“馬拉松不僅僅是一場簡單的跑步運動,更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與世間百態(tài)的展現(xiàn)?!?/p>
近兩年,疫情擾亂了很多跑者的心緒。有人因為賽事頻繁取消而惆悵,有人因為隔離失去自由而焦慮。談及疫情常態(tài)化對他跑步的影響,劉桂明坦言,并沒有。
2020年年初,疫情將所有人困在家中,劉桂明無意間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報道,一個杭州人圍著自己的床跑了50公里。“他能圍著床跑50公里,那我在陽臺跑一個半馬不行嗎?”心動不如行動。
2米寬、4米長的陽臺,回環(huán)往復(fù),繞出21公里。老婆為表支持,還給他準(zhǔn)備了陽臺半馬補給站,就這樣,一個月時間里,劉桂明在窄小的陽臺跑了四場半馬。他的這一小小創(chuàng)舉,還被央視等各家媒體爭相報道,被稱為疫情下“陽臺上的馬拉松”。
路就在腳下,困不住自由,只要想跑,就能長久地跑下去。正如,他在法律人馬拉松的團隊中所號召的那樣,不忘初心,跑步前進。跑步的初心,不是賽績,而是快樂和健康。
“我現(xiàn)在就希望能帶動更多人來跑步?!彼谛聠挝焕锝M建了跑步群,群里年輕人居多,他日日都在群里鼓勵著這十幾個年輕人。對于這些初跑者,他希望能從一公里開始,先定小目標(biāo),慢慢跑下去,跑成生活,如他一樣。
在他新辦公室的一面墻上,一張地圖靜掛在那里,地圖下面,是他這些年來在全國各地所獲得的跑步獎牌。獎牌旁,是被裱起的一幅字“法治天下”,那是原最高法院院長肖揚同志給他當(dāng)年的新書《法治天下》題寫的書名。
他將獎牌掛在那里的寓意就是:跑遍中國,法治天下。法治天下,是他的事業(yè)理想。跑遍天下,是他的生活理想。
7年,百余座城市,80塊獎牌。如今,他對成績的欲望不再強烈。許多跑友的偶像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從33歲起,堅持每天跑步,28次參加馬拉松,無論到哪兒,身邊總少不了一雙運動鞋。多年來,劉桂明也是這樣。一位在出差時經(jīng)常陪劉桂明跑一跑的學(xué)生兼下屬,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形容道:他永遠有著旺盛的精力、對很多新鮮事物都充滿好奇心。每次出差,放進行李箱的第一件物品,不是身份證,而是跑鞋。每次到達目的地后的第一件事兒,不是休息,而是在會場附近的湖邊跑個10公里,老師管這叫“熱身”。
跑步,也成為了劉桂明的生活常態(tài)和人生哲學(xué)。在跑步中,他獲得內(nèi)心的平和和自洽。
說到當(dāng)下的跑步狀態(tài),他說:“現(xiàn)在我就想去不同的地方跑跑,邊跑邊唱歌,邊跑邊大聲呼喊,我覺得,這就是最好的跑步狀態(tà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