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貝
“若有來生,我們不要再見面了……”看到這句話時,你難以想象這是一位14歲花季少女留給父母的訣別書?!?4歲女生跳樓”的新聞在網(wǎng)上炸開了鍋,讓人痛心不已。
是怎樣的經(jīng)歷,磨滅了她的希望?遺書中的這幾句話,或許能給我們答案:“你們愛的不是我,是沖進(jìn)班級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級前二十的我,是考到滿分的我。”“我是帶給你們榮譽(yù)的人,嚴(yán)格出孝子的代言人,在朋友面前攀比的工具?!薄靶呷枞俗钣行У姆椒ㄏ仁亲屗┲闲驹谖萃庀蛉耸颈?,再是每日每夜不停地尖聲辱罵最難聽的話?!薄皻У粢粋€人很簡單,只需要毀了她的童年?!备改傅膰?yán)苛與虛榮,最終壓垮了這個14歲的女孩。
我不由得想起周國平的話:“家里的花自殺了,遺書寫道:一生不愁吃穿,唯獨缺少陽光和愛?!?/p>
幾天前的一個深夜,家人睡去后,女孩靜靜地在房間整理好她所有的壓歲錢,一共3萬元,整整齊齊地擺放在書桌上;從學(xué)校借來未還的書,她一本本地寫下明細(xì),叮囑父母替她歸還;她想到年邁的奶奶,希望父母把奶奶接過來一起住;她還想到年幼的弟弟,祈求到:“請好好待我的弟弟吧,請收手這種傷害?!睘榱瞬蛔尲页蔀閮凑?,就連她離開的方式,也是帶著體恤的。交代好一切,她踩在榻榻米床上,一躍而出……在榻榻米床上,她留下字條叮囑:“榻榻米我用鞋踩過,用抹布擦干凈?!倍嗝醇?xì)膩懂事的女孩,她對外界充滿了愛,卻無人看出她的無助與絕望。事后,有網(wǎng)友透露說:“父母根本沒想到女孩會這樣?!笔前?,每次孩子出事,父母都感到愕然,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
我曾看過網(wǎng)友鄧學(xué)長被媽媽逼瘋的經(jīng)歷:小時候,她成績不如身邊的同齡孩子,媽媽便逼著她一定要超過其他人。盡管她在其他方面很優(yōu)秀,媽媽卻全都視而不見。她若在某一方面輸給其他孩子,媽媽就會又打又罵:“為什么別人可以你就不行?”長大后,她仍逃脫不了這些,她的工作和感情生活也成了媽媽攀比的砝碼。為了維持完美人設(shè),媽媽常在外人面前對她噓寒問暖,裝出一副慈母的姿態(tài)。而她,卻被逼著扮演一個全能孝女。久而久之,她越來越不愛說話,精神開始混亂,被診斷出患有抑郁癥??蓩寢屧诘弥砘家钟舭Y后,說出的第一句話竟是:“你怎么這么玻璃心,為什么別人都沒事,就你得了抑郁癥!”家本應(yīng)是溫暖的港灣,卻成了她的夢魘。鄧學(xué)長一邊承受著抑郁癥的折磨,一邊努力掙錢。最終,她把自己送進(jìn)精神病院治療,才如愿地逃離了枷鎖。
瑞士心理學(xué)家米勒說:“一旦孩子被當(dāng)成父母的私人財產(chǎn),被父母利用以達(dá)到某種目的,一旦父母對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礎(chǔ)的成長已經(jīng)被粗暴地打斷?!卑押⒆赢?dāng)成炫耀的工具,是對孩子人生的剝削。你所滿意的人生,不是孩子期盼的人生;你所虛構(gòu)的藍(lán)圖,不應(yīng)該讓孩子來買單。孩子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憧憬。你可以引導(dǎo),但不能霸占。真正的愛,不是壓榨,不是剝削,更不是控制,而是尊重。
女孩的遺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揭穿了許多父母的偽裝,她說:“坐在沙發(fā)上、躺在床上的人,永遠(yuǎn)有資格指著鼻子罵一個正在讀書或者寫功課的人。不為別的,就因為人家是長輩?!毖哉Z中充滿無奈,也飽含鄙夷。生活中,這樣的畫面隨處可見:父母躺著刷抖音、打游戲,卻要求孩子看書、寫作業(yè);父母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卻要求孩子早睡早起;父母工作摸魚,生活躺平,卻要求孩子努力學(xué)習(xí),積極上進(jìn)。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你首先去做一個什么樣的人?!眱?yōu)秀的父母,從不做孩子的鞭策者,而是做孩子的引路人。人生路漫漫,你能鞭策他一時,無法鞭策他一世。不要把對人生的恐慌,堆砌到孩子身上,孩子需要的不是強(qiáng)壓,而是指引。和孩子并肩前行,共同成長,才是為人父母頂級的智慧。
宮崎駿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說:“愛,不是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xué)會用完美的眼光,欣賞那個并不完美的人?!边@世間,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苛求孩子完美,只會將他愈推愈遠(yuǎn)。最終,讓孩子在精神上疏遠(yuǎn)你,在生活中離開你。你對孩子有多溫柔,孩子就有多愛自己;你給孩子多濃厚的愛,孩子就擁抱世界有多深。接納孩子的平凡,無條件地愛孩子,是父母一生的修行。
(責(zé)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