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超
(1.神華地質勘查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2211;2.北京市頁巖氣勘探開發(f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2211)
湖南保靖頁巖氣區(qū)塊主體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保靖縣境內,鄰近分布著酉陽東區(qū)塊、龍山區(qū)塊、花垣區(qū)塊、永順區(qū)塊和桑植區(qū)塊等頁巖氣探礦權區(qū),是當前國內頁巖氣勘探的熱點和難點地區(qū)[1,2]。南方海相碳酸鹽巖地區(qū)具有巨大的油氣資源潛力和前景,但是地表大面積灰?guī)r出露給地震波的激發(fā)和接收帶來了一系列難題,嚴重制約了南方海相碳酸鹽巖地區(qū)未來的油氣勘探[3,4]。
湖南海相頁巖氣油氣勘探程度低、埋深大,地形高差大,地表大面積出露碳酸鹽巖,風化剝蝕嚴重,低降速帶橫向變化大,表層地震地質條件復雜[5-7]。為了有效克服上述情況,在湖南保靖的二維地震勘探中,首次在該區(qū)采用數字檢波器、單點小道距、長排列的高覆蓋、高密度、高分辨的采集技術方法,取得了較高品質的采集資料。
區(qū)塊處于中揚子準地臺西緣、湘鄂西隔槽式沖斷褶皺帶內的宜都—鶴峰復背斜南部,東南部跨入桑植—石門復向斜之內。由八面山向斜東翼、隆頭鎮(zhèn)背斜、馬蹄寨—野竹坪向斜和雪峰山隆起的西部組成,主要以馬蹄寨—野竹坪向斜為主要的構造單元,在雪峰山隆起與馬蹄寨—野竹坪向斜交匯處發(fā)育保靖-慈利斷裂帶(圖1)。
地層由老至新出露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上古生界泥盆系、二疊系、中生界三疊系及第四系,上古生界缺失石炭系。除震旦系及部分寒武系未出露外,其它地層均有出露。區(qū)塊共計部署了378 km的二維地震測線,8條垂直于構造的測線,4平行地層走向的聯絡線(圖1)。
圖1 保靖頁巖氣區(qū)塊地質與二維地震測線Fig.1 Geological and 2D seismic survey map in Baojing shale play
保靖區(qū)塊位于的中上揚子地區(qū),從震旦紀到早侏羅世發(fā)育多套烴源巖,下寒武統(tǒng)牛蹄塘組、下志留統(tǒng)龍馬溪組是保靖區(qū)塊頁巖儲層發(fā)育的主要層位[8]。
其中,牛蹄塘組以黑色碳質頁巖為主,底部為硅質巖,其次為碳酸巖,本區(qū)出露較少,埋深在1 000~5 000 m。已完鉆探井資料顯示,牛蹄塘組巖性致密,孔隙度低,無良好儲集空間,構造復雜,發(fā)育構造破碎帶,不利于頁巖氣的保存,頁巖成藏性差,已不具勘探價值。
龍馬溪組下部發(fā)育一套黑色富有機質頁巖夾少量薄—中層狀石英砂巖、石英粉砂巖,優(yōu)質頁巖儲層TOC大于2 %,厚度在20~60 m之間。在馬蹄寨向斜部位發(fā)育,背斜和隆起區(qū)地層大部分缺失,埋深在0~3 000 m。頁巖儲層自下而上劃分為龍一段、龍二段和龍三段,其中龍一段的一亞段和二亞段為主要含氣頁巖段,實鉆相對含氣量較高。且氣體組分甲烷含量較高[9],是本次二維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層。
勘探目的層志留系龍馬溪組、寒武系牛蹄塘組頁巖,在不同構造部位埋深跨度較大,觀測系統(tǒng)選擇難度大。其中牛蹄塘組黑色頁巖全區(qū)分布,埋深在1 000~5 500 m,下志留統(tǒng)龍馬溪組黑色頁巖埋深在0~2 500 m。從采集地震剖面上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構造地段,其埋藏深度差異也大。以5 995-5-10-5-5 995、滿疊75次觀測系統(tǒng)為例,在地層水平情況下,對埋深375 m地層的有效覆蓋次數僅7次,對埋深2 250 m地層有效覆蓋次數僅28次,考慮到向斜兩翼地層傾角約在8~25°,實際有效覆蓋次數可能更低(圖2),采集面臨局部地段低覆蓋等不均勻問題。
圖2 不同埋深地層對應的有效覆蓋次數Fig.2 Effective folds in different depths
工區(qū)自北西向南東方向依次由隆頭鎮(zhèn)背斜-馬蹄寨野竹坪向斜及保靖-慈利斷裂帶組成;整體構造方向為北東向,工區(qū)內的斷層都是多期活動或遞進變形的產物,在構造的不同部位,地層傾角變化較大,構造復雜。對本次采集的影響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在向斜、背斜等地層褶曲部位,地震波場復雜,各種繞射及散射情況發(fā)育,部分地段會產生側向干擾;二是在斷裂及構造破碎帶附近,地震波傳播路徑畸變,能量散射嚴重,無法有效下傳。同時反射界面錯斷傾陡,導致反射波組非雙曲線。
區(qū)塊內主要出露寒武系、奧陶系、二疊系和三疊系灰?guī)r,面積占整個工區(qū)的48 %左右(圖3)。起伏劇烈、嚴重非均質的地表特征造成地震波激發(fā)接收條件很差,近地表地層大量吸收地震激發(fā)的能量,不僅會造成地震波傳播路徑和地震波波場的復雜性,同時也會產生各種類型的強能量干擾波,進而導致原始單炮記錄信噪比的降低和橫向上的明顯差異,從單炮上看,主要強能量噪聲類型有多組面波、折射波、散射波及其多次波。同時地表條件變化劇烈,地表一致性和靜校正問題突出。
為有效克服以上覆蓋不均勻,構造破碎復雜對成像影響及嚴重的地表激發(fā)和接受條件,同時考慮本區(qū)大高差等地形因素特點,計劃采用單點小道距、高密度觀測,通過提高對地質目標體的鏡像“像素”來提高對較小地質目標體的空間分辨能力。
圖3 不同年代地層出露比例Fig.3 Propotion of different strata outcropping in different geologic time scale
針對工區(qū)地形及地質構造復雜等特點,本次二維采集主要使用了數字檢波器接收、全區(qū)微測井表層結構調查、單點小道距的高密度觀測采集關鍵技術。
工區(qū)由一個向斜和兩個背斜組成,中間地層新,兩邊地層老,形成在宜都—鶴峰復背斜背景下的復向斜或復背斜構造格局(圖1)。從不同地表類型、不同年代地層和不同構造部位三個方面,分別在向斜構造部位灰?guī)r出露區(qū)及西部背斜構造區(qū)砂巖出露區(qū)部署試驗點(圖1中五角星位置)。工區(qū)出露志留系、三疊系、二疊系、奧陶系和寒武系等多套地層,出露巖性以灰?guī)r和砂巖為主,不同地層對地震波能量的吸收衰減存在較大差異(圖4)。
中-下志留統(tǒng)砂巖巖層中激發(fā)獲得多套有效波反射波組,目的層下志留統(tǒng)龍馬溪組頁巖和下寒武統(tǒng)牛蹄塘組頁巖反射能量強,反射內幕特征明顯,信噪比高。中泥盆統(tǒng)云臺觀組砂巖及下三疊統(tǒng)大冶組灰?guī)r次之,反射波組連續(xù)性稍差。中下二疊統(tǒng)再次,能見反射波組,信噪比降低。奧陶系和寒武系灰?guī)r相對其它較差,少部分地段,反射內幕斷續(xù)、雜亂,呈現低頻特點,這也反映了地震波在老地層灰?guī)r中能量散失加快,地層對高頻信號吸收作用強。20~60 Hz分頻掃描顯示時可見到部分有效反射(圖4)。綜合多組試驗結果,確定工區(qū)砂巖區(qū)井深16 m,炸藥10 kg;灰?guī)r區(qū)設計井深20.5 m,炸藥18 kg。
工區(qū)采用1個/3 km點密度進行微測井,共部署146個。微測井資料顯示D02線樁號1 750~6 800段,低降速層厚度2~15 m,低速層速度320~1 200 m/s,降速層速度1 300~2 100 m/s,高速層速度2 100~5 900 m/s(圖5),低降速層局部變化較為劇烈。
圖4 不同巖性激發(fā)單炮記錄對比Fig.4 Shot records in different source position
圖5 D02線速度變化曲線Fig.5 Velocity curve of line D02
此次采集選用的Sercel公司的DSU1型數字檢波器,DSU1型體積小,質量輕,布設簡便,與地面耦合度高,兼具寬頻和高保真的優(yōu)點,成像時間和空間分辨率較高,其具有寬頻帶的線性幅頻響應的特點(圖6)。數字檢波器的自然頻率遠遠小于地震信號的頻率;而模擬檢波器是速度檢波器,期相應的頻率范圍位于自然頻率以上,自然頻率以下的部分會嚴重衰減。數字檢波器在地震信號的有效率帶范圍內具有相同的響應特征,更容易無失真地記錄低頻信號(小于10 Hz),采用數字檢波器接收地震資料分辨率更高。
數字檢波器的振幅特性隨著頻率變化范圍很小,幅值很穩(wěn)定,適宜在采集寬頻信號(圖6a),零相位特性比模擬檢波器具有很高的優(yōu)越性(圖6b)。單炮記錄顯示龍馬溪組及牛蹄塘組目的層(圖6c)反射波清晰,能量較強,信噪比較高,龍馬溪組和牛蹄塘組主頻分別為47 Hz和31 Hz(圖6d),主頻較高,有利于后期處理處高信噪比地震剖面。綜合考慮成本、施工效率及采集質量,選取單點數字檢波器完成本次采集任務。觀測系統(tǒng)主要參數為:道距10 m,炮距80 m,接收道數1 200道,覆蓋次數75次。
針對工區(qū)地形復雜、目的層埋深跨度大、出露多套地層,巖性差異大,設計了單點小道距、高密度、大排列接收觀測系統(tǒng)。設計1 440道的較大接收排列,消除地層傾角起伏的影響。覆蓋次數設計為75次,信噪比較高。小道距接收提高了橫向分辨率,有利于后期處理中信噪分離;有利于近地表建模,提高靜校正精度。單點小道距接收資料道組合比野外檢波器直接組合更合理,效果更好。在后期偏移處理中,小道距接收資料鑲邊效應較小,有利于斷點繞射偏移歸位。
圖6 檢波器原始記錄及頻譜分析Fig.6 Geophone original record and its spectrum analysis
D03線最終處理偏移剖面波組特征明顯,志留系砂巖激發(fā)和寒武系灰?guī)r激發(fā)的反射波組齊全,波組連續(xù)性較好。淺、中、深層能量均衡,層間信息豐富,信噪比、分辨率較高(圖7)。樁號1 000~2 500顯示的隆頭鎮(zhèn)背斜構造特征清晰,樁號2 500~6 000顯示的馬蹄寨野竹坪向斜明顯,向斜軸部受構造應力作用,巖石破碎,無有效信號,信噪比較低,兩翼形態(tài)較為清楚,頁巖氣目的層龍馬溪組及牛蹄塘組層位清晰,同相軸連續(xù),全區(qū)可追蹤,為后期部署頁巖氣探井及水平井提供了高質量的地震資料。
圖7 D03線地震剖面Fig.7 Seismic section of line D03
針對湖南保靖頁巖氣區(qū)塊目的層埋深變化大,地質構造復雜,地震資料成像等困難,經過系統(tǒng)的試驗和論證,實施了多種技術措施和方法,在湘西碳酸鹽巖山區(qū)頁巖氣區(qū)塊取得了高品質的地震資料,為后期頁巖氣儲層的預測和勘探開發(f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為同類地區(qū)進行頁巖氣提供了有利的參考。具體如下:
1)全區(qū)微測井對表層不同巖性進行速度分層,有利于準確確定低降速帶厚度及速度,是獲取高精度的近地表速度模型的有效采集方法,可為后期靜校提供可靠依據;
2)保靖地區(qū)首次采用數字檢波器進行采集,實際資料顯示龍馬溪組及牛蹄塘組目的層信號主頻較高,是獲取高分辨率資料的有利手段;
3)小道距、長排列接收的高覆蓋、高密度、高分辨采集技術,提高了信號近地表的采樣次數和密度,有利于近地表建模和靜校正,可為后期成像打下基礎。
本次二維地震針對湘西地區(qū)灰?guī)r覆蓋復雜地表條件下開展了全面和有益的實踐,采用的采集技術方法可靠有效,對于同類地區(qū)開展地震勘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