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鐘平成 翻譯:王雷 美編:嚴雨
本月的十個拍攝、后期或創(chuàng)意項目,包含冬季肖像、壯觀的焰火以及DIY鏡頭模糊效果。
Dave Wilder使用他的數(shù)碼單反相機內(nèi)置的堆棧對焦功能拍攝了這張非常清晰銳利的風光照
許多不同設置和變量都能作用于一幅出色的圖像。有時我們過度專注于曝光,以至于最終忽略了焦點,通常在遠處隨便挑一個點對焦,對于我們面前的風景沒有任何提升。實際上,拍攝風光照片時對焦操作帶來的變數(shù)很大,我們在此將為大家介紹堆棧對焦以及它背后的理論。
人類的眼睛并不是在同一時間看清一切景物的:它會分別對前景與背景對焦,因此你觀察場景中的任何部分都是清晰的。而堆棧對焦拍攝出來的圖像看起來具有如此強大的視覺沖擊也正因如此,這項技術為一幅原本也許并不出彩的畫面注入新的力量。堆棧對焦技法主要有兩種方式:使用對焦環(huán)手動對焦,或者如果你的相機支持,也可以直接使用焦點偏移功能。(本例中我使用尼康D850)接下來我們來聊聊除了進行堆棧對焦操作,還需要考慮哪些問題……
手動堆棧對焦
并不是所有相機都像尼康D850那樣支持內(nèi)置對焦堆棧功能,但你依然可以手動進行堆棧對焦操作。關閉自動對焦功能,重復拍攝同一場景,手動調(diào)整焦點到構(gòu)圖中不同的點。如果你的相機支持觸摸屏對焦,可以通過點擊想要對焦的位置激活自動對焦——這在機位接近地面不方便使用取景器時非常方便。
最終圖像(右圖)
Dave通過堆棧對焦讓這張照片獲得了一種超現(xiàn)實感。首先他用相同的設置重復拍攝同一場景——除了改變對焦點以外,他對每一次拍攝時的焦點進行精確調(diào)整。接著Dave進入Photoshop將這些圖像混合在一起,讓整個畫面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高度一致的清晰度——這要比在單個圖像中使用小光圈拍攝具有更高的銳度。
1 保持設備穩(wěn)定
找到滿意的拍攝位置后,將相機固定在穩(wěn)固的三腳架上并確定構(gòu)圖,之后要確保不會發(fā)生任何移動,要求相機和拍攝對象都需要保持靜止。如果出現(xiàn)移動情況,在后期拼合圖像的階段就會遇到問題。我使用的三腳架具有靈活的中軸,讓我可以離地面非常近,此外我還為我的廣角鏡頭加裝了一片GND漸變鏡,用來壓暗天空。
2 相機設置
使用更大的f/值例如f/16可以在每一張圖像中獲得更大的景深,能讓前期拍攝和后期編輯更加輕松。拍攝時還要考慮快門速度,以避免相機或被攝物體的任何移動。如果你想在畫面中拍攝云彩或流水的長曝光效果,就需要相對堆棧單獨拍攝這樣的效果,然后在處理時手動將其與堆棧圖像進行混合。參數(shù)設置根據(jù)光線與拍攝位置而變化,我將ISO設為最低值64。
3 最終檢查
在開始堆棧對焦之前對畫面構(gòu)圖進行檢查,因為在兩次曝光之間不能移動相機。開啟實時取景模式,利用內(nèi)置或附加的水平儀確保地平線水平。關閉鏡頭的光學防抖(如果支持的話)并將鏡頭初始焦點設置在距離相機最近的一點上。在開始拍攝堆棧對焦的一系列照片前,有個好辦法是拍攝一張空白照片作為索引,代表開始堆棧,方便后期處理時查找。
圖像堆棧
對RAW文件進行調(diào)整后,我打開Photoshop將全部圖像導入同一個堆棧文件。選中每一個圖層并點擊自動對齊圖層按鈕,確保全部圖層都能對齊。接下來將圖層混合,自動或手動混合都可以。對于我這組圖像,我采用手動混合,因為花朵發(fā)生了一些移動。如果要讓Photoshop自動完成,選中全部圖層然后進入編輯>自動混合圖層。
利用焦點偏移功能
憑借D850的焦點偏移拍攝模式,相機將會從你選定的前景對焦點開始,利用自動對焦使焦平面不斷前移直到到達無窮遠。你可以對相機拍攝的照片數(shù)量以及每次焦點移動的步長進行調(diào)整,還可以設置為靜音快門模式。
并不是每個場景都相同:在這張照片里,我選擇最小設置選項30,即拍攝30張圖像。我知道使用f/8的光圈,將會獲得相當窄的景深,需要更多的不同焦平面的照片用來進行后期合成。我本可以進一步增大光圈值、拍攝更少的圖像并選擇更大的對焦點步長。使用機內(nèi)焦點偏移功能最大的好處是相機在每一次拍攝之間都不會發(fā)生移動。
Claire Gillo為你展示如何在小黑屋中拍出大片
在天氣不佳,不想出門拍攝的時候,在室內(nèi)拍攝光軌是個趣味十足的迷你拍攝項目。親自嘗試這個玩法并不需要太多條件:只要一根繩子,一只手電筒或小燈和一只三腳架。我這里拍攝的是一支復古的實驗燒瓶,這樣就能夠在它的透明瓶身周圍旋轉(zhuǎn)光源,同時拍攝到前面與后面的光軌。選擇什么物品作為主體用來拍攝光軌完全取決于你,大可以嘗試其他拍攝對象。
拍攝這張照片完全就是利用長快門將旋轉(zhuǎn)的光源形成的圖案記錄下來。為了避免相機出現(xiàn)任何晃動,請檢查你的相機確保穩(wěn)固地連接到三腳架,各個卡扣旋鈕均已鎖緊。你還需要一條遙控快門線(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用自拍計時器)以及反光板鎖定功能。
最后,訣竅在于旋轉(zhuǎn)時要保持光圈持續(xù)運動,如果它停了一下的話,畫面中就會出現(xiàn)一小塊不怎么好看的亮斑。
1 相機設置
為了確保相機曝光時間達到13秒,我把光圈收縮到f/16,感光度設為ISO 64。接著我加裝了一片10擋ND減光鏡進一步延長曝光時間,因為我拍攝時是白天,雖然環(huán)境比較暗,但房間里并非全黑。如果你在全黑的房間里拍攝就不用ND減光鏡了。
2 把燈拴在繩子上
為了創(chuàng)造出光線圍繞燒瓶旋轉(zhuǎn)的效果,我把一只小手電拴在一段細繩的末端?,F(xiàn)在只要把焦點對準燒瓶,然后釋放快門并讓光源圍繞被攝主體畫小圈就行了。你需要回看每一張照片并相應調(diào)整曝光:說到底是一個不斷試驗的過程。
3 嘗試不同的色彩
為了得到不同的效果,我在手電前面包上一張黃綠色的玻璃紙,拍攝效果就變成了這樣。我還嘗試了更亮、更大的光源,最終效果以我的口味來說有點太雜亂了。不過這種拍法真的沒有什么限制,所以盡管放開手讓你的室內(nèi)光軌作品獨樹一幟、脫穎而出吧。
Claire Gillo展示如何為冬日肖像增加氣氛與閃亮的感覺
在晴朗而清冷的冬日,當陽光透過樹枝灑下一片金色的條紋時,正是拍攝冬日肖像的絕佳時機。在拍攝這張照片時,模特Bianca身穿冬季的大衣以及一些配飾,增強了整體的冬日觀感與氛圍。此外如果模特穿得很暖和,還有一個額外的好處,就是不至于被凍得在照片里看上去噤若寒蟬!
你可能會以為需要各種花哨的設備和附件才能得到這樣的專業(yè)效果,但這張照片其實是用截幅相機搭配套機鏡頭拍攝的,再加上一塊反光板。使用套機鏡頭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最大光圈的限制:這支鏡頭的最大光圈是f/3.5-f/5.6可變的,具體取決于使用的鏡頭焦距。為了保證Bianca周圍的背景虛化得自然漂亮,我讓她站在遠離身后灌木叢的位置,以保證背景足夠模糊。
如果你能拍出那種風格化強烈的炫光效果當然好,不過在固定場景中并不總能實現(xiàn)。我在Lightroom里對圖像進行處理,獲得整體觀感和氛圍,然后進入Photoshop添加鏡頭炫光濾鏡。
拍攝現(xiàn)場
用一塊反光板從下往上擺放,將部分光線反射回到面部的陰影區(qū)域。如果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就讓模特自己拿著反光板。當你在現(xiàn)場拍攝冬日肖像時,要注意的是時刻保持觀察,確保沒有任何干擾物(例如樹枝)從模特的頭部后面伸出來。
增加炫光
在后期編輯階段,我在Lightroom CC中做了一些基本調(diào)整。接著我將圖像導出到Photoshop,增加一個新圖層。我們選擇濾鏡>渲染>鏡頭炫光……在生成的對話框中,可以定位鏡頭炫光的位置并增減光線的多少。如果你的圖像是黑白的,就需要在鏡頭炫光圖層上方添加一個黑白調(diào)整圖層。最后,使用污點修復畫筆或仿制圖章工具對皮膚的瑕疵進行修補。
相機設置
在拍攝過程中,將相機設為光圈優(yōu)先或手動曝光模式,將光圈設為全開最大光圈。因為我把焦距設為55mm(意味著光圈值為f/5.6),所以提高感光度到ISO 800作為補償。理想中的快門速度應該保持在1/200s以上(我們的快門速度設為1/500s)來獲得清晰銳利的拍攝效果。
Claire Gillo通過將不同角度的照片混合創(chuàng)造出支離破碎的肖像作品
在親自嘗試這種拍攝手法之前,建議從20世紀的立體派、超現(xiàn)實主義、抽象派藝術家和攝影師那里獲取一些靈感:比如畢加索與達利。他們將幫助你為你的圖像獲得更有趣的感覺。研究他們的作品,觀察他們揭示或隱藏的是圖像的哪些部分來創(chuàng)造出抽象感,同時依然保留可識別的特征。
我在這個拍攝項目中只用了一張照片,你在嘗試的時候可以用多張。我選擇使用正方形/長方形,你也可以使用任何形狀。三角形或圓形圖案看起來也很不錯。
如果在放大時發(fā)現(xiàn)圖像的一部分像素看起來變成馬賽克效果,可以打開起始圖像,然后將尺寸減半(圖像>圖像大?。⑦@幅圖像與全尺寸版本分別保存,然后同時打開二者。開始處理縮小后的圖像,然后不要復制步驟1中的背景圖層,而是導入全尺寸的圖像。
1 復制圖層
打開起始圖像,復制背景圖層。(右圖-在圖層面板點擊該圖層,選擇復制圖層。)接下來轉(zhuǎn)到矩形工具(或者如果你希望使用任何其他形狀,可以進入自定義形狀)拖拽出一個小正方形或長方形。它將會自動生成為一個新圖層。
2 創(chuàng)建剪輯蒙版
將復制的背景圖層移動到新創(chuàng)建的矩形圖層之上。右擊該圖層選擇創(chuàng)建剪輯蒙版。接下來選擇移動工具,按Ctrl/Cmd+T打開變換工具,放大圖像使某個部分變大(例如眼睛或耳朵)。你可以多嘗試一下,調(diào)整矩形內(nèi)圖像的不同比例和位置。
3 重復操作并創(chuàng)造
要將形狀圍繞畫面進行移動,需要確保兩個圖層都被選中,并利用移動工具。接下來就是不斷重復相同的步驟,直到你對最終的抽象圖像感到滿意。在最終結(jié)束階段可以通過添加黑白調(diào)整圖層將圖像轉(zhuǎn)換為黑白效果,或者對曲線設置進行調(diào)整,編輯照片的最終效果。
Dan Mold對一款膠片老鏡頭進行改造實現(xiàn)創(chuàng)意效果
高級鏡頭往往價格不菲,移軸鏡頭也是如此。這種專用鏡頭能夠通過在物理上移動或旋轉(zhuǎn)鏡組的方式,對焦平面進行操控,對于普通鏡頭來說,這是無法實現(xiàn)的功能。這類高端鏡頭往往售價過萬,對于我們許多人來說遙不可及——但是也可以把自己的鏡頭改造成具備偏擺功能的“自由奔放”效果。你需要一支膠片老鏡頭以及其他幾件并不昂貴的工具——我的加起來花費還不到300元!
結(jié)果不言而喻。通過將鏡頭偏擺一定角度可以改變焦平面,創(chuàng)造出一種怪異而奇妙的合焦效果,非常適合拍攝包括肖像與風光在內(nèi)的許多主題。通過將鏡頭朝各個方向移動,可以找到一個最佳焦點位置,而畫面中的其他部分將會虛化成柔美的散景效果。
按照下一頁的介紹準備好所需工具和材料,看看如何操作,花一小時左右制作完畢,然后就可以出去拍攝照片啦!
奇怪的景深效果
Dan改造了一支膠片老鏡頭讓它實現(xiàn)偏擺功能并能夠完全改變焦平面。這就讓你可以選擇畫面中心的區(qū)域使之保持銳利,而其他區(qū)域則呈現(xiàn)柔美的模糊效果。
1膠片時代老鏡頭
一支膠片時代的老款定焦鏡頭非常適合用來改造。它們的價格非常便宜:我購買這支奧林巴斯50mm f/1.8 Zuiko鏡頭只花了15英鎊(約135元),它的前濾鏡接環(huán)有輕微損壞。而我只要經(jīng)過簡單的改造就能把它變成一支令人驚嘆的自由轉(zhuǎn)動鏡頭。膠片相機的定焦鏡頭是理想之選:它們具備實體光圈環(huán),因此不必安裝到機身上也能很方便地調(diào)整光圈。我推薦從35mm或50mm這些焦距的鏡頭開始。
2 工具和螺絲刀
你需要一套精密的鐘表匠用的螺絲刀,這樣就可以擰下鏡頭尾部卡口座圈上的小螺絲。在這支奧林巴斯50mm f/1.8 Zuiko鏡頭上,只要擰下3顆螺絲就能拆除卡口座圈。接下來我開始分解鏡頭,露出內(nèi)鏡筒。
3 自行車內(nèi)胎
為了防止漏光,我用一段自行車內(nèi)胎將鏡頭與相機連接在一起,它還具有足夠的靈活性讓你可以四處轉(zhuǎn)動鏡頭以找到最佳焦點。剪一段3英寸(約7.62cm)長的內(nèi)胎,用溫水清洗幾次去掉內(nèi)部可能的任何粉末殘留物,你可不想讓它們掉進鏡頭或相機內(nèi)部。等它風干,或用吹風機把水吹干。
4 用于相機卡口的T2轉(zhuǎn)接環(huán)
你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改造后的鏡頭連接到相機機身上。我用的是T2相機卡口轉(zhuǎn)接環(huán)。只要確認其版本能夠適配你的相機品牌和型號就行了。T2轉(zhuǎn)接環(huán)之所以完美是因為它們足夠厚實,可以用自行車內(nèi)胎將其包裹,然后用蝸桿卡箍將其鎖緊到位。它們的價格也很便宜,許多網(wǎng)站上只賣5英鎊(約45元,國內(nèi)更便宜,譯者注)。
外出拍攝
使用一段自行車內(nèi)胎將鏡頭與機身相連并防止漏光。它能避免不必要的炫光,并帶給你足夠的靈活性讓鏡頭做瑜伽!
5 蝸桿卡箍
將自行車內(nèi)胎的一部分套到T2轉(zhuǎn)接環(huán)上,然后把另一端套到鏡頭裸露的內(nèi)鏡筒上。過程可能有點麻煩,但是一旦正確裝配好就會非常緊密。然后把蝸桿卡箍套到外面擰緊,防止輪胎橡膠管從內(nèi)鏡筒上滑落。用螺絲刀擰緊卡箍上的螺絲時要注意:不要擰過了,以免損壞鏡筒以及內(nèi)部的鏡片。
6 最終效果
完成后就會得到類似于我的版本,雖然根據(jù)你選擇的鏡頭版本不同外觀會小有差異。準備拍攝時,將它安裝到鏡頭卡口然后切換到手動曝光模式,設置1/100s、ISO 400作為起始參數(shù)。通過取景器或LCD屏幕觀察畫面,同時四處轉(zhuǎn)動鏡頭直到發(fā)現(xiàn)最佳對焦點,此時拍攝對象很清晰而其他一切景物都是虛化的,接著拍攝照片。如果看起來過暗,可以適當提高ISO;如果過亮可以提高快門速度,然后再拍一張照片,直到確定合適的曝光。
來自達特茅斯的攝影師Martin Thomas分享了拍攝焰火的訣竅
Martin Thomas在德文郡的達特茅斯鎮(zhèn)拍攝照片。他創(chuàng)辦了dartmouthphotographs.com網(wǎng)站,每天發(fā)布達特茅斯的照片,宣傳這個美麗的城鎮(zhèn)。“Facebook是我的主要渠道,”他說,“但Instagram上的@dartmouthphotographs已經(jīng)是非常熱門的標簽了。”
這張照片是在第175屆達特茅斯港皇家賽船會期間,從與達特茅斯隔河相望的金斯威夫拍攝的。但是Martin發(fā)現(xiàn)焰火并非如他所預期的那樣!“當我第一次按下快門時,驚恐地意識到焰火并不是位于大學上空:而是在右邊。我迅速調(diào)整了三腳架以適應我希望拍攝的區(qū)域,然后繼續(xù)拍攝。我選擇讓河面上被燈光照亮的輪船留在畫面中,而我心里很清楚如果我愿意的話可以通過剪裁只保留大學和焰火?!?/p>
1 參數(shù)設置
Martin說:“位置就是一切。大多數(shù)人從地面拍攝。如果你也這么拍就要把相機對著天空:你也許會拍到一些非常漂亮的焰火照片……但是根本看不出來是在哪兒拍的!試著爬到高處(這意味著你能拍攝到發(fā)射的軌跡)和遠的地方。在鏡頭中尋找地標或識別點?!?/p>
2 對焦
“如果希望照片中有除了煙火外的其他主體,在焰火表演開始前對準它合焦,然后將鏡頭切換到手動模式,”Martin建議道,“這樣你就可以確保焦點不動,從而避免相機在焰火表演過程中反復尋找焦點?!?/p>
3 關于場景
“我愛達特茅斯,”Martin說道,“這是第一次在不列顛皇家海軍學院燃放焰火。學校里的燈都關了:照明完全來自焰火表演。照片右側(cè)是加冕公園的‘舞會’,你能清晰地看到。所有這些都能夠反映出達特茅斯賽船會的規(guī)模,有如此多的人們熱愛著它?!?/p>
4相機設置
Martin使用一部尼康D850加裝一支尼克爾AF-S VR 70-300mm f/4.5-5.6G IF-ED鏡頭變焦至85mm。曝光時間設為6秒,ISO 160,光圈f/8。
Martin說:“將相機設為自拍定時器模式,按下快門后有2秒的延遲。將拍攝張數(shù)設為最大值(D850是9張),每張照片之間相隔半秒。這樣就避免出現(xiàn)震動造成模糊,而且不必一直按快門?!?/p>
5 合適的風
“對于所有焰火攝影來說,風都是主要因素,”Martin說,“它會遮蔽視線,如果風朝向你吹來,就會將焰火包裹在煙霧中,你拍到的只能是一團五顏六色的煙塵,而沒有任何細節(jié)。同樣,如果沒有風,只有你拍攝的第一張照片會是清晰的;在那之后,煙霧會在一處不斷聚集,導致后面不值得再拍任何照片。在這次拍攝中一切都很完美。實際上風把煙霧吹向?qū)W院的右側(cè),讓它的上空完全清澈。這真是攝影師夢想的時刻!”
新系列!
城市攝影
第2/6部分
“在開始你的城市攝影之旅前先到拍攝地點進行一番調(diào)研還是非常有用的?!盩im Cornbill如是說。
想象一下當你來到夢想中的地方——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根本不讓進,可能因為一個電影拍攝團隊要占用一整天。或者你帶上了重型三腳架和最昂貴的鏡頭,希望拍攝一些特定的建筑細節(jié),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當天是節(jié)日,你要是帶的街拍器材該多好。當然,你可以充分利用好這一天,但如果在出發(fā)前就知道將會發(fā)生什么,一定會得到更好的效果。
一天當中的時間、天氣、季節(jié)、發(fā)生的公共與私人事件、周圍的元素(如建筑、樹木和起重機)以及更廣闊的環(huán)境都會產(chǎn)生影響,共同決定著城市空間中哪些拍攝是可能的和可期的,而你在抵達之前就能找到所有這些信息。更進一步的話,提前到訪拍攝地點就可以列出計劃清單,滿足高效拍攝的需要。如果不能提前親自踩點,可以在網(wǎng)上做一番調(diào)研,或者借助社交媒體。某個特定的街區(qū)或建筑物可能會引起你的注意;可能會有一些建筑物讓你想去看看;或者也許有一場活動——不論是抗議還是聚會——可能會提供攝影成果。
www.timcornbillphotography.com
Tim的城市建筑攝影法
1 標志性建筑
如果你在腦海里已經(jīng)有了下一次城市之旅要拍攝的某幢建筑或特別的建筑形式,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要拍攝的主體在哪里,朝向哪個方向,因為隨著一天或一年的時間變化會出現(xiàn)不同的拍攝機會。你可能還會考慮想要拍攝建筑設計的哪個方面。建筑的細節(jié)中是否蘊藏著更大的故事,或者那幢建筑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2 同樣的拍攝,不同的時機
智能手機app能夠告訴你太陽在一天當中特定時間所處的位置,對于制定何時前往何處的計劃非常有幫助。當你拍攝到理想的場景(或者實際拍攝那天的天氣與你的想法有些不同),請記住在不同的條件下拍攝相同的建筑是一種很好的手法。同樣的特征在不同天氣下看起來會有多么大的不同呢?
3 經(jīng)典建筑
對于這類照片,最理想的就是無云的晴天。當你計劃在一天中的何時拍攝哪一個立面的時候,要考慮太陽的移動,思考如何利用陰影“雕琢”建筑物的細節(jié)。當太陽在天空中部高度時要比在正當中效果更好。而當太陽剛落下時,自然光往往與建筑物內(nèi)的光線相得益彰,讓暮色成為拍攝室內(nèi)空間的絕佳時機。
4 利用云彩為照片加分
云彩可以為任何類型的城市攝影增添獨有的維度,所以弄清楚有哪些應該注意是非常值得的。只要稍加思考(再加上運氣),云彩就能成為城市環(huán)境構(gòu)圖中的重要成分——柔化堅硬的線條,為剪影提供抽象的背景,并且可以修整光線的質(zhì)感。在這張照片里,蓬松的云朵被高密度ND減光鏡柔化為條狀的薄霧,增加了強烈的反差。
Justin Minns透露了在寒冷冬日拍攝的訣竅。
風光攝影師Justin Minns最著名的是大氣恢弘的東安格利亞(East Anglia)作品。他的客戶很多,包括國家信托基金會與英國遺產(chǎn),并定期向攝影雜志投稿。Justin還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攝影導師,多年來一直在東安格利亞和世界各地舉辦風景攝影講習班。對于希望更多了解他的建議的讀者,他還著有Photographing East Anglia一書,堪稱該地區(qū)的攝影指南。
這幅《冰島維斯特拉霍恩山上的最后一抹光》使用佳能5D Mk IV機身和16-35mm鏡頭變焦至18mm。曝光參數(shù)為3.2s,f/16,ISO 100。Justin分享了拍攝冬季絕美風光的五個要點……
www.justinminns.co.uk
1全面掌控
雪景會對相機測光系統(tǒng)造成混亂:它是基于中性灰進行曝光的,因此大片明亮的雪會欺騙測光系統(tǒng)導致圖像欠曝。最簡單的解決方法是提高1到2擋曝光,隨時留意直方圖避免高光區(qū)域溢出。
2 保持簡單
當覆蓋的白雪簡化了風景,正是創(chuàng)作高調(diào)單色圖像的絕佳機會。嘗試用極簡主義構(gòu)圖來單獨分離出一個主體,例如在一塵不染的雪原上矗立的一棵孤樹。陰天時空白的天空是我們通常希望避開的情形,但對于這類題材來說就非常適合。
3 盡早出發(fā)
為了拍攝到?jīng)]有留下腳印的原始雪地,或是融化前熠熠生輝的霜凍,必須一大早就出發(fā)拍攝。如果運氣好還能拍到冬季日出時分瑰麗又柔和的色彩。好在由于冬季白天很短,日出時間也相對晚許多!
4 注意保暖
如果你很冷,就很難集中精力拍照,所以要穿上能夠保暖并保持干燥的衣服。一雙好靴子、一頂帽子和一副能讓你正常操作相機的手套,包里備上一件羽絨夾克,等光的時候可以穿上保暖。
5 全天候拍攝
冬季并不是只有雪:壞天氣意味著陰沉的天空,當云層散開時會露出一束強光。在這個季節(jié)里太陽不會升到天空中很高的位置,所以一天當中大部分時間的光線條件都很好。
Claire Gillo教你如何充分利用Lightroom CC與Lightroom Classic的預設功能實現(xiàn)快速后期處理
對于旅途中的攝影師,Lightroom是用來批量處理圖像最高效最快捷的方法之一。對于婚禮拍攝這類題材,往往會拍攝數(shù)百張照片,Lightroom是目前為止最簡單的方法,可以保證將全部照片作為一個集合協(xié)調(diào)搭配在一起,而且隨時可以打印出片。Lightroom預設是一種讓你的圖像風格化的快速而簡便的方法。它是一組預先安排好的圖像編輯設置參數(shù),為你的圖像賦予某種特定的觀感。許多攝影師都會創(chuàng)建預設供大家購買或免費下載。如果你喜歡某個攝影師的色調(diào)與風格,那就值得關注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在網(wǎng)頁上提供他們自己的預設。關于預設有許多選項:可以使用Lightroom提供的預設,也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預設,或者導入第三方的預設。
Lightroom也有類似預設的配置文件——但是配置文件是設計用來在加載后對圖像產(chǎn)生作用的(可以將配置文件看作是基礎)。為了快速編輯,預設要比配置文件更簡單、更高效,但是如果你希望獲得更多的控制權(quán),配置文件是更好的選擇。
關于預設有一點值得注意,那就是不能將多個預設疊加使用。當你點選了另一個預設,所有的設置將會隨之改變。盡管配置文件也不能疊加,但你可以先加載一個配置文件,然后再疊加一個預設。
盡管你可以簡單地添加一個預設并直接使用它,但是為了盡可能發(fā)揮圖像的畫質(zhì),最好單獨打開每一幅圖像并對設置參數(shù)進行調(diào)整,因為每一張來自相機的圖像都會有不同的編輯需求。
1 導入一個預設
如果下載或購買了一個預設,就可以準備好將文件導入了。文件類型很可能是.xmp(Extensible Metadata Platform可擴展元數(shù)據(jù)平臺)。要將其導入Lightroom,請轉(zhuǎn)到加號(Lightroom Classic)或基本調(diào)整下的…菜單(Lightroom CC)然后點擊導入預設。選擇xmp文件,就可以將這個預設文件添加到預設菜單中。
2 批量編輯
在Lightroom Classic中可以用相同的預設批量編輯全部圖像。(目前在Lightroom CC中還不可以)為此請選擇需要更改的全部圖像。將預設應用于顯示出來的主圖像,然后點擊同步。在生成的對話框中點同步,相應的效果將會應用于全部選中的圖像。
3 自制預設
要在Lightroom CC或Lightroom Classic里制作自己的預設,首先對一張圖像進行調(diào)整。點擊+預設按鈕(Classic)或…按鈕(CC),然后點擊創(chuàng)建預設。對預設進行命名然后選擇希望保存在預設列表中的哪個位置。如果要保存預設用于跟別人分享,右擊預設然后選擇在訪達/文件夾中顯示(Classic)或?qū)С觯–C)。
光照不足不是理由,是時候來一場弱光拍攝挑戰(zhàn)了!
到了寒冷的時節(jié),風光攝影師便成了自己的風格。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都有可供拍攝的題材,不論是轉(zhuǎn)瞬即逝的冰雪,還是逐漸消失在云層中的太陽。弱光場景對于攝影師而言都是挑戰(zhàn),攝影師必須更多地思考。然而,現(xiàn)代科技推動相機不斷改進,弱光下的拍攝性能越來越強,讓攝影師變得越來越靈活,從而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拍攝機會。
因此本月的攝影挑戰(zhàn)就是拍攝弱光場景。用什么拍攝手法完全由你說了算,請記住一點,我們永遠歡迎你打破陳規(guī)大膽創(chuàng)新!可以是經(jīng)典的夜景風景,也可以是出乎意料的題材,總之,只要是弱光環(huán)境下的就行。
備好三腳架再穿暖和些。露指手套必不可少,這樣就能在寒冷天氣調(diào)整相機參數(shù)了。拍攝現(xiàn)場的一壺熱茶也能讓你的體驗更加輕松愉快(再來一塊點心就更好了)。
拍攝建議
弱光下的風光照片非常流行,日出前日落后壯觀的云層令很多人著迷,長曝光的拍攝方式也變得十分常見。不過對于現(xiàn)在的相機而言,其高感光度性能遠遠超越之前的型號,再配合光學防抖鏡頭,為我們在弱光下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其中一種可能性就是拍攝動態(tài)的弱光人文照片。
在拍攝這類照片時,你會面對非常惡劣的拍攝環(huán)境:亮度有限但異常復雜的光源,瞬息萬變的人物形態(tài),擁擠的場所等等。不過也正因如此,此時拍出來照片也會令人眼前一亮,印象深刻。我們推薦你嘗試使用超過ISO 1600的感光度,通過嘗試不同快門速度把動態(tài)模糊作為畫面中的重要元素,并利用強烈的光比襯出那些你需要表達的情感。
長曝光挑戰(zhàn)獲獎者是......
Ian Asprey
長曝光挑戰(zhàn)要求作品的快門速度不得低于1秒,只要滿足這個要求什么照片都可以。在眾多的投稿中,來自Ian Asprey的這張經(jīng)典的海景照片脫穎而出??梢哉f他拍攝的場景太適合利用長曝光手法了:天空中的云和海水都是動態(tài)的,在長曝光下會呈現(xiàn)十分順滑的質(zhì)感;日落后光線變暗,利用長曝光可以讓相機使用更低的感光度從而保證最佳畫質(zhì)。最后云層的流動讓本來就很艷麗的天空充滿了畫意,讓背景看起來頗具印象派風格。而燈塔的存在成為了點睛一筆,賦予了照片寫實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