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凱
(營口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營口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9)
脊柱炎是一種由于脊柱小關節(jié)發(fā)生慢性炎癥引起的,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1]。脊柱炎的發(fā)生會對四肢、其他器官造成影響,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引起脊椎骨性融合、壓迫神經等。臨床中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逐漸不被患者所接受[2]。近年來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術逐漸的發(fā)展成熟。本文為,探討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在脊柱炎患者中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脊柱炎治療的9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5例。對照組男29例,女16例,年齡43-76歲,平均年齡(57.2±5.6)歲,發(fā)病至確診時間24-95天,平均時間(54.9±10.8)天。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56.8±5.9)歲,發(fā)病至確診時間26-93天,平均時間(54.5±11.2)天。2組患者均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研究同意書,且患者的性別、年齡以及疾病確診時間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時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2 方法:對照組應用傳統(tǒng)開放性手術治療,取患者仰臥位,氣管插管全麻后在患者的下腹部進行,使術野充分顯露,將脊柱部位的死骨、膿液、以及侵犯的椎間炎性肉芽組織徹底清除干凈。進行減壓直至硬脊膜充分膨隆,手術過程中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根據脊柱間缺損體積的大小選取合適的髂骨進行椎間植骨融合。根據節(jié)段病變應清理選擇合適的固定術。經止血、清洗,留置引流管后關閉切口。觀察組應用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術治療,給予患者靜脈注射止痛與鎮(zhèn)靜劑。取患者俯臥位,通過影像學檢查選擇病灶較重的一側為入路,定位進針點,確定手術節(jié)段后給予局部麻醉。將雙重穿刺針在椎間孔進行穿刺,用注射器抽取脊柱部位的膿液。透視下沿導針放置導絲,同時由深到淺逐層局部麻醉。行切口,在導絲作用下將擴管、套筒置入到患者的椎間盤中央。經皮內鏡下,對脊柱間的壞死組織、死骨等進行清除,術中用生理鹽水反復沖洗。通過CT掃描確認清除完成滿意后,將引流管沿工作套管置入,留置4-10天。連接沖洗液、引流袋,最后拔出工作套管,縫合固定雙腔管結束手術。術后用硫酸鏈霉素氯化鈉注射液緩慢沖洗,保持管道的通暢。
3 觀察指標:對比2組患者的痛疼程度及功能障礙指數,痛疼程度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越低表示痛疼越低;功能障礙指數應用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問卷表(ODI),分數越高表示功能障礙越嚴重。對比2組患者的手術結果,觀察并統(tǒng)計2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以及手術出血量,數據越大表示手術的結果越差。
5 結果
5.1 2組患者手術結果對比: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P<0.05),手術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1。
表1 2組患者手術結果對比
5.2 2組術后2項指標評分:觀察組患者的VAS、O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具體見表2。
表2 2組術后前后2項指標評分分)
早期的脊柱炎可以選擇藥物治療,但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對于椎間隙感染、布魯桿菌病以及脊柱結核等,該類病變組織的周圍會有瘢痕性屏障形成,導致血液運輸能力差、使藥物的濃度達不到,隨著膿腫、死骨的增加,導致治療周期長、效果差[3]。因此在脊柱炎癥較重的患者,手術治療的效果比較理想。手術治療的目的是清除病變的組織、降低神經壓迫、增強脊柱的穩(wěn)定性、緩解臨床癥狀等。臨床中傳統(tǒng)的開放性手術要在患者的腹部進行大切口使術野暴露,這種手術的方法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上[4]都會給患者留下較大的創(chuàng)傷,而且手術過程中需要對組織進行牽引拉扯,導致術中的出血量較高。而且受周圍重要組織、器官的限制,在進行病灶清除的時候往往不是很徹底,導致治療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標。而且大量研究發(fā)現,病灶的清除、固定及植骨方式都會影響著手術的成功,因此逐漸的不被臨床患者所接受[5]。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術逐漸的出現并被廣泛的應用于脊柱炎的治療中。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術是在CT引導椎間孔鏡下,對病灶部位進行清除、應用雙腔管進行沖洗引流方法。通過CT引導能夠提高穿刺精確度,實現在準確到達病灶組織的同時降低對周圍重要臟器造成的損傷。在內窺鏡下對病灶進行清除,能夠實現在行小切口的同時得到清晰的術野[6]。雙腔引流管的置入能夠保持藥物持續(xù)的沖洗,使局部藥物的濃度達到所需的水平,更有利于細菌的殺死。通過雙腔引流管能夠將炎性介質、殘渣持續(xù)引出,更利于脊柱局部的修復。研究發(fā)現,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天數均短于對照組(P<0.05),手術出血量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VAS、OD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示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術能夠完善手術的結果,降低患者的痛苦,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復。
綜上所述,經椎間孔鏡置管引流在脊柱炎患者的治療中效果比較理想,臨床上應當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