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師范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洪 娟
如何關注學生主體,引導初中生學習英語,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兩極分化,是英語教師在實施新課改的過程中面臨的普遍性問題。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以生為本,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一切教學活動的主體。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
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知識水平,在了解學生已經(jīng)會了什么、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的背景知識掌握多少的基礎上來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以發(fā)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情感態(tài)度。
下面以初中英語第二冊(初一下)第四模塊第一課聽說課為例,具體說明我是如何把握教學目標以及如何設計教學活動的。
第四模塊以未來生活為話題,第一課主要內容是談論學校的未來生活。它在本模塊中是訓練學生聽說能力的良好素材,也是連接下一單元閱讀內容的橋梁。
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1.知識目標:學習涉及未來生活的新單詞;初步認識一般將來時will的表達方式;通過聽、讀的訓練,理解對話的主要內容。
2.能力目標:能運用所學詞句口頭描述現(xiàn)代科技產(chǎn)品,表達有關學校未來生活的內容。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積極樂觀的品質,激發(fā)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憧憬。
為了更好實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活動:
首先是導入環(huán)節(jié),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要求學生用英語盡可能多地說出教室中的事物。借此激活學生頭腦中已有的話題詞匯,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部分:通過圖片和事物展示復習學過的單詞、學習本課的新單詞,為下一步句型操練和新課文學習做鋪墊。
第三部分:強化練習幾個句型、單詞。
然后進入課文學習環(huán)節(jié),共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聽錄音,回答問題。發(fā)展學生聽的能力并根據(jù)預設問題使學生初步接觸一般將來時will。
第二步:聽錄音,讀課文。學生先自己讀,然后分角色朗讀。訓練學生的朗讀和理解能力。
第三步:結對練習。增強學生對含有will的一般疑問句的理解。
第四步:找出課文中含有will的句子并理解其含義。加深對一般將來時will 的認識。如果學生預習充分、掌握較好,就要求學生把練習6中的問句和答句變成一句陳述句,強化練習。
接下來是復習鞏固環(huán)節(jié),我選用一篇描述未來學校的短文,要求學生根據(jù)圖片把被選單詞放入短文中。這個練習是突破教學難點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它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對話內容,也為接下來的環(huán)節(jié)打下基礎。
最后是話題談論環(huán)節(jié),此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的輸出環(huán)節(jié),可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由于前面已經(jīng)有所鋪墊,因此學生可以較順利地完成任務。要求如下:用彩筆畫出自己夢想中的未來學校并且談論話題:What will your school be like in 10 years? 要求學生分組準備3 分半鐘,然后在同學面前展示,其他人可以做簡單記錄。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在觀察、體驗時,擅長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處于興奮狀態(tài);觀察后,用語言表達情景時,擅長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腦潛在的力量,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參與的興趣和意識,取得寓教于樂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手段,努力創(chuàng)設吸引人、感動人的情境,在師生、生生平等互助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感受,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并且能主動地參與進去,積極地探索、積極地尋求答案。
例如:在學習介紹莎士比亞的《羅密歐和朱麗葉》這部戲劇時,我備課時從網(wǎng)上搜索了一些莎士比亞的畫像,還下載了他的幾部有聲著作,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給學生展示和播放,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調動了起來。接下來我又引導學生用一些詞匯來介紹《羅密歐和朱麗葉》,學生們通過談論圖片內容激活了頭腦中已有的話題詞匯,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也同步提高。再如學習《奧運》這一模塊時,我從網(wǎng)上搜索了一段有關奧運項目的卡通片,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播放這段視頻,學生們一下子就被有趣的內容吸引住了,短片過后我提問學生記住了哪些奧運項目,學生們爭先恐后一一說出了記憶猶新的奧運項目,這樣為后來的話題談論環(huán)節(jié)作好鋪墊,教學效果很好。
《新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探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窮、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比如,在英語每個模塊知識的學習后課本都設有“模塊任務”這一活動,任務主題源于課文而又超出課文且為學生所熟悉,如《太空旅行》這一模塊的任務是讓學生在第一次登陸月球、中國首次載人航空等有關航空的話題中做選擇,然后查找相關話題的圖片和信息,最后制作成海報并附有一段文字介紹。我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先以組為單位確定話題,然后讓小組成員研究討論本組的話題內容,最后制成海報,班級交流,相互評價。學生從網(wǎng)上、圖書館等信息源獲取相關信息,寫出成果報告,并借助多媒體向全班展示成果。學生在活動中興致盎然,搜尋來的圖文聲像齊全,這樣的活動效果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樣的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交際能力的形成。學生們都很喜歡也很期待每個模塊后的任務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真正實現(xiàn)了合作學習。
英語教學中合理、巧妙運用生生評價,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提高教學效率。在課堂上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對同學進行評價的:“請你指出A同學的作文好在哪里?你能否再添加一些好詞好句使之更加完美?”“請你談談B 同學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如何?你的觀點又是什么?”“大家說C 同學的文章讀得很流利,D同學請你說說C同學英語讀得好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們互相評價時往往是站在他們的高度來看問題,這樣更直接,也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他們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甚至是對問題的理解上升一個層次,從而提高學生的比較和分析能力。
評價他人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這樣做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課堂上我力圖改變過去單獨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態(tài),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中。
在實踐中,我深深領會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世界中,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边@種需求也就是參與的需求。同時,我還認識到: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取決于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思維方式、意志性格等因素,也取決于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以及課堂上的掌控能力,我堅信,只要我們深入學習新課程理念,潛心研究教法、學法,給學生營造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我們的英語教學一定會事半功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