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吉同
1913年6月18日黎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蔣百里,在尚武堂正向全校學員訓話。突然,他拔出手槍向自己胸部開了一槍,之后踉踉蹌蹌走了二十多步倒在了血泊中。年只31歲、前程無量的蔣校長,為什么要自殺呢?
原來是這樣的。兩年前,蔣百里辭去云南省民政廳長,帶著“書生的傻勁”應邀到保定任職。上任后他大刀闊斧整頓改革,嚴格學員軍容風紀,改革教學內容,淘汰那些只會耍大刀的舊式教官,聘請從日本軍校學成歸來的高材生任教。學校面貌煥然一新。然而,有一個問題難住了他,那就是經費。他電報向上申請,但上面不搭理。他親自到北京軍學司交涉,司長魏學翰百般刁難。無奈之下他向袁世凱請辭,但老袁不批(曹聚仁《將將之將一一蔣百里評傳》P13)。蔣百里深感自己“無能”和“失職”,愧對全校師生員工,更不忍讓學??逑氯ィ谑且运馈爸x罪”,故向自己開了槍。萬幸的是,這一槍未擊中要害,經搶救慢慢痊愈。否則,民國將會失去一位杰出的軍事理論家和教育家。
不妨把自殺的話題扯遠些。朱由檢吊死煤山老槐樹上,代表了他的道德和人格高度,由此贏得了后世無數人的同情,至今紅利仍豐?!肚叵闵彙分械捻n琪自刎,是胸中蘊藏著的善良和正義促使他這樣做,感人至深。公元800年,奸臣誣陷清官李藩蠱惑軍心,昏庸的唐德宗信以為真,大怒,密詔宰相杜佑殺掉李藩。杜佑“懷詔旬日不忍發(fā)”,同時密奏德宗,愿以全家百口性命擔保李藩(《資治通鑒》卷235),李藩才得以平安。幸虧唐德宗迷糊過來了,不然后世至少看不到杜牧的絕妙詩文了,因為杜牧是杜佑的孫子,此時還未出生。杜佑敢以一家百口“自殺”來擔保,真是驚天地泣鬼神。上述死節(jié)之士讓人充滿了同情和尊敬。
而有些“賴活”卻又讓人極其鄙視。公元621年,平定了洛陽王世充政權的李世民,這天在閶闔門辦公,蘇威請見。蘇威何許人也?乃隋文帝和煬帝重臣。隋亡后,他又先后又任宇文化及、李密、王世充、楊侗等割據政權的高官。李世民對這種“三姓家奴”極為不屑,派人將他斥責了一通。到長安后,蘇威又求見,李世民仍不見,更不給他官做。最后窮困潦倒,82歲死在了家中(《資治通鑒》卷189)。李自成入主紫禁城后,內閣首輔魏藻德第二天便前去拜謁,李自成問他崇禎這般重用你,為什么不為社稷而死?何以偷生?魏藻德連忙叩頭,說:陛下如果赦免我,一定赤膽忠心效勞。后又表示給個什么官都行。然而,魏藻德可沒有蘇威那個運氣了,劉宗敏把他關起來嚴刑拷打,逼他交出了家中所有錢財,之后“酷刑五日夜,腦裂而死”。李世民為什么鄙視蘇威?魏藻德何以喚不來人們的同情?就在于他們奉“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為之”為圭臬。生命誠可貴,但還有比生命更可貴的東西,那就是良知、尊嚴和氣節(jié)。蘇、魏之流永遠讀不懂,故只能被人們永遠鄙視和唾棄。
再說蔣百里。對于他的自殺,恐怕很多人與我一樣,一百個不贊成。不過,此之所透露出的精神和境界卻令人贊賞,崇高且可貴,那就是責任、擔當、尊嚴和血性。把責任看得高于官帽,甚至高于生命。這種精神的另一面或底線是:不能懶政怠政,不能玩忽職守,不能攬功諉過,不能臨陣脫逃,不能貪贓枉法,不能……這些無疑應是每個“校長”的“座右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