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建國
我的老家在豫西北王屋山腹地的一個小山村,那里有我魂牽夢縈的記憶,有我割舍不斷的情愫,特別是那濃濃的年味。
老家的年味來得早、去得晚?!芭D八到,孩童笑”,進入臘八節(jié),就意味著離孩子們盼望的春節(jié)不遠了。這時起,老家的年味就相隨而來,村里的人們也陸續(xù)開始忙碌。隨后的幾天,大叔大嬸們紛紛走上集市,采購米、面、油、菜等物品,準備過年的食材;大姑娘、小媳婦則來到服裝店,看著琳瑯滿目的衣服有說有笑,臉上充滿期待。“過十五,年味足”,臘月十五前后,各處門市攤點紛紛亮相,狹窄的街道熙熙攘攘,偶爾傳來清脆的爆竹聲,昭示著春節(jié)漸行漸近?!岸^小年”,當天祭過灶神,家家戶戶便開始殺年豬。在我們老家,殺年豬是件大事,忙碌了一年,不論家境如何,年豬是必殺的。豬的大小、胖瘦,往往成為衡量家境殷實與否的一個象征。之后,蒸年糕、烙年餅等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大家在忙碌中迎接新春的到來。“大年三十,貼對聯(lián)”,家家戶戶貼上大紅的對聯(lián),掛上紅紅的燈籠,整個村子便沐浴在喜氣中?!按竽瓿跻?,拜長輩”,早上到長輩家走一走,拜個新年。“過完初一,瞧親戚”,老家對瞧親戚看得特重,直系的舅、姑、姨必去,輩分較近的表舅、表姑、表姨也要瞧一瞧,有時持續(xù)到元宵節(jié)前后。過完元宵節(jié),還有正月十八吃發(fā)糕等習俗。這樣,直到正月的盡頭,家鄉(xiāng)的年味才逐漸淡去,一年的春耕春播陸續(xù)開啟。
老家的年味有底蘊、特厚重。老家的年味從上年的臘月開始,到次年的正月結(jié)束,在兩個年輪的縫隙中逗留較長的時間,顯得綿長而厚重?!爸笈D八菜,迎年神來”,臘月初八這天,鄉(xiāng)親們用拉得圓滾滾的長面條佐以肉、蛋、香菜,做成香噴噴的臘八菜,為新年祈福、保家人安康?!芭D月十五,泡泡澡”,這天,大人小孩要洗個熱水澡,去除一年的灰塵,清清爽爽迎新年?!靶∧瓿?,接財神”,臘月二十三的早晨,家家要貼財神像,預(yù)示新年招財進寶?!岸?,掃屋子”,這天,家家都要搞一次大掃除,角角落落都不放過,打掃得越仔細、越干凈,意味著迎接新年的心越誠?!俺?jié),守年夜”,吃完餃子,大人們圍在一塊兒聊家常,孩子們捉迷藏、玩游戲,有的年輕人則聚在一塊兒玩紙牌,這種玩法沒有金錢上的輸贏,贏家的“彩頭”是讓輸家唱歌或講笑話,博大家一樂?!暗搅顺跷鍟裎骞?,初七初八擦窗花(窗戶上的冰花),十五十六滑溜溜,十七十八發(fā)發(fā)發(fā)。”曬五谷,預(yù)示新的一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擦窗花,預(yù)示春天已經(jīng)到來,鮮花即將盛開;滑溜溜,預(yù)示吃上一碗湯圓,新的一年幸福團圓;發(fā)發(fā)發(fā),指用發(fā)酵的白面做糕點,預(yù)示吃上發(fā)糕,財源不斷。如今,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時代的變遷,人的觀念發(fā)生了變化,一些習慣也逐漸簡化了,但老家的習俗和年味,依然在古老傳承與現(xiàn)代文明的碰撞中保留著底色和韻味。
老家的年味格調(diào)暖、親情濃?!包S燜肉,滿口香,第一塊,老人嘗”,殺完年豬,大家將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切成半斤左右的方塊,加熱去油,然后用蜂蜜上色,再配上蔥姜蒜鹽和花椒,用特制的湯料慢燉3個小時,一鍋色澤金黃、肥而不膩、香氣濃郁的黃燜肉就做成了,而鍋中撈出的第一塊肉,必須先讓家中的老人品嘗,寓意“老人有口福,兒孫自多?!薄!澳暌癸溩訐Q著吃”,熱騰騰的餃子煮好后,要盛兩碗送到左右鄰居家,請他們嘗嘗,也寓意鄉(xiāng)鄰之情長久。“迎新歲,拜長輩”,在我們老家,大年初一這天同姓的長輩是必然要拜的。所謂的拜年,也就是問聲“新年好”,送點果蔬之類的東西和祝福。老家對長輩、親情看得特重,拜年時遇到村里的其他老人,不論輩分遠近、關(guān)系親疏,都要送上祝福?!翱緺t饃,慶余年”,過年期間,老家還有烤爐饃的傳統(tǒng),將小面餅刻滿6道花紋,放在特制的爐具中烤制,寓意和和順順,那精致的爐饃既飽含了濃濃的年味,也刻滿了美好的祝愿,散發(fā)出溫馨的親情。
一年將至,佳節(jié)臨近。盡管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我回家過年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但沖淡不了對家鄉(xiāng)年味的思戀。靜靜的夜晚,我的思緒常在夢中飛揚,自己仿佛跨過時空的阻隔,已回到老家濃濃的年味中,在厚重的底蘊和古老的習俗間行走,在溫馨的鄉(xiāng)情和洋溢的親情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