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宏
(呼倫貝爾職業(yè)技術學院,內蒙古呼倫貝爾 021000)
元素化學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旨在讓學生掌握物質的基本性質等信息,進而對物質進行綜合應用。由于元素化學教學內容繁雜,知識點瑣碎,不具備較強的系統(tǒng)性,導致元素化學教學難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以元素化學教學的有效性為目標邏輯,以元素化學教學多元化、豐富化為思維邏輯,對提高無機化學中元素化學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對元素化學教學系統(tǒng)化發(fā)展,以及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提升具有現實意義。
無機化學中元素化學的知識范圍廣泛,知識點零散,理論知識部分與元素部分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不足,導致元素化學的系統(tǒng)性較差。因此,教師要以相關理論知識為指導,從元素分析的角度出發(fā),對教材內容進行提煉和調整,通過元素化學知識細節(jié)講述,推導出與元素化學知識相關的物質性質、現象、反應等,總結出化學元素的應用與理論知識,實現理論知識與元素化學的有機結合,促使學生認識到問題的本質,以加深學生理解與探索。同時,教師要注重對教學重點匹配和側重,并加強元素結構與性質的結合,促使學生在元素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記憶和掌握理論知識,再由理論知識延伸到元素學習中,以更靈活地應用元素的性質[1]。
例如,生活中應用的殺蟲劑、還原劑等都能夠看到鈉元素的身影;電池中經??吹戒囋氐纳碛?。再如,硼元素是氰化物中結構最為復雜的,擁有極高的配位數;硅元素多以硅酸鹽、二氧化硅形式存在,常見于巖石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理論知識指導下,將不同元素的性質進行比較,幫助學生將聯(lián)系并不大的元素在理論知識的連接下,形成有機的元素知識鏈條。
在元素反映知識點講述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元素電勢圖進行分析和信息提取,并將提取出的知識點應用到元素化學學習中。這樣,學生可以在理論知識與零散元素知識的串聯(lián)下,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有效提高元素化學知識系統(tǒng)性的同時,培養(yǎng)和提升了學生應用理論知識、元素知識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元素化學內容豐富,知識內容復雜,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連接性不強烈,致使元素化學教學具有枯燥性。為提高教學有效性,實現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知識應用能力、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與持續(xù)提升,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致入手,將元素化學知識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讓學生了解到元素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應深入學習元素知識,將元素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并從實際生活提煉元素知識,實現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發(fā)展[2]。同時,教師要深度研究化學教材內容,以知識與生活聯(lián)系的緊密程度為核心,對教材內容進行提煉,實現教材內容與生活有機融合。這樣,教師才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促使他們在強烈的求知欲導向下,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銀”時,可以講銀針試毒、氯化銀感光材料、凝膠與繃帶中的銀元素等,讓學生在豐富的、生活化的化學課堂教學內容中,真正體會到元素化學與生活的關系與聯(lián)系,鼓勵學生收集并整理生活中的元素化學知識,并將獲取的知識展現出來。同時,教師也要不斷收集和整理生活中的元素化學知識,一方面豐富元素化學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做到示范作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另外,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開展以生活中元素化學知識探索為主題的比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充分參與到知識探索和學習過程中,從而為學生知識能力培養(yǎng)、教學豐富性與有效性的實現奠定堅實基礎。
不論是哪一學科教學,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具有掌握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并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在自學能力方面,在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加強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將知識迅速轉化為可以推動自身發(fā)展的知識能力,為學生的知識學習、更新、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到積極作用。從實際情況看,元素化學教學內容較多,但課時較少,教師無法通過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內完成大量的知識講授[3]。所以,為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教師要著眼于學生自學能力培養(yǎng)與提升,通過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完成基礎知識學習。在教師的引導和知識補充與總結下,學生可以完成深度學習,不僅達到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效果,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與學科素養(yǎng)[4]。
例如,教師在講“金”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并針對“金”相關知識內容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試答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金是一種過渡金屬、金可以被汞溶解等知識。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化學反應實驗,促使學生在實驗中,深度探索和學習,切實掌握“金”的結構、化學性質、實際用途等知識,從而實現學生深度學習,切實提高學生學習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
綜合來看,化學本身應具有趣味性,化學教學應凸顯出生動性,而不是枯燥性。作為自然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可以通過自學,在輕松、生動的化學故事中獲取知識,在提高自身學習能力的同時感受到化學的魅力所在,為化學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在信息科學技術的推動下,教育教學愈加信息化、生動化、開放化。教師要突破原有教學方式,充分應用科學技術教學手段,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圖像、聲音、文字等優(yōu)勢,將元素化學生動、直觀地展現出來[5],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致,促使學生在有效教學情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下,與同學、教師進行知識互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造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情境。
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教學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和引申,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針對提出的問題,從多角度和多層次進行考慮和分析。其次,教師可以設置具有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視頻觀看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和探索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和指導作用,幫助學生對元素化學內容進行聯(lián)想和比較,并應用已學知識去探究發(fā)現的問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需要保證問題的可行性與創(chuàng)新性,確保學生的思維可以被充分調動,實現師生、生生之間思維共融。最后,教師可以將一些難懂的元素化學知識與三維動畫等結合,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針對條件復雜、對身體有害的化學實驗,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資料,促使學生進行深度學習[6]。另外,教師可以將虛擬現實技術與情境教學模式相結合,讓學生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完成化學實驗操作,避免實驗失誤對學生人身健康安全等產生影響。
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實現以問題、實驗為紐帶,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學生深度學習、化學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提升為目的的高質量化學教學,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中不斷思考和探索,為培養(yǎng)和持續(xù)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奠定堅實基礎。
由于無機化學中元素化學的知識量大,并且知識點較為分散,學生在記憶和應用等方面存在困難。經過大量的教學實踐發(fā)現,實驗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有助于學生構建較為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對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實際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由簡到難”的原則[7-8],讓學生在充分的實驗學習過程中鞏固已學知識,并發(fā)現和探索新知識,以鞏固學生基礎知識,實現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為提高實驗教學的趣味性,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自行設計實驗,促使學生在設計實驗和實際操作中,靈活應用已學化學知識,并學習到化學新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解“鉻”基本性質特征后,讓學生進行鉻與硫酸的反應實驗,觀察并檢驗實驗結果。隨后,讓學生將所發(fā)現的知識內容進行分析和整理,在教師的引導和指導下,學生可以對相關知識有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難度更大的實驗,讓學生針對實驗方案進行討論。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討情況,以及時對學生作出引導和指導,幫助學生高質量地完成實驗。另外,教師可以在階段性教學結束后,組織學生開展化學實驗比賽,在提高化學教學趣味性的同時,加強學生學習。
綜上所述,無機化學中的元素化學知識豐富,但知識點較為零散,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和能力掌握產生不利影響。這需要教師在基礎知識傳授的基礎上,從理論知識、學生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情境教學、化學實驗教學方面入手,調整和優(yōu)化元素化學教學,為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提升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