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陽穩(wěn)江 彭紅霞
畫家簡介:
雷勇,1970 年出生,就職于湖南省瀏陽市人民醫(yī)院。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書法美術協(xié)會會員、湖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瀏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秘書長。其作品曾獲湖南省長沙市《首屆職工書法繪畫攝影作品》書法類一等獎,2019 年入展“全國第二十屆書法篆刻展覽”,作品收錄于《湖南省青年書法家協(xié)會精英書法作品集·雷勇卷》。
“家有田幾棱,屋數(shù)區(qū),在錢塘江上,中為書堂,面江背山,江之外又山無窮。”年少時,天資聰慧,曾跟隨何焯讀書習字,恰與同鄉(xiāng)鄰里、后為浙派篆刻開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比鄰……此乃金農(nóng)也。金農(nóng)何人?對于雷勇而言,心中住的這位名叫金農(nóng)的人不僅僅是清代書畫家、“揚州八怪”之首,亦有“師友”的成分。在眾多的書體中,他最終選擇了專攻金農(nóng)行書。喜愛金農(nóng)書法中的古樸渾厚,更愛的是他那份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
“入古方可得精髓,化今才能見品質(zhì)?!?019 年,憑借一幅金農(nóng)風格的行書作品,雷勇的作品入展了“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覽”。近日,他正式加入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成為湖南省瀏陽市第14 位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
這幾年看雷勇的字,會有一個不小的疑惑,這個人是怎么突然冒出來的,怎么悄然間字就寫得這樣好,好到作品一舉入了國展。而且,他篆、隸、行、楷皆有造詣,對金農(nóng)行書更是領悟頗深。
“以前也寫,但始終停留在單純的寫字狀態(tài),不得要領,更多的是在學習時人的作品,也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專業(yè)的學習。因此很長時間都是徘徊在書法的大門之外?!崩子碌穆殬I(yè)是一名醫(yī)生,從事外科近10 年,后從事管理工作。醫(yī)院的工作繁多而瑣碎,在2014 年之前,他形容自己就是“自娛自樂地寫一下”“沒個定向”。而2014 年,在雷勇的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是一個分水嶺的年份。
“走出去,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绷私獾嚼子碌拿曰?,書友的一句話讓雷勇頓悟,他一改過去閉門造車的模式,決心轉(zhuǎn)益多師。而這個“師”,既有頗具造詣的行家,也有古人、古帖與古碑,更有各類展覽中的精華作品。
“‘嘩’地一下,就像打開了一扇宮殿的大門一樣,才知道自己要補的東西太多了?!?014 年陳陽靜老師開辦的書法培訓班,2015年、2016 年的魏碑大家徐公正的全國魏碑書法班,2018 年、2019年的張錫良書法講習所……在多次培訓過程中,雷勇開始較為完整地去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書法史,也深深被那些名家、名帖與名碑所震撼著,如癡如醉地為之著迷。短短幾年時間里,他的書學理念開始革新和升華,他在老師的建議下專攻金農(nóng)行書,由此也遍臨名帖。平時,只要條件允許,他都會跑到現(xiàn)場去看展,為的就是學習名家們值得效仿和借鑒的地方。
“每天早起寫1 小時,下班后寫4 個小時,直到上床休息?!崩子律钪?,如果沒有一個長期的臨習積累、取舍融鑄和提煉升華的過程,是很難有進步的。為此,他在工作和書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工作時間專心工作,工作之余靜心習書法。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出,他基本上每天都做到了5 個小時雷打不動的日課練習。
一把曬谷的木制耙子或是一個背簍,家中每新制一樣農(nóng)具,父親都不忘用毛筆在上面寫上“某某于某年制”的字樣。拙樸的木頭,筆墨氤氳其上,便有了一種不一樣的美感。“毛筆字太好看了,或許這就是父親給我最早的啟蒙。”1970 年,雷勇出生在沅水之濱的湖南桃源。盡管出身農(nóng)家,可是小時候父親的這點文墨卻讓他著了迷。讀小學后,寫字課也成了他最喜歡的功課之一。每每看到老師在自己的作業(yè)本上用紅筆畫一個圈,心中的那份歡喜也就不言而喻??梢驗榧揖车木壒?,他只能將這份愛好悄悄地藏在心里,斷斷續(xù)續(xù)地寫著。沒有辦法拜師,雷勇便只能找到諸如《張猛龍碑》之類的名帖來臨摹。
到了大學時代,老師、同學一說起那個“字寫得好的”就知道是雷勇。為了能與心愛的紙墨相伴,雷勇開始較長時間、較為系統(tǒng)地臨習,硬筆書法也有了很大長進。畢業(yè)后進入醫(yī)院工作,緊張忙碌的診療之余,寫字便成了他最大的樂趣。
“一朝入帖,是為了他日能夠出帖?!币舱窃诰氉值倪^程中,雷勇發(fā)現(xiàn)以前那種“流行什么學什么”的方法極不可取,而且也不能讓自己進步。尤其是專攻金農(nóng)行書后,他開始悟到金農(nóng)書學取法不囿于一家一帖,并且真、草、隸、篆各種書體都在涉獵之中,又能針對某帖、某家以“窮源溯流”之法進行深入研究。而這種對傳統(tǒng)理念的尋根與回歸,讓雷勇明白,唯有回歸傳統(tǒng)、根植經(jīng)典、大膽創(chuàng)新才能讓自己的書法技藝變得精進。
“楷書以魏碑為重點,遍臨了《李璧墓志》《張猛龍碑》《元羽墓志銘》等魏碑名品,同時還臨摹了歐陽詢的《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的《孔子廟堂碑》等,隸書則從《曹全碑》《禮器碑》入手,從中體會書法筆法的篆籀之氣。行書則臨習二王 (王羲之和王獻之) 手札、米芾手札等……”
五六年下來,雷勇遍臨各種名帖,盡可能地從古帖、古碑中汲取營養(yǎng),同時也不局限于習古,將帖學“尚韻”之揮灑意態(tài)和碑版“崇勢”之雄渾拙樸充分融合,并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在他看來,這樣習書的過程雖然清苦,但如果能長期堅持的話,可以達到完全用“心”去寫,“以已入萬物之境”的地步。
雷勇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