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治療腰椎滑脫癥兩種手術方式MIS-TLIF與PLIF初期臨床療效的比較)。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5月-2021年8月收治的腰椎滑脫1-2度患者86例,依據治療方法分為MIS-TLIF治療的研究組和PLIF治療的參照組,比較效果。結果:研究組手術整體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P<0.05)。結論:應用MIS-TLIF在治療腰椎滑脫癥的初期臨床療效上手術效果更佳,且優(yōu)于傳統(tǒng)的PLIF,具有較高的推廣性和適用性。
關鍵詞:腰椎滑脫癥;MIS-TLIF;PLIF;初期;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引言: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部分腰椎滑脫癥患者使用MIS-TLIF進行治療,另一部分接受PLIF治療,進行相關指標的比較,根據結果對報道內容闡述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整個研究期間腰椎滑脫患者作為分析對象,從本院收治的腰椎滑脫癥患者中選取1-2度,單個節(jié)段86例作為樣本,即2019年5月-2021年8月完成樣本收集和相關研究,在此期間設立研究組(采用MIS-TLIF治療)和參照組(采用PLIF治療)兩組,將所有的樣本量排序后使用軟件進行隨機分組,將患者分配到上述小組,各獲得43例患者。35歲為最小年齡值,77歲為最大年齡值,年齡平均51.78歲;資料之間的統(tǒng)計學意義相比,表現為(P>0.05),可見有明顯的可比性。
1.2方法
參照組治療期間采用PLIF術,氣管插管全麻麻醉奏效后,俯臥于腰橋位。以滑脫椎體為中心做后正中縱行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及腰背筋膜,剝離雙側椎旁肌,顯露出棘突、橫突根部和關節(jié)突,準確定位,之后置入椎弓根螺釘,在透視下觀察固定位置良好。咬除滑脫椎體棘突及上位椎體下1/2棘突,以及咬除滑脫椎板及下關節(jié)突內側,保證神經根能夠充分減壓。之后暴露并保護好硬膜囊,切除椎間盤,處理植骨面,連接固定釘棒,提拉復位椎體,采用影像觀察復位滿意后,置入將自身骨粒置入椎間隙,再將填滿自身骨粒的直型cage后置入椎間隙。之后對手術部位進行止血和相應的處理,清理干凈后對患者的神經組織和椎管內情況進行查看,無異常后置入引流管,進行切口縫合。研究組手術方法為MIS-TLIF,具體操作如下:氣管插管全麻麻醉奏效后,取俯臥位,胸前、髂嵴下置軟墊,使腹部懸空。在C型臂X線機透視下定位手術節(jié)段及椎弓根體表投影點,并用Mark筆標記。以標記的手術節(jié)段為中心做后正中縱行切口,逐層切開皮膚、皮下組織,適當潛行游離,暴露腰背筋膜,于棘突旁開2.5cm處縱行切開腰背筋膜,手指沿多裂肌與最長肌間隙鈍性分離后,定位錐固定于手術節(jié)段上位椎體椎板下緣,置入擴張管(逐級),安裝擴張通道系統(tǒng),進行光源系統(tǒng)連接。顯露椎板間隙及小關節(jié)。置釘點為腰椎人字嵴頂點(通道下顯露),提前制作好相應椎弓根釘道。對部分上位椎椎板以及融合節(jié)段的關節(jié)突關節(jié)進行咬除,將椎間孔區(qū)顯露,并保留咬除的骨質,在植骨時作為主要材料。對神經根及硬膜囊進行保護,并將神經根及硬膜囊牽向中線處,將前方椎間盤暴露,為了減壓神經根和硬膜囊,將椎間盤切除,取出病變椎間盤及軟骨組織,撐開逐漸,將滑脫椎體在提升法的應用下復位。將碎骨粒置入椎間隙前部,并在碎骨粒中裝入1枚橫弧形cage融合器,置入至處理好的椎間隙。選擇合格的椎弓根螺釘通過預制通道置入,并在兩枚椎弓根螺釘之間置入連接棒,將釘帽鎖緊。C臂透視下確定釘棒系統(tǒng)及cage位置良好。再次探查神經根,神經根松弛,取出擴張通道系統(tǒng)。同法安裝另外一側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并進行同側椎管減壓,C型臂X線機透視,見內固定物位置良好。再次對神經根及硬脊膜的松動情況及受壓情況進行探查,確定無誤后使用生理鹽水沖洗創(chuàng)口,之后進行止血,置入引流管,縫合切口。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手術指標分析統(tǒng)計學意義。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研究資料的表示方式通過兩種方法表現,一種為計數資料應用百分比(%)標識,另一種計量資料應用均數(±)標識,不同的表達方式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t檢驗計量數據,X2檢驗計數數據。比較差異過大時說明統(tǒng)計學意義明顯,此時采用(P<0.05)表示。
2 結果
兩組除手術時間無差異(P>0.05)外,其余指標研究組優(yōu)于參照組(P<0.05)。
3 討論
在腰椎滑脫癥以及相關退變性疾病中,常使用PLIF即后路腰椎椎間融合術進行治療。該治療方法應用的過程中會長時間牽拉椎旁軟組織(雙側),且剝離時間較長,對患者的相關結構有一定的影響[1]。一般情況下,患者的脊柱缺乏穩(wěn)定性或腰背痛是術后殘留的常見問題。目前,科學水平的提高促進了脊柱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在腰椎滑脫癥及相關退變性腰椎疾病中,MIS-TLIF即微創(chuàng)經椎間孔腰椎椎間融合術的應用逐漸廣泛。該技術不僅能夠對椎管內的壓力進行控制,還能夠對患者的正常結構盡可能保留,從而減少了患者并發(fā)癥及醫(yī)源性損傷的發(fā)生。研究中使用MIS-TLIF進行研究組的治療,結果顯示本組整體手術指標優(yōu)于參照組(P<0.05)。說明前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后者。而馬剛[2]等學者的研究中,對部分腰椎滑脫癥患者采用TLIF治療方法,獲得結果如下,所有患者并未發(fā)生并發(fā)癥,且術后疼痛評分及相關手術指標與術前相比有明顯的改善,該結果與本研究相似,說明本次研究具有一定意義。
綜上所述,在退行性腰椎滑脫癥初期應用TLIF和MIS-TLIF手術治療均具有一定效果,但前者效果更加明顯,有較高的利用價值和推廣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廣鐸,鎬英杰,于磊,刁文博,張盼可. 經皮內鏡后路腰椎間融合術治療Ⅰ度腰椎滑脫[J/OL]. 中國矯形外科雜志:1-6[2021-11-14].
[2]馬剛,王永亮,金龍. PLIF與TLIF手術治療退行性腰椎滑脫癥的Meta分析[J]. 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19,34(05):476-478.
作者簡介:姓名:羅仁勝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82年9月 籍貫:廣西三江縣 民族:侗族 學歷:在職碩士研究生 職稱:副主任醫(yī)師 研究方向:微創(chuàng)脊柱外科 畢業(yè)院校:廣西醫(yī)科大學 科室:脊柱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