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攀,林 超
(上饒市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江西 上饒 334000)
某橋梁工程2#-5#墩采用矩形薄壁墩,其中,2#墩高度為60 m、3#墩93 m、4#墩98 m、5#墩28 m,均屬于高墩。2#墩和5#墩的斷面尺寸相同,均為5.0 m×8.0 m,墩身壁厚為55 cm;3#和4#墩的斷面尺寸相同,承臺頂面到上部25 m以內(nèi)為9.6 m×8.0 m,其它部分漸變到5.6 m×8.0 m,墩身薄厚為55 cm。以上四個高墩的施工都使用液壓翻模法,現(xiàn)圍繞該工程實際情況,對液壓翻模技術具體應用作如下分析研究。
采用液壓翻模法進行施工的高墩,其質(zhì)量和翻模結(jié)構設計、加工制作及施工過程中的控制都有密切關系。施工開始前,應認真做好各方面準備工作,包括場地、人員與機具設備,制定嚴格的工藝細則,做好施工人員的技術培訓。液壓翻模結(jié)構在工廠完成加工制作后進行檢查測試,以確認各項技術參數(shù)能否達到設計要求,經(jīng)檢查測試確認無誤后,將其運輸至施工現(xiàn)場開始試拼,對于液壓翻模系統(tǒng)的所有部件,都要提前予以調(diào)試。
(1)組裝順序
工作平臺的就位方式和翻模施工能否順利進入正常狀態(tài)有重要關系,對第一段混凝土進行澆筑時,根據(jù)頂桿具體為止,使用鐵皮管進行套管孔洞的預留,對工作平臺進行組裝的過程中,把套管與頂桿都插入到預留孔當中,以此確保平臺達到穩(wěn)定。
(2)組裝精度
工作平臺的平面扭角不能超過1°;模板中心線偏差不能超過5 mm;模板水平度偏差不能超過0.1%;截面尺寸偏差不能超過±5 mm;水平接縫偏差不能超過2 mm;豎向接縫偏差不能超過1 mm。
(3)組裝要點
①平臺應對中調(diào)平,其表面的材料和設備都必須保持對稱均勻。
②對第一節(jié)模板進行組裝的過程中,需保證中線水平精度符合要求,相鄰模板之間的連接應保持緊密。對第一節(jié)頂桿進行安裝時,應使用長度有所不同的頂桿進行交替排列,防止頂桿接頭處于相同水平高度,對平臺自身穩(wěn)定性造成影響。
③對第三節(jié)模板進行組裝的過程中,需要同時安裝內(nèi)部和外部吊架,之后將安全網(wǎng)綁扎穩(wěn)固。
④對液壓設備進行安裝時,應嚴格遵循相關技術要求。
在內(nèi)外模板間,需要設置好支撐與拉筋。
所有電氣設備都要進行可靠的接地保護,且電線接頭應做好絕緣處理。
鋼筋綁扎利用吊架進行,鋼筋綁扎應滿足連接部位保護層實際厚度達到±10 mm以上的要求。
在混凝土澆筑開始前,需檢查預埋件、模板和鋼筋,同時做好相關記錄,確認滿足設計要求后,開始澆筑施工?;炷猎诎韬驼具M行集中拌和,拌和好的混凝土采用罐車運輸?shù)浆F(xiàn)場,由輸送泵進行澆筑。在混凝土入模前,需對混凝土進行檢查,確認是否保持均勻,坍落度是否滿足要求。混凝土的澆筑應保持對稱、分層且均勻,分層的厚度控制在30 cm以內(nèi)。在澆筑的同時還應做好振搗,振搗由插入式振搗棒進行,振搗也應做到均勻和對稱,避免欠振與漏振。另外,振搗時還應防止振搗棒和鋼筋、模板及預埋件發(fā)生碰撞。
平臺的第一次提升需要在混凝土澆筑至要求的高度后開始,通常要達到0.6 m以上,同時混凝土要達到初凝,但還沒有終凝。對于提升的高度,一般為千斤頂一個有效行程,即3~6 cm。平臺的第二次與后續(xù)提升,每1.0~1.5 h進行一次,其提升的高度和第一次完全相同。平臺總提升高度為一節(jié)模板實際組裝高度+1.5 m,不可提升的太高。在提升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好糾偏與調(diào)平。
(1)對最上層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需完成第一層模板的液壓翻升。在翻升之前,先將模板分為若干部分,再進行提升與安裝。在解體之前,還要使用掛鉤將模板平穩(wěn)吊住,再將抽筋取出,對圍帶進行拆除。
(2)將模板拆除后,將其吊升至上一節(jié)模板指定位置,并對模板進行清理,將平臺提升至指定位置,并完成混凝土表面鑿毛處理后,使用倒鏈把模板吊升至安全位置,然后立即組裝,最后使用爬桿在模板上設置平臺。在實際的吊升過程中,需要安排專人進行檢查,防止模板和其它固定物發(fā)生碰撞。
(3)對模板組裝質(zhì)量進行檢查,經(jīng)檢查確認合格后進行撐木安裝,將拉緊上緊,并緊固好其它部位上的所有連接螺栓。
(4)即將到達墩頂弧形連接部位時,與墩身內(nèi)壁設置托架,然后在托架上設置臨時作業(yè)平臺,并在這一平臺的表面設置拱形連接部位的模板,對鋼筋進行綁扎,設置周圍其它模板,最后對墩頂?shù)幕炷吝M行澆筑。
翻模的拆除順序和組裝順序完全相反,拆除需在停工之后組織進行,先清理堆放于平臺表面的機具設備與材料,并在拆除之前于橫縱向梁的下方設置墊木,同時用木楔將其楔緊,翻模的拆除需保持對稱,在拆除的同時及時運走。
線形控制采用施工測量的方法實現(xiàn),包括中心定位、高程和垂直度測量。其中,對于中心定位測量,其測量方法為三維坐標控制,各墩臺在施工開始前,由專門的測量人員使用全站儀實施中心定位,將橫縱向的護樁都設置好以后,對施工人員進行交底。另外,還要使用水準儀實施復核。對于高程測量,其測量方法為三角高程法,先用鋼條焊接成一個標志,與“豐”字形相似,其三根橫條之間的距離為15~20 cm。然后將標志設置在墩身鋼筋上,將其作為對豎直角進行觀測的基準點。標志的間隔距離使用鋼尺進行測量,結(jié)果需精確到毫米。豎直角觀測直接使用經(jīng)緯儀進行,觀測應達到6個測回,為高程計算提供依據(jù)。對于垂直度的測量,主要包括中線與邊線兩方面內(nèi)容,其中,中線測量方法為鉛直儀測量,1個墩身安裝2臺,1組墩身安裝8臺。鉛直儀設于橋墩承臺,設置保護罩有效保護。在平臺上還應設置接收靶,用于顯示出光斑,并對斑心進行捕捉。其中,斑心就是墩身中心。利用鉛直儀,可以把墩身中心準確無誤的引到平臺表面,除了能降低測量難度,還能保證中心控制的可靠性與準確性。模板翻升完全后,應立即對模板進行檢查,根據(jù)檢查結(jié)果進行糾偏與扭轉(zhuǎn)。邊線測量主要使用全站儀實施,在測量過程中,利用個全站儀放出矩形空心墩邊角,然后確定墩身四條邊具體為止,為空心墩模板設置提供依據(jù)。模板拼裝完成后,必須滿足精度要求。為避免產(chǎn)生誤差,使墩身產(chǎn)生偏斜,需按照6 m的間隔距離使用全站儀對中心點進行測設,同時還要對墩身的實際尺寸進行復測,以此實現(xiàn)對墩身線形的有效控制。
綜上所述,液壓翻模是一種常用的高墩施工方法,目前該工程高墩液壓翻模施工已經(jīng)順利完成,經(jīng)檢測,施工質(zhì)量合格,說明以上施工技術合理可行,能有效保證施工質(zhì)量與安全,并充分發(fā)揮液壓翻模技術具有的簡化施工操作和加快施工效率等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