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福蘭,趙瑞峰
(山西醫(yī)科大學附屬晉城大醫(yī)院 影像科,山西 晉城 048006)
接受靜脈溶栓或機械取栓治療后,仍有相當大一部分AIS(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神經功能沒有恢復甚至進一步惡化,這就是早期神經功能惡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1]。END一旦發(fā)生,則預示不良預后。近年來,F(xiàn)LAIR血管高信號(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xiàn)VH)由于可以作為預測側枝狀態(tài)和卒中病人預后的替代指標而備受關注。FVH是指在液體衰減反轉恢復(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位于蛛網膜下腔內低信號腦脊液背景下的點狀、管狀或者彎曲蛇紋狀的高信號[2]。目前,盡管存在大量有關FVH對END預測價值的研究,其結果不盡相同,因此,本綜述將對FVH的可能機制、其與AIS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AIS嚴重程度及END的相關性、影響FVH的成像參數(shù)進行綜述。此外,我們將對FVH未來展望予以討論。
早期研究認為FVH即是血栓,然而2008年國外一項研究[3]通過對比74例急性腦卒中患者腦血管造影與頭顱MRI圖像證實閉塞血管遠端FVH代表閉塞大動脈近端和遠端側枝循環(huán)的慢速血流,而非血栓。此結果得到后續(xù)大量研究證實,因此,側枝循環(huán)的慢速血流被認為是FVH存在的最可能機制。近期,一項流動模型分析表明[4],只有當血流速度小于5.72cm/s時,F(xiàn)VH才會顯示。此結果可能進一步提示,F(xiàn)VH可能代表逆向側枝循環(huán)血流,而非正向血流。因為,此前已有研究[3,5]指出逆向側枝血流速度較正向側枝血流速度慢。且研究指出,F(xiàn)VH與血流速度、重聚脈沖的反轉角度、回波時間[4]以及PROPELLER技術的應用[4,6]顯著相關。
Sanossian[3]對急性腦梗死研究發(fā)現(xiàn),29例經腦血管造影證實的孤立大腦中動脈(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閉塞的FVH陽性者中,28例具有高級別的側枝循環(huán),其中22例(79%)為3或4級極好的軟腦膜側枝循環(huán),從而指出動脈閉塞遠端FVH代表良好的側枝循環(huán)。而,其后一項研究使得FVH受到廣泛關注,研究[7]同樣指出FVH預示MCA閉塞遠端的良好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且此推測得到后續(xù)研究結果證實[8,9,10],此部分研究認為FVH-ASPECTS評分越高則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越好,F(xiàn)VH存在與較輕微的臨床癥狀、較好的功能預后相關。然而,另有研究認為FVH代表不良的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11,12]。其中2015年德國學者[12]另辟蹊徑,通過對FVH陽性層面數(shù)目與低灌注強度比(顯著低灌注組織體積/輕微低灌注組織體積)之間關系的研究,指出顯著FVH者(FVH陽性層面數(shù)大于4)具有更高的低灌注強度比,從而認為FVH與不良側枝循環(huán)有關。這一結果與其后同樣通過量化的FVH與低灌注強度比間的關系來評價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的研究[8]結果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前者以計數(shù)軸位MRI圖像FVH陽性層面的數(shù)目為FVH量化標準,后者以FVH-ASPECTS評分量化FVH,我們知道FVH陽性層面不代表每一層面內FVH的真實范圍,而且這種計數(shù)FVH陽性層面數(shù)目的方法依賴于層數(shù)和層厚。近年,有關FVH-DWI不匹配的研究[13,14]發(fā)現(xiàn)在DWI序列梗死區(qū)域外FVH越顯著,預示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越好,越可能有效減緩缺血半暗帶進展為梗死組織,從而具有良好的功能預后。有關FVH-DWI不匹配的研究同時將FVH的范圍和DWI序列所示的梗死體積納入評估范圍,比單純依靠量化FVH更真實反映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且研究同時指出當FVH-DWI不匹配用于評估梗死進展的腦組織時,可以作為PWI-DWI不匹配的替代指標。因此,聯(lián)合DWI序列評估AIS患者側枝循環(huán)狀態(tài)時,F(xiàn)VH的價值更大。另外,此種方式相較于PWI-DWI不匹配而言,不需要注射軋對比劑以及專門的后處理軟件,因而可以減少掃描所需時間,提高診斷效率。另一方面,Ahn等[6]通過應用PROPELLER技術發(fā)現(xiàn),T2-PROPELLER-FLAIR序列上血管高信號(FLAIR hyperintense vessels, FHVs)的范圍評估結果較T2-FLAIR序列更接近真實的異常灌注狀態(tài),因此,為了解更真實的灌注狀態(tài),未來研究可以運用PROPELLER技術評估FHVs。該研究進一步提出FHVs不匹配(T2-PROPELLER-FLAIR序 列FHVs評 分—T2-FLAIR序 列FHVs評分)/T2-PROPELLER- FLAIR序列FHVs評分)概念,指出兩個序列間FHVs不匹配越高,則DWI缺血損傷體積越小。對此,其做出解釋:兩個序列間不匹配的FHVs可能代表“好”的側枝循環(huán)血流。此種通過評估FVH來獲得AIS后灌注狀態(tài)的方法為未來研究提供新思路。
鄭玉庭等[15]通過對基線NIHSS評分≤15分的MCA供血區(qū)腦梗死研究發(fā)現(xiàn),F(xiàn)VH高評分組入院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較FVH低評分組重{NIHSS評分[4(2~6)分vs3(1~4)分,P=0.033]},從而認為FVH評分亦可反映卒中嚴重程度,這與以往研究結果一致[7,9,11]。而Ahn等[6]對9例MCA完全閉塞的腦卒中患者核磁頭顱圖像分析發(fā)現(xiàn),T2-FLAIR序列FHVs評分與DWI序列梗死體積呈顯著正相關,而T2-PROPELLER-FLAIR序列FHVs評分與梗死體積無顯著相關性,此不同結果(T2-PROPELLER-FLAIR序列FHVs評分與梗死體積無顯著相關性)可能由研究對象少所致,因為此研究同時指出T2-PROPELLER-FLAIR序列上FHVs的范圍評估異常灌注狀態(tài)結果更真實可靠。
有研究指出AIS患者FVH的存在可能是短暫現(xiàn)象,若FVH持續(xù)存在,則代表血管持續(xù)閉塞[3]。這為FVH是END的危險因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論支持。近期,大量研究證實FVH對END有預測價值[16,17,18],然而,其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其中,國內一項研究[16]發(fā)現(xiàn),MCA M1段嚴重狹窄-閉塞性AIS患者中,F(xiàn)VH陽性組END發(fā)生率高于FVH陰性組(27[11.4%]vs 1[2.12%],P=0.05),但是END發(fā)生在FVHASPECTS評分≥4分或FVH-ASPECTS評分<4分組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這可能與該研究中研究對象NIHSS評分較低有關[NIHSS中位數(shù)3(四分位數(shù)間距1-5)],導致入院72h內以NIHSS評分的變化評估END是否發(fā)生時,END尚不顯著。而,國內學者LI Zhu[17]對267例錯過再灌注治療時間窗而接受抗血小板治療的AIS患者研究指出FVH-ASPECTS評分是END的獨立預測因素,且FVH-ASPECTS低評分與END高風險相關。韓國學者[18]則通過對325例AIS患者研究發(fā)現(xiàn)遠端FVH是END的獨立預測因素[調整后 OR (aOR)=2.86,95% CI 1.65-4.97,P<0.001],且FVH顯著者END發(fā)生率更高。認為FVH陽性組[16]或者FVH顯著者[18]END發(fā)生率高的研究中,同一研究的研究對象具有相對多的同質特征,如責任血管部位(MCA或ICA)、責任血管狹窄程度(嚴重狹窄或閉塞)或僅對遠端FVH做出研究,在這類研究中,F(xiàn)VH可能代表較大面積缺血區(qū),需要較多側枝循環(huán)血流代償,并且,研究中FVH顯著者較大的梗死體積及不良的3個月臨床預后支持此推斷。而認為FVH-ASPECTS低評分與END發(fā)生相關[17]研究中研究對象異質性明顯,如研究對象MCA狹窄程度不一且可能同時伴有ICA狹窄。值得注意的是Lee[7]同樣對同質特征顯著的AIS患者做出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其指出接受靜脈溶栓治療的近段MCA閉塞的AIS患者顯著遠端FVH與良好側枝循環(huán)及較小的24h DWI缺血損傷體積相關,此兩種不同結果可能與治療方案不完全相同有關。Lee同時提出近端FVH可能不是AIS預后的有效預測指標,這可能進一步提示我們未來在有關FVH對END的預測研究中,有必要統(tǒng)一對FVH進行分類,分別對近端FVH及遠端FVH做出研究。此外,2015年德國學者研究[12]發(fā)現(xiàn),F(xiàn)VH顯著者48h內NIHSS評分高于FVH輕微組NIHSS[5(2-17)vs 3(1-5),P=0.03],據(jù)此,這也可能提示FVH是AIS患者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預測指標。2018年法國學者研究[14]發(fā)現(xiàn)FVH-DWI不匹配者早期神經功能改善(入院NIHSS評分-24h NIHSS評分≥8分)發(fā)生率為53%(40,n=79),指出FVH代表良好側枝循環(huán),我們認為這間接表明FVH對END發(fā)生有提示作用。而在2005年曾有研究[19]指出FVH不能預測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治療后臨床預后。2020年國內一項研究[20]得出與其相似的結論,其沒有發(fā)現(xiàn)接受再灌注治療的患者顯著的FVH與卒中預后的相關性,且推測這可能與樣本異質性有關,而這再次提示我們研究對象的異質性可能會導致不同研究結果。
有關FVH對END預測價值研究結論不完全一致,可能與研究對象異質有關,未來可通過研究同質人群來探索FVH對AIS后END的預測價值,例如,相同的責任血管及責任血管狹窄程度(例如,孤立MCA M1段狹窄或閉塞)、不伴有頸內動脈狹窄及接受相同的治療方案。此外,各研究對END定義不同可能是研究結果不完全一致的原因之一?,F(xiàn)有研究指出缺血半暗帶可持續(xù)約36h,若無有效再灌注血流,則可進展為梗死組織,間接說明病程24h內是END發(fā)生的關鍵階段。據(jù)此,未來研究中,可以將END定義為24h內NIHSS評分增加。另一方面,先前研究表明,隨著血流速度、回波時間增加,F(xiàn)VH信號強度減低,加大重聚脈沖的翻轉角度則FVH程度增加,使用PROPELLER技術增加FVH陽性率,以上可能影響FVH定量或半定量測量,從而影響量化的FVH對END的預測價值的研究結果,因此未來研究中,應當將MRI參數(shù)最優(yōu)化,適時使用PROPELLER技術,以減少可能由動脈搏動所致的信號弱化或消失的影響,減少成像參數(shù)、技術對FVH量化結果的影響,以求獲得盡可能一致的FVH量化結果,從而為END早期預測、早期診斷、早期科學管理提供有效的影像學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