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
(臨汾市人民醫(yī)院,山西 臨汾)
銀屑病屬于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患者常見的癥狀表現(xiàn)包括皮膚紅斑、鱗屑等,且疾病還容易反復發(fā)作,這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巨大影響。銀屑病患者的病情容易反復發(fā)作,這常使得患者容易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的發(fā)生會進一步影響患者治療,所以強調予以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尤其是心理護理干預[1]。在本次研究中,探討對銀屑病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借鑒,報告如下。
選取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0例銀屑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2018簡版)》[2]中有關銀屑病的相關診斷標準。(2)患者均有良好的認知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臨床資料完整。(3)患者均知曉本研究目的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心、肝、腎等嚴重器質性疾病的患者。(2)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及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3)精神疾病患者。(4)妊娠期、哺乳期婦女。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以下兩組:實驗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2~65歲,平均(43.2±1.5)歲;疾病類型:尋常型14例,膿皰型12例,紅皮病型10例,關節(jié)型4例。對照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齡21~65歲,平均(42.9±1.4)歲;疾病類型:尋常型13例,膿皰型13例,紅皮病型10例,關節(jié)型4例。比較兩組性別、年齡與疾病類型等資料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均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予以對癥治療,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中醫(yī)治療等。對照組予以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具體是指導患者合理飲食,告知患者平常飲食上需避免暴飲暴食,禁止酗酒及飲用濃咖啡,避免食用引起皮膚過敏的食物如無花果、芒果等,多吃蔬菜水果,簡易少食多餐。對患處皮膚需保持干燥清潔,對皮膚可用生理鹽水進行消毒處理,且可借助乳酸沙丫啶溶液進行濕敷,避免患處皮膚感染,治療期間禁止進行藥浴。鼓勵患者應適當進行運動鍛煉,注意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精神狀態(tài)以促進疾病的康復。注意做好患者日常中的口腔護理,主要是患者因為需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藥物,這使得患者極容易出現(xiàn)口腔感染或者潰瘍情況,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在飲食后用小蘇打溶液清洗口腔,避免由于食物殘渣殘余口腔引起嚴重感染情況。依據(jù)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提供其合適娛樂方式,轉移患者注意力,減少患者對疾病過分關注,鼓勵患者主動的走出室內,積極參加戶外活動,增加患者的社會積極性。
實驗組則是在對照組的常規(guī)護理干預基礎上,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健康宣教。因銀屑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皮膚表皮損傷情況,如此常使得患者容易出現(xiàn)自備、窘迫情況,因此護理人員需主動的為患者講解銀屑病相關知識,包括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治療方法與相關并發(fā)癥等,讓患者可充分了解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護理人員在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時,需要以鎮(zhèn)靜、認真態(tài)度同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時刻保持微笑,告知銀屑病并非是一種傳染性疾病,且當前的治療也無法達到徹底根治疾病的效果,而只需借助有效治療手段就可有效控制病情,且向患者講解疾病治療的大致過程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癥狀,通過合理健康宣教提高患者認識及配合度。(2)創(chuàng)建合適家庭氛圍。家屬對患者了解度超過護理人員,且患者受家屬情緒影響常超過常人,為此需要加強家屬對相關疾病的掌握程度,避免家屬因為誤解疾病而使得其對患者出現(xiàn)過分指責的問題。告知家屬平常中需多予以患者安慰及鼓勵,讓患者可獲得更多情感支持,有效緩解患者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3)心理疏導。銀屑病患者因外表皮膚損傷,使得患者常容易出現(xiàn)焦慮及抑郁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在心理疏導上可采取音樂放松想象訓練這一策略,具體的方法是可先評估患者實際情況,依據(jù)患者病情提供輕松、舒緩的音樂,且配合想象意境的指導語;控制病房環(huán)境安靜柔和,將患者眼鏡與手表去除,協(xié)助患者仰臥及四肢舒展平緩,保持身體在松弛狀態(tài);責任護士指導患者在音樂伴隨下做幾次深呼吸練習,將氣吸到腹部后屏氣,維持幾秒后緩慢呼氣,在呼氣的時候雙肩放松,在練習的時候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感覺空氣自鼻腔進到氣管—肺部—腹部,在呼氣的時候將焦慮抑郁排出體外,保持放松及感覺舒適感;告知患者依據(jù)護理人員指導語的引導,放松全身肌肉,自手部開始直至雙腳依次對上肢、肩部、頭部、頸部、腹部做先緊后松的訓練,達到放松身心的目的;讓患者伴隨舒緩音樂讓其跟隨指導語進行想象,如想象自身置身于寧靜的森林小道上漫步,感受鳥語花香帶來的身心放松,想象自己的面前是一望無際的大海,感受大海的遼闊及陽光的沐浴,體會到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1)兩組患者均隨訪3個月,在干預前后均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焦慮抑郁狀況,量表均包括20個項目,各個項目均采取1~4分的評分法,將分值乘以1.25即為總分,量表均以50分作為分界,50分以上分值越高表明焦慮或者抑郁也越嚴重。(2)在干預前后均使用病恥感內在體驗量表(ISMI)評價兩組患者的病恥感,量表涵蓋29個條目,各項均采取0~3分的4級評分法,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病恥感也越明顯;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活質量測定量表簡表(WHOQOL-BREF)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量表分成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生活環(huán)境4個方面,共計26個評分項目,各項目均采取1~5分的評分法,總的分值范圍為26~13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也越高。(3)在患者出院時刻,使用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表調查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問卷內容涵蓋護理技術、護理態(tài)度及健康宣教等內容,問卷總分為100分,根據(jù)得分評價患者滿意度情況,其中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數(shù)×100%。問卷采取現(xiàn)場發(fā)放與現(xiàn)場回收方式,共計發(fā)放80份問卷,回收80份,回收率為100%,問卷效度為0.93。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分)
表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組別 n SAS S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40 62.25±6.51 43.21±4.56* 58.21±5.86 41.23±4.21*對照組 40 62.14±6.45 50.14±5.12* 58.16±5.84 47.45±4.86*t-0.076 6.393 0.038 6.118 P-0.940 0.000 0.970 0.000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ISMI、WHOQOL-BREF評分變化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ISMI、WHOQOL-BREF評分變化比較(,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WHOQOL-BREF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實驗組 40 88.41±8.56 60.12±6.21* 61.12±6.32 84.45±8.26*對照組 40 88.24±8.51 72.21±7.13* 61.08±6.25 72.25±7.14*t-0.089 8.087 0.028 7.067 P-0.929 0.000 0.977 0.000組別 n ISMI
表3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情況比較[n(%)]
使用SPSS 21.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表示,使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在兩組患者干預后,SAS評分與SDS評分上均較干預前降低,而實驗組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 1。
兩組患者干預后在ISMI評分上均較干預前降低,WHOQOL-BREF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而在評分變化幅度上實驗組明顯要比對照組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在對患者的滿意度問卷調查結果上,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與滿意總數(shù)39例,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非常滿意與滿意總數(shù)34例,滿意度85.00%,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上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銀屑病屬于一種因環(huán)境因素刺激、多基因遺傳控制及免疫介導的皮膚病,多數(shù)患者可在冬季發(fā)病,夏季可緩解[3]。銀屑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且患者因發(fā)病后受他人歧視,這使得患者容易存在病恥感,病恥感的發(fā)生不但會影響患者自身情緒,讓患者無法正常生活,如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治療及預后,因此強調予以患者合理的護理干預。
心理護理干預是根據(jù)患者文化程度、生活環(huán)境予以合理干預的措施,如通過健康宣教、構建合適家庭氛圍、心理疏導等有效轉移患者的注意力,減少患者對疾病過度關注,加強患者及家屬間的交流溝通,使患者可得到更多情感支持,有效避免家屬因為對疾病誤解而過分指責患者,讓患者可以正確認識到疾病,有效緩解患者的病恥感。銀屑病因外表皮膚損傷也使得患者容易引起他人的異常關注,這讓患者容易出現(xiàn)壓抑、自備、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上,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維持平緩心態(tài)及告知堅持樂觀積極心態(tài),這有助于促進患者疾病的恢復,有效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這樣可以有效避免疾病給患者帶來巨大心理負擔,提高護理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SAS、SDS評分上均是干預后較干預前降低,實驗組降低幅度較對照組顯著;實驗組干預后ISMI評分較干預前降低,WHOQOL-BREF評分較干預前提高,實驗組評分變化幅度較對照組顯著;在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上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也充分顯示心理護理干預銀屑病的效果滿意。
綜上所述,針對銀屑病患者予以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降低患者病恥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及患者護理滿意度,因此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