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傳統(tǒng)教學背景下的美術教學模式不利于開展素質教育,教師在教學時過于注重講授知識的過程,沒有給學生留取練習和反思的機會;其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也相對落后、停滯不前;沒有隨著背景和時代的變化進行有效的拓展,因此為促進中學美術教學課堂的有效開展,教師在新課改的前提背景下要進行改進、創(chuàng)新和突破,教師可以在中學美術教學中搭建互動平臺、采用信息化教學手段豐富中學美術教學模式。
關鍵詞:新課改;中學美術;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眾所周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高效進步,人們對自身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shù)的要求越來越高,對教師工作質量的重視程度隨之提升,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不僅要保證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還要開展素質教育,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美術教學作為素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存在,其傳統(tǒng)的、固定的教學方式存在很多問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面臨很多的挑戰(zhàn)。本文基于新課改背景下進行了中學美術教學模式的分析探討。
1轉變教學方式,通過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中學美術課堂
教師和學生長期處于應試背景的影響下,其認為成績和分數(shù)才是衡量自身成就的標準,中學生的學習科目多、學習壓力大,有的學生害怕跟不上課程在課外進行輔導班的培訓,并且學校沒有設計和布置美術考試,學生經(jīng)常在美術、音樂等課堂上學習數(shù)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對美術課堂的重視程度不高。
例如,處于中學階段的學生們活潑好動、貪玩、有著叛逆心理,其在長時間接觸高強度的學習和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會對課堂教師的教學工作產(chǎn)生厭煩心理,中學美術教學模式受到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可以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中學美術課堂,營造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進行龍門石窟的知識講解時,其可以在備課階段從網(wǎng)絡平臺里搜尋一些與龍門石窟有關的圖片和視頻,將其下載到自己的課件中,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可以先根據(jù)課本給同學們進行一定的講解和鋪墊,然后打開教室里的多媒體設備播放龍門石窟的圖片和視頻。有的學生因為學習和生活的限制,沒有機會去真真切切地欣賞龍門石窟的景象,僅僅依靠書本上的圖片和文字也感受不到其內涵,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學生可以加深對龍門石窟的印象和記憶,接下來也可以根據(jù)視頻內容進行繪畫練習。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使用信息技術會給學生營造新的學習氛圍和學習模式。
2設置多個教學主體,將分層教學引進中學美術課堂
大部分的老師在中學美術教學課堂上將自己放在了主體地位,其會站在學生們的面前依照書本進行講解,在開展工作時也會提前進行備課,考慮自身的教學方法是不是高效的,整個課堂是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狀態(tài),缺失了師生互動,并且教師忽略了學生的狀態(tài),在傳統(tǒng)的中學美術教學模式下無法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情況。
例如,每一個人在日常生活和學習工作中都面臨著不同的身份和角色,都需要不斷的改變自己的身份和態(tài)度,教師在教學工作時也要扮演各種各樣的角色。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突破自我,設置多個教學主體,將分層教學引進中學美術課堂上。分層教學顧名思義就是設置不同的層次來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將一節(jié)中學美術課堂分成不同的層次,設置多個教學主體,通過分層教學和多個教學主體進行教學模式的轉變。例如,教師在開展生肖的課堂教學時,可以將課堂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講解知識,這時課堂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在這個階段可以根據(jù)書本和備課材料給學生進行講授;第二個層次是展開聯(lián)想,動手去畫,這時候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在這個階段可以根據(jù)教師的講解和自己的情況對十二生肖的形象和狀態(tài)進行思考,將自己聯(lián)想出來與生肖有關的事物畫在紙上;第三個層次是師生互動教學,教師和學生在中學美術課堂的最后可以進行探討和交流,兩者可以談論自身對生肖聯(lián)想道德具體內容,探究學生剛剛完成的圖畫。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是有吸引力的,其能夠表達自己對美術知識的看法,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
3引入趣味教學,創(chuàng)新中學美術教學課堂
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近幾年新課改的背景下得到了高度重視,教師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但是有的教師仍然認為在中學美術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的意義不大,其在課堂上傾向于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美術作為一門藝術,其本身就是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空間的限制,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美術鑒賞能力,不能拉近自身與美術的關系。
例如,美術作為一門生活化、抽象化的藝術學科,其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比較嚴肅認真,因此為提升中學美術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趣味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中學美術教材中有要求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并且動手進行實踐活動,這節(jié)內容與趣味教學結合可以營造新的教學模式,教師在開課前可以讓同學們自己隨意準備五種小事物,然后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空出5到10分鐘,在講完知識之后,要求學生在這段時間將自己提前準備的五種小事物連接起來組成龍的形狀,將其擺在桌子上,最后教師和學生可以共同比較一下所有“龍”的長度,選出長度最長的,稱之為是第一名,給這位同學進行一定的獎勵。這種游戲化的教學模式是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的同時還可以讓教師通過趣味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和美術這門學科的特點,對傳統(tǒng)的中學美術教學模式進行分析和探討,在目前中學美術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通過采用信息技術、分層教學、趣味教學等多種方式進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進,使得新的教學模式吸引中學生的目光,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進一步提升中學美術教學課堂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馬維琳.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試題與研究,2021(32):103-104.
[2]袁紅.自主,合作探究,實踐式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應用[J].文理導航(上旬),2021(1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