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路軍 劉 星 張 強 陳偉容 陳文靜 張建松 首 佳 何姣娜 方艷琳
郴州市中醫(yī)醫(yī)院 湖南 郴州 423000
我們基于扶正托透法擬變通小青龍湯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取得較為滿意療效,報道如下。
本次入組AECOPD患者80例,均為郴州市中醫(yī)醫(yī)院中醫(yī)經(jīng)典科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住院病人,其中男61例,女19例。按入院的先后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中藥組各40例。平均年齡對照組為74.48±8.06歲,中藥組為70.63±9.19歲。兩組性別、年齡等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急性加重診治專家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7年更新版)。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擬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指南》中外寒內飲證制定。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控制性氧療,復方異丙托溴銨2.5ml、布地奈德混懸液1mg霧化吸入2次/天,茶堿緩釋片0.1g口服2次/天,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5g靜滴1次/天。中藥組服用變通小青龍湯:麻黃、桂枝、炒白芍、黑順片、干姜、炙紫菀、炙款冬花、法半夏、炙甘草、生曬參、生姜、茯苓、殼白果、大棗各15g,細辛、五味子各10g。加水1500ml,煎至600ml,分3次服用,每次服藥后吃熱白粥1碗以助藥力,注意觀察有無汗出、咳嗽咯痰、喘促、大小便增多等排病情況。加減法:痰濁壅盛,咳嗽痰多,合三子養(yǎng)親湯(紫蘇子、萊菔子、白芥子各15g);飲郁化熱,煩躁而喘,加石膏45g。
3.1 觀察項目:①中醫(yī)證候積分: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2002年版)將癥狀、體征制定療效評分表。分別于入院時、出院時記錄咳嗽、咯痰、氣促、胸悶等癥候積分,并記錄證候總積分。②住院天數(shù):記錄入院日及出院日日期,入院日與出院日只算1天。③COPD評估測試(CAT)呼吸問卷:入院時及出院時填寫CAT呼吸問卷,觀察量表積分前后變化情況。分值越高,病情越嚴重。
3.2 統(tǒng)計學方法:以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7.0分析上述患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對計量資料首先進行正態(tài)性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均值±標準差(±s)來表示,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以四分位數(shù)(Q1:下四分位數(shù),Q3:上四分位數(shù))和中位數(shù)表示;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3 治療后中醫(yī)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后各單項癥狀積分咳嗽、咳痰、氣促、胸悶中藥組分別為2(2,2)、2(2,2)、2(2,2)、4(2,2);對照組分別為2(2,2)、2(2,2)、2(2,2)、2(2,2);證候總分中藥組為7.25±2.01分,對照組為7.55±1.72分,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4 住院天數(shù)比較:住院天數(shù)中藥組為11(5,16)天,對照組為12(5,16)天。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5 COPD評估測試(CAT)呼吸問卷比較:治療后中藥組 CAT積分為 13(10,17),對照組 CAT積分為 13(12,17)。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中醫(yī)學認為,AECOPD患者正氣虛弱為本,痰飲內停為標,故筆者予以扶正托透法治療,方為自擬變通小青龍湯。此方是小青龍湯化裁而來,考慮到此時病家已經(jīng)元氣大虛,故減少了麻黃之用量(原方用45g,現(xiàn)在只用15g),并加入殼白果以防發(fā)散太過(白果有毒,其殼能解其毒,故入藥時需連殼打碎同煎),同時增加了四逆加人參湯固元氣,茯苓導水飲從小便而出,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平喘。全方以補元氣、運中氣、宣肺氣為主,固元氣、降肺氣為輔,在不傷及元氣的基礎上祛邪外達。本觀察表明,兩組治療后在癥狀改善、CAT積分等方面無明顯差異,住院天數(shù)相當。因此對于AECOPD外寒里飲患者,使用變通小青龍湯治療,可有效控制病情,對于減少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很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