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丁山
(重慶市武隆中學 重慶 408500)
教育具有繼承性,有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因此,傳統(tǒng)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和影響根深蒂固?,F代教學的改革并不能完全脫離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味的按照現代生活的需要進行,這樣的改革勢必不會產生良好的影響,容易導致教育的脫節(jié)。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代學生與傳統(tǒng)學生在接受能力,知識儲備,學習水平等各方面均會有所差異,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學生的學習,教育要在傳統(tǒng)教學的理念及模式中進行合理的改變。首先,就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傳統(tǒng)教學強調學生的記憶、抄寫、概念灌輸,強調教師主導,體罰等,這與現代教育中所要推廣的素質教育,核心教育的理念有所違背。其次,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培養(yǎng)對象,是教育主體,關注學生知識的獲得及能力的培養(yǎng)才是教育的宗旨。最后,在進行傳統(tǒng)教育與現代教育進行融合的過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消除亦或是完全抵制一方,推崇另一方,教育的連續(xù)性,繼承性要有所體現,任何否定原來的教育而另搞一套的教育改革均不是教育應有的模樣。
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一開始學生們一定會覺得,運動是離不開力的,這時就需要學生們,在實驗中自己看出真理,自己進行實踐。引導學生進行伽利略理想斜面實驗,學生自己領悟,將對斜面平放時的情況進行研究。學生會發(fā)現球體會一直沿斜面滾下去,力不是維持物體的運動的原因,卻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因此,具有某一初速度的物體,如果沒有受到外力做功,就將以這一速度勻速直線地運動下去。但是,如果教師只是將概念,結論告訴學生,沒有讓學生進行主動探究,那么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是不自信的,就會養(yǎng)成學生的萬事學習只等結論的不良習慣。學生進行試驗探究,通過生活中的小事進行試驗,那么學生會自然推翻自己的錯誤理解,確立正確的概念。
教學模式多種多樣,任何教學模式的開發(fā)最終都是為了服務于教學,教學模式要適應各學科的教學特點及學生的學習特點及水平。任何一種知識均可以以任何一種形式教給任何階段的任何學生,教學方法及教學模式的選擇和應用至關重要。現代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更多的將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應用于教學過程,例如教學演示文稿,將各種生澀難懂的知識通過動畫,視頻演示等多種豐富的手段展示出來,從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但是現代科技的應用也要適度,長時間的面對多媒體屏幕也會對學生的視力造成損傷,并且學生的興趣也會逐漸減弱。教學要同學生的實踐相結合,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主要包括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景,提出問題,引導探索,動手實踐,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等等。探究性學習關注學生的主動性的發(fā)揮,教師在進行探究性學習實踐時,更要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使每個學生均得到發(fā)展提高。
例如,在學習《液體的壓強》一課時,教師在提出“液體內部的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問題后,應組織學生先進行假設猜想,學生的猜想是“液體內部的壓強可能與深度、容器形狀、液體種類有關”。接著參照課本,設計實驗驗證??刂茊我蛔兞?,分別測定每一單一變量下壓強的變化,并進行數據記錄。在完成實驗探究之后,讓學生歸納總結:液體內部壓強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
動手操作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悟知識,掌握知識。學生的直接經驗是學生將知識內化的重要途徑,教材中的書本知識是人類長期積累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難以理解的。然而通過動手操作,通過親身試驗驗證得出的結論卻是真正將他人的科學成果轉化為自己內在的知識的方法,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理解更加深刻,甚至還會個人設計試驗過程,進行歸納總結,提出新穎的試驗方法。這樣教學的主動性就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思考,真正將學習看作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去完成,而不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電與磁》的學習時,電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常見,但是相對于電,磁場對于學生來說就比較抽象。但在實際生活中,教師可以通過模擬電場磁場的教學實驗,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感受電與磁的魅力所在。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思考電現象和磁現象有哪些相似之處,進而猜想電現象和磁現象是否存在聯(lián)系,并設想將進行怎樣的探究,也為課堂有更多的時間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礎。
探究性學習現在被廣泛地應用到各學科學習中,通過探究,使得原本呆板的教學課堂氛圍顯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師與學生的親密合作也使得師生關系進一步得到加強,探究性學習也可稱作互動式學習課堂,通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才會取得預期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