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錫珺,曹宇浩,陳計洋,胡文韜,陳彥昭(青島理工大學 環(huán)境與市政工程學院,青島 266033)
曝氣生物濾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BAF)是20世紀80年代末在歐美興起的一種生物膜處理技術,兼有生物化學反應和過濾雙重功能,既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懸浮物和有機污染物,也可以脫氮除磷和去除有害物質[1].該工藝集曝氣、高濾速、截留懸浮物、定期反沖洗于一體,不需設置二沉池,具有容積負荷高、占地面積小、運行費用低、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等優(yōu)點,在世界各地都有著廣泛的應用[2].在設計時需要嚴格把控濾料的選擇、有機負荷、水力負荷、氣水比、反沖洗等方面,如果施工設計人員對其運行機理和使用方式了解不夠,設計出錯,就會出現(xiàn)濾料堵塞、跑泥、出水水質惡化等問題,甚至導致運行失敗.
本文針對日照某醫(yī)院曝氣生物濾池項目曝氣時出水量少、濾料堵塞、出水水質惡化等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方案,以期能給同行業(yè)設計及施工管理人員以啟示和幫助,在以后的施工管理過程中能夠規(guī)范建造,及時發(fā)現(xiàn)和應對相關問題.
圖1 污水處理站工藝流程
圖2為改造前曝氣生物濾池的剖面示意,池內底部為承托層,內設布氣系統(tǒng);上部作為濾料的填料層.項目整體采取地埋式設計,池體采用鋼筋混凝凝土結構;濾池平面布局采用雙格組合,單格底部尺寸為4.8 m×4.8 m,高度為6.8 m;填料層填料為生物陶粒,陶粒粒徑為5 mm,相對密度1.1,整個填料層厚度為2.4 m.
圖2 改造前曝氣生物濾池剖面示意
項目建成投產(chǎn)運行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在正常進水曝氣時,排水管出水量較少,曝氣池內水位逐漸上升,部分水通過反沖洗管道流入集水池;一旦停止曝氣,出水管處開始迅速出水,但出水水質較差.進行反沖洗后正常進水曝氣,出水短暫恢復正常后很快又出現(xiàn)上述問題.其根本原因為濾層堵塞嚴重,大量固體懸浮物和過量污泥粘連在濾料之間,在曝氣時產(chǎn)生氣泛現(xiàn)象,大部分進水無法通過濾層進行過濾,使水位上升,直接通過反沖洗水排放管流出;停止曝氣后水流可通過填料間隙流出,但進水與生物膜接觸面積有限,導致出水水質不達標.
參閱常規(guī)資料發(fā)現(xiàn)國內鮮有關于BAF濾料層堵塞研究的相關論文,通過調研國內相同工藝的污水處理廠,發(fā)現(xiàn)沈陽仙女河污水處理廠及大連馬欄河污水廠均出現(xiàn)過濾池堵塞的情況,由此可見濾層堵塞是曝氣生物濾池的共有問題,根據(jù)以往工程經(jīng)驗,有多種因素可能造成曝氣生物濾池堵塞,主要的影響因素有:進水水質、填料粒徑、反沖洗效果等.
2.1.1 進水水質
曝氣生物濾池對進水水質具有較高要求,需要嚴格控制進水有機物與固體懸浮物濃度,故曝氣生物濾池一般需要設置初沉池控制進水水質.進水懸浮物(SS)濃度過高會導致濾料層很快被堵塞,縮短運行周期,增加反沖洗頻率,根據(jù)運行經(jīng)驗,曝氣生物濾池進水SS以不超過100 mg/L為宜,最好控制在60 mg/L以下;有機物濃度過高會導致有機物在生物降解過程中微生物大量繁殖,產(chǎn)生過量污泥,造成濾料層的堵塞,給反沖洗帶來難度,根據(jù)運行經(jīng)驗,BOD5濃度在400 mg/L以下較為合適[3].
現(xiàn)場對格柵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并無堵塞情況,取水解池出水進行檢測,檢測結果如圖3所示,7 d中平均SS濃度為46 mg/L,BOD5濃度為330 mg/L.由此排除進水水質對曝氣生物濾池堵塞的影響.
2.1.2 填料粒徑
雖然有的企業(yè)已經(jīng)對每一個重要的崗位都制定了明確的崗位說明書,但是最基礎的崗位責任說明書并沒有得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反而成為基層為了應付上級檢查的一項工具。例如:A企業(yè)缺乏完善而健全的財務風險內部控制措施,從而導致制度的執(zhí)行力嚴重不足;作為企業(yè)的財務主管在執(zhí)行財務風險控制制度時也不求甚解,不進行深入挖掘,從而導致企業(yè)各種潛在的風險問題和隱患逐漸增加。
曝氣生物濾池的濾料不僅要滿足強度、耐磨、耐水、耐腐蝕等方面的要求,還要有合適的粒徑.濾料的粒徑關系到處理效果的好壞和運行周期的長短.粒徑越小,處理效果越好,但因其孔隙小易被堵塞,會使運行周期縮短,降低反沖洗的效果.濾料使用時間久會導致部分濾料破碎,使濾料間孔隙過小,在濾料層出現(xiàn)積泥現(xiàn)象[4].
針對這種可能的情況,現(xiàn)場取樣發(fā)現(xiàn)陶粒完整無破損,核實了濾料級配,觀察反沖洗出水,并未發(fā)現(xiàn)濾料流失,綜上分析,基本排除濾料問題.
2.1.3 反沖洗效果
曝氣生物濾池運行一段時間后,由于生物膜厚度和濾床內截留懸浮物增加,使過濾阻力和水頭損失增加,因此需要定期進行反沖洗,去除多余的生物膜與SS.曝氣生物濾池的反沖洗效果對其運行周期和出水水質都有影響:若沖洗不充分,濾池運行周期將會縮短,造成濾池堵塞,處理效能無法充分發(fā)揮;若反沖洗過量,則會導致濾料表面的生物膜大量脫落,生物量不足,濾池處理效果下降,出水水質變差[5].
通過核算濾池面積與反沖洗泵出水流量,初步發(fā)現(xiàn)反沖洗強度不足,無法使濾料與污泥分離,因此,需對曝氣生物濾池進行改造,以恢復其處理能力.
對于陶粒組成的單層濾料,反沖洗強度一般取5~10 L/(m2·s)[6],反沖洗水量可由式(1)求得:
q=W×S
(1)
式中:q為反沖洗水量,L/s;W為反沖洗強度,取5 L/(m2·s);S為濾池底面積,m2.
取反沖洗強度要求的最低值,計算得到反沖洗水最低需水量為q=5×4.8×4.8=115.2 L/s.
表1為現(xiàn)場反沖洗泵的型號及其部分性能參數(shù),反映了反沖洗泵在不同揚程下所能提供的流量大小.對于反沖洗泵而言,其揚程由水力提升高度和管道水頭損失組成.以水泵的水力提升高度為揚程的0.8來計算,若要達到反沖洗出水管口6.4 m的提升高度,反沖洗泵只能提供83 L/s的水量,無法滿足反沖洗強度的要求,這就導致污泥沉積在反應池內.而曝氣生物濾池主要利用陶粒中的微生物進行脫氮除磷,懸浮污泥作用很小,過量的污泥沉積在池中,就會造成出水水質的惡化.
表1 反沖洗泵型號及性能參數(shù)
因為污泥沉積的太多,反沖洗強度不夠,無法使濾層膨脹呈流態(tài)化,只能在濾料之間沖出一條條水流通道,反沖洗只能清洗這一部分通道.曝氣時,水從上方流下,曝氣管由下而上曝氣,由于氣體流道集中、流速過大,把通道堵住使水無法流下,造成氣泛現(xiàn)象.而在不曝氣時,水可以通過通道流出,導致曝氣出水量少而停止曝氣時迅速出水,同時因為積泥太多,水只能從通道流出使水與濾料的接觸面積有限,使水質無法達標.
曝氣生物濾池堵塞的根本原因是反沖洗泵所提供的反沖洗強度不足,由式(1)可知,在不改變?yōu)V池面積的情況下,只有增加反沖洗水的流量才可加大反沖洗強度.加大反沖洗水流量有兩種方法,一是更換大流量泵,二是降低現(xiàn)有泵的靜揚程,從而提升現(xiàn)有泵的流量.根據(jù)以上思路,提出3種解決方案:
1) 更換大流量泵.優(yōu)點是不需要對現(xiàn)有土建設施進行改造,可以快速解決問題,但缺點是更換新泵費用較高,舊泵被閑置造成浪費.
2) 降低排水管高度.優(yōu)點是不需要更換反沖洗泵,缺點是地埋式結構改造難度大,需對管道重新鋪設,施工量大,施工周期長.
3) 附加潛水泵.在原出水口下1 m附加1臺潛水泵,將反沖洗水從原排水口排出改為由潛水泵抽出,改造后反沖洗泵出水流量為125 L/s,反沖洗強度為5.6 L/(m2·s),可滿足曝氣生物濾池對反沖洗強度的要求.此方案相比上述兩方案工程量小,改造時間短,成本低.
綜上所述,最終選擇方案3作為本項目的解決方案,改造后曝氣生物濾池示意如圖4所示.采取了上述處理方法后,曝氣生物濾池出水正常,各項指標滿足出水要求,驗證了之前的推論.
圖4 改造后曝氣生物濾池剖面示意
1) 若其他曝氣生物濾池出現(xiàn)文中類似現(xiàn)象,管理方應優(yōu)先核算濾池的反沖洗強度是否達到要求.
2) 設計人員在設計建造相關構筑物之前,需要對其運行基本原理進行必要了解,必須在經(jīng)過完整計算后再出圖.
3) 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濾池的透水性,可在濾池進水端安裝流量計,在濾板下安裝壓力送變器,及時了解濾池的水頭損失及透水性.
4) 要控制進水的SS濃度.要定期檢查格柵和水解調節(jié)池的運行情況,保證進水SS不超過濾池的設計能力.
5) 按需求選用合適濾料,不可以次充好,定期檢查濾料是否平整均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