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源
摘? ?要:隨著現代科技手段發(fā)展日新月異,新媒體從傳統(tǒng)的多媒體時代中應運而生,信息交流也因此更加便捷。新媒體不僅可以幫助人們快速獲取時事要事,還可以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手段廣泛運用在中學教學中。情境教學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法,在英語學科中的應用也是由來已久。研究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情境教學的設計與實踐,有利于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英語;新媒體;情境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32-0015-06
一、新媒體教學在新課標中的體現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多媒體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現代生活。互聯(lián)網時代正推陳出新,新媒體作為第四大媒體迅速成長,被譽為21世紀最耀眼的傳播媒體。新媒體不僅集文字、聲音、影像于一體,而且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極大的豐富和發(fā)展。新媒體是在互聯(lián)網技術支撐下呈現的新的媒體形態(tài),它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新媒體教學,是以新媒體作為技術支撐,將新媒體運用到教學過程中去的一種教學形式。新媒體教學有三個主要特點,分別是即時性、互動性和海量性。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課標》)明確提出,“作為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還指出,“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盡可能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境,讓學生在體驗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圖文并茂的教學情境。情境教學勢在必得,因為它依托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順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此外,傳統(tǒng)的情境教學單靠教師語言描述和老套的直觀教具,學生無法建立興趣,情境也失去“代入感”。因此,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教師可以運用數字化手段,借助音樂、動畫等動態(tài)資源,創(chuàng)建生動有效的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墩n標》中指出,“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學校條件和學生實際情況積極學習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可見,利用新媒體技術打造數字化課堂,從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打破傳統(tǒng)課堂的枯燥乏味,還能夠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傊诔踔杏⒄Z中運用新媒體開展情境教學,是當今英語教學的現實需要。
二、情境教學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由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是一種基于知識和學習的理論。該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觀能動性,認為學習是基于原有的知識經驗下生成意義、建構理解的過程。其中,激進建構主義強調知識不是個體接受的,而是認知主體主動建構起來的;社會認知主義認為知識是在社會文化背景下,由學習者個體主動參與社會文化互動,從而建構自己的認知結構的。這強調了學生學習知識是主動建構,而不是被動接受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擔任的是課堂的組織者、促進者以及課堂的建設者和開發(fā)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建構主義理論同時也強調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認為學習不是抽象的過程,而是需要借助真實的情境,學習者要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新經驗,然后生成意義,從而習得知識。英語情境教學法就是運用這種方式,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取知識經驗。
(二)二語習得理論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二語習得的核心是輸入假說。輸入假說認為語言學習不是通過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學生通過接受一定的語言輸入。因此,語言是習得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過程。但是,可理解性的語言輸入需要借助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而且輸入的語言環(huán)境一定要略高于學生現有水平。根據二語習得理論,我們可以看出情境創(chuàng)設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育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語言輸入,進一步習得語言。
三、傳統(tǒng)情境教學的不足
傳統(tǒng)情境教學中教師脫離了情境的實際意義與價值,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在情境創(chuàng)設時脫離學生實際生活。比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在單元主題圖那里大做文章,背景圖里出現什么畫面就創(chuàng)設什么情境,很顯然這種教學內容并不是與學生實際生活同步進行的。有些單元講述的是名人故事,有些教師就費盡心機將名人設想成自己的偶像,不僅顯得情境牽強,學生無法信服,而且偏離了教學目標,這樣的情境設計是徒勞無功的。
其次,創(chuàng)設情境時為創(chuàng)設而創(chuàng)設,犯了形式主義錯誤。當前很多中小學教師由于情境教學理論學習不充分、實踐經驗不足,導致進入形式主義的誤區(qū)。在任何課堂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都以“為課堂教學目標服務”為宗旨,創(chuàng)設情境也是新課標所倡導,為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而采用的方法。比如,很多教師也知道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順利進入課堂主題,但很多教師僅在上課前warming-up和lead-in環(huán)節(jié)進行情境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以后,后面的教學還是傳統(tǒng)的“滿堂灌”形式,教師一人主宰課堂,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能感也隨之降低。再如,傳統(tǒng)情境創(chuàng)設方式單一,忽略新媒體的使用。很多一線教師在開展情境教學時,使用的教學資源都過于單一,大部分采用傳統(tǒng)的直觀教具,比如圖片的簡單疊加、隨便用一些網上的課件等。這樣的課堂失去了吸引力,教師過分將他人課件當中的情境強加在自己課堂上,在忽略了教學重難點的同時,學生也會對這些傳統(tǒng)的資源產生疲勞效應,學習效率大大降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為省時省力、忽略新媒體的使用,有時看似完成了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但學生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學生被動接受間接經驗,也未能真正理解知識內容。
四、新媒體教學方式的特點
(一)教學形式多樣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興趣
傳統(tǒng)多媒體教學在視聽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學生在閱讀書面文字時,教師可以將書中抽象枯燥的內容轉換為聲音和視頻,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避免學生的視覺疲勞。新媒體技術相對于傳統(tǒng)的多媒體更加開放和兼容。新媒體具有數字化、網絡化的特征,在學生視聽的基礎上,還可以通過新媒體介質,讓學生在網絡世界暢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動靜結合”。介于此,新媒體教學形式更加多樣化,比如微課堂、翻轉課堂及一些自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頻等。在智能化信息時代,這些多樣化的新媒體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所以,在課堂上運用新媒體豐富教學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能夠提高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
教師要遞給學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新媒體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形式,即時性很強,數據網絡不斷更新?lián)Q代,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隨時為自己“充電”。隨著“互聯(lián)網+教育”理念逐步推廣實施,數字化課堂成為一線教師的左膀右臂,在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不足的同時,還能為英語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近兩年教師隊伍逐步壯大,教師年輕化趨勢愈加明顯。年輕教師更愛追求新生事物,更愿意提升教學技能。在這種大背景下,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逐步提升,實踐操作能力也水漲船高,教師教學水平得到很大促進。
(三)有利于英語教學模式轉型,提升課堂效率
在新媒體背景下,出現了很多新興的教學模式,比如慕課、翻轉課堂等。這些新教學模式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突破時間空間的界限,為英語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學生在新教學模式的催化下,不再束縛于傳統(tǒng)課堂中的課本、黑板等這些直觀工具,而是身臨其境地進入動態(tài)化的課堂中。通過新媒體教學模式的使用,學生可以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專注于課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與此同時,教學是交互性的過程,不僅包括教師的教,還包括學生的學。那么學生學習效率提高必然影響教師教學效能感,從而提升課堂效率。
(四)開拓學生視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新媒體具有海量性的特點,它的信息量遠遠高于教材乃至教師。因此,教師合理利用新媒體時,學生也可以獲得大量學習資料?!盎ヂ?lián)網+教學”融入英語課堂后,拉近了學生與時代的距離,可以了解更多的國內外知識、提高自己的文化意識、開拓自己的文化視野。教師可以通過運用新媒體,有效創(chuàng)設與學生實際生活相關或相似的情境,在貼近學生生活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五、案例分析
教學文本:人教版Go for it Book 8B 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A 1a~2c
(一)教學內容
本課程類型為聽說課,語言目標是用過去進行時談論過去正在發(fā)生的事。教材單元主題背景圖為電視節(jié)目,有利于教師采用情境教學法并利用新媒體創(chuàng)設整體情境進行教學。
(二)教學過程
Step 1 Warming-up
Hello, boys and girls! Before this class, I have a question for you. Do you like watching TV? Today we are going to watch TV together. First, I would like to show you today’s TV list.
(設計意圖:在熱身環(huán)節(jié),教師用看電視這個生活中最常見的場景來設置情境,將整個課堂內容轉換為四個電視節(jié)目。PPT背景圖設計成電視機的輪廓,隨后在電子白板上呈現電視節(jié)目單,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看電視這條線索貫穿始終、環(huán)環(huán)相扣,注重課堂整體性和連貫性。)
Step 2 Lead in
Ask students about TV programs and lead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eacher’s favorite TV program is by showing a video of weather forecast from CCTV.
(設計意圖:熱身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電視背景初步了解本單元主題語境,因此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插入視頻可以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神經,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First program: Weather Forecast. Show students some pictures about today, tomorrow and yesterday’s weather via a game—Sharp eyes. With listening to the thunder of rainstorm, students guess yesterday’s weather was rainstorm.
(設計意圖:學生與教師進行一個小型的猜測游戲——火眼金睛,增加學生課堂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同時火眼金睛游戲可以復習已學單詞,并引出本節(jié)課主題語境單詞rainstorm, 進入正式教學環(huán)節(jié))
Step 3 Pre-listening (以2a~2c為例)
Teacher: Now class, let’s move to the next program. It’s story time. My best friend Bob told me he was really unlucky yesterday, do you want to know why? OK, don’t worry class. Firstly, let’s listen to him and find out what he experienced.
(設計意圖:2a~2c是教材中的聽力活動,講述了一個小男孩在暴風雨天氣中的遭遇。教師將小男孩設想為自己的好朋友Bob,可以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PPT此時呈現教師提前錄制的VCR視頻,在備課時找一個和教材主人公小男孩年齡相當的學生錄制一段對話,對話注意間隔時間,方便在課堂中讓學生和視頻中男孩進行對話,增加情境的真實性和互動性。)
Bob: I am so upset now.(當視頻中男孩說完,教師用手中遙控隨即暫停視頻)
Students: what’s wrong with you, Bob?
此時教師在按下遙控播放視頻,小男孩將自述自己昨天的經歷,這段內容正好與聽力材料相吻合,教師可以直接讓學生聽小男孩的自述,然后回答2a中的問題。
Step 4 While listening
Bob: Yesterday was a terrible day. My alarm didn’t go off so I woke up late. It was seven thirty when…
聽完第一遍材料后,教師再按下播放鍵播放視頻
Bob: oh my god! Am I unlucky yesterday?
Students:Yes!
Bob:All of you are my friends. So I want to tell my trouble to you once more. Maybe I will feel better. Are you willing to listen to me again?
Students: Sure!
教師隨機按下播放鍵,這時視頻中小男孩重復剛才的材料。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看似是學生繼續(xù)與主人公小男孩保持對話,實際上是為了完成書后2b中l(wèi)isten again 的練習。這樣的設計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聽前保持注意力和專注力,另一方面打破傳統(tǒng)錄音機和課件中靜態(tài)播放聽力材料的枯燥乏味,可以調動學生積極性,也能建立學生的聽力興趣。)
Step 5 Post-listening(2c角色扮演活動)
Teacher: Now we move to the next program, it is a talk show. Are you ready?
(此時屏幕上呈現一幅動態(tài)有聲的情景圖,圖片內容是一個雨后初晴、陽光明媚的午后,本市電視臺記者隨機走訪街頭,采訪市民有關昨日暴風雨的問題。)
這時教師把提前準備好的話筒展示給學生(在此之前學生并不知道話筒的存在),說“Surprise!”,? 隨后搖身一變:Now I am not a teacher, I am a TV reporter! And you are the boy, I want to interview some of you and tell us what happened yesterday morning.
在教師采訪完一兩位同學以后,學生便了解到角色扮演的內容和方式,隨后小組合作,教師將舞臺交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分飾角色,自行表演。
(設計意圖:利用電子屏幕上的背景來創(chuàng)設情境,聲像并茂,豐富學生感性體驗、激發(fā)學生內部學習動機。角色扮演打破了傳統(tǒng)交際性輸出活動單一的機械性操練對話形式,更加體現情境的真實性。)
Step 6 Homework
Describe what you were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 to your partner.
(作業(yè)的完成可以課下利用微信或QQ等平臺讓學生錄制好音頻發(fā)送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及時給予反饋。)
六、新媒體教學帶來的啟示
(一)新媒體下的情境更加多樣化、更加真實
傳統(tǒng)英語課堂中的情境創(chuàng)設更加偏向于圖片、音樂或教師簡單的寒暄語,學生往往感受不到主題語境,因此也無法快速進入狀態(tài)。利用新媒體,教師可以在熱身和導入環(huán)節(jié)增加形式多樣的音視頻進行點綴。新媒體下數字化的課堂有效融合了聲音、動畫、圖像等動態(tài)元素,他們交相呼應,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更加藝術的背景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給予學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學生可以完完全全放下戒備,全身心投入課堂。新媒體手段為真實的情境提供有力保障,對情境的營造起著渲染烘托的作用。真實有效的情境也有助于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潛力得到開發(fā),提高學習效率。
(二)新媒體下情境不再流于形式,課中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
新媒體技術支撐下教師會依據授課內容,設計多元化的導入方式,在教學一開始就扣人心弦,緊緊抓住學生。傳統(tǒng)情境教學中,教師在導入時用簡短的對話進行話題導入,有時僅僅使用幾種簡單的直觀教具引出話題,然后在課堂中又回到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脫離教學情境。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只是流于形式,學生并沒有真正進入主題語境,因此也不能得到有效輸入。與此同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完全被剝奪,在課堂中無法親身參與活動,這也違背了素養(yǎng)教育中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可以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圖像、聲音、動畫、網絡等素材,創(chuàng)設各種子情境,這些子情境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相連,貫穿在整個課堂大情境之中。多樣化的情境創(chuàng)設激活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欲望,真正實現教師用心創(chuàng)“境”,引導學生入“情”。
(三)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需要加強提高
在新媒體技術下,教師往往會在導入時運用動畫、游戲等激活學生的眼球,給學生帶來視覺沖擊感,讓學生眼前一亮,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但教師在運用新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一定要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重復操練后才能實際化進行教學。學生對于數字化課堂有很高的期望,因此學生在課中往往會將注意力過分轉移在新技術手段的形式上,而忽略了教師的指令性語言。這對于教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在用好技術設備的同時,還要注意下發(fā)明確有效的指令語言,否則會效果欠佳。再者,教師如果在課堂上操作不熟練,也會影響課堂秩序和效率??偟膩碚f,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來應對隨時出現的信息技術問題。
(四)不能過分依賴新媒體,忽略常規(guī)教學
新媒體技術手段確實給日常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多便捷和有效性,但是一味追求數字化技術則會導致本末倒置。新媒體技術只是為日常教學錦上添花,而不是取代傳統(tǒng)教學形式。比如在與VCR中虛擬人物進行對話時,學生由于興趣強烈可以一直無限進行下去,那么教師如果沉迷在這種課堂互動活動中,后面的教學內容是無法完成的,教學目標也無法實現。因此,不能為了突出數字化而忽略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比如簡筆畫、形態(tài)語,簡體模型等的使用。另外,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師的教學是有“靈魂”的,是要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和交流的,這是技術手段無法實現更無法取代的。
本文以新媒體技術為背景,以情境教學法為指導,從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設計著手,并得出一些有效建議和思考。筆者認為在信息化時代應該充分開發(fā)新媒體的優(yōu)勢,結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進行情境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同時給一線教師提供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推動英語情境教學的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Shadiev, R., Hwang, W.-Y., &Liu, T.-Y.. A Study of the Use of Wearable Devices for Healthy? and Enjoyable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Authentic Contexts [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ociety, 2018(4),217~231.
[2]陳? ?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張? ?萌.淺談新媒體時代下的多元英語教學思路[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9,(16):131.
[5]呂昌順.數字化課堂中情境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山東:曲阜師范大學,2020.
[6]王亞平.中小學課堂情境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河北:河北大學,2017.
[7]徐春輝.新媒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辭賦,2018,(07):125.
[8]林佩珊.故事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5.
[9]宋小珍.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