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然 崔梅花
(延邊大學,吉林 延吉 133002)
略讀,是一種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方法。《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略讀的評價,重在考查學生能否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新課改后,小學三年級開始出現略讀課文,略讀課文教學成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部分。在部編版教材中,略讀課文有逐年級增加趨勢。到高年級,略讀課文的數量占據了小學階段閱讀的一半以上。近年來,有關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觀點層出不窮,略讀課文有別于精讀課文的教學,其存在改革潛力和發(fā)展空間。
高修軍(2020)認為:獨立閱讀課文和略讀課文最大的差異在于課文的編排方式上。在略讀課文的編排上每個單元前都有“學習提示”,學習提示和課后練習題存在很大差異,學習提示的功能在于引導,課后練習的功能在于檢測。該觀點認為:學習提示具有指導學生提高閱讀效率的作用,教師應在教學時多關注“學習提示”,形成按任務引導學生去閱讀教學習慣。
林愛娟(2020)認為:進行略讀課文教學時,一方面,應充分運用每篇課文前的“導讀提示”,另一方面,應著重關注每一篇略讀課文前面的“鏈接語”,鏈接語——略讀課文教學的核心要素之一。讓學生自己依據導讀提示去閱讀,從而學會如何去閱讀。具體方法包括:照用、改用、增用。
黃妍(2020)認為:在開始教學工作前,教師可以提出學習目標,在閱讀過程中進行指導,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時去自主關注文章給出的導讀提示 。
蔡妙玲(2018)認為:閱讀提示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學確定目標的一個重要的依據。閱讀提示在每一篇略讀課文前都出現,是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的銜接處。導學是課前的一種自學指導,在導學里,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難點、學習要求、學習方法都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白了怎么學。因此,在教授這樣的略讀文本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略讀文本的閱讀提示,然后結合教師給出的指導繼續(xù)閱讀文本。
綜上所述,略讀課文導入策略大體可分為兩種:一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課文“導讀提示”閱讀,教師擔當引導者的角色,課前布置任務,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引導學生。二是學生自主根據“導讀提示”閱讀,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文本內容。兩種教學策略被多數教師所選擇。筆者認為,導讀提示的存在是進行略讀教學的指引,它應貫穿于略讀課文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另外,教師應基于本單元學習提示視角設計教學,每單元前都有現成的問題設計提示,可以在教學時靈活運用。把單元學習提示與課文導讀提示有機統(tǒng)一,進而事半功倍。
黃志云(2020)認為:在教師將精讀的內容和方法運用于略讀課文教學,優(yōu)化整合單元教學目標,關注在預習、指導、積累、拓展等方面的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終身閱讀習慣為己任,使學生在自主閱讀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用能力。
宮紅霞(2020)認為:教師在略讀教學中應明確“略中有精”的策略,即從整體而言求略,具體主旨把握上求精。教師引導學生在快速閱讀中抓住文章的主題,將略讀課文與其他課文聯系對比,發(fā)現略讀課文的難點和精彩之處。同時,教師應鼓勵學生自主或結組對文章進行探討和思考,學生相互間就文章中的疑問互相質疑和解答。
王蘊楓(2020)認為:略讀課具有發(fā)散拓展的功能,起到了溝通課內外閱讀的作用。該觀點認為:在略讀課文教學之后,教師應運用該篇課文中包含的事件、人物、語文要素,用其中一點去帶動一篇、多篇甚至一本、多本文本的閱讀。學生將精讀課文中學到的方法,拿到略讀課文中去練習,以后再遇到同類文章時可以自主運用。略讀教學后是進行群文閱讀和深度閱讀的關鍵期。
張戀(2020)認為:教師應關注課文中心思想的略讀,通過指導學生略讀課文的中心思想來理解文章的含義,培養(yǎng)學生的略讀思維,使學生的思路得到拓展,使其逐步學會提煉文章的重點,總結文章內容,進而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略讀課文閱讀策略研究當前存在“略中有精”“以點帶面”“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略讀課文教學,既鞏固課文閱讀,又拓展課外閱讀,在教學策略上與前人的關注點有差異,有提倡用精讀課文教學的方法讓學生自主閱讀,有提倡教師引導型教學,還有提倡師生、生生間合作學習。新課改在學生閱讀興趣、閱讀量上提出新要求。在略讀課文教學中要分清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教師在引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要把握單元結構,不可脫離單元略讀。應注重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的聯系,突出語文教學整體性。
唐保海(2020)認為:可以把讀后感這種寫作方法運用于略讀課文教學之中,到小學第三學段,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觀察能力和寫作能力均有所提高。該觀點認為:通過寫讀后感,有助于學生去更深入地理解課文,進而走近作者,去感觸其寫作的意圖,避免應試教育下只關注問題和答案。
陳喬麗(2015)認為:在小學高年級教學中,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自讀自悟能力,此時鍛煉學生寫批注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略讀課文教學時應張弛有度,在學生進入文本后應適時淡出。學生可根據提示語進行自主默讀,寫批注,去感受文本的美。
陸炯炯(2014)認為: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抓住關鍵詞句進行讀寫訓練,遵循“有序、緊湊、有效”的訓練方法。既要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又要鍛煉學生的遷移能力。抓略讀課文中有特點的語句,做樣本分析,做到“讀中促寫,寫中悟讀,學以致用”,使略讀課文教學生動、有趣、高效。
綜上所述,在略讀課文練習教學中,教師應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時增加對學生語言的品讀、語感的訓練。如:在練習中加入仿寫、續(xù)寫來鍛煉學生拓展文本語言的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真正地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情感,同時提升自己的語用能力。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并靈活運用這些盲點,“根植于文本,想象于書外”,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散思維,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想象,使語文教學體現素質教育強調的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理念,讀和寫二者的結合將是一種有效措施。
基于略讀課文在語文教材中所占比重升高的背景,本文從略讀課文教學策略層面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對略讀課文教學的研究尚存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應以生為本,關注學生,關注學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鉆研略讀課文教學的策略,更應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運用適應學生發(fā)展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使略讀課文教學發(fā)揮其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總體水平的教育作用。